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陆陇其家训译注 > 附录一

附录一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陆陇其家训译注 !

    与赵生鱼裳旂公

    七夕时,适苦①疟疾,故《尊篇》久留未归,兹同《康斋集》②暨《龟山通纪》③一并奉到。细看康斋文字,大抵返躬克己之意居多。明初儒者,一派真实工夫,真不可及。但康斋于格致上微觉未足,故其议论尚少发明,而行事亦时有未满人意处。方之薛④、胡⑤,不无高下焉。

    近来昆仲所用何功?虽举业上不得不着力,但必使字字从身心上体贴⑥出来,则举业无非圣学矣。日记一编甚好,读书如此留心,方不是俗学。但判断前人犹易,磨勘⑦身心为难耳。

    ┃ 今译 ┃

    七夕前后,刚巧得了疟疾,因此《尊篇》留在我这里好长时间尚未归还,现在同《康斋集》《龟山通纪》等一起送到。仔细看吴与弼先生的书,大体来说还是躬行仁爱之道、克制自己欲望的意思居多。明初的儒者,崇仁学派有真实工夫,我们真是比不上。但是,吴与弼先生在论述格致上略微觉得有些不足,因此他的议论还缺少自己的独特主张,而且其行事也时有不让人满意的地方。吴与弼先生与薛瑄先生、胡居仁先生相比,并非没有高下之分。

    最近你们兄弟在读什么书啊?虽然应对科举考试不能不用力,但是必须让你读过的每个字都能从身心上领会出来,那么科举考试也无非就是圣贤学问了。日记一编非常好,读书这么用心,才不会沦为世俗流行之学。不过评判前人是非还算容易,反复琢磨自己的身心就难了。

    ┃ 简注 ┃

    ① 苦:疾病。

    ② 《康斋集》:明吴与弼著。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明江西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崇仁学派创立者,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是《崇仁学案》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吴与弼重求心得,不事著述,故其著作不多,主要有语录体《日录》一卷,今有明崇祯刻本《康斋文集》十二卷流传于世。

    ③ 《龟山通纪》:宋杨时著。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宋福建将乐(今福建将乐)人,著名理学家、文学家。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 “南剑三先生”。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著述颇多,主要有《礼记解义》《庄子解》《二程粹言》《龟山集》等。

    ④ 薛: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明山西河津(今山西万荣)人,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明永乐十九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明天顺八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从祀孔庙。薛瑄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氏中分其盛”。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明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阳明之学,一是北方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著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⑤ 胡:胡居仁(1434——1484),字叔心,号敬斋,明江西余干(今江西余干)人,著名理学家。胡居仁是吴与弼的弟子,乃明初诸儒中坚守朱子学之最醇者。胡居仁为学注重体验和持守,一生致力于“敬”,以“敬”为存养之道,强调“静中有物”,静中自有主宰,即“有主”。他认为,心性修持中,“有主”是关键,主宰是“操持”“持守”的功夫,使“心存处理即在”。胡居仁淡泊自处,自甘寂寞,远离官场,布衣终身。讲学之余,笔耕不辍,勤于著述,有《胡文敬公集》《易象抄》《易通解》《敬斋集》《居业录》及《居业录续编》等书行世。

    ⑥ 体贴:细心体会、领悟。

    ⑦ 磨勘:反复琢磨;钻研。

    ┃ 实践要点 ┃

    这是陆陇其写给弟子赵凤翔(字鱼裳)、赵慎徽(字旂公)兄弟的信,大约写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当时陆陇其在松江朱泾周孟韬家做塾师。信中,陆陇其提到了宋杨时与明吴与弼、薛瑄、胡居仁等著名的程朱派理学家。他大力赞赏以吴与弼为首的崇仁学派理学家“真实工夫,真不可及”,而后指出吴与弼“于格致上微觉未足,故其议论尚少发明,而行事亦时有未满人意处”,因此,吴与弼不如薛瑄、胡居仁。从这简短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陆陇其熟知并认可吴与弼、薛瑄、胡居仁等理学家,尤其赞赏薛瑄、胡居仁等坚守朱子学的理学家。陆陇其还在信中提醒赵氏兄弟:“虽举业上不得不着力,但必使字字从身心上体贴出来,则举业无非圣学矣”,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并领悟、践行圣贤道理。

