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毒计(一)

第四百八十五章 毒计(一)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九月初八,重庆,钓鱼城白鹤观。

    天还没亮,重庆府动员警役力量将沿途道路进行紧急清扫,恨不得将沿途每一棵树都擦的一尘不染。

    三千人的仪仗卫队出发,清晨出发,在正午前抵达白鹤观。

    观前,竖立着一座高六丈的石碑,这是动工三年才完成的,台下是丈高台基,石碑上是相府操刀的纪念钓鱼城抗蒙战役的祭文,台基四周是浮雕。

    此外,还有一座小小的英烈碑,埋着十四名齐王府宿卫。

    代表皇帝,辽王先在重庆文武,周边土司围绕下,祭奠钓鱼城英烈。最后才在英烈碑这里敬香,没有英烈碑上的这些人付出,也就没有他们这一家子的富贵。

    重军策略,不仅是形势需要,也是良心之体现。

    “发!”

    辽王府仪卫正贺人龙顶着苍缨毡笠,向前振臂挥刀。

    三个方阵的铳兵依次朝天放着,人人肃穆。形式很重要,起码代表着态度。

    离开钓鱼城英烈公祠,在白鹤观纳凉避暑,接近中秋,早上寒露逼的人要穿袍子,正午又燥热,逼的人想穿褂子。

    白鹤观也发生了变化,正殿内供应的三清圣人变成了披发仗剑怒目前视的真武荡魔大帝。因为这里的特殊性,故而还是白鹤观,没有改名字。

    道门大面积更改,开始供奉真武荡魔大帝这个玉京尊神。玉京是指天人身份,相对于吕祖这类凡间升上去的神仙,真武大帝是出生在天界的,尊神就是至高档次。玉京神有很多,尊神也不少,玉京尊神只有一个,专指真武荡魔大帝。

    所以各地道门根据道录司的审核,供奉真武大帝的庙观由低到高依次是玄武观、北极阁、伏魔宫三个层次,对应乡州县、府、省会。南北西京三处,则是真武殿。

    道门,等神仙谱系工作完成,基本上就能和大明绑死在一起。

    饮着消暑酸梅汤,朱弘林算着日程规划,忙完安邦彦下葬工作后,他可能会去南京一起过一个年。

    至于川西军团的指挥权,可能会转交给他的同父异母兄长朱弘楚。朱弘楚至今没有封王,这在朝廷中也是不大不小的一件事。早日让朱弘楚封王,朱弘楚心急,三司大员更心急。

    封王后,基本上就能将朱弘楚打发走。不封王,朱弘楚就有领兵外镇的可能。皇室领军这类事,根深蒂固的观念下来,在中枢文武看来,基本上和造反没区别,等于给对方造反的机会。

    朱弘林坐镇西南,也引的中枢没少诟病。可皇帝硬顶着,谁也无法召回朱弘林归京或就藩。

    山东齐州安陵修建工作,总需要一个皇室子弟去坐镇。这类活儿朱弘楚可以干,可现在这一家子都眼巴巴等着王位砸下来,然后去封国里自由自在过日子。说真的,朱弘楚这一家子真不愿意和皇帝搅在一起,太危险。

    可主持修陵工作,叙功下来也可以封王,毕竟朱弘楚是先王的侄子,当今的堂兄。可朱弘林是先王嗣子,这种尽孝的事情,皇帝走不开,他自然责无旁贷。

    百事孝为先,所以西南的军权也到了放手的时候,给朱弘楚一个靠军功封王的美名,有这个名声,以后让他领军征伐时能减不少压力。

    “乌江勇毅伯的船队,现在何处?”

    贺人龙翻开随身携带的折子,道:“昨夜急递,现在应该到了夔门。”

    “汪文言那里,是个什么说法?”

    贺人龙收好折子,道:“会派弟子黄宗羲等三百余人,前来重庆迎接乌江勇毅伯英灵。”

    在西南三年,贺人龙即是辽王的卫队长,也是身边参赞。身份太敏感,朱弘林也只能将就着用,他不方便接触地方文武,更不敢招募当地士林子弟为班底。所以身边的王府官员,基本上都是宗人府选拔后,送来的。

    为避免内部进一步冲突,汪文言已经接受了半软禁的命运,对外书信联系,都是由东林三代子弟完成。

    或许致命一搏,还真有一个希望。

    汪文言为的还是这群小崽子,既然你们不想活要拼一条生路,那就拼去吧。他是没有勇气去拼了,能做的就是完善、弥补黄宗羲的计划漏洞。

    对于汪文言这伙人,朱弘林并不在意,他迷信军事力量,整个西南的军队几乎都在他的监察范围内,王三善也不是善茬子,汪文言等人无法煽动军队,在他看来就是砧板上的肉。

    “黄宗羲……”

    朱弘林呢喃一声,黄家还没被清洗时,他就认识黄宗羲。孟弘略做中介时,江南士林中的新生代俊彦之才,基本上他都见过,张溥、张采等复社元老、多数骨干成员他都见过。

    黄宗羲他也见过,当时黄尊素感觉到大事不妙,早早安排五个儿子回余姚老家。黄宗羲就拜入绍兴山阴蕺山,入了刘宗周的门下,与张溥等人成了师兄弟。

    当时的钱谦益也感觉到大事不妙,将顾炎武打发回去寄托在刘宗周门下。基本上当时的东林二代,都把子弟托付出去,要么去刘宗周蕺山学派,要么去保定鹿门,再要么庇护在赵南星、左光斗、高攀龙这些元老那里。

