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下无粮

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下无粮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相府内,六角大楼。

    三司主官齐聚,商谈北方赈济一事。

    对于一些官场老油条来说,眼前的赈济相比于神宗时期,有些过于急躁了。等百姓扛不住的时候再赈济,能获得更大的拥护,同时也能减少赈济成本。

    可这种话,将灾民饿死一些的话,谁敢说?

    会议中,袁可立压阵,具体方针由次相崔呈秀阐述:“昨日与侍从司沟通一番后,经户部同意,今年提前三月执行南粮北调方针。分五个批次完成,首批务必在五日内启程,运粮二十万钧;半月后第二批四十万钧启程,一月内第三批也是四十万钧。”

    几个人看向户部尚书毕自严,毕自严神情一如既往的严肃,不苟言笑。

    一月内运一百万钧,也就是五百万石粮食去北方,压力不是很大,是非常大,近乎不可能。

    崔呈秀看向左相秦良玉,道:“大将军,如此大的运粮压力,期限又紧。单靠户部、工部的运力、人手是不够的。希望将府方面能拨出人手,协助运粮。并调动地方驻军、勒令铁路各车站、兵站协助搬运。”

    秦良玉垂眉思考片刻:“具体要多少?”

    崔呈秀看向毕自严,毕自严道:“大将军,户部缺的是首批运粮运力。此时此刻,只有将府能动员出足够人手。若可以,还请南洋水师第二舰队从太仓起航,走海路协助运粮;此外青州水师军团调到江阴、靖江岛,协助陆运粮队过江。”

    秦良玉又问:“毕公,陆军方面又需要多少?”

    南洋水师三支主力舰队,已经裁撤一支改做商用。混编、淘汰后,第一舰队进行人员调配后已赶赴南洋,第二舰队还留在太仓浏河口继续整编。

    将府方面有出动这支舰队参与赈济的准备,关键是陆军配备。这东西将府内部只能是有预案,能不能动陆军,还要请示皇帝。如果规模太大,将府方面会直接拒绝。因为他们了解皇帝,大规模的陆军不可能调动。除非打仗。

    毕自严看着秦良玉:“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沿途车站运军、兵站积极配合。另,需要江北大营车骑军团左旅协助法司办案。”

    “办案?”

    秦良玉看向对面的右相钟羽正,钟羽正点头:“的确要办案,法司下属警役全力配合户部调粮。一些案件,需要精锐人手协助。”

    秦良玉眉头皱起,需要调动军队办案,恐怕又是大案,她没收到这方面的消息,摇头:“诸公,车骑军团左旅可以参与运粮,但协助办案……有些为难。”

    警役交给法司,就是要把军队从镇压、清洗的刽子手阴影里拉出来。现在警役去运粮,军队就要去干清洗的勾当?那还把警役交给法司做什么?

    钟羽正道:“本有请车骑军团运粮的打算,奈何一些事情非车骑军团不可。”

    秦良玉看向袁可立,袁可立这才开口:“大将军,两淮地区陈氏自去年便屯有大量粮秣,屡次征买,陈氏断然拒绝,恐怕所图非小。南方各地都有如此囤粮之豪族大绅,此时当杀猴儆鸡。否则南粮北调后,南方官储粮秣不足,夏收之前难以维持粮价。”

    大明此时对外军功赫赫,各处大工程让人目不暇接,似乎让人忘记了连绵不断的灾情。所以现在的朝廷是外强中干,最大的短板,最致命的短板就是储粮不足。

    所以粮食就是硬通货,衙门征税废掉一条鞭法,只收粮食。还嫌不够,以市价收购粮食增加官储。皇帝的御商在收,官员背后的商团也在收,地方大族也在收。这类私人收粮,成果最大的就是地方大族这类地头蛇。

    枪打出头鸟,陈氏位在两淮,就在南京身旁,所以就成了出头鸟。

    现在的官员与以前的不一样,现在的都是跟着皇帝的,跟着朝廷已经能获得想要各种东西,功名利禄全都有。没必要与士绅勾结,靠挖朝廷的墙角发财。

    皇帝的刀在那摆着,所以看不明白的都死了,活着的,升上来的,都是跟着朝廷大局走的。清洗下面的士绅,打死跳的最欢的那些人,真的是毫无内疚,更不会犹豫。

    按照民间一些话来说,大明这五六年来,算上天启时在山西的杀伐,国朝杀的自己人,远远比杀的建奴、外敌要多的多。

    杀的狠,比什么思想教育都来的有效。

    再加上眼前南方官储粮食也就三百万钧,继续死心眼执行南粮北调,后果就是明年,南方若继续往北方调粮,维持住了北方市价,南方的市场就缺乏官储调解。一旦南方粮价飞增,后年北方若继续干旱,南北将会一起崩。

    粮价彻底崩了后,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不论前期发展的多好,多精彩,会在粮价飞增中被打回原型,生产体系也会崩塌,产生更为恶劣的连锁反应。

    现在真没法子,只能继续加大力度,更为酷烈的清洗、镇压地方大户,从这些人手里抢粮食来维持大局。同时狠狠教训这些跟朝廷政策唱反调,与朝廷做竞争的团伙,会保证后续政策的畅通。

    一听袁可立下定决心要掀起更大幅度的清洗,秦良玉眉头皱的紧紧。

    这真的不是杀两淮陈氏就能解决的问题,杀了这家子也弄不来多少粮食。同时简单粗暴有效的清洗会激发朝廷更大的杀戮欲望,谁让粮食压力太大?

