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醉宝鉴 > 第四百六十八章 锦绣百宝

第四百六十八章 锦绣百宝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醉宝鉴 !

    单单是这十处美景,就已经让柳亦辰一行人。

    对西湖产生了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愫,只是苦了这一行人的双脚。

    每次逛完一处美景,他们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这一天他们就如同赶场子似的,直到急急忙忙欣赏完这十处美景。

    返回到传说私房菜馆,他们才有时间,好好的休整一下子。

    “辰哥,你说这作者是不是把咱们给忘了。”

    “这怎么准备个结婚,准备这么长时间。”

    “没看到那些读者都急成什么样子了。”

    “他要是再不出来,咱们几个就快顶不住了呀。”

    “作者你知不知道,编辑都催你好多次。”

    “咱也知道你把这次结婚看的很重,可好歹也得抽出时间,和读者们解释一下。”

    “也让读者一起和你分享结婚的喜悦,你结婚大家伙都高兴。”

    “可是你这样子,让我们这些人很难堪。”

    “还好你现在已经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搞定。”

    “要不然我和辰哥,一起去你家里找你。”

    “辰哥,你不是有一肚子话想要和作者说。”

    “趁着他现在有时间,赶紧找他唠叨唠叨。”

    “要不然过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要彻底的和读者说拜拜。”

    “要是作者没有被婚事所耽误,恐怕咱们现在已经和读者说再见。”

    “讲真的,这要是真到了那天,还真有些不舍。”

    他们一行人瘫坐在沙发上,彭昊向一旁的柳亦辰发起了牢骚。

    其实柳亦辰也想好好的吐槽一下作者。

    不过他也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选择。

    如果是他的话,他也会选择这么做。

    虽然这么做面临的压力更大,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条路。

    “昊子,其实作者也有很多苦衷,个中缘由咱们就不去细说。”

    “如今一切已经回到正轨,咱们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陪着作者走完剩下的这段路即可,这么说是不是会让读者产生歧义。”

    “我的意思是剧情已经到了尾声,咱们争取来一个最完美的谢幕。”

    “这中间有很多坎坷,咱们都已经挺了过来。”

    “咱们争取让作者能够在这条路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还得通过咱们,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如果还有读者对作者不满,尽量发泄到咱们身上,别让作者承受更多的压力。”

    柳亦辰缓缓的睁开双眼回了彭昊一句,作者能够找到他心爱的另一半。

    柳亦辰也为他感到开心,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

    希望作者和他心爱的另一半,能够像他和孟曦雪一样长久到白头。

    书归正传,柳亦辰他们几人,还得在这个犹如书画中的地方游玩两天。

    剩下的两天则是自由活动,柳亦辰想去逛一下这个地方的古玩市场。

    艾薇儿则是留在这边,继续将这些美景和她的创意,收录在她的画卷中。

    如此一来,司徒枫理所应当留在这边陪着艾薇儿。

    而柳亦辰他们宿舍的那几个人,也想单独的去寻找这里未知的东西。

    有柳亦辰的地方自然是有彭昊,众人今天累了一天。

    他们晚上都没有多少精力,去品尝老板娘给他们做的美食。

    吃完晚饭,便各自回房养精蓄锐。

    第二天天儿还没亮,柳亦辰和彭昊便早早起床离开。

    昨天他们已经打听好,这边古玩市场的位置和开放时间。

    来到这拥有美景的苏杭二州,不得不提的一件艺术品,那便是这百宝嵌。

    收藏杂项类涵盖的范围比较广,除了文物的大类陶瓷、玉器、木器。

    其余的东西全部统称为杂项,这百宝嵌便是杂项中的一类。

    选择各种可用的材料,嵌之余另一种材料之上。

    百宝嵌的主体材料一般都是木质,因为木质相对来说比较好镶嵌。

    其他的材料有象牙、金属器,不过这一类东西并不是主流。

    在中国的美术史上,百宝嵌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

    百宝嵌有繁有简,繁华富丽体现的是价值感。

    简约雅致体现的则是意境和韵味。

    百宝嵌十分奢华,它发源于福泽地区。

    就是明朝末年的江南,尤其是苏杭二地,主要是苏州。

    苏州地区的工艺非常精湛,当时有一个工匠非常有名,叫周翥。

    据说百宝嵌就是他发明的,他首创“周制”百宝嵌做法。

    其法是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

    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

    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檀梨漆品之上。

    大则屏风、桌几、窗隔、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

    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

    百宝嵌工艺在发明后,迅速风靡大江南北。

    到了清朝的康雍乾三朝,尤其是乾隆时期,宫廷所藏的百宝嵌非常多。

    很多东西就算是现代人看到,也会叹为观止。

    百宝嵌一方面,包含着古人的文化追求。

    当生活安逸时,人们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另一方面反映了天朝工匠的聪明才智。

    他们从小就受过很好的基础手工训练。

    历史上出现过这么漂亮的,能够反映天朝人聪明才智的手工制品。

    是天朝手工业发达的标志,柳亦辰和彭昊开车,早早的就来到古玩市场。

    当他们两个人来到这边,古玩市场还没开门。

    他们两个人在这等了将近二十分钟,还不见门开。

    “昊子,你说是不是咱们两个来的太早了?”