    与周好生

    两月之内,再遭家变①,此实生平积愆②,天降大罚,复何言哉!惟有痛自刻责,庶天其厌祸③。

    偶书二语,置坐右云:“老大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以此当韦弦④,即以此代祈禳⑤,但恐粗处未能尽知,驳处未能尽见。惟兄有以教之。兄处淡漠,奉老亲,此乃人生不易得之境。上天所以笃厚兄者甚至,岂弟所可望耶!研田⑥远不如近,必不得已,则亦无可如何者也。陆学师札奉上,此公素闻其方正,前在玉峰,承其枉顾⑦,因弟先解维⑧,不及一晤,觐候见时可一致意。弟归期当在望⑨后,岁内当图至武塘,种种俱俟晤时悉之。

    ┃ 今译 ┃

    两个月之内,再次遭遇家人去世,这实在是因为平生造孽太多,所以上天降下严厉的惩罚,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我只有痛心疾首,严加责备,也许上天会停止降下灾祸。

    偶然写了两句话,放在座位的右边:“年龄大了才知道气质驳杂,想来想去只是因为读书太粗。”以这两句话来警示自己,也用这两句话来代替祈禳,但是恐怕粗糙之处不能全部知道,驳杂之处不能全部见到。希望兄台教教我。兄台处世淡泊,孝敬年老的双亲,这是人生不易达到的境界。上天因此厚待兄台达到极点,难道是我可以期望的吗?坐馆,远的不如近的,若真有迫不得已的理由,那么也就无可奈何了。陆学师的信奉上,一向听说这位先生为人方正,从前在玉峰的时候,承蒙他屈尊来看望我,因为我乘坐的船先开走了,来不及见上一面,等到相见的时候请转达我对他的敬意。我回去的日子应当在十五以后,年内应当会计划到武塘去看望兄台,种种情况等到见面的时候再一一说吧。

    ┃ 简注 ┃

    ① 家变:家里人去世。

    ② 积愆(qiān):指多罪咎。

    ③ 厌祸:停止降下灾祸。

    ④ 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诫、规劝。出自《韩非子·观行》:“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⑤ 祈禳(ráng):指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

    ⑥ 研田:以田喻砚,把读写看作耕作。此处指坐馆。

    ⑦ 枉顾:屈尊看望。

    ⑧ 解维:解开缆索。指开船。

    ⑨ 望: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

    ┃ 实践要点 ┃

    这是陆陇其写给好友周梁(字好生,浙江嘉善人)的信,大约写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据《陆陇其年谱》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陆陇其长子陆定徵亡故;十月,长媳曹氏也亡故。因此,陆陇其在信中说:“两月之内,再遭家变。”陆定徵生于清顺治十七年二月,亡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年仅二十二岁。陆陇其在陆定徵身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他的英年早逝对陆陇其打击很大,这在陆陇其《告长子定徵文》中有明确表达。陆定徵死后不到两月,妻子曹氏忧思过度,因病而亡。陆陇其在五十三岁的时候,接连失去大儿子和大儿媳,晚年丧子,可谓莫大的伤痛。因此,他大声疾呼:“此实生平积愆,天降大罚,复何言哉!惟有痛自刻责,庶天其厌祸。”为此,陆陇其写了两句话作为座右铭:“老大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陆陇其把家人接连去世看作是“气质驳”,而把原因归结为“读书粗”,以此来提醒自己更加认真阅读经典,知晓圣贤道理。信中,陆陇其认为周梁“处淡漠,奉老亲”是人生不容易达到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他对周梁的敬意,以及他想去看望周梁的计划。

