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42章 东线战事

第242章 东线战事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黄台吉自作主张,人马还未返回,就派人宣扬从插部缴获‘传国玉玺’的大喜事,险些把老奴气的一口黑血喷出来!

    自家人知自家事,老奴一家子比谁都清楚建奴的实力,明军内部的数次分裂,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就连杨镐当年兵败,也是朝廷受不了粮饷负担,三番两次催促杨镐出兵。

    如刘綎当年感叹的那样,只要多等半个月,等他麾下的两三万川军劲旅赶来,他有信心和老奴单干。

    可朝廷拖不了,当时的内阁首辅,也就是浙党领袖方从哲顶不住朝野压力,催促浙党得力干将杨镐火速出兵,杨镐又怀私心想要将军中宿将刘綎搞掉,上下不合,将领之间也是矛盾重重,于是四路大军被老奴先后击破。

    再加上导致光宗泰昌皇帝死的稀里糊涂的红丸案,导致方从哲下台,强大的浙党与反东林同盟随着方从哲下台而四分五裂,天启登基报恩,东林党粉墨登场。

    然后,熊延弼和王化贞经抚不合,相互拆台导致一场小败,被自己人搞成千里大撤退。面对突然空荡荡的关外,老奴当时也傻眼了,连打下来的宁远坚城也不敢要,搜集了财物和过冬口粮后,建奴裹挟着搜捕来的人口,直接就撤了。

    现在,明朝的种种举动让老奴搞不明白,随着三个方向的消息传来,他害怕了,他想起了李成梁在辽东的那段日子,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提心吊胆的黑暗时期。

    他的父祖出兵帮助李成梁,然后乱军之中被明军误杀。他父亲和李成梁是好朋友,于是他被李成梁养在家里,充当家丁随侍李成梁左右。

    令人疑惑的是,老奴年轻时不懂事,与李成梁小妾有染,李成梁只是将他驱走。然后各种打压辽东女真各部,明着暗着帮老奴发展建州女真。

    李成梁在辽东时,当真威风的紧。四千辽东铁骑充作家丁私军,李成梁就是辽东的土皇帝。并且此人深谙兵贼联手所向无敌的大道理,玩的也是贼溜,后来也是因为养寇自重的事情,黯然离开军界。

    他的势力由长子李如松继承,李如松带着三千辽东铁骑在朝鲜被数万丰臣秀吉征朝军伏击,因为地形不适合骑军奔驰,使得李如松损失惨重,却给了日本人一个教训,日军小西行长被打的丧胆,导致日军不敢再和明军打野战。

    尽管李成梁退出军界,可李如松还在,他和李如松是一起长大的,他十分畏惧李如松。当时连续几次上书明庭,要带女真兵赴辽参战。

    估计当时朝廷有精兵猛将,还看不上老奴那点衣甲不全的家当,拒绝了老奴的建议。当时征朝日军第一军先锋小股部队打过鸭绿江,加藤清正抢了不少老奴的家当。估计是这个原因,让老奴想要出兵朝鲜报仇。

    当时朝鲜的情况就是日军吊打朝鲜,朝鲜军队首鼠两端,竟然还有降服日军朝明军部队射箭的。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朝鲜的弓兵部队还是挺赞的。

    至于日军的弓兵部队,完全可以忽略。明军遭受弓兵打击,直接怀疑朝鲜,朝鲜又是各种解释给忽悠过去。明军前后三次轮换入朝,总兵力与日军比例最接近的时候是一比二,最低的时候是一比四,但明军就是能吊打日本。

    而当时的日军小股部队,却可以欺负老奴。那么当时明军与建奴之间的强弱问题,一目了然。

    后来李如松与蒙古人进行一场不到万人规模的小战役,很意外的阵亡。他的死亡,让老奴终于如释重负。至于李成梁的另外八个儿子,根本和李如松比不了,老奴很了解这些人,根本不怕他们。

