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三百七十四章 预算

第三百七十四章 预算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正月二十九,月末最后一日。

    朱弘昭一袭白底蓝纹便服,出乾清宫,前往端门举行本年度最后一场规划会议。

    相府的计划很好,北方增修中原东西铁路,南方增修船厂、重庆武汉铁路,东南沿海增设炮台。南北能平衡,也能增加军事预算,可增加的是南军体系,不是掌权的北军体系。哪怕有重庆武汉铁路增修,秦良玉这个将府掌印、左相也很难答应。

    因为南方士绅商团的一贯表现,或者咬定这一点以前的形象故意不放,将府表现为不信任南方人,尤其是素来与中枢唱反调的江南,朝野对立情况严重的两广地区。他们认为船厂可以小幅度增加两三处,还是要修建在两淮、南直隶,要放在眼皮子底下。

    西南铁路可以修,但要等武汉至洛阳铁路修好后才能动工。只有将北方连成一线,才能给南方大面积增修铁路。

    在秦地新军调运朝鲜时,将府已经察觉到铁路对军力运输、物资运输的巨大作用。南方多水泽、山地,又经济发达物产丰茂,一旦南方各省被铁路串连起来,那限制南方兵员调动的地形就没了,等于给南军解去了枷锁。

    还有东南沿海炮台,将府更认为是多此一举,徒耗财力。

    日本战事进展喜人,将府预计的南洋水师军团可以提前到位改组,以颜思齐所部的四百余艘炮舰,淘汰一批编入内河,再加上今年出产的炮舰,足以碾压南洋各国船队,没必要修炮台,浪费钱又堕了威风。

    现在的大明水师,是要打人的水师,不是缩在港口里靠炮台来打仗的,否则各地船厂没必要三班倒下饺子一样造炮舰。若打防守,全修炮台就行了,一次动工省几十年功夫。

    一句话,简单来说将府对相府抛出来的新建计划,准备吞了糖衣,将炮弹丢回去。

    以前中国是西边出将东边出相,现在是南边的相,北边的将。

    真正意义上,天军征日是第一次外扩,打的太过顺利使得将府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感觉打日本都能这么秋风扫叶一般,那南军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也就不需要给面子了。

    先完成北方的基建,整体上就能逐渐在经济上追回南方的超拔地位。军事领先,经济领先,随后就是文化教育领先,最后北方将、相一肩挑了……

    这不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而是要追回一步,缩小南北差异。

    将府内部会议无法通过,秦良玉这个将府掌印,相府左相自然没法子对相府的提议签字用印,本该在正月十五完成,并通报天下的决议,拖到了今日。

    既然都心里火热,怀着雄心壮志,朱弘昭就陪他们吹吹寒风。

    端门前,三司六部五寺各院府汇聚,户部尚书毕自严不嫌繁复,念着去年的各项税收及支出,又通报今年的预算以及税收预估。

    去年各项税收,不算勒索两淮盐商及宗室的黑钱,也不算抄没逆党的钱,整体税收中,押解京师或留在地方归中枢调度的正税,就有四千三百万,比前朝正税翻了一倍。另有盐税两千五百万,如茶等各类杂税约在四百万,商税因为没有改动,故而维持在七百万,贸易税收在五百万。

    贸易税中,最显目的有两处,一个是澳门,小小的澳门去年的关税就有九万七千两。除非要全面改革海贸关税,否则对于澳门这里刺目的税额,只能装瞎子。

    澳门税是独一份,远比各处检查的严,也收的重也就两成关税,可这地方的税时时都在涨,这还是西夷人偷税漏税逃税严重的情况下。若按照目前的税制,若收的齐全,完全可以再翻一倍或两倍!

    澳门如此显目,那贸易规模更大的广州、宁波、杭州等处,改革税制后,架着刀子收,又该是多少?

    关税、商税是国朝下一个税收的爆发点所在,相对于对南北一视同仁割肉的商税,相府更倾向于先改关税。然而相府多南人,只让南方大出血的关税改革提议只能压着,拖着。

    对于税,皇帝眼巴巴看的关切,将府也眼红。税源充足,军队才能研发、装备更好的军械,享受更好的待遇。

    之前因为将府不认为有镇压南方的实力,日本战事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认为到了该改革关税的时候。秦良玉在相府提议,自然没有通过。那么我的你不通过,你的也别想那么轻松通过,陷入一种对人不对事,扯皮的地步。

    叶向高这一届相府核心在于基建和盐税,更重在稳定、过渡。改盐税已经让中层建筑动摇,再改其他税,简直可以说是要掏人家的心窝子。

    随着御史台改变用人机制,报社引导舆论以及吏部考核标准变化,现在当官不看你会不会破案,看的是你能在稳定地方的同时,贯彻中枢条令时能收多少钱!钱就是政绩,地方稳定也是政绩。既要钱,还要你把本地经济做好。

    叶向高这一届已经扭转了国朝的财政,比张居正的改革还要好。张居正虽然救了大明的命,可一条鞭法最关键的是将徭役折算在税里,没有免费的人力,导致万历中期开始地方水患连连,一直治到现在。