    答周好生

    五月初,接台札,始悉去冬风波情状,兼知尊体平复,深慰远怀。承谕处逆境之难,某于《子路问成人章》①讲义,略敷衍②及之,似可玩味。今岁读辛复元③书,并熊敬修④《学统》,备载前贤壁立千仞之概,悠悠宇宙,固不乏人,吾辈不可自外也。《一隅集》何足辱广老之盛心⑤,恐翻刻校阅,又增贤者一分逆境。如何,如何!若《松阳讲义》,则正须斟酌,万万未可授梓。夏秋间,因呈送学台又校订一番,改易数处,容面时奉正也。孚九青年志向便能如此,可谓良友。此间别来无他事,惟今岁旱灾异常,民生甚艰,已经题请,得旨量蠲,稍救万分之一耳。平山公于七月中丁艰⑥,谢事⑦亦无大亏空,目下便可回籍也。便羽匆匆,不能多及,统候续音。

    ┃ 今译 ┃

    五月初,接到您的来信,才知道去年冬天所发生的纠纷的情况,同时知道您身体也已康复,深感安慰。承谕身处艰难困苦的逆境,我将《子路问成人章》讲义中的相关内容略微发挥了一下,让他觉得其中有值得把玩体味的地方。今年读辛全先生的书,以及熊赐履先生的《学统》,上面完整记载着前代圣贤壁立千仞的概况,天地悠悠,宇宙苍茫,固然不会缺乏仁人志士,我们自己也不能置身事外啊。《一隅集》何以承受广老深厚美好的情意,恐怕翻刻校阅出来之后销量不会太好,又会给他增加一些实际困难。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即使是《松阳讲义》,也需要字斟句酌,万万不可轻易刊刻发行。夏秋之间,我因为要送给提督学政,又校订了一次,改正了好多处,等我们见面时再请你指正。孚九年纪轻轻的就能有这样的志向,真实良友啊!这期间没有别的事情,只是今年旱灾特别厉害,已经题请朝廷,得到旨意酌量减免赋税钱粮,稍能拯救极少的一部分灾民罢了。平山知县在七月中旬丁忧,辞职之后也没有多大亏空,眼下便可以回到原籍了。写得匆忙,不能多说,等候您的早日回信。

    ┃ 简注 ┃

    ① 《子路问成人章》:《论语·宪问》中的一章。原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能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② 敷衍:铺陈发挥。

    ③ 辛复元:辛全,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明崇祯年间,字复元,号天斋,绛州城内(今山西新绛)人,明代理学家,绛阳学派领袖,著有《养心录》《四书说》《五经管窥》等。

    ④ 熊敬修:熊赐履(1635——1709),字敬修,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今湖北孝感)人,清初理学名臣。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司业、弘文院侍读、秘书院侍读学士、国史院学士、翰林院学士兼经筵讲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等、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熊赐履曾四任会试考官,并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总裁官,著有《经义斋集》十八卷、《闲道录》三卷、《学统》五十六卷、《澡修堂集》十六卷等。

    ⑤ 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

    ⑥ 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

    ⑦ 谢事:辞职,免除俗事。

    ┃ 实践要点 ┃

    这是陆陇其写给好友周梁(字好生,浙江嘉善人)的信,大约写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据《陆陇其年谱》记载,康熙二十三年七月,朝廷委任陆陇其代为署理平山县事。可知,此信应当写于该年。信中,陆陇其提到他阅读辛全、熊赐履等程朱派理学家的著作,深感其中“备载前贤壁立千仞之概”,因而发出了“悠悠宇宙,固不乏人,吾辈不可自外也”的豪迈誓言。陆陇其认为他于康熙十三年编纂的八股诗文选集《一隅集》“何足辱广老之盛心,恐翻刻校阅,又增贤者一分逆境”,至于他康熙二十四年在灵寿县学中讲解《四书》的部分篇章集结而成的《松阳讲义》,“正须斟酌,万万未可授梓”,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待学问谦虚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他对待朋友真诚负责的表现。

    与席生汉翼汉廷

    科场一时未能得手,此不足病,因此能奋发自励,焉知将来不冠多士?但患学不足,不患无际遇也。

    目下用功,不比场前要多作文,须以看书为急。每日应将《四书》一二章,潜心玩味,不可一字放过。先将白文自理会一番,次看本注,次看《大全》,次看《蒙引》,次看《存疑》,次看《浅说》。如此做工夫,一部《四书》既明,读他书便势如破竹①,时文不必多读而自会做。