    李如松死亡,李家势微。朝廷传出风声要清算李成梁的黑历史,老奴担心牵连到自己,很干脆的反了。

    于是李家倒了血霉,谁不知道他努尔哈赤是李成梁扶起来的?李成梁几次入京还带着老奴,老奴最高受封二品龙虎将军,这已经是女真部落能获得的最高官职。

    有李家作保,老奴才能靠着朝廷吃着朝廷,他造反,李家还能有好下场?于是东李西麻中的李家,彻底衰败。李家的衰败,导致辽镇军心将心混乱。

    至于西麻,因为朱以溯的死亡,已经被朱弘昭收拾的不成气候。原本麻家的大本营是大同镇,在这里直接被破城洗了全府上下。然后延绥镇随着杨肇基入驻,麻家的势力直接被杨肇基洗了,算是给朱弘昭的礼物。

    太原镇和宣府镇,麻家势力也在这场战事中被洗干净。辽镇还有一个分守副总兵麻承恩,还没等孙传庭下手,自己灰溜溜的辞职不干了。

    现在的麻家,已经龟缩在宁夏镇,也算彻底的衰败不成气候。万历后期的东李西麻,彻底从军中除名。

    取代他们的是一批新兴将门,如沂州杨家杨肇基父子和女婿,太原王家王威、王朴父子,至于辽镇的祖家,有孙承宗的心腹马世龙和满桂压着,他们现在人多,却都在基层,不成气候。

    甚至辽镇此时的曹文诏、曹文耀兄弟,出身大同右卫,在辽镇的影响力都比祖家大。曹文诏由齐王介绍,被天启封为副总兵,曹文耀是游击将军,就连他们的侄子曹变蛟,受孙承宗拉拢,进入孙承宗的标营,充当千总。

    现在的辽镇,还不是祖家一家独大的时代。

    在这里取得高位的,都是外地人,还多是新来的,老奴和这些人不熟,根本联系不上也搞不来情报。

    但皮岛方向毛文龙部鸟枪换炮是事实,三万东江镇健儿全员披甲,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完全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历史上毛文龙以百来人溃兵起家,没有跟着熊延弼入关,而是召集掉队辽民和溃兵起家,朝廷粮饷补充不及时,毛文龙部只能学建奴,去抢建奴或抢朝鲜的,为此朝鲜人当面不说什么,背后没少告毛文龙黑状。

    毛部将士,说他们是兵,是不合适的,人手连一件武器都凑不齐。甚至发生过三百人偷袭建奴小聚集点,建奴远征而出,被留守的建奴四五名妇女用弓箭追杀的事情……

    毛文龙为了养活这些东江镇的军民,多次向商人打借条,才使得东江镇没有溃散,很辛苦的钉在皮岛,牵制着建奴侧翼,也是悬在朝鲜人头上的利剑,警告朝鲜人别把一些事情做绝。他手下的孔有德,尚可喜都是狠人,却被毛文龙镇的死死,十分的老实。

    得到齐王运输来的精良武器和飞熊骑换装后淘汰的甲胄,以及朝廷一口气运输过来的四十多万两军饷和二十万石粮食,毛文龙的腰杆子终于是直了。又随着袁崇焕赶赴朝鲜担任朝鲜总督,使得老奴对侧翼安危十分的重视。

    皮岛、朝鲜的变动,首先让老奴无可奈何,睡不着觉。

    其次林丹汗脑子烧坏了听信晋商的话,稀里糊涂入塞和晋商一起玩完,更是让老奴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变化。这蒙古人,怎么会这么蠢,竟然相信商人的话!

