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64章 各军异动

第264章 各军异动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在这个夜里,辽镇的军事行动只是大乐章中的一小截。

    由袁可立提议,天启二年春设立的天津镇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兵变,留守副总兵被乱兵扣留,一名参将率兵五千乘船走运河直扑通州而去。

    天津镇的兵马也是招募的战兵,与蓟镇一样,没有享受到全饷待遇,除了出征于登州待命的部队,其他各营还是老样子,战兵普遍心怀怨气,略一煽动,天津镇就发生兵变。

    山东、宣大、辽镇,齐王的主力嫡系部队驻扎在这三个方向,以三角形包围京师。这种战略形势朝臣也不是瞎子,天启也早有准备预防万一。

    齐王的兵马在外围,内围在天启有意无意,朝臣努力下,也设立一个小三角防御圈。其中天津镇就是防备山东兵马的缓冲地带,给京营增加准备时间的一道屏障。

    而蓟镇存在的意义原本就是钳制辽镇,蓟辽之间谁握着山海关谁就拥有主动权。天启与朝臣也不期望蓟镇能挡住辽镇齐军,存在的意义与天津镇一样,就是给京师增加缓冲。

    西边则是紫荆关与居庸关两座关卡,他们的差事就是死死挡住宣大军。朝廷的杀手锏则是京兵三大营,可这一切只是预想。是预防万一的准备,谁也不想走到那一步。

    所以朱弘昭掌握军机处,对组成京师屏障的内三角军队没有插手,这是君王朝臣之间的默契底线。

    各军各部只是按照计划起事,他们根本不知道京师发生的变动!

    驻扎在怀来卫城的神机营七部按军机处调令还在回京的路上,距离东边居庸关还有百里距离。

    因为是在卫城驻扎,神机营并没有卸甲扎营,而是直接用饭。

    神机营提督杨御藩在中军大营内散步,步履缓慢,手里握着一沓书信,根据这些书信的内容,杨御藩推算,若各军进展如计划中的那样,齐王应该是插翅难逃。

    那些人给他的回报很丰厚,杨肇基封侯,他兄弟五人两总兵三参将。这个回报真的非常丰厚,他杨家将会一举成为军界第一将门。

    他也心动,尽管他胆子很大,可真的不敢跟着那帮疯子一起赌。那帮人在他看来已经疯了,他相信自己行军进度不正常,宣大军必然会警惕。

    自赵期坐镇宣府镇后,宣大总督王世贞被彻底架空,赵率教这个赵期的结义兄弟更是表现的忠心耿耿。

    而杨御藩怀疑自己率领神机营连夜朝京师进发,可能还没到居庸关,就会被高杰的飞熊铁骑追上。

    查抄晋商集团,更准确的来说是平定晋商造反,飞熊铁骑杀的汾水都红了。神机营是纯火器编制,装备京中最精良的火器,拿着极高的军饷,兵马两万余。可杨御藩就是不敢和高杰对阵,准确来说是不敢和飞熊铁骑对阵。

    一来是不愿意,昔日大家一同效力于齐王麾下,肩并肩与闻香叛军血战。二来是神机营若与飞熊铁骑作战,内部会哗变。

    起码周遇吉率领的左右翼两营炮兵,指不定会打谁。而李墨轩是神机营监军,齐王内定的妹婿,敢和飞熊铁骑对阵,可能还没开战,李墨轩就能将他杨御藩绑了。

    所以若要和那些人合作,首先要瓦解李墨轩和周遇吉的指挥权。可他心里亮堂,根本不指望自己能裹挟并解除李墨轩的军中势力,作为锦衣卫系统三个头头,排行第二的李墨轩没那么好对付。

    他的脚步停下,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事情,李墨轩会不会已经盯上了他?

    “颜曾?”

    中军牙将,世袭沂州卫百户,因战功升千户后被选拔入神机营负责军纪操练的颜曾昂首出列抱拳,面皮紧绷着:“大帅?”

    此时聚在杨御藩周围的将领,都是与杨家沾亲带旧的将领。

    “持此书信速速交于监军李大人处,另外还有那些信使,一并交付。”

    颜曾双手接过书信,转身之际松了一口气。

    看着颜曾离去,杨御藩也是松了一口气,不是因为他做出选择,而是因为他发现颜曾有问题。颜曾祖上十世也是随朱元璋开国的军官,是沂州卫出来的,虽然杨肇基欣赏颜曾的治军态度,可颜曾治军太严,与齐王如出一辙。

    没有齐王宗室的光环也没有齐王的家底,故而颜曾在沂州卫很不受待见。同僚不喜欢这个过于认真没有共同兴致的人,部下不喜欢这个苛严还拿不出奖赏的长官。

    颜曾能飞黄腾达,全是齐王栽培的原因!

    估计,不需要李墨轩动手,他杨御藩做出不利于齐王的举措,他的中军牙兵就会在颜曾的指挥下,将他和这帮杨系将领绑了!

    就算没有颜曾这个可能存在的钉子,他的牙兵就能保证这些人可靠?他若和那些人合作,首先要对付的是李墨轩和周遇吉,这两人都是锦衣卫出来的人,给敌人、给同僚身边埋钉子已经是一种职业本能!