    至于诸经,皆学者所当用力,今人只专守一经,而于他经则视为没要紧,此学问所以日陋。今贤昆仲当立一志,必欲尽通诸经。自本经而外,未读者宜渐读,已读者当温习讲究,诸经尽通,方成得一个学者。

    然此犹只是致知②之事,圣贤之学,不贵能知,而贵能行。须将《小学》一书,逐句在自己身上省察,日间动静,能与此合否。少有不合,便须愧耻,不可以俗人自待。在长安中,尤不宜轻易出门,恐外边习气不好,不知不觉被其引诱也。胸中能浸灌③于圣贤之道,则引诱不动矣。切望,切望!尊公先生不及另札,祈一致意。

    ┃ 今译 ┃

    科举考试一时没有取得成功,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因此而能自我激励,奋发向上,谁又知道将来不能考取第一名呢?只需担心自己学问不够,不必担心没有时运。

    眼下用功,不像科举考试之前一样要多做八股文章,而应以读书为紧迫之事。每天应当将《四书》读上一两章,潜心阅读,研习体味,不可放过其中的任何一个字。先将《四书》原文领会一番,其次阅读《四书章句集注》,接着阅读《四书大全》,然后阅读《四书蒙引》,接着阅读《四书存疑》,最后阅读《四书浅说》。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做,一部《四书》即已通晓明白,再读其他的书就会势如破竹,八股时文没有必要多读,自然而然就会了。

    至于《五经》,读书人都应当下功夫,现在有人只是专门固守一经,而对于其他的经则觉得没什么要紧,这是他们的学问所以日渐浅陋的原因。如今,你们兄弟要立下一个志向,必须要通晓全部《五经》。除了自己首选的一经之外,还没读过的各经也要逐渐去读,已经读过的要时常温习研究,《五经》全部通晓,才算得上是一个做学问的人。

    然而,这些还只是致知层面的事情,圣贤的学问,不单单是重在能够知道,还重在能够践行。必须将《小学》一书,逐字逐句在自己身上反省观察,每天的起居作息,能不能和《小学》里面所说的意思合上。稍有不合的地方,便应当感到羞耻,不能把自己当作一般俗人看待。你们住在京师,尤其不应该轻易出门,恐怕外面社会风气不好,不知不觉就被坏风气所诱惑了。如果心中能够浸渍圣贤道理,就不会被诱惑所动摇。殷切期望,殷切期望!你们父亲那边我就不另外写信了,请转达我对他的敬意。

    ┃ 简注 ┃

    ① 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② 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南宋朱熹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谓“致”即行,以论证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③ 浸灌:浸渍,熏陶。

    ┃ 实践要点 ┃

    这是陆陇其写给弟子席汉翼、席汉廷兄弟的信。席汉翼、席汉廷,常熟席启寓二子,陆陇其的弟子。席启寓(1650——1702),字文夏,号约斋,江苏苏州人,曾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清康熙十七年三月,陆陇其应邀席启寓家做塾师。此后,陆陇其除做官和丁忧外,曾多次应邀到席家做塾师,与席启寓及其二子席汉翼、席汉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封信写于席启寓担任工部主事期间,其时陆陇其正担任灵寿知县。信中,陆陇其就如何读书治学,提了三点意见:其一,阅读《四书》,应当仔细认真,“每日应将《四书》一二章,潜心玩味,不可一字放过”,还应当遵循“先将白文自理会一番,次看本注,次看《大全》,次看《蒙引》,次看《存疑》,次看《浅说》”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到《四书》读得滚瓜烂熟,全部弄明白、搞清楚了,“读他书便势如破竹,时文不必多读而自会做”。其二,不可专守一经,应当“尽通诸经”,“自本经而外,未读者宜渐读,已读者当温习讲究”,只有做到“诸经尽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其三,要做到践履笃实,知行合一,“圣贤之学,不贵能知,而贵能行。须将《小学》一书,逐句在自己身上省察”,看看“日间动静,能与此合否。少有不合,便须愧耻,不可以俗人自待”。在此,陆陇其提出了如何读书,如何践行书中的圣贤道理,其中的真知灼见,尤其是“不贵能知,而贵能行”的观点,当下尤其显得重要。

