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47章 谋反的决心

第247章 谋反的决心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皇帝拖延招募战兵战后处置问题,这让朱弘昭产生了危机感。皇帝对他的无限制信任,随着战事形势明朗并占优后,开始压缩这份信任。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很少睡安稳觉。对于危机,有着近乎神经质的嗅觉。

    战兵的问题,不是战后说解决就能解决的,也不是说拖延到战后才动手。

    这种关系国本的事情要做改动,就要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对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士绅都要做好各种准备,更别说这些手握大军的将领和靠杀人吃饭的军人。

    现在大军云集,彼此相互牵制。战兵系将领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也被新成立的军机处给镇住了。

    他们更被爆发出崭新生命力的卫所军给吓着了,辽镇八万人被张礴率领的两个千户营通过一个牛录的首级,直接震慑的走路都不敢扬着头走路。

    宣大军,全面重振卫所军制。朝廷只是补充战事所需粮草和少量军饷,结果宣大军直接爆出十三万之巨的兵力,还不是滥竽充数的乌合之众。而是虐打蒙古的强兵,何冲被评为九边第一将,不是他万骑伏击五万骑的史诗胜利,而是他在宣大军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任何一个政策施行前,必须要和下面人打好必要的招呼,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对那些心怀抵触反对的,以态度坚决的钉子户为例子,要么高官厚禄招抚,要么做好准备在他反抗政策的时候直接洗了。

    若等战事停息,大军各部各归其位,到时候卫所军是卫所军,战兵是战兵,相互抱团互不干扰。想要借卫所军的威势镇压战兵,非常的困难。

    面对态度坚决反抗的战兵将领,安抚不了,那时候也不方便清洗。毕竟战兵将领麾下的战兵,都是他们一手带出来的。不提前做好准备,冒然清洗只会引发军队哗变。

    举个非常实在的例子,辽镇奉行的辽人守辽土策略,除了赴辽军和客军,辽军上下都是战兵!战兵只听自己将领的话,虽然他们拿着赴辽军发的军饷,已不像以往那么死忠所部将领。

    但别忘了,战兵改军,涉及到的是所有战兵的利益。到手的足额军饷才多少?比起入手的军饷,他们更想拿更多更长久的足额军饷。而且战兵一切衣食住行,就差朝廷包办婚姻。按照朝廷的征兵待遇,并彻底无折扣施行,这当兵比当爷还舒服。

    明中后期为什么军人地位低下被视为贱役?不是因为他们是当兵的,而是因为他们活不下去,自己都活不下去更别说养活女人孩子,在将领和文官乃至是士绅压迫下还要免费当苦力。连女人都不愿意嫁的职业,这不是贱役又是什么?

    现在的待遇就是,吃上足额军饷三年,战兵人人回乡都能买块田当小地主!这么明媚的前途和梦想就摆在面前,想要让他们放弃,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应对此次战事,朝廷不仅仅是花了大价钱那么简单。这开了一个不好不坏的头,

    整个辽镇,臃肿的指挥阶层被军机处大刀阔斧下去,告别了以往一个总兵领的兵还不如赴辽军一个卫指挥多的尴尬。现在就剩两个总兵三个副总兵,曹文诏就是唯一新升上来的副总兵。

    因为辽镇以战兵为主,战兵拿着赴辽军发的足额军饷,也喜欢和以前的将领及兄弟抱团。这导致曹文诏麾下除了原来那一千多老兄弟,补充进来的都是辽镇原有的西北、南方客军。

    战兵就是如此的抱团,想要改造他们为军户,非常的难!当战兵,将领适应了现在的待遇,想要剥夺,何其艰难!

    而且现在的战兵在足额军饷和充足粮草供给下,严格操练,又装备精良。这伙人一旦激烈反对战兵改军一事,酿成的祸端一点不比建奴来的小!

    琼华宫里,朱弘昭独倚承天台,抛下此时的烦心事,开始怀念前世的家人。

    那一世,他只是个平头百姓,身体残疾却有疼爱他什么都会为他想的父母,还有一个好强的哥哥。铁哥们也有一堆,做着自己喜欢的职业,每日想睡就睡,不会有太多的事情强迫他做这做那。

    那是个简单、充足、快乐、安宁的世界,在稳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拥有最大的自由。他喜欢那一世,省心。

    这一世,从他来开始,宗室的身份就给了他当头一击。他不可能当个大地主,也不可能当个走私海商,更不可能钻入文人阵营。

    他就是个宗室底层,与这个臃肿瘫痪的朝廷休戚与共的宗室。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掌兵,他有一个好父亲,可这个父亲因为军制改革而死,他没有妥协,手里的兵也越来越多。