    不要以为干净利落砍了两淮陈氏,各处就会老实。依着这些人的性子肯定要反弹一下,哪怕最简单的打口水战,也会妄图借此展现自己的力量来让朝廷收手,只会激发、给朝廷动手的理由。

    哪怕眼前真的只是打算杀两淮陈氏,然后就不动手。可各地都会反弹,将朝廷不愿杀的局面,通过舆论改成他们展现力量迫使朝廷不再杀。使主动的朝廷,变为被动。

    其实在收粮的开始,在连续干旱的背景下,朝廷与地方大族的竞争就开始了,这是对资源控制、利用的一场争斗。

    此前除了山西是不论大族、士族一起杀,各地的清洗杀的都是那类士林上跳的比较欢,有影响力,与朝廷各方面有这种牵连的士族。

    因为这些人的力量都是来自于朝廷,本身没有多大根基。是最软的柿子,所以就给捏了。若对着地方大族这么干,各处早就反了。当时的掌控力、军队不足以应对,所以就只捏了软柿子,将最能操控舆论影响朝廷的软柿子给捏了。

    所以这批士林学阀、名士家族倒下后,空出的士林舆论掌控权,被真正的地方大族掌控,使得他们自信心暴涨,一家斗胆包天与朝廷竞争,丰厚利益回报下,其余各家哪能坐得住?

    这就成了眼前的局面,朝廷最紧张的粮食方面,稍稍有机会只要使得朝廷无法调控粮价,那这些大族就能获得投资的三倍、甚至五倍的回报!

    甚至可以与朝廷谈判,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进而在朝廷退一步的情况下,将自家的雪球滚起来。

    从一开始,就造就了眼前的这种局面。而杀,也是朝廷唯一的手段。

    世家大族就算知道朝廷的应对方式,可人人都有侥幸心理,尤其是面对无法计量的丰厚回报面前,这种侥幸心理能大到影响三观,蒙蔽一切思考能力。

    六角大楼,也就是文渊楼内,一片寂静。

    在场三司官员没有一个心中觉得不对劲,干掉士林那批人后,他们一个个才能安安稳稳跟着朝廷吃饭、发财。若是眼前一口气将各地大族杀的七七八八,能解决他们工作中的燃眉之急。

    而更关键的是,那些不显山露水的地方大族被杀干净后,空出的盘口朝廷吃掉一些,皇帝吃掉一些,剩下的对他们来说足够享用了。

    比如钟羽正这样的地方小家族,完全可以成为真正的豪门,有名声,有自家源源不断的产业。

    甚至搞掉这些大族,所有人吃不到这些大族的血肉。但只要没了地方上这些大族压制,他们便有足够、非常舒服的时机来扩展家业。

    这就是连续杀伐、皇室掌军,设立相府转移治统带来的影响。

    以前官员与民间藕断丝连,是皇帝与天下人打擂台。现在官员已深刻认知到自己在朝廷意味着什么,他们握着名义上治统,是真正的统治阶层。

    他们不再是以前天下人的代表,与皇帝打擂台的代表。

    而是与皇帝一样,是统治阶层。

    以前百姓受到的剥削,官府方面不是大头,大头是与官府勾结的地方大族。官员与地方大族是伙伴,自然要与皇帝打擂台。

    现在官员与皇帝是伙伴,那吃大头的地方大族,能杀的就杀了,这样他们才能吃的更多。

    就是如此,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人心逐利、趋利避害影响下,形成了眼前这个局面。不断的天灾,吃紧的官储粮秣,只是让新的朝野对立格局提前浮出水面,让朝廷对地方大族的清洗提前了。

    这是一场赌博,朝廷成功镇压、清洗,朝廷将剜出体内最大的肿瘤。皇帝有好处,所有官员能拿到此前、近乎是永远都拿不到的东西。

    赌输了,吃亏最大的永远是皇室,以及百姓。至于官员,投机客罢了。

    担心消息走漏,会议进行的很短,百余名中枢要员齐齐赶赴山川坛,请求皇帝做出决断,也能看成另类的逼宫,为了解决眼前的麻烦,为了各家未来长远的发展,也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也为了国祚永续,所以他们来了。

    齐齐跪在山川坛外,在秦淮河上往来不绝的花船前,这些人跪着,请求皇帝许可调兵。

    瞿式耜缓缓出来,颤抖的双手高捧着一卷白纸。

    陈于泰在左,张同敞在右,将这卷白纸展开,四个大字展现在中枢要员面前:“天下无粮。”

    粮,此前一直写作‘糧’,有单位的米,是糧。

    秦良玉与何冲互看一样,何冲头扬着露笑:“无良,当杀。”

    秦良玉环视其他重臣,缓缓点头,这才同意出兵。

    瞿式耜的开源节流,有一条法子既能开源又能节流,可不能说,上不得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