    答席生汉翼汉廷(一)

    读近作甚快,虽间有出入,然大体都在范围中。熟之而已,无他法也。所望者,要将圣贤道理身体力行,不要似世俗只作空言耳。《小学》不止是教童子之书,人生自少至老,不可须臾①离,故许鲁斋②终身敬之如神明。《近思录》乃朱子聚周、程、张四先生之要语,为学者指南,一部《性理》,精华皆在于此。时时玩味此二书,人品学问自然不同。外,《六谕集解》系此间新刊,虽为愚民而设,然暇时一览,亦甚有益。相去辽远,时切依依,但贤昆仲能以圣贤自期待,便如终日觌面③也。

    ┃ 今译 ┃

    读近代人的作品非常快,虽然偶尔有些出入,不过大体都在圣贤所框定的范围中。读书一事,熟能生巧,没有别的办法。我所希望的就是要你们将圣贤道理身体力行,不要像世俗中人那样只说不做。《小学》不只是教导小孩子的书,人的一生从年少到年老,不可有片刻时间离开,因此,许衡先生终其一生都把《小学》奉若神明。《近思录》是朱子集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四位先生的重要话语而成,是学者学习理学的指南,一部《性理大全》,精华全在于此书之中。时时研习体味这两本书,人品学问自然会与众不同。此外,《六谕集解》是此地新刊印的读物,虽然是用来教化普通老百姓的,然而闲暇的时候拿来读读,也是很有好处的。我与你们距离遥远,时常想念你们,不过只要你们兄弟能够以圣贤自期,便如同终日相见了。

    ┃ 简注 ┃

    ① 须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② 许鲁斋: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谥文正,封魏国公,河内(今河南焦作)人。忽必烈(即元世祖)为亲王时,许衡任京兆提学,于关中大兴学校;元世祖即位后,担任中书省议事、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资善大夫等,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许衡主持元初国学,以儒家六艺为国学内容,对汉蒙文化融合和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对程朱理学的传播和朱陆合流有一定影响。著有《鲁斋遗书》等。

    ③ 觌(dí)面:见面,当面。

    ┃ 实践要点 ┃

    这是陆陇其写给弟子席汉翼、席汉廷兄弟的信,写于陆陇其担任灵寿知县期间。信中,陆陇其希望兄弟二人继续“以圣贤自期”,身体力行圣贤道理。陆陇其在信中还特别强调了《小学》和《近思录》两本书,他说:“《小学》不止是教童子之书,人生自少至老,不可须臾离,故许鲁斋终身敬之如神明。《近思录》乃朱子聚周、程、张四先生之要语,为学者指南,一部《性理》精华皆在于此。”由此可见,在陆陇其的心目中,《小学》《近思录》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这也间接说明了陆陇其对朱子的崇敬。陆陇其“尊朱辟王”的思想,既与他受到张履祥、吕留良等人的影响有关,更是他在学习和实践中亲身体会得来的。儒家经典《四书》对陆陇其的影响最大,除此之外,就属朱子《小学》和《近思录》了。

    答席生汉翼汉廷(二)

    前月寄来闽中詹先生太极、河洛、洪范诸解,细读,深服其察理之精。今日能留心此种学问,便非寻常人,且一以朱子为宗①,尤见趋向②之正。至于处处鞭策学者,不空谈理数③,尤后学所当服膺④也。不佞方鹿鹿簿书⑤,未敢率尔作序,其中有一二欲商量者,谨录于左,便中可一请正。

    ┃ 今译 ┃

    上个月,你们寄来闽中詹先生对《太极》《河洛》《洪范》等诸篇的讲解,仔细阅读之后,非常佩服他观察道理的精细。今天,还能留心此种学问,便不是一般的人,而且他全部以朱子学说为根本,尤其可以见到他治学方向之正确。至于诸篇中处处鞭策读书人,不空谈义理和象数,尤其是晚辈后学应当铭记在心的。我现在整日忙碌于官署中文书簿册,不敢随便作序,其中有一两处可商量的,现将我的一些看法写在下面,方便的时候请你们一一指正。

