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杭州志(文献篇) > ●碑刻选

●碑刻选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杭州志(文献篇) !

    ○碑刻选

    大唐天水赵氏故山阳范夫人墓志铭并序

    在杭州碑林,碑高50厘米,宽50厘米,厚12.5厘米,唐神龙年间(705~707年)刻,楷书,20行,行20字,碑左上缺一小角。

    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

    在杭州碑林,碑高412厘米,宽270厘米,厚32厘米,刻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全图以北极为中心,外刻四个同心圆。最小直径为49.5厘米,最大直径为189.5厘米,共刻星宿132,附座13,应有星数218,现存星数183。此星图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早的石刻星象图。按:钱元瓘 (887——941年),杭州临安人,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墓在杭州玉皇山麓,1965年发掘,星图盖在墓顶上。

    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

    在杭州碑林,碑高320厘米,宽178厘米,厚30厘米,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此图刻四个同心圆圈,内规圆圈直径42.6厘米,刻北极、北斗星宿,外刻二十八宿;外周圆圈直径180厘米。此图共刻星座30,附座9,应有星数189,现存星数178。按:吴汉月(912——952年)钱塘人,钱元瓘的妃子,系五代吴越国末代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其墓在杭州施家山南坡,1958年发现。

    南宋太学石经

    在杭州碑林,现存85石,其中《周易》2石,《尚书》7石,《毛诗》10石,《中庸》1石,《春秋》48石,《论语》7石,《孟子》10石。始刻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宋高宗赵构及皇后吴氏书,楷书。每石尺寸不等,高约160厘米,宽120厘米,厚25厘米。此石经原立于南宋太学内,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移存杭州府学(今杭州碑林)。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14石,石高44厘米,宽125厘米,厚20厘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刻,北宋李公麟画像,南宋高宗赵构书,小楷。原有15石,今缺1石,序号为“十”。又残存半石,序号为“十四”。原刻像73人,今存65人。首石前5行刻宋高宗圣贤像赞之序,继之刻孔子坐像及两弟子立像,每像右上或左上刻像之姓名、字、本籍及赠号,其下刻宋高宗四言八句赞词,惟孔子之赞为四言十二句。末石刻昌平伯立像,继之刻明吴讷楷书题跋21行。末5行刻小楷附记,除首行有摹勒者刘数落款外,其余均无书者姓名。此刻石,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均有记载。

    宁远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70厘米,宽110厘米,厚24厘米,刻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王介撰,陈一新书,楷书,碑额刻“宁远记”三大字,隶书,额下纵2列,上列19行,行25字,下列21行,行13字。碑中下部有一处风化严重,多字漫灭,《两浙金石志》、《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武林坊巷志》等均载有此碑。

    宋理宗御书圣贤赞刻石

    在杭州碑林,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刻,宋理宗赵昀撰文并书,正楷,字径约10厘米。碑原立于南宋太学高宗石经之末,初刻16石,其中13石为圣贤赞,上起伏羲,下迄孟子,3石为序。今存15石,缺原刻《伏羲》、  《禹》2石,但《文王》刻石有2石,其中一石为清光绪年重刻。圣贤赞每石首刻圣贤之名,继之刻赞2列,列4行,行4字,《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等均有圣贤赞刻石记载。现存刻石如下:

    第一石“序一”  石高192厘米,宽87.5厘米,厚19.5厘米,碑刻序5行,总26字,其中“之”、“绪”、“日”、“万”4字泐损。

    第二石“序二”  石高192厘米,宽87.5厘米,厚17厘米,碑刻序5行,行11字,有“庚寅”、“御书”印各一方,碑中间有裂痕,  “上”“采”、“探”3字的部分笔画泐损。

    第三石“序三”  石高191厘米,宽86.5厘米,厚16厘米,碑刻序4行,存18字,碑面有裂痕,下部分泐损7字,“辛丑”及“御书之宝”两印多剥蚀严重。

    第四石“尧”  石高155.5厘米,宽75厘米,厚23厘米,石完整,碑面较风化,“盛”字右上笔画泐损。

    第五石“舜”  石高159厘米,宽86.5厘米,厚18.5厘米,碑石上部漫灭,缺12字,碑面左边中间有“御书”印一方。

    第六石“汤”  石高159厘米,宽82厘米,厚23.5厘米,碑石完整。

    第七石“文王”  石高162厘米,宽86厘米,厚24.5厘米,碑石完整。碑面左有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加刻的叶赫崧骏楷书题记7行,记此‘‘文王’’原石失而复得之始末。

    第八石“文王”  石高161厘米,宽83.5厘米,厚20.5厘米,清光绪元年(1875年)刻,赞后刻杭州府学生员丁申题识3行,隶书,题识谓旧阙文王赞碑,后于光绪元年三月从原15石中摘录钩摹而成此文王赞。

    第九石“武王”  石高153厘米,宽81.5厘米,厚21厘米,碑面略风化。

    第十石“周公”  石高159厘米,宽85.5厘米,厚26厘米,石完整。

    第十一石“孔子”  石高154.5厘米,宽87.5厘米,厚21.5厘米,石中间有一裂痕,上列“六”、“艺”及下列“容”字部分笔画泐损。

    第十二石“颜子”  石高157厘米,宽78厘米,厚21.5厘米,上列第4行第1字漫灭。

    第十三石“曾子”  石高152厘米,宽84厘米,厚23厘米,碑四周刻有祥云图饰,碑左边中间有“御书”印一方。

    第十四石“子思”  石高159厘米,宽103.5厘米,厚25厘米,石略有风化。

    第十五石“孟子”  石高187.5厘米,宽82厘米,厚25.5厘米,其中碑额高40厘米,中间刻“皇帝御制御笔”6字,篆书,3行,其旁刻双龙飞云纹饰,碑文左侧中间有“御书”印一方,碑身四周刻祥云。