    徭役在,服役的人在,官员不可能将人拉走干自己家里的活,只能用在治水修路上。徭役折算成钱,钱转了转就不见了。

    而一条鞭法的存在,使得朝廷收到的只有银子,平时还好,打仗了闹灾了,朝廷没有原来那样收到的粮食,导致要花钱买粮。

    结果就是,夏收时百姓贱卖粮食,一石六钱,这六钱到朝廷手里要买粮食时,只能买几斗甚至更低,上下两头亏损,获利的只能是中间。

    大明不是宋,宋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一系列国营产业上的,盐、铁、酒专卖,小小的乡镇,都能看到宋朝酒监、盐监,自然不缺钱。

    连连大捷的战争导致将府权威日重,朱弘昭不得不出面给相府撑腰。拖到今日,就是让相府明白,让京里、各地关心朝政的人明白,他这个当皇帝的不点头,相府是成不了事的。

    同理,没有他的支持,将府也不可能压过相府。相府在传统权威上,还是制度上,都比将府高半级,将府能闹到现在,已经是很有勇气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念完后,国相叶向高念着今年的开支单子,各处一片寂静,除了一些老臣座位旁放着铜炉,其他人都在寒风中打颤。

    今年的总预算收入是九千三百万,支出是八千七百万,只留五百万做调节。五百万的预存调解,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今年预算后的盈余。

    万历皇帝省吃俭用,连脸皮都不要了,中后期一直攒钱,连军费都克扣,结果辽东大败亏光了。国库最富裕时,也不过千万两,还是十几年省下来的。现在一年就能省出五百万,搁在老臣心里,很不是滋味。

    谁都知道,以前那么穷是个怎么回事。

    不过,国库有五百万的盈余,实际上还是赤字,欠了皇室的钱。将帐算明白,是朱弘昭的底线,否则再依靠以前,朝廷税收很烂,全靠吸皇室的钱度日。皇室的钱也不是白来的,顶着骂名弄来的。

    他的钱也是如此,两淮盐商气的能在家里射箭,箭垛上写着他的名字……宗室们,省吃减用攒下的,也被他勒索,都恨的骂娘。

    他的商会没少被指责与民争利,不能皇室背骂名,给官僚擦屁股。这帮狗日的吃大户吃习惯了,必须要纠正。也只有他能纠正,以后的人缺乏他这样的底气和威望。

    大明最讲的就是惯例,有例可循什么都好说。所以他这个头绝不能开,哪怕国库预算崩盘,官员欠饷过不下日子,他也不会管,没工资找户部去。顶多,他给户部借钱,算好利息什么都好说。

    整个会议,朱弘昭一言不发,到了该表决的时候。

    相府十四名相里十二人同意,秦良玉十分为难,等待着将府,她是将府的代表,她不能代表将府。

    右相是御史台的钟羽正,御史台系统静默无言,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参与审核相府预算,全程监督款项用度。现在就等将府,将府要掰腕子,他们没必要搅进去,最后表决就是。

    将府中杨肇基外放,王威赐死,最有影响力的宿将没有,除了秦良玉余者以何冲为首。

    端坐着,何冲平视皇帝。

    他反对增加南方基建,必须完成北方一系列铁路基建,他才放心给南方解锁。在宣大系,何冲以先王遗命重臣自居,认为自己地位仅次于孙传庭、刘时敏,实际上也是这么一回事。

    北方才是武人根基,武人才是皇帝的根基,南方人不可靠,是墙头草,给点染料就开磨坊,不能这么做。

    这就是他坚持的底气,他在为大局考虑。

    他怀疑,皇帝和太祖一样,向南方妥协了。

    连王克奴那样的小崽子都封侯,何冲心里不痛快。

    朱弘昭饮一口茶,双手缩在貂裘暖袖里,倚靠着靠椅,看着何冲。

    不论将府有什么考虑,这次向南方倾斜是必须的。一届相府就五年,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今年是一个中转年,后面两年是收尾。

    五年一个轮回,五年一个侧重点,前两年南方人不合作搞北方发展没问题。现在南方人已经乖顺了很多,又被去年东林大清洗所吓住,也有被日本战事进度吓住,总之南方人乖巧了,总要给点糖。

    若再拿南方的血给北方输,南方的向心情绪被打击,会动摇人心,给东林余孽发展机会。

    东林人,是为士绅利益奔走的人,最擅长的就是评击朝政,裹挟民意影响中枢。这种人是杀不尽的,杀掉一个东林人,还有千千万个东林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他们发展的大条件。

    回应南方人的示好,是彼此关系缓和的关键一步。朱弘昭不管何冲有什么理由,必须要给与南方人一点好处,也是一个机会。

    他已经厌倦杀自己人,闹事的人多是知识分子,都是精华力量。尽管这种力量很多,多到了容纳不下要内耗的地步,可依旧是宝贵的。

    两人的对视,整个端门一片寂静。

    叶向高、史继偕端坐,其他人纷纷低下头,除了秦良玉、钟羽正其他的不敢掺合进去。

    时间越久,朱弘昭神色不变,何冲八字胡两侧的脸颊渐渐泛红,咬着牙,脑袋缓缓垂下,抬眉却看着皇帝,眼睛瞪大。

    秦良玉松了一口气,举起了手里的牌子,钟羽正紧随其后举牌附议。

    “大明中正三年,相府提议施政诸策,通过。”

    赵仪唱念一声,声调长长,早有准备鼓乐作响。

    朱弘昭起身,一抖披风,转身走了。

    一名名官员起身相互恭喜,何冲阴着脸,两手紧紧扣在扶手上。

    宣大系将领人人脸色不好,当初太祖皇帝向江南人服软,紧随其后干的事情就是清洗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