    ┃ 简注 ┃

    ① 宗:根本。

    ② 趋向:朝某个方向发展。

    ③ 理数:义理和象数。

    ④ 服膺:铭记在心。

    ⑤ 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 实践要点 ┃

    这是陆陇其写给弟子席汉翼、席汉廷兄弟的信,写于陆陇其担任灵寿知县期间。信中,陆陇其表达了对闽中詹先生所作的《太极》《河洛》《洪范》诸篇讲解的佩服之情,特意指出詹先生“一以朱子为宗,尤见趋向之正”,以表达他捍卫朱子学的坚定信念。

    答席生汉翼汉廷(三)

    三载不晤,时切惓惓①,未识尊公先生近况何如?顷②使来,得阅近作,充满流动,比旧时功夫大进,不胜雀跃。以此入场,不难搴蝥弧③而上也。但在热闹处,最宜谨慎。

    稍有不安命之说进者,须立定脚跟,万万不可随意。贤昆仲身家重大,不比他人,宁可学成而未遇,一毫徼倖④不得。此是利害关头,不但是理欲分涂处也。慎之,慎之!至都门交游错杂,亦须胸有主张,伊尹所谓“逆于汝心,必求诸道”“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二语当书绅⑤。总之,离亲远出,以谨身⑥为第一义,功名次之。至嘱,至嘱!

    愚留滞荒城,无一善状,大约今冬当作南归计。使旋率复不悉。

    ┃ 今译 ┃

    三年没有见面,心里不时地思念你们,不知道你们父亲近来怎么样呢?不久前信使到来,我得以看到你们的近作,文中充满流动气息,相比以前功夫大为长进,禁不住欣喜雀跃。以这样的水平去参加科举考试,不难一马当先,拔得头筹。但是在喧闹繁盛的地方,最应当小心谨慎。

    稍微听到一些不安于宿命的说法,必须要立定脚跟,万万不可麻痹大意。你们兄弟身家重大,不是他人可比的,宁可学成而没有考中,一丝一毫的侥幸也不应该有啊。这是利益与损害的紧要关头,不单单是天理和人欲的分殊之处。小心谨慎啊,小心谨慎啊!至于京师交游错综复杂,你们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先贤伊尹所说的“逆于汝心,必求诸道”“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尚书·商书·太甲下》)两句话,应当牢牢记住。总而言之,离家远出,应当以整饬自身为第一要义,功名次之。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记住!

    我滞留在灵寿,没做过一件好事,大约在今年冬天就要打算回南方去了。信使要急着回去,写得不是很全面。

    ┃ 简注 ┃

    ① 惓(quán)惓:深切思念,念念不忘。

    ② 顷:刚才,不久以前。

    ③ 搴(qiān)蝥(máo)弧:搴,夺取;蝥弧,春秋诸侯郑伯旗名,后借指军旗。夺取军旗,此处指在科举考试中一马当先,拔得头筹。

    ④ 徼倖:同“侥幸”。

    ⑤ 书绅:把要牢记的话写在绅带上。后亦称牢记他人的话为书绅。出自《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邢昺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

    ⑥ 谨身:整饬自身。

    ┃ 实践要点 ┃

    这是陆陇其写给弟子席汉翼、席汉廷兄弟的信,写于陆陇其担任灵寿知县期间。信中,陆陇其肯定了兄弟二人作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充满流动,比旧时功夫大进”,鼓励他们在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陆陇其在信中反复提醒席氏兄弟在京师要“谨慎”,如“但在热闹处,最宜谨慎”,“万万不可随意”,“一毫徼倖不得”,“慎之,慎之”,“离亲远出,以谨身为第一义,功名次之”等,并以先贤伊尹的名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教导席氏兄弟务必小心谨慎,遵循圣贤之道。此中可见为人师者对爱徒的关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