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41章 北线战事

第241章 北线战事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八月初八夜,朱弘昭一家子身穿布袍棉衣来坤宁宫赴宴,徐青雀被李秀娘牵着,在这里改口,也正式受赐国姓,改名朱青雀。

    他是朱弘昭义子,并没有享受到鲁系子弟的五行辈分赐字。而朱弘昭封齐王,也是宗室底层还是非帝系的各藩底层出身封藩王,这是首次,有些问题没有规矩可循也就拖了下来。

    比如齐王一系下一代子嗣该用哪个谱系来命名,是鲁藩的辈分行字,还是由皇帝另赐?这事天启拖着没下决定,所以就算要给朱青雀正式改姓改名,这改名也是一笔糊涂账。索性,以他义子的身份,将改名一事给省掉。

    “儿臣拜见父王。”

    朱青雀是比较畏惧朱弘昭的,他稀薄的记忆里,只知道很多人见了朱弘昭要跪。在李秀娘告诫下,他跪在堂中三拜九叩首。

    这孩子粉嫩嫩,大眼睛很招人喜欢,天启在一旁看着也是心里喜欢的紧,扭头看向张嫣目光前所未有的柔和:“祖娥,朕该怎么封赏这个孩子?”

    “孩子岁数小,受不得重封,赐套蟒服先穿着,等岁数大了封侯封王你们兄弟再筹划吧。”张嫣看着朱弘昭抱起朱青雀,那股洋溢着的傻笑,很能感染人。

    天启微微颔首,扭头对朱弘昭说:“这事听皇后的,这孩子将来有出息,朕封他做都督。你也要好好教导,别让青雀在锦衣玉食中荒废了。”

    “皇兄放心就是,先王用棍棒告诫臣弟,说是棍棒出孝子。这小子若学坏了,臣弟一顿棍棒下去,也能给他纠正了!”

    说着,朱弘昭掐掐朱青雀脸蛋,疼得朱青雀泪珠子悬在眼眶,小嘴咧着强忍着。

    李秀娘过来掐一把朱弘昭,夺过青雀瞪一眼朱弘昭。

    天启故作不视,心里感叹这民间的女子就是泼辣,又有些后怕看一眼皇后张嫣,张嫣对他笑吟吟回了一个笑脸,又转头看向朱青雀,眼神中满是遥想,或许她的孩子,也会这般可爱招人心疼。

    此时的弘赐堡,大同城北部官道上唯一的大型堡垒,正在遭受蒙古人的进攻。塞外的蒙古人急着打通南下的通道,为的就是把林丹汗救出去。如果林丹汗死在那里,整个蒙古会四分五裂,那样的蒙古只会成为大明与建奴的盘中餐。

    即使各部再鄙视林丹汗失信先后更替信仰,也看不起林丹汗近来越来越昏聩的举动,可林丹汗只有一个,连个子嗣都没有,这就使得他们必须保证林丹汗的安全。

    哪怕林丹汗只是一杆旗子,那也不能落在明军手里。

    弘赐堡北部长城脚下的拒墙堡、镇羌堡互为犄角,在刘高旭与虎英的镇守下也只是勉强自保。他们作为二线部队,不受刘时敏信任,自然所部并未大规模列装优良火铳与炮队。

    火器一直由南京大营和北京兵杖局负责制造,刘时敏在大同研发火器已经担了不小的风险。若不是火器质量过硬,何冲又靠火铳标营立下大功,刘时敏的行为虽有天子默许,但早晚是要遭到弹劾的。

    为了减少麻烦,刘时敏也不敢大批量制造火铳,一来是经济和工匠数量跟不上,二来就是担心大规模列装火器成为科道官集火的靶子。

    九边各镇,甚至是辽镇都没有专属的火器作坊。一旦大同镇的火器作坊不受控制,各地边将效仿,大规模拥有火器,对朝廷来说就是一件麻烦事。到时候处置,必然引发九边震荡,不处置,这些边将只会得寸进尺。

    当将军的再昏聩,也知道手底下的士兵战力高了,他们才会安全,有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有捞取军功的本钱。齐王和何冲对火器的使用分别立下大功,已经很明白的告诉了各地边将,不是火器不行,是火器质量不行!

    只要火器质量上去,是个人就能立下大功!

    顺着这个逻辑,九边将领此时对优良火器的向往之心,等同于对军功,对升官发财,对扬名立世的向往。可朝廷开始革新各处官坊,但仓储里面的陈旧火器怎么办?

    只能发放给一些战略位置不紧要的边镇,如太原镇、甘肃镇乃至是延绥镇。得到质量参差不齐的火铳,对这些边将来说就是鸡肋。他们想要质量优良的火器,不是压舱的破烂货。

    再说,朝廷此时新打造出来的优良火器是优先补充到赴辽军以及辽军手里的,一旁还有一个东江镇嗷嗷待哺,其他各镇,先等着去吧。

    既然朝廷不给,那他们只能私下设立工坊,打造优良火铳并以这些火铳代替军中的劣质火铳。设立工坊是需要成本的,可想要捞取军功不下成本怎么可能有这种好事情?

    所以大同开九边之先,刘时敏非常的危险。一旦九边将领效仿,他刘时敏首当其冲。他是宣大镇守太监监军又如何?是天子家奴又如何?言官弹劾的就是天子家奴!