    颜曾离去没多久,李墨轩领着颜曾孤身来到中军,手里端着茶碗,自顾自坐到杨御藩的帅椅上,揭开茶碗看了看升腾热气,嘴角翘起。

    李墨轩神情转冷,轻咳两声。

    颜曾一挥手,四周当值牙兵齐齐进了一步,表明了自己的阵营和此时的形势。

    “本官刚刚冲了一碗热茶,本以为茶凉了杨提督才会做出选择。现在茶还热着,本官心里也就暖乎乎的。”

    杨御藩噗嗵一声单膝跪地,杨系将领对颜曾怒目相视,颜曾目光平静不做反应,这些将领先后单膝跪地,杨御藩抬头道:“请李大人示下。”

    “本官虽不知京中变故,想来不是什么好事情。万岁爷与千岁爷向来以精兵简政为主,一门两总兵三参将,这种事情决然不是万岁与千岁的手笔。所以杨提督,火速发兵入京,不久后飞熊军会开拔。”

    摸摸鼻子,李墨轩身子前倾,扫视着这些将领,眨眨眼睛:“你们是当兵当傻了还是怎么了?除了万岁与千岁,朝中谁会把咱这些当兵带兵的当人看?看那些书信意思,他们只是想让你们这些人去做些脏活儿。至于封赏自然有,但你们拿了地位还是一如既往的卑贱!像条狗一样!毫无人的尊严!”

    “征西将军杀文官,舍了自己一身军功为的就是给咱武人出口气!你们倒好,见着骨头一个个摇着尾巴就要冲上去!卫所军制振兴,你我这样的武人好日子也快来了。想想国朝之处,咱这等人何等的威风!眼光,不要只盯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

    杨御藩垂首默然,嗓音干哑道:“大人教训的是,末将知错。”

    “知错就好,火速发兵过居庸关!京中变动好事坏事也说不准,但我神机营是天子御林军,此时就该守护天子,守护我大明社稷,守护京师!”

    “末将,领命!”

    待杨御藩发传将令之后,李墨轩饮着茶,站在杨御藩身前道:“你与千岁爷是少年相交,此时信王在登莱,京中只有千岁一人。万一这天变了,你可要好好思量思量。恐怕你心里不服,总觉得自己一身官职是万岁爷给的,而千岁爷却在军中屡次打压你。”

    “末将不敢。”

    端着茶碗,李墨轩笑吟吟道:“当兵的怎么能缺少胆量?千岁确实对你屡次打压,可没有千岁的举荐,你也不可能有今日。知道千岁最恨军中什么?除了喝兵血与庸将外,就剩那些自私自利的军将。你就是太在意杨家得失,你是个三子,将来自开一脉称宗做祖不好么?将门可以有,但不能形成军中门阀,这是千岁与万岁的底线,好好思量。告辞了。”

    杨御藩一怔,叹一口气对李墨轩背影抱拳道:“大人教训的是,末将懂了。”

    李墨轩驻步,回头道:“既然懂了,本官也就放心了。杨提督率军先行,入京后该怎么做本官也就不啰嗦了。提督向东,本官还要去趟兴和大营,也该和宣大将领通通气。”

    “大人不入京?”

    “去京师作甚?本官不通兵事,又熬不住急行军,还是去兴和大营比较安逸。有杨提督在,本官放心。”

    看着李墨轩的背影,杨御藩苦笑,如果真的放心也不会埋下颜曾这个大钉子。而且相对于神机营,兴和大营的十万即将出征建奴的大军安稳则显得更为重要。

    只要宣大军不乱,杨御藩也不敢再反复。这是因果关系,若没有强大的宣大军与行军神速的飞熊铁骑在侧,杨御藩会犹豫那么久?可能咬下诱饵,现在神机营必然会发生兵变。

    李墨轩的顾虑显然是多余的,兴和大营内,摆着一排新鲜的头颅,何冲召集众将,当着监军刘时敏的面,将一封封书信取出来传阅。

    刘时敏面目无情端坐高位,半眯着眼仿佛在打盹。

    何冲金盔金甲手按刀柄环视密密麻麻的将领:“本帅相信,得到书信者应当不在少数,回去都烧了,把心思摆正,明日准时祭旗出征!”

    徐光启也是半夜抵达兴和大营,随马少先赴会,看着那些头颅,再看看书信,徐光启心里发麻。才离京两日,没想到京师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动。

    而且看形势,征西将军何冲的态度显然和朝臣估算的不一样。何冲并没有怨恨齐王剥夺他一切军功,反倒是向着齐王的。

    少了何冲这边的宣大十数万精锐,京里的那些人的算盘彻底打空。徐光启猜测,那些人彻底完了。没有预料中十拿九稳的宣大军易帜,那他们拿什么去和齐王的兵马对抗?

    马少先排序在第四,第三是林丹汗。

    他轻咳两声,对刘时敏抱拳表示恭敬,环视诸将骂道:“那些都是一帮鸟杂碎,咱看这出征一事不如先搁着。王爷对咱有知遇之恩,你们官军怎么打咱管不着,但把军令给咱发一份,咱要进京护卫王爷!”

    马少先的提议符合一些宣大军将领的胃口,但更多的不赞同进京,发生了激烈争吵。

    何冲也拿不定主意,万一朝中变化太大,他们这头出征,结果后继粮秣断绝,他们就都完了。

    林丹汗就像看笑话闹剧一样,看着明军内部的争吵。他感觉自己很冤枉,也像一个笑话。如果明朝政变早发生半月,他堂堂蒙古大汗怎会沦落到这一步?

    刘时敏由半眯着眼睁开,左右扭头打量片刻,终于安静下来,这就是他的威望。宣大军的原型是大同东路,东路将士是朱以溯与他刘时敏、孙传庭共同缔造的。

    “齐王不可能出事,我宣大军稳重如山,齐王自然安稳如山。明日出征事宜克期举行,由塞内再选万骑入京拱卫京师。此事,就这般定了。”

    扭头看一眼林丹汗,刘时敏笑笑道:“别让我们的客人看笑话,都散了吧。”

    “听刘公命令,明日咱宣大军出征!”

    何冲微微迟疑,接话响应。他相信天命,一如既往的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