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四百零七章 馊主意

第四百零七章 馊主意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五月二十二,李邦华死活等不到许显纯登门,不登门也就算了,若有其他人选你派人通知一声又不难,对吧?

    不通知说明还没有备选,不上门是什么意思?

    南巡将近,在出发前就要制定好成员和资料,李邦华想打个翻身仗,这两天没少往鸿胪寺跑,在四夷馆挑选各种翻译,誊抄资料等等费了多大心血?

    许显纯何等人物?自己种种表现,难道许显纯不清楚?

    故而,他断定许显纯在等他自己送上门,让自己去求他。开了这个头,竖立主从关系后,去西夷诸国一路上,自然做主的就是许显纯。

    可他真的拖不得,在袁可立那里能进入的人都听了袁可立的执政核心。除去强工、增铁路两项,教化大策他很想干,可这种名满天下的差事,估计很抢手,他在教育学政方面又无建树,没有希望。

    其次是货币政策,李邦华布衣出身,当年父子俩一起赴考,可是从江西吉水徒步北上,相互砥砺才有的现在。若真的懂货殖,父子俩都是举人老爷,挣钱实在是方便。可他们不懂,更一心扑在科考上,所以货币政策也没希望。

    最后一个兵役策,讲究的是组织力,这一点李邦华有足够的信心。可他是袁可立的老部下,一帮六十岁出头的前辈在等着,他五十岁差一点,急什么?正因为是老部下,他的希望更渺茫,除非立下大功,由皇帝开口。

    兵役策的制定,是袁可立与王士晋这位兵部老前辈制定的,王士晋熬到现在,所愿就是进入相府。毕竟,这个太仓王家可是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家。

    李邦华很明白,自己的年纪,就是他的硬伤,军功他有,地方理政资历也足,山东出身,这些条件攒下来,真的是太好了。只要进入第二届相府,意味着什么?

    不提那个缥缈的相国,只要在第二届相府当上一名普通的六部五寺正官佐相。第三届相府重组时,他才五十五岁,年纪的硬伤转眼就成为极大的优势。再不济,也能混个次相当当。

    所以,能不能进入袁可立这一届的相府执掌中枢,直接关系着李邦华这辈子的人生巅峰。当个次相,最差死后也能有谥号啊!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于是,带着两袖清风,李邦华来到无数人心惊胆颤的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衙门。

    将他盯得死死,李邦华要投帖的时候,许显纯一袭白底红边黑纹宽松对襟比甲,骑着马出门,正好偶遇,于是结伴入宫。

    西苑五龙亭,朱弘昭张弓射箭,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朱慈燃拿着一张软弓,站在朱弘昭身侧,张弓也在射箭,一根根空心竹箭乱飞。

    许显纯抵达,接过宿卫递来的弓,先后行礼后,也射了三箭就放弃了。

    草人箭垛近的五步,是给小家伙助兴的。其他箭靶最近的一百步,最远的二百步。许显纯虽然是武进士,可能射一百步是一回事,能不能射准又是一回事。

    李邦华也上前射了三箭,被慈庆宫小爷一顿鄙视,老脸通红也不玩了。他带过兵,可终究不是武勋或大族出身,从小就没练过弓术。

    恭候在一旁,李邦华观察着,皇帝弓术如神朝野皆知。寻常人射箭,两三箭不用扳指还行,结果他看到皇帝拉硬弓,一直没有扳指,不由啧啧称奇。

    扳指这种东西,从先秦就有了,弓的越来越大,力道全压在弓弦上,单位面积力压极高,稍稍不注意就会拉伤手指。有强弓的文明,必然有扳指,日本则没有。

    更因为扳指问题,战场上弓手部队最怕敌人突然近身。别说带短兵自卫,拇指绑着扳指,剑都握不稳怎么杀敌?

    打发走朱慈燃,五龙亭里朱弘昭洗手,饮茶。

    对于李邦华,他已经有了疑心,但这个人有能耐,特别是军事、物资调动方面极有大局观,历来做事手脚也干净。

    所以,才有许显纯登门一事,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李邦华答应下来是正常的。不答应,那就说明心里有鬼,或者眼界不行。不论哪个原因,李邦华不去西夷,这辈子止步也就是以留守兵部尚书衔致仕。

    西京设立后,留守兵部尚书,哪及的上相府坐堂的兵部尚书?