    林丹汗被困平阳府的消息传来,让老奴彻底熄了和孙承宗掰腕子的心思。他本来就在浑河一战中,被川浙兵总兵陈策、副将戚金、秦邦屏率领的戚家军老底子部队和白杆兵打的伤筋动骨。

    本来还想着休养几年,吃吃老本休养人力。可明军的三边封锁策略成功,差点在天启二年的冬天饿的汗国上下发生叛乱。所以老奴的休养策略行不通,只能跳出来和明军打一仗,让他们不要逼人太甚。

    结果派出去三个牛录侦查辽镇军情,一个三百多人的牛录成建制的被明军吞掉。至今还搞不明白明军是怎么做到的,更不知道明军伤亡情况和具体军事部署。这种两眼漆黑的战斗方式,让一直靠情报作战的老奴不适应,也不想去适应。

    于是老奴果断背盟,派次子代善、黄台吉和莽古尔泰率领三旗两万人抄插汉五部,企图借虏来的牲畜渡过这个寒冷要人命的冬天。

    可黄台吉倒是好,谁不知道林丹汗把蒙古传国玉玺随身携带,竟然搞了个假玉玺大肆宣扬。这不是在刺激明军是什么!

    说真的,此时的老奴挺羡慕朝鲜的,也羡慕蒙古。虽然上面有个宗主国,可也日子逍遥痛快啊。缺什么通过马市都能搞到,再说辽东的人参貂皮和木材也是紧俏货物,他也想和明国讲和,当个大明藩属。

    可他和蒙古、朝鲜不一样,他一家子还有祖先都是吃明国俸禄的。如果明国允许他这样的叛逆占据明国的土地成为藩属,那明国朝廷还要不要脸面?还凭什么去管理其他都司?有一就有二,藏地的乌思藏都司、青海的朵甘都司,还有与明庭离离散散的哈密卫都会先后效仿。

    所以,原则上明庭和他努尔哈赤是不共戴天的。不论他以什么借口起兵,都洗刷不掉他是明国叛逆的污点。

    这是治国的原则问题,不管明庭是哪个党派当家,哪怕朝廷把裤子当掉补充粮饷,也不会与建奴媾和。

    这是原则性问题,根本没得商量。

    朝鲜毛文龙部鸟枪换炮、蒙古林丹汗阴沟翻船、一个牛录满建制消失的不明不白三件事情,再加上老奴搞不明白明军部属,总共四件事情压在老奴身上,让他非常的疲惫,有一种度日如年的煎熬。

    一切的原因,都是明国的一个宗室藩王入京发生引发的变动。老奴也慢慢搞清楚了齐王的来历,他内心惊恐,也有一点点期望。

    齐王喜欢招降,而且信誉是杠杠的。他准备走走齐王的路子,看能不能投降。明庭的三边封锁政策,真的让老奴害怕了。

    不同于他的儿子,老奴年轻时是跟着李成梁去过明国京师的,他喜欢那座浩大宏伟的皇宫,可他没那个命住进去。

    他知道明国的人口有多么的多,明国的物资又是多么的充足。哪怕辽镇十个明军换一个八旗健儿,老奴也损失不起。所以尽管老奴百战百胜,可他依旧小心翼翼。也为了打疼明军,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可战胜,也只有这样才能逼迫明庭和他讲和。

    永远不要低估明国文人的嘴炮能力,即使不会打仗,他们也会硬着脖子把战事拖下去。原则性的问题,宁可打的国破家亡,也不能放弃!

    尽管明国的文官贪腐成性,面对原则性问题,他们是不会妥协的。当然,若山海关破了,这事要另说。毕竟文人的风骨就是那样,患难才能见真性情。

    三边封锁政策也非无敌,若建奴人数少一点,在这白山黑水之间哪会为吃喝担心?可他的建奴八旗此时人口四十多万,加上附属的包衣奴才和诸申,也就是汉人的满语称呼,足足二百多万。

    这么多的人口,靠打猎捕鱼根本养活不了。而且八旗上层人也舍不得奢华的生活,如果老奴提议回到山里当野人,他绝对会被自己某个儿子一刀剁了,然后由儿子率领八旗与明军死磕。

    上层人为了优渥的生活水平而提刀拼命,下层人为了吃饱肚子而去充当炮灰。而他努尔哈赤,只是带领这群狼的头狼而已。

    现在,面对诡异的战场形势,这头老狼迟疑不定,不敢打了。因为,他输不起,一场都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