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40章 传国玉玺

第240章 传国玉玺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武英殿,将最近五日的军情汇总,由天启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由熊延弼在边长八尺的沙盘上进行演示。尽可能告诉天启事情的演变过程,而不是只告诉他一个结果。

    对待战事,天启是非常认真容不得马虎的。

    不时有盔缨插饰雀翎的赤袍校尉骑马奔入武英殿,再由军机处行人转交而入的最新军情传来。

    军中雄健者,会在头盔上插各色小旗宣示武勇,不同颜色具有不同意义。也有插饰孔雀翎的,这个不是满清独有,明军中早有这个传统,也只是限于军中。

    朱弘昭与崔景荣、杨肇基、徐光启坐堂,阅读一封封军情。夜里京城封城,这些军情也会由吊篮送入城中,由夜里值守的三名军机处行人检阅,若是重大军情,军机处成员还要加夜班。

    翻开一封平阳府来的军情,朱弘昭看了笑了笑,推给崔景荣,崔景荣一目十行看完推给杨肇基,并扭头笑说:“这林丹汗,早年时多次寇边,本以为是个难缠的人物。未曾想藏地佛教密宗东传,让这位失了英雄气概。”

    朱弘昭端起茶碗小抿一口,笑说:“这宗教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徐大人入景教,能否说说景教于国于民之利害?”

    徐光启神情愕然,匆匆看完杨肇基传过来的军情,尴尬说道:“景教教义与下官所信之教派多有不同,下官入的是基督,非是景教。”

    景教是唐朝传来的基督教分支,在东罗马被打为异端,但在唐朝获得传教权,在全国修建十字寺,但信仰的多是少数民族,主体民族崇尚道佛,又有儒学,不屑于信仰景教。

    “都是带十字架的,怎么他们上帝的仆人之间也会提刀相互残杀?看来他们也是人性为主,没几个领悟神性。”

    朱弘昭说着放下茶碗,崔景荣闭嘴不谈,徐光启更是尴尬,听齐王这语气分明知道景教与基督教本源而不同道,却拿来故意混淆,摆明了不喜欢基督东传。

    杨肇基接过话题,却不是什么好话:“千岁,老头儿听说藏地密宗分为红黄两教,彼此相争内耗严重。这才使得藏地在国朝安稳不少,没有像他们祖先那么闹腾。他们信教内争对我大明而言是好事,但我大明绝不能步其后尘。”

    对杨肇基点头以示认同,扭头看一眼徐光启,朱弘昭接过平阳府军情奏报,叹一口气道:“我等位列人臣之极,鬼神之事难道还看不清么?再说我堂堂中国,各路神仙难以尽数,还要他西夷之神做什么?自古治国之基,无非戎与祀。我等掌人世兵戈,自当为世人考虑何顾鬼神之得失?”

    听到这边辩论,天启竖着耳朵听了会,凑过来入座道:“齐王不怕鬼神?”

    “臣弟信鬼神,心中却装不下鬼神,心就那么大,装着祖宗与江山社稷,哪有空闲地方去装鬼神之事?皇兄,臣弟觉得百姓内心空虚,才会给与诸教可乘之机。先有黄巾,后有白莲,闻香教之祸就在昨日,不可不察。”

    天启微微颔首,在武英殿虽然取消君臣之礼,可做臣子的还是要本份一点,徐光启等人垂首以示恭敬,朱弘昭说话间将手里军情推给天启。

    想了想,天启笑道:“怪不得齐王不惧鬼神,心中有所倚仗,内强外壮,志与气相融,自然不怕虚妄鬼神。不过百姓吃饱了没事做瞎琢磨,多少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徐光启这个老头心中不安,自认为没有得罪齐王,怎么齐王今日借着林丹汗与蒙古衰落之事尽找他的事情。

    这事他不敢硬顶齐王,惹得齐王不快,可能刚刚有起色的传教大业又会陷入停滞乃至是被一举消灭。南京教案已经让基督教元气大伤,连他也因为为基督教说话而遭到贬斥。

    朱弘昭摸着下巴想了想,道:“我华夏神仙多如牛毛,《封神演义》与《西游记》阐述了神仙之事,却不够全面,未能承前启后连贯起来。臣弟思索着修一本我华夏神仙谱系,有统御苍穹四方的六御,下有灶神、门神这等草头神,各司其职十分之全面,何须西夷之神?不若由朝廷出面钦定,将这事给定下来,也免得地方邪教邪神作乱。”

    “神仙谱系?”这事轮到天启皱眉,这是大事,非常大的事情,一旦出了问题,极有可能引发国朝根基震动。

    点点头,朱弘昭道:“人世的事情也在发展,推旧呈新是万物发展的本源规律。人世如此,更何况比人更为灵睿的诸天鬼神。臣弟的意思就是钦定神仙正邪,让天下百姓知神仙之事,也免得他们被邪神蛊惑。”

    见天启沉默,其他大臣装起了聋子,朱弘昭继续说:“天子承天载地,身负万民景仰,口含天宪,一言能封神,自然也能废神。此事若皇兄觉得有意思,臣弟寻些人手勘定普查各地鬼神,综合封神西游之事,以小说的形势编纂,再由皇兄钦定御裁圣心独断。”

