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305章 结束

第305章 结束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吴襄的三个儿子,包括十一岁的次子吴三桂,与祖家随军子弟一起,被曹变蛟好吃好喝一顿招待,喂的醉醺醺后,毒酒一爵,送上路。

    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与家将祖宽等入城时被火铳连人带马打死,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养子祖可法等要么在城中被曹变蛟杀死,要么随祖大寿等人一起被伏击击杀。

    朝廷使者的行踪让辽镇出乎意料,倍感棘手;而辽军的反应也出乎朝廷使者的意料,更感到棘手。

    这还没动手,辽镇中外地籍贯将领就将辽地本籍将领清洗一空,朝廷使者还能怎么办?

    辽镇自己发动的清洗,假借平息兵变之计,完成了一次整合。

    清洗已经发动,已经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宣旨的御史是魏忠贤的干孙子李蕃,见这种情况只能支持外籍将领,张凤翼拿出自己与孙传庭的密信,证明自己的身份,李蕃当即扩大清洗范围,帮了张凤翼一把。

    一直忙到天黑,才开始宣旨,结果辽镇的人傻眼了。

    朝廷并没有撤换孙承宗的意思,而是要换监军张凤翼!

    张凤翼的身份只有孙传庭与赵期知道,朱弘昭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还留了这么一个助力在辽镇……

    而且新来的监军是东林出身的李邦华,可辽镇的一顿清洗,辽地本籍将领被洗了个七七八八,亲东林的,由孙承宗提拔的将领也被李蕃绕过李邦华给洗了。

    毕竟李蕃不宣旨,李邦华还不能赴任交接,李邦华只能干看着辽镇内部的清洗,想救一些人都是有心无力,甚至他都不敢插手去救。

    他的立场一旦偏向东林,下次就是他和孙承宗一起被朝廷处置。

    圣旨的处置结果,是张凤翼,是辽镇此时将领无法接受的,孙承宗不能留在督师的位置,如果再加上一个新监军李邦华,可以想象,朝廷的使者离去后,所有人都会被孙承宗往死里整。

    圣旨念完,气氛极端冰冷,好在督师府已被辽将掌控,来的御史因为张凤翼的原因,也是自己人。

    辽将聚集在中院,中堂内李邦华、李蕃按惯例交待一些朝廷的动向和意图,而李蕃哪壶不开提哪壶,先讲了原贵州巡抚李枟绝食自杀以及追谥文节的事情,又讲起了京师士民是怎么看待辽镇的……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进击接敌其徐如林,劫掠抢功侵略如火,撤退转进其疾如风……”

    孙承宗眦目呢喃,他没想到齐王是这么看辽军的,这么看他孙承宗的。

    “京师已然传遍,辽军声名狼藉……”

    李邦华小心翼翼,担心过度刺激精神已经有些不正常的孙承宗,而御史李蕃则毫无顾忌的说出,说着还对一旁阴着脸的张凤翼挑挑下巴。

    “噗!”

    孙承宗的脸憋红,气结之下一口鲜血喷出:“又有谁知我辽镇儿郎苦楚?陛下,老臣先行一步!”

    “咚!”

    一头撞在墙壁上,孙承宗蹒跚几步,额头肉绽血流,张张嘴没吐出一个字,倒地。

    “孙公?”

    李邦华慢了一步,伏在孙承宗身上,而张凤翼端坐不动,御史李蕃瞳孔一缩。

    气氛一瞬间凝聚,似乎过了很久,李蕃看向张凤翼道:“张大人久历辽镇,威望高隆。若孙督师身有不幸,还望张大人主持局面,朝廷那边,自有下官使力。只望将来,张大人能……”

    “天使安心,本官这点人情还是懂的。”

    张凤翼嘴角翘了起来,这辽镇,终究还是没逃出他的手掌。

    堂内,张凤翼与李蕃对撞墙自杀的孙承宗不闻不问,静静坐着。只有一个新任监军李邦华在呼救,可堂外大批的辽镇将领也是无动于衷,根本不搭理李邦华这个新任监军。

    张凤翼是齐壮王的知己好友,这对辽镇将领来说是喜出望外的好消息。

    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安下心,起码他们已经易帜改到了齐王系,不用担心辽镇早晚要爆发的风暴将他们撕成碎片。

    辽镇的风暴是早晚的事情,是个人站在他们的位置,都能感受得到。

    朝廷的步子迈的实在是太大了,晋商清洗大案,京中清洗大案,已经宣告此时的朝廷已不是之前的朝廷,搞不好就要掉脑袋。

    与其等朝廷动手,不如自己动手。

    于是张凤翼的临时赌博,得到了城中外籍将领的默许支持。否则这么大的一个城,走漏消息是难免的。

    李邦华的坚持下,军医提调官赶来,明明还有救的情况下,在一帮辽将杀人的目光下,这军医头头缓缓摇头。

    李蕃的话很露骨,孙承宗现在死,张凤翼才能暂时接掌辽镇。

    这些辽将跟着张凤翼发动清洗,他们只能跟着张凤翼,如果孙承宗还在督师的位置上,今晚极有可能发生另一场兵变。

    孙承宗是被气死的,更是被逼死的。

    他帝师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宿命,继位的如果不是天启的儿子,那孙承宗识相的话早早退下去,谁脸上都好。可他没有退,还等着那一线生机。