    现在,他成了皇帝压制文臣的重器,他相信,皇帝也会留下反制他的工具棋子。每日看着和洽乐融融,实际上都是慎之又慎的选择。

    他阴差阳错睡了皇后,又被成妃口中的宫中势力所诱惑,现在的他,已经失去了后退的道路。可他前进的道路,目标也只有那么一个。

    可困难重重,对付天启皇帝他下不了那个决心;而且文官士绅阶层更不会接受他的统治。他若登顶,江南这块国朝膏腴之地,经济物资的核心地区,将是反对他的大本营。

    军中势力,他的影响力向九边重镇辐射,只要解除有奶就是娘的战兵体系,全部改为卫所军,再经营两年,他就有足够的底气和江南士绅叫板。

    打内战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僵持、对立乃至是分裂。

    不解除建奴的威胁,他绝不能引发内乱。否则阴差阳错再让建奴咸鱼翻身,他就是民族的罪人。

    没有绝对的军队优势,他不会对皇位发起冲击。

    最关键的是,他没有名义,他缺乏名义!

    这是个不是家天下的家天下时代,士绅意识衍化的文臣意识有限制皇权的主张,他们更喜欢让皇帝当一个国家象征。

    但根本上来说还是家天下,明国就是他们朱家的,朱家的掌舵人就是国家的掌舵人。他虽然贵为齐王,却出身鲁藩,不是燕王帝系出身。

    可能正因为他不是帝系,他才能得到天启的信任和扶持。

    他就是朱家旁支庶流中的庶流,文官士绅阶层,甚至是勋戚、乃至是藩王宗室,都会对他的行为进行抵触。他就是缺乏名义,这才荆棘漫道,前方无路。

    “名义……”

    他这样的庶流中的庶流夺取帝位,与当世的普世观念相违背。这是士绅维持自己内部,朝臣维持天下稳定的根本原则,没有妥协的可能。

    除非将这二百多年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承载集团进行大清洗,否则他就是登顶,也会给子孙留下数不尽的祸端。最起码,原来的成祖燕王的帝系宗室,他要清洗干净。

    他若‘靖难’,难度比朱棣还要大,尽管他掌握的兵马与朝廷掌控的兵马与朱棣时期的力量对比是反的。只要完成改兵为军,朝廷的兵马就是他的兵马!

    毕竟朱棣当时已经是诸王之长,论排行是朱元璋在世儿子中辈分最高的一个人,也曾经被马皇后抚养过,有改庶为嫡的历史基础。

    马皇后无子,太子朱标、秦王和晋王,还有燕王朱棣,都是被马皇后抚养过的,挂在马皇后名下的嫡子。

    他朱弘昭呢?有什么历史根基让他去做文章?

    没有,他的登顶,必然是血流成河。

    可他在宫里的黑历史经不起时间洗礼,成妃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迟早会把他供出来,拉着他陪葬。随着时间变迁,人是会变的。天启此时信任他,以后随着浸淫权谋机变,想不改变都是一件难事。

    他与天启之间那点小秘密,将不再是友谊信任的沃土,而是培养毒药的沃土。他等不起,等到天启掌控朝堂,朝野威望高隆之后,他的价值和实力会被无声息间消融稀释。

    端着一杯酒,朱弘昭另一手扶在护栏上,一双细长丹凤眼眯着,看着宫中沿道路、宫门布置的彩灯,轻轻抿一口酒。

    他觉得,自己应该主动邀请李成妃来一趟。

    天启宠眷李成妃,常常在长春宫过夜,从成妃那里下毒,让慢性毒慢慢发作,这就是他的机会。

    他不可能束手就缚,自私的来说,他不想死,也不想看着那些跟着自己,将一切托付给自己的将士被天启一步步清洗。于公,他拥有广阔的见识和更为宏略的眼界,给他三十年,他能让这个国家脱胎换骨,继往开来,一如既往的傲立世界之巅。

    至于毒药来源和运输途径,在宫里谁会仔仔细细检查琼华宫出入物资?而他更是得到天启允可,派人在天下各地、港口收集食材及稀罕物种。这是情报渗透的一个途径,也是收集奇毒的不错路子。

    一个人站在宫中之巅,月朗云稀群星闪烁,刮着阵阵清凉略寒夜风吹拂他的纱衣袍袖,进行着阴谋,多少是需要胆量的。

    躺到摇椅上,手抚摸着冰凉包浆的扶手,一摇一晃望着明月,朱弘昭扬着下巴,他觉得自己内心充实,不怕良心上的考校。

    他相信自己是对的,自己夺取皇位是正确的。

    历史上江南士绅、宗室、朝臣本就死伤惨重,他相信自己发动的大清洗,死的人不会很多。死的或许都是命中注定要死的,或许能有更多的人避免死亡,安度晚年。

    或许,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