    修神仙谱系这种事情真的非常大,比换个内阁还要大。这事影响是深远的,历代天子有心修谱系,阻力也是重重。而且天子也是人,不一定敢得罪神仙。

    毕竟修神仙谱系,自然会有高下,还是朝廷钦定的高下,还要定下正邪,惹得某些神仙不高兴,倒霉的只能是天子。

    这事天启想了想又想,尽管被朱弘昭那个‘圣心独裁’捧得心里很爽飘飘然,可这事他还是不敢贸然下决定,沉吟道:“此事朝廷出面不妥当,既然是以小说刊行,齐王有心思等战事停歇就好好琢磨琢磨,这事朝廷不管,由你齐王府刊行。”

    天启相信齐王不会胡来,索性不管了,出了事情算你齐王的,没出事情朝廷也借这个谱系梳理人心。

    “成,这事由臣弟来做。”

    朱弘昭说着,又有骑马校尉送来一封军情,军机处行人接住一看是一千二百里辽镇加急,也不趋步,大步奔进武英殿转交朱弘昭。

    天启这才低头认真看平阳府最新军报,不由和朱弘昭一样,笑了笑说:“这林丹汗技穷,居然想拿传国玉玺赎罪。”

    历史上林丹汗有三宝,都是随身携带的,第一就是祖传的传国玉玺,这个传国玉玺不是和氏璧那块,而是蒙古金印,是属于蒙古的传国玉玺。第二是金佛,第三是以金漆誊抄并翻译的密宗佛经。

    朱弘昭拆开辽镇加急军情奏报,看着不由又笑了,一把推给天启笑说:“皇兄看看,建奴志向高远啊,黄台吉也在插部缴获了一枚传国玉玺。”

    “哈哈哈!天下间哪来那么多传国玉玺!”

    天启笑着拍桌,脸色却是严肃,嘴角翘着眼眸透着寒光:“确实,建奴当真是志向高远!诸卿看看,上回齐王还给朕说老奴要改沈阳为奉天,建造宫殿制式如北京皇城,朕还有些不信,这回,不信不成啊!”

    两封军情传递,军机处大臣都撇下神仙谱系的事情,一个个义愤填膺,崔景荣起身抱拳道:“陛下,老臣愿亲率健儿出关与建奴决一死战,洗刷国耻!”

    “建奴欺我大明无人,老臣也愿出关与建奴一战,马革裹尸以报陛下隆恩!”

    杨肇基嚯的起身,人老心不老,双拳紧紧抱在一起,咬牙怒目。

    徐光启也紧跟着表态,蒙古的传国玉玺跟着林丹汗在平阳府风陵渡,建奴竟然找了一块假的宣扬天命,这不是藐视大明无人又是什么?赤裸裸的打脸,军机处的大臣专管军兵事,第一个挨耳光的是天启,其次就是他们这帮人。

    熊延弼接过两封奏报看了看,却不怒,神态轻松笑说:“陛下,建奴也是黔驴技穷。自去岁以来,国朝三边封锁之策奏效。老奴纵是有通天之能,也变不来粮食。建奴也是人,吃不饱肚子自然要埋怨老奴。这传国玉玺一事,只是老奴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之用。此时,我军更应谨慎,不可因怒而败坏大计。”

    朱弘昭理解了熊延弼的意思,建奴有没有技穷不知道,但此时的辽镇战事绝不能输。输一场,那就预示着建奴是天命所归不可阻挡。到时候最军心人心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微微皱眉,朱弘昭还有一个疑虑:“老奴该不会是惧怕大军夹攻,以传国玉玺之事唬诈我等,拖延时间?”

    熊延弼放下奏报,缓缓点头道:“有这个可能,此战突击辽阳的以南兵为主,入冬后于酷寒辽地多有不便。”

    天启扭头没问传国玉玺的事情,而是直接问朱弘昭对林丹汗的处置意见:“在晋商撮合下,老奴与林丹汗媾和。林丹汗信任晋商自置死地,老奴违背盟约攻插汉掳掠人口牲畜。此时的蒙古元气大伤,十年内不足为虑,朕准备收蒙古传国玉玺,放林丹汗出塞,由他率领蒙古骑卒与宣大铁骑先攻建奴,吸引建奴主力在西防备。辽镇与登州同时发兵,辽镇在明,登州在暗,可否一击制胜?”

    朱弘昭想了想道:“蒙古人已不是当年的蒙古,但林丹汗此时遭到老奴叛盟,蒙古上下怀怒在心,可堪一战。皇兄之策略能行,但还需细细推敲,力求一击致命。至于蒙古传国玉玺,我大明要之何用?先拿着,许林丹汗立功后发还。并许开马市,以利诱惑蒙古各部出兵随行。”

    马市,是蒙古人的生命线。哪个部落掌握的马市多,那他们从宗主明国那里获得的必要生存物资就多,自然也就能强盛起来。

    不要质疑大明的信用,大明说开马市,只要要求蒙古部落出兵,这些部落只会争着抢着出兵。但马市是双刃剑,能暂时获得蒙古的骑兵,但长久下去会造成蒙古部落的强盛,不利于边防。

    所以,明朝宁可边镇被蒙古骚扰,也不愿意多开马市。

    天启看了会朱弘昭,而他本人实在是是被建奴搞出来的传国玉玺事件给气着了,遂点头道:“三座马市,以此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