    “还是咱们的信息有误,古玩市场今天不开门。”

    “要真是这样,那咱们两个岂不是白跑一趟。”

    “有这时间,还不如在屋子里多休息一会儿。”

    “我还想看看能不能从这淘一件百宝嵌回去。”

    “虽说我这百宝嵌倒是见了不少,可是我还真没从古玩市场淘到过几件。”

    柳亦辰这话要是让司徒枫或是几位老前辈听到,又该对他进行轮番教育。

    可是一旁的彭昊却是装作没听见,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

    彭昊一定会对那个人嗤之以鼻,可是从柳亦辰的口中说出,却是一点都不觉得突兀。

    他知道只要古玩市场里面有这东西,柳亦辰都会用他那双火眼金睛给找出来。

    就当柳亦辰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古玩市场的大门总算是打开。

    柳亦辰和彭昊下车,第一时间进到市场里面。

    现在全国的古玩市场,都已经进行过整顿。

    基本上都是以店铺位置,不过柳亦辰还是喜欢逛那些地摊。

    他知道那些店里面,很少有真东西出现。

    除非像茗雅轩那种店,可以让那些出入这行的人,买到一些称心如意的古玩。

    也得亏有柳亦辰在,要不然茗雅轩和其他的古玩店没有多大的区别。

    当然柳亦辰一直遵循的四个字那就是知足、感恩。

    这一点和他母亲从小对他的谆谆教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柳亦辰知道这摆地摊的,还得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他便和彭昊,随便找了一家店铺走了进去。

    这家店铺并不是太大,进来的时候柳亦辰都没看这家店铺叫什么名字。

    店老板正在柜台前收拾着东西,见到柳亦辰和彭昊两人进来,便笑着迎了上来。

    “两位来的可真够早的,想要看点儿什么物件,我这里什么都有。”

    “您看您需要什么物件,我给您介绍介绍。”

    “如果有看上的物件,看在两位来的这么早的份儿上,我给您来一个折上折。”

    “老板,您这儿的东西可真够全乎的,我想看看百宝嵌这类的东西。”

    “您这有没有,我想看的是那些老物件,您就别拿这样的工艺品过来了。”

    柳亦辰笑着回了老板一句,顺便指了指架子上,摆放的那些充门面的工艺品说道。

    “没想到年纪轻轻,还是位行家,既然您开口,那我也不藏着掖着。”

    “您两位喝点茶稍事休息,我这就给您去拿我压箱底的宝贝。”

    “保准儿您一看到就喜欢,两位这边坐着喝喝茶,我去去就来。”

    老板把柳亦辰和彭昊安顿好,他便转身去到后面,拿柳亦辰需要的东西。

    不一会儿老板便抱着一个锦盒从后面回来。

    柳亦辰这次没有提前动用他的异能进行查看。

    老板将这个锦盒放到柳亦辰面前的桌子上,然后缓缓的打开盒子。

    待盒子打开后,柳亦辰这才知道,锦盒里面装的是什么物件。

    这是一件百宝嵌书式盒,百宝嵌书式盒以紫檀木为胎架。

    盒盖两侧做成线装书形,盒内有盛放文具的文具架。

    此盒盒面采用浮雕镶嵌等技法。

    以白玉、玛瑙、珊瑚、染牙等材料刻成花果枝叶。

    盒的正、背两面,以佛手、仙桃、石榴组成“三多”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

    下配紫檀雕花桌榻式木座,设计巧妙,制作精细。

    作者以竹丝密贴在一起,装饰在盒的两侧,

    做成线装书状,起到了乱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又以白玉镂刻方夔纹装饰在图案的四角,更衬托了盒面图案的立体感,

    同时中心图案中的玉桃、螺钿、佛手、玛瑙、石榴、珊瑚花、染牙叶等等,

    果实累累,红白黄绿相间,颇有悦人眼目之感。

    这类百宝嵌小盒非实用器,而是当时富足人家的一种案头陈设,

    作为赏玩的器物,可能会临时放一点小东西,

    把这种百宝嵌小盒摆放到桌子上。

    显得十分有情趣,生活也变得精致起来。

    百宝嵌工艺品的出现,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密切相关。

    尤其明清之际,紫檀等硬木家具和陈设品盛行,百宝嵌工艺与之相得益彰。

    如此精工细琢之下的百宝嵌工艺品,堪称精绝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