    辽军的表现显得拙劣,但战后封赏时辽镇也能喝汤,作为辽镇的总负责人,孙承宗还打算战后赶紧带着荣誉致仕回乡,而且此时开战不到半月,他有心退下去,形势也不容许他退。

    他是被策划兵变的张凤翼与参与兵变的辽镇将领、御史李蕃逼死的,也是形势使然,这种形势下,他的选择并不多,唯有自杀才能保存仅有的名声。

    孙承宗就这么死了,这个天启二年初,山东徐鸿儒还没造反前,掌握天下最强边兵的一代帝师死了。

    从他参与进针对天启的刺杀计划时,他就想到了失败的结局。

    他没想到的是,结果刺杀成功,却让朱弘昭登顶。所有参与的人,输的倾家荡产,输掉了三族性命,他孙承宗有帝师身份挡着,又能挡多久?

    刺杀天启,实际上为的还是除掉朱弘昭背后的支持,可现在好了,朱弘昭身上仅有的枷锁被解除。

    他死了,但他还必须在辽镇‘活’着,后军总兵满桂,前军总兵马世龙都是孙承宗的嫡系,是真正的嫡系。不将辽镇前后两军收拾妥当,他的死讯是不会传出去的。

    甚至,他的死讯会一直隐瞒下去,等待合适的机会再正式从官方的记录中死去。

    他的督师府已被控制,没有他这个督师,只要他的印信在,这个督师府就能运转,处理着各类军情信息。

    此时此刻的天启,也在昏睡中离开这个让他激愤的世界,这个世界让他伤心,他一次次被骗,有的骗局识破了,有的没识破,有的不愿意去识破。

    为了祖先传到他手里的江山能安泰,他真的很累。甚至天下究竟有多么大,有多少人,他都没有概念。

    他的一生,十四岁以前因为父亲的原因生活在惊恐压抑之中,时来运转后父亲光宗皇帝离奇死亡,移宫案时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就连养母李选侍都死在移宫案风波中,可他不得不忍住悲伤,挑起担子。

    他连京师都没有走遍,就要为所谓的天下废寝忘食,与朝中老奸巨猾的臣子们打交道。他不是这些表里不一的老头对手,他找到了他的伴当魏忠贤。

    朱弘昭的出现,让他松了一口气。

    现在一切已成定局,天启睡前还想着明日摸摸自己的孩子,带着这仅有的期待,他也死了。

    这时候的朱弘昭,有些睡不着觉,拿起齐王府工坊送来的最新图纸看了起来,标准作业的图纸看着就是顺眼,提笔写下一些改进建议。

    工坊的研发重心已从火炮转到了机械制造,只有足够的蒸汽机,才能容纳更多的工匠,工匠的基数上去了,很多伴随的小技术都会随着机器运转被攻克、研发出来。

    机械制造的主要问题就两个,第一个是制造的标准,有标准才能产量化;第二是足够的优良钢材,钢材的基础就是炼焦技术。

    朱弘昭还想在自己有生之年,铺设出数万里的铁路,有铁路连接东西南北,交通便利后各地交流方便,不提经济上的好处,光是方便统治,就值得去做。

    几千年下来的疆域还是这么大一块,原因就是太大了,会不方便管理。北边不必再说,纯粹就是降雨量过少,不适合耕种。

    明长城是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非常的有意思,长城是依靠地形走势有选择的修建的。长城以外,都是年降雨量低于二百毫升的,长城以内,往往高于这个数值。

    至于南边,安南可以说是穷山恶水之地,一来看不上,二来远离统治核心,打下来也不方便管理。

    对于土地,朱弘昭有着灵魂骨子里的渴望。

    前世他最大的愿望还不是娶妻生子,而是有一块自己的土地;这一世,他要吞下尽可能多的土地。他不在乎他以后的名声,哪怕是大屠杀,他也要占据足够后人生活繁衍发展的土地。

    改完图纸,他沉浸在自己开疆扩土的展望中。

    再回到辽东盖州,这一夜老奴再次发动夜袭,毫无意外被击退。

    却让明军各营无法安心休整,进而导致明日无力发动强烈的攻势。

    重重营垒外,士卒收拾着战场,天空挂着仅仅缺了一个小口的明月,月华挥洒,照的辽东冰冷的大地一片银霜。

    信王裹着披风戎袍,在层层卫士护卫下,在军营内散步。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京,反正他知道自己是看不到皇兄最后一面了,没人会看到他回京面见天启,就怕天启临时更改主意。

    朱弘昭登顶是人心所向,经过京中大清洗,已经没人支持天启、信王这对兄弟了。

    想到伤心处,信王张嘴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面部肌肉抖动着,无比的痛苦。

    他的伴当王承恩,据说因为登岸时因风浪过大,意外落水溺死。这个从小到大贴身照顾他的伴当,到底怎么死的信王也不知道,死因也只是这些保护他的卫士传达的。

    没人会在乎一个伴当太监的性命,他对前途感到绝望,现在死的是王承恩,可能他也会在合适的时候死于各种急症。

    死于这样原因的亲王,已不在少数。

    这一夜,朱弘昭的三块心病都消除了,掌握辽镇的帝师孙承宗、天启皇帝,还有比他小几岁的吴三桂……

    天启的使命结束了,即将是朱弘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