    就连当时远在台湾的成基命,都受不住人情攻势,庇护了一批人。

    黄宗羲比较命苦,在刘宗周门下没半年,皇帝征辟刘宗周入京做顺天府府丞,三回征辟后,刘宗周做完疏散工作后才北上应诏。黄宗羲兄弟几个又安排到赵南星那里,随后狱中的黄尊素等人被处决,赵南星被流放前,又将他们安排到西南。

    基本上,从天启二年冬开始,黄宗羲这样的东林三代子弟,就处在一种四处奔波,亡命天涯的环境中。

    也是这种环境将钱谦益吓住了,他不认为自己四处乱跑能逃过一劫,早晚都会在清算中掉脑袋。这才带着顾炎武北上做北漂,靠以往的人脉,豁出脸面不要求了一个官,修国史就是投名状,由他这个鼎鼎有名的东林二代中坚人物来修国史,东林的身上的脏水不是他们的,也能变成他们的。

    他在这边感叹黄宗羲、张溥这些人不识时务。

    而此时遵义官道旁茶棚歇脚的黄宗羲也在念叨这位辽王。

    他们没有兵权,连一个县的衙役就能将他们弄死,更别说往暴君身上吐一口唾沫。他们没有兵权,可辽王有兵权!

    茶棚里,黄宗羲放下茶碗,去不远处小坡背后解手,身边贺清源抖着身子道:“被盯上了,厂卫的人。”

    “无孔不入!”

    嘀咕一句,提起青衫前摆,解开布带,黄宗羲也开始抖着,脸色泛着淡淡笑意。

    回到茶棚,要的填胃小菜送上,以米线、凉粉为主。前者晾干后便于携带,后者是带来原料就在茶棚制成。毕竟这荒山野岭的,晚上也没人敢住,卖的东西也都有着储运限制。

    黄宗羲端着一碗凉粉,对断了两指的店家道:“掌柜的,你这粉颜色怎么是青的?”

    通常吃的都是绿豆粉做的,是白色为主,眼前的凉粉泛着青色,怀疑是煮的时候材料有问题。

    “老家兄弟托人带来的土豆粉,试着煮了粉,南来北往的旅客,都说好。”

    身材矮壮的店家说着,将木盘里的蒜泥、辣椒酱、醋、盐等调料小碟摆在桌上:“各官先用着,有什么需要招呼就是。”

    茶棚主妇有孕在身,年纪只有十五六,比看起来将近三十的店家要小一轮。一手托着大肚子,从棚后草庐里出来,另一手端着木盘。

    这店家急忙趋步赶过去搀住,抚抚主妇的肚皮,一字一顿:“静,休养,这些,我来。”

    听着有孕少女磕磕绊绊的汉话,贺清源调着碗里汤料,声音低低:“店家口音是保定一带的,这少女,是瀛洲女子。”

    黄宗羲点头,夹起一块凉粉塞嘴里,酸辣冲的他连连吸气,饮一口茶:“土豆粉,辣酱,西南这地方衙门里不常见,退役军士倒是可以弄到。”

    就连他们这些分散各地负责教书启蒙的人,也只能在冬天分配到一点辣椒用来御寒。这里的店家用辣酱来做买卖,渠道上和中原地区差不多。西南物资转运困难,最通畅的渠道就是军供,弄来这些罕见的东西,旅客自然叫好。

    瀛洲之战,对于底层军士来说军功什么就是点钱,努力点都能挣到。可娇滴滴的媳妇不好挣。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军婚,解决了终身大事。

    基本上,现役军队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婚姻问题,是解决了。不少万历时期的光棍老军,也走了运气,花钱或以军饷预支买了未分配完的女子。

    两瀛省那边,大战下来青壮、武士阶层死伤严重,留下的都能算是高质量女子。

    离开茶棚,骑着小毛驴上路往重庆赶,黄宗羲脸色不是很好看。

    军队体系、乃至是退役出去的人,都跟着朝廷获利。

    这是普遍现象,只要皇帝活着,或许一道动员令下来,就能再次将退役的军士动员起来。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意味着他们的计划可能无法成功。

    另一头小毛驴上,他弟弟黄宗炎裹着厚厚长袍,遮得严严实实,脸色潮红,似乎病的比较严重。

    送走了这些人,茶棚里店家给新来的旅客倒茶,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他媳妇提着一篮子水果出来,落座的旅客纷纷起身拱手:“嫂嫂。”

    “哎。”

    这瀛地少女眯眼应了一声,心里甜滋滋的,她喜欢这里,夜里睡觉不会有地震,白日上街不会有浪人骚扰,更没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人来收税。

    “咱兄弟来了,你个妇道人家掺合什么!”

    店家很是中气十足呵斥,两步上去接过竹篮,将妻子小心翼翼送回草庐,生怕磕着碰着。

    凉棚里一帮子厂卫密探相互发笑,死要面子活受罪,估计他们一走,有的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