    尽管他身为齐王之师,这一点有些令言官束手束脚,可该弹劾的还是要弹劾。毕竟,齐王也是讲道理的。九边重镇不能拥有火器作坊,这是朝廷的共同底线。

    当然,他们追究这事的时候肯定会忽略齐王府的匠坊:这明明是齐王打造玩具的匠坊,怎么会是打造火器的匠坊?齐王府工坊出来的火器?胡说,那分明是齐王千岁的玩具!

    谁找齐王的麻烦,那就是找皇帝的麻烦,一旁还有魏忠贤这个阉贼虎视眈眈。恼怒了皇帝,放松狗链子,有的他们苦头吃。

    弘赐堡告急,而大同守军只有刚刚赶来的刘时敏的三千标营,无力支援。围绕大同的各地戍堡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大同精锐力量随何冲、卢象升南下围堵林丹汗,其余兵力布置在塞外玉林、镇虏两城。

    太原镇又因为晋商的事情,军中牵连是成批成批的,王威已经砍掉了原来的太原镇总兵,正在这里大杀特杀,全面清洗太原镇边兵,扫除其中与晋商勾结,或者干脆就是晋商子弟充当的将领。

    这样的太原镇,还是在延绥镇帮助下镇压了内部不稳定因素。现在王威根本不敢放太原兵出营,一出军营就会失控,更别说支援大同。

    山西各地晋商余孽作乱,飞熊、神策两卫,神机营七部都抽不出力量北上支援。此时此刻,能支援大同的只有宣府镇兵马。

    而这里,却出了一点点小分歧。

    一直当傀儡的王化贞突然跳出来主张轻骑出塞,由后方抄击,将这伙入塞被堵在弘赐堡的蒙古兵再给堵在塞内,这个提议很有诱惑力。

    再说弘赐堡丢了,还有大同坚城挡在那里,更能聚集蒙古骑兵,到时候再把弘赐堡打下来,就能将这两万多蒙古骑兵堵截在大同一带。

    现在北线军功最大的是何冲,以及东路旧将。而赵率教、渠家祯、王朴等人在宣府镇,并没有捞到实质军功。现在大同告急,他们都想从宣府镇出兵,捞一票大的。

    掌握宣府镇骑兵力量的是赵率教,王化贞的抄击策略很符合赵率教的胃口。可他有些犹豫,万一大同镇失守害了刘时敏性命,他相信齐王肯定会将宣府镇此时的将领给洗了。

    现在齐王掌控着军机处,间接掌控了全国兵力调动与将领升调贬斥。是货真价实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距离小说中的‘一字并肩王’就差一线。

    文官们那脾气就是怕齐王,也要装出一副问心无愧的德行和齐王掰腕子。而武将们更纯粹,天下武将对利害关系看的格外清楚,他们就是畏惧齐王,这个不需要掩饰。

    宣府城中宣大总督官衙,里面还在因为如何出兵解救大同而争论。提议的王化贞,他的内心并不坚决,犹犹豫豫不敢下死命令。他作为宣大名义上的总指挥,他不肯背负责任,赵率教又怎么敢挑头?

    同理,王化贞和赵率教不挑头,王朴和渠家祯谁敢冒头?这事成了还好,万一不成,他们这帮人,尤其是挑头的绝对会被齐王一刀劈了。

    在王朴看来,若刘时敏在大同城死节,李墨轩那条疯狗肯定会直扑宣府镇,让这些人尝尝炮刑的滋味。把人绑到火炮炮口,进行处决的场景,绝对是王朴挥之不去的噩梦。

    可一帮人又舍不得抄击蒙古后路的大军功,在贪与惧之间徘徊游荡,等着一个受不住诱惑的人来挑头。

    夜色下,渠家祯所部突然冲出军营,在副将张英率领下直扑宣大总督衙门府邸。

    “前后封锁,直入中堂不可走脱一人!”

    骑在马上,四十多岁的张英手里提着一杆长枪,火把照耀,挥舞着大喝:“若有拔刀反抗者,立斩之!”

    突然的变动,宛如兵变一般,席卷全城,张英率标营冲击总督衙门,七座城门与城中兵营分别遣人封锁,防止总督衙门调兵。

    赵期坐在牛车上,头绑红玉抹额,一袭黑袍怀里抱着一柄黄绢包裹的长剑。

    在军士簇拥下,他在总督衙门下车。

    “这是哗变!张英你好大的胆子!”

    渠家祯在门口训斥张英,张英长枪指着渠家祯寒声道:“大同危在旦夕,刘公一日五道求援急令!尔等贪功欲置刘公于死地,不怕丢了大同信地,遭到朝廷清算?总之末将怕,末将不能坐视大同丢失!”

    信地,即派遣官员并发放管理当地印信的地方,凡是府县制度或设立军镇的地方,都是信地,是不能丢失的土地。不同于土司所掌管的土地,这种派发印信由专员镇守的土地,丢失就是大罪!

    “胡说!刘公帐下三千标营精锐无匹,怎可能短时间内丢失大同!”

    张英昂着下巴大骂:“大同城墙周长二十里,三千人怎么守!少他娘废话,赵公身负军机处密令,识相的立刻发兵救援大同!若不识相,休怪军机处军法苛严!”

    赵期解开黄绢举着剑,登上台阶看一眼神色尴尬的王化贞,又看看想找个缝钻进去的赵率教,最后看看如释重负的王朴,轻咳清音朗声:“莫让大王难做,火速发兵。今夜之事,赵某权当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