    大明的兵部尚书平时就好几个,但坐堂的戎政兵部尚书,始终只有一个。

    入宫,对于李邦华过于仓促,一路上就在思量对答体系。

    捏一块奶糖嚼着,朱弘昭坐正身子后看着许显纯的折子,奇怪看一眼没有上折子陈述条略的李邦华,李邦华垂下头去,他明显被许显纯摆了一道。

    许显纯的折子准备充分,到了他这个级别,折子基本上都是汇聚手下人的智慧,群策群力,自然是详细透彻。

    需要带什么货物,准备多少船、人手,各种编制,行程规划挺齐全。

    对西洲各国的拜访路线也是鲜明的,先去意大里亚弱马(罗马)城,表明半官方身份,再拿到教皇国给的文书,自能自由游历各国。

    许显纯还是传统心性,准确来说锦衣卫里的人主流思想还是天朝上国颜面问题作祟。以半官方身份去找西洲实际的头头教皇,最好让对方先派正规使节来大明。若不行,等宝船下海,带着钢船一起出海,好好出出威风。

    至于钢船,试航成功现在就停在通州张家湾。但没人敢带着出海,这么好的钢堪比白银,被人弄走融了,谁不心疼?皇帝发起火来,谁能担待得住?

    因为密封舱的独特技术,大明只要有好钢,肯砸钱,造钢铁战舰有着天然优势。

    “尚可,中规中矩。李侍郎也看看有无纰漏,有补充的就补充,议定后就回去筹措人手。”

    举着折子,由宦官传递给李邦华,李邦华这才抬头看一眼许显纯,许显纯面露微笑,李邦华胆气一泄,认真看着折子,眼神专注。

    编制上面不需要补充,李邦华觉得自己应该说一下开阔性的提议,否则怎么体现自己。

    故而,合上折子后,李邦华拱手:“万岁,许都督计划周全。然,臣近日阅览四夷馆档案,有些许心得。可行不可行,还需圣裁。”

    “但说无妨,李卿亦是山东老人,朕的脾性,李卿也是清楚的。”

    这一点李邦华的确清楚,就事论事,能听不好听的话。

    李邦华坐正身子,声音朗朗:“臣听闻,西夷诸国女子亦有继承封地、家业之权。当地贵族多以联姻为手段,完成领地统合。是故,臣请带宗室十余人。”

    朱弘昭眨眨眼睛,这不是他西南干的勾当么?

    祖训,不和亲不纳款,无兄弟之邦。

    大明的确没有一名天家女眷嫁到外藩,就连朱秀赖这边,想娶宗室之女,都被朱弘昭给否决了。无兄弟之邦的意思更简单,我大明是唯一霸主,不需要平级打交道的人。

    但他,因为形势需要,就牺牲了一回……

    许显纯听了,这姓李的是逼得乱了方寸,还是故意讽刺皇帝?绷紧面皮,不发一言。

    嚼一粒奶糖,朱弘昭缓缓点头:“的确可行,有那么些靠谱。不过,传出去不好听。仔细说说。”

    “是。臣以为,我大明要详细侦知西夷情况,唯有在西洲设下据点,有一块属于我大明的土地。此地背依大明,贸易方面得天独厚,发展必然迅速。有此地在手,调查西夷各国历史,会轻松十倍。”

    “西洲诸夷贵族多是姻亲,彼好财货。有一地立足,女方亲族复杂,这便是助力。背靠贸易,不难拧成一股绳。若以后形势需要,便是西洲义从。”

    说的好听了是为了大义而跟随扈从,说的难听了就是仆从兵。

    朱弘昭稍稍皱眉,道:“李卿应清楚,西夷教皇对各国管制严重。我天家子孙若娶纳西洲贵族之女,袭承爵位、封地,难不成还要洗礼入教,背弃祖宗,做那西夷神的仆人不成?”

    “万岁,国朝强盛为世界之首,料想那教皇国,也不敢管的太宽。否则天兵渡海,两瀛省就是其先例。”

    李邦华信心满满,打日本前都以为这会是一场烂仗、苦仗,前线的进展出人意料的顺利,都恍然大悟,原来我大明如此强!

    顺利征服、收复日本,给当世人的思想冲击很大,惊诧之余,又眼红朝廷刮走的一船船战争红利,各阶层逐渐萌发发动战争,参与战争的心思。

    朱弘昭想了想,道:“会在三年后凑够当年三宝太监规模,这事可以办。但不要为了做这事,委屈了天家血脉。这样,就按许卿的意思,从登州出海。下回出海,从太仓浏河出发。至于宗室子弟,去内校场挑选十人,哨官以下自取,哨官以上不可动。”

    苏州太仓浏河河口,就是当年三宝太监首航出发的地方。

    打发一名太监领着二人去挑人,挑人这种事他才不想去做。宗室子弟的智商还在恢复中,一个个单纯呆萌的过于可爱。要选出一些够狠,心机重,能但此重任的人,可不容易。

    说的好听了,是往西夷贵族体系掺沙子。

    说的难听了,这些宗室就是死间,极有可能为了国事,而被人害死,死的不明不白。也可能是战死,前途堪忧。

    他不怕没人去,正因为常年的王府软禁生活,这些宗室少年没有过于复杂的心机,稍稍鼓动就会争着去。对宗室而言,死亡不可怕,活的毫无意义才是可怕的。要活的有意义,死的有意义,不就是传统的文化理念?

    他不想去鼓动这些人,在登州水寨送他们一程就够了。

    不过,李邦华的这个策略,还真是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