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三百四十七章 鲁藩之变

第三百四十七章 鲁藩之变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天色启明,日本九州南部强藩岛津氏内乱时,朱弘昭起身在空阔的大殿内健身,随后翻看钱谦益的资料。

    有些意外,各处对钱谦益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至于相府提议让余煌去修实录,朱弘昭愿意,也不能这么干。

    修实录要讲究公正,翰林院是个清闲的地方,詹事府名义上是太子储君的衙门,都和现任皇帝没有直接的交集。所以他们的立场偏于中立,他们修实录,名义上就有中立,不偏不倚,不被现任皇帝左右的意思存在。

    余煌是现任皇帝点的状元,也是直属于皇帝的侍从官,让他去修天启的实录,无法服人,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所以,相府提议推荐的两个人,实际上与翰林院一样,都是推荐钱谦益。

    钱谦益这个人性格多变,是个三分钟热的人,这是朱弘昭看完资料后的总结。

    当初万历三十八年那一批进士,钱谦益是探花郎,本该去翰林院积攒资历。可他太急了,直接投入东林参与党争,被同科进士看不起,也对东林看轻。当时的东林势大如旭日东升,钱谦益毫无矜持参与进去,是锦上添花,而且这么容易加入,更让人怀疑其品行。

    就和女人一样,直接给了对方,反倒会被看轻……

    然后又是党争,浙党在沈一贯手中逐渐成型,将东林斗倒。而钱谦益这个人惜命爱惜羽毛,没有战斗在最前线,被东林内部所看不起,进而被排挤。

    浙党势大容不下他,东林后来两次翻身,也都看不起他。

    钱谦益几次入京,东林都是以学政官或闲散官职打发他,故而钱谦益也熄了执政一方的心思。往来于南北,混迹于士林,日子过的悠哉游哉。

    可这不是他所希望的,他也想主政一方,试试自己的能力,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也对得起自己这一生。

    就连他的学生瞿式耜,都看不起他,已经改学西学,自成一系。

    这个人,在叶向高的评价中是有能力,却无担当,没有勇气去争,随意而安,得过且过。说白了,就是驴性子,要等萝卜喂到嘴里才肯吃。是响鼓,但还需重锤来敲。

    一句话,这是个有能力的人,需要鞭子来调教。

    人的能力都是可以进步的,还需要合适的位置来锻炼。但能力也有天生高低,成长高的人,自然比低成长的有培养锻炼价值。毕竟,锻炼后的高度不一样。

    修天启的实录,是一件大事,钱谦益愿意尝试,朱弘昭也无可无不可。大不了再换一个,等赈济事情忙完,空出来的人手就足够了。

    八月二十五,日本南九州战火纷飞,消耗着岛津氏的战争潜力。

    大明也不安稳,以兖州府滋阳县为封国的鲁国爆发了内乱。

    皇帝是武宗皇帝一系,用的名字却是鲁藩一系,所以鲁藩与新立的辽藩一样,属于亲藩。然而老鲁王无子,这位鲁王与万历皇帝一个辈分,鲁国内郡王们各有乡一级的封国,眼红这个实封的鲁国国君之位,也没可能去继承。

    这位老鲁王排行第七,他九弟泰兴郡王有心让自己第五个儿子朱以海过继给自己七哥。

    而其三子朱以江也想去当嗣子,换个爹,以后就是一国一县之主,谁都觉得这买卖划算。

    偏偏老鲁王谁都看不上,想要让鲁藩保持亲藩的地位,选鲁藩的人都不适合。他看中了朱弘楚,以朱弘楚为王世孙,继承鲁国。这样一来,鲁国就能保持亲藩地位,各方面会得到皇帝的照顾,各支各系日子也好过。

    更偏偏的是朱弘昭不愿意这么早将朱弘楚放到鲁国去,朱弘林避嫌,不愿意回京畿出风头,缩在巴蜀之地浪荡,再说身体也不好,没法子外放做事情。

    朱弘楚身体好,可以做些监军的差事。一旦过继到鲁国,再让他当监军,不利于安稳。

    朱弘楚是要封王的,封王之前要好好使用,就像拉磨的驴子一样,要给个盼头,最后再给封赏。

    更不知道怎么搞的,老鲁王的这个请求泄露,顿时引发鲁藩宗室不满。

    于是,八月中秋鲁藩宗室团聚庆祝酒宴后,老鲁王中毒病逝,消息也在这一日送到宗人府,同时鲁藩集议,建议以老鲁王胞弟,排行第九的泰兴郡王袭鲁王之爵。

    “啪!”

    朱弘昭心爱的紫砂壶摔的粉碎,老鲁王是个好人,起码对鲁藩破落宗室很好,多方救济。当初更是多方资助朱弘昭,更有意收时为乐安侯的朱弘昭为王世孙。在朱弘昭眼中,老鲁王是一个慈祥、喜欢吹牛的宗室长辈。

    现在,因为宗室全面解禁,获得封国实土、治民大权后,使得宗室们对土地、权威追逐的心思格外高涨。

    宗人令跪伏在地,朱弘楚也急冲冲赶过来,他此前也不知老鲁王有这番打算,他眼中鲁藩的人,做这件事情意在断绝他封王的机会。

    朱弘昭为了磨练他的性子,根本不给他什么做事的机会,只让他在宗人府做些档案管理的工作,根本不给重要的工作干。对亲戚按惯例封爵一事也是很少提及,更别说封他一个王。

    一个现成的王爵,就这么没了,朱弘楚刺激的不轻,他想杀人。

    “疫疾暴病,亏他们想的出来!”

    宗室被囚禁的时间久了,只能蹲在家里靠看书过日子,一个个都傻了,做事冲动,太过缺乏锻炼,不通人情世故。

    现在直接把人给毒死了,竟然借口暴病,真把朝廷里的人当傻子忽悠。

    随后厂卫负责人曹少钦、司礼监的赵仪也匆匆赶来,现在这件事相府还不清楚,知道的只有宫里人。

    朱弘昭揉着眉心,咬牙问:“说说,这是哪个畜生干的?”

    曹少钦匍匐在地,额头贴着地面:“万岁,奴婢那里未曾察觉,鲁藩宗室动手的几率不大。鲁王千岁威望高隆,深得鲁藩人心,他们做不来这档子事。奴婢怀疑,这是外面的人干的,意在嫁祸。”

    “怀疑?你提督厂卫,是朕的耳目,朕要的是证据,不是凭空猜测的怀疑!去,选个精明强干的去山东,把事情给朕彻彻底底的弄明白。”

    又看向宗人令,这是个老臣,万历初年的进士,混在宗人府一辈子:“鲁王的谥号,好生拟一个,别委屈了王爷爷。还有这,哪来的打回哪去。”

    鲁藩宗室联名保奏的提议奏折被朱弘昭抬手扫出桌案,正好落在朱弘楚脚前。

    俯身捡起这份奏折,朱弘楚低声,咬牙眦目道:“皇上,老曹的推测说不准儿是对的。山东方面,要做好调兵准备。”

    “魏颀、张榜在山东,哪个敢妄动?”

    瞪一眼朱弘楚,朱弘昭一肚子火没处发,又强忍着:“你心里是不痛快,朕心里是伤。蹬鼻子上脸,朕还是骄纵他们了。传叶相国入宫,各内藩的国相们,要整饬整饬。”

    朱弘楚也是一肚子火,拱手,低着头:“皇上,臣请求宗人府遣专人南下山东,协同厂卫调查。”

    他苦巴巴等着的王爵原来老鲁王早就给他准备着了,就在拐角处,现在却没了,他想杀人,真的想杀人。

    眉头紧皱,朱弘昭缓缓道:“他们都不怕家丑外扬,朕有什么好怕的?别说宗人府,御史台三法司也会介入。既然你有这个心思,朕赐你两队飞熊禁军随时听用。”

    众人告退,曹少钦去而复返。

    此时入秋了,朱弘昭刚返回偏殿捣腾木炭盆,烧水烹茶,阴着脸。

    见曹少钦返回,静候在一旁,问:“你是不是有眉目了?”

    “不能确定,也是怀疑,奴婢怀疑这和山东于家金矿有牵连。”

    “于家?”

    山东无二于,朱弘昭睁目望过去:“你的意思是,要调军?现在,可不是调军的时候,还得忍。”

    于家几乎把持了山东的几处核心金矿,手里的护矿卫队,也就是矿丁,虽然只有五百人左右,可都是正统的戚家军底子。

    戚继光能在义乌招募到第一批兵员,是人格魅力。将这些人训练好,是个人本事。可没钱,这一切都是虚的。于家与戚家世代联姻,没有的于家的钱,戚继光养不了新军。

    没有自己的财政来源,一个武将是不可能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建军的。

    于家表面的矿丁就这五百,各处矿场里能拉出多少人,也是个未知。

    开矿这种产业,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要拿人命来填矿坑的。

    拐卖灾民、流民,或者是黑户,都是矿场节省成本的不二法门。如果正常雇佣矿工,说真的,光意外抚恤就能让他破产!

    而矿丁在鞭子下受压迫,吃苦耐劳,饱受苦难,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叛乱,以及闻香教中与白莲教教义融合的那批人居中挑事,山东就乱了。

    五年大政革新,必须要安稳,朱弘昭忍了快两年,他还要忍。对曹少钦挥挥手,挥退,没有给出严办的指示。

    朱弘昭从制度上,将隋唐以后皇帝失去的兵权给抢了回来。可矿产这类东西,他还动不了这个手。

    而鲁藩动了,各处内藩都在境内施行改革,按照先秦封国惯例,将矿产资源都收归国君所有。

    放出囚牢,头一次呼吸到自由空气的宗室们做起事情来,格外的激烈,不讲手腕。再说,这是明打明的抢钱,再多的手腕也是没用,看的还是谁拳头硬。

    矿产,在什么时期谁握着最基层的矿产,谁就能左右中游、下游一系列产业链。鲁藩的事情,或许只是一个头儿。

    老鲁王,成了牺牲品,鲁藩宗室就算没有毒杀鲁王,也要把这顶帽子悬在他们头上,警告各地宗室,让他们悠着点,等待朝廷完成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