    佑圣观重建玄武殿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6厘米,宽114.7厘米,厚31.5厘米,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李璋刻,元明善撰,赵孟頫书并篆额,碑文楷书,32行,行53字,字径1.8厘米,碑石完整,碑下沿字迹多泐损。《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寰宇访碑录》等均载有此碑。

    田亩座标计量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84厘米,宽111厘米,厚27.5厘米,刻于元至治年间(1321~1323年)。此碑分5列书写,第1列的1至24行与第5列的下面,风化剥蚀严重。碑记湖州路、常州路田亩座标及数量,碑题残损。

    西湖书院重整书目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85厘米,宽106厘米,厚26厘米,陈袤撰,张庆孙书,楷书,22行,行13字,刻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此碑正文上方有篆额,左上角残缺,中上部一大块剥蚀无字。

    安晚轩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2.5厘米,宽78.5厘米,厚20.5厘米,元元统三年(1335年)陈瑞刻,陈旅撰并书,赵世延篆额,额左右仿汉山阴画像碑,刻麟凤二像。碑文为楷书,20行,行35字,字径2厘米,碑石完整,碑面略有剥蚀,碑记真人孙益谦建轩四楹,名安晚,以度晚年。《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均有此碑记载。

    元加孔子号诏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90厘米,宽111.5厘米,厚27厘米,元至元二年(1336年)刻,碑额刻“诏旨”两篆字,篆额下刻2列。今碑面多裂痕,剥蚀严重,碑文缺损,能辨认者约120字。据《两浙金石志》载:上列余谦隶书诏旨,11行,行15字,下列陈泌正书跋17行,行11字。

    里域河庙柳神之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5.5厘米,宽79.5厘米,厚21厘米,元至正二年(1342年)刻,李康寿撰文,赵本书,姜杲篆额,碑文行楷,20行,行45字,字径2厘米,碑石完整,碑面多风化剥蚀,部分字迹泐损。此碑记载杭州皋亭山西河庙柳神,聪明正直,使所在一方庶民普受其德。此碑为双面碑,碑阴刻《北社田土文凭》,碑额7字行草书,碑文与碑阳同书体。

    武林弭灾之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00厘米,宽82厘米,厚21.5厘米,元至正三年(1343年)谢文炳刻,杨维祯撰文,陈遘书,班惟志篆额,楷书,16行,行40字,字径3厘米。碑记元至正三年杭城灭火之经过,《武林坊巷志》载有此碑,碑名为《江浙廉坊司弭灾记》。《寰宇访碑录》所载碑名与今同。

    西湖书院重修大成殿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01厘米,宽114厘米,厚27厘米,元至元二年(1336年)刻,陈泌撰。碑上方篆额碑名10字,其下碑文22行,行31字,楷书,无书者姓名。此碑断为二,除少数字残损外,文字清晰。《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寰宇访碑录》等载有此碑。

    太上感应灵篇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29厘米,宽103厘米,厚26厘米,元至正壬辰(1352年)刻,楷书,纵16列,每列行字俱不等,字的大小和行列交错,大字多为原文,小字则为注释,前14列为太上感应灵篇,15、16列为仇远、陈君实、朱贞白3篇跋文。此碑篆额横列,碑文字迹多泐损。碑自12列以下残缺。《武林坊巷志》、《两浙金石志》、《寰宇访碑录》等载有此碑。

    杭州路重建庙学碑

    在杭州碑林,碑通高314厘米,宽142.5厘米,厚34.5厘米,其中碑额高79厘米,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范伯仁刻,王大本撰文,康里庆童书。碑额8字,2行,行4字,周伯琦篆;碑文31行,行54字,楷书,字径3.5厘米,碑石完整,碑文清晰。《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及《寰宇访碑录》等均载有此碑,碑记杭州路庙学兴废之事。

    仁和县改建儒学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6厘米,宽96厘米,厚25厘米,魏骥撰,王荣书,刻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碑记监察御史阎鼐巡按浙江,以仁和县学东接按察司,西连其司之囹圄,讯拷呼号之声影响学习,寻得郡城西南贡院旧址,改建成仁和儒学之事。

    重修孔庙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41厘米,宽81厘米,厚26厘米,夏时正撰并书,楷书,25行,行54字,刻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此碑记载修缮孔庙之事,碑右上角缺损,无碑题。

    杭州府儒学复建尊经阁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85.5厘米,宽89厘米,厚19.5厘米,吴伯通撰,阎仲宇书,楷书,29行,行72字,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陶宗义刻石。此碑记载尊经阁复建的过程。碑中间及左下部断裂,上中及右中部各一处无字迹,顶端有碑额,4行,行3字,篆书。

    再思轩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74厘米,宽107.5厘米,厚14厘米,明嘉靖七年(1528年)刻,傅汝公撰并书,楷书。碑记同心堂之东有轩,汝公欲退居此轩反思,阐述为官者再思之精义。

    守巡二道修造军火器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06厘米,宽54.5厘米,厚18厘米,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刻,题额及碑文均楷书,无书者姓名,纵5列,首列11行,字径2厘米,余4列20行,字径1.2厘米,行字数不等。《武林坊巷志》卷三碑名作《巡西道修造军火器械碑》,碑记立碑原由及明洪武以来所造军火器械数目。

    表忠观碑

    在杭州碑林,今存3石,高224厘米,宽104厘米,厚24厘米,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石阴阳两面刻,各7行,行18字,惟最后一面5行,苏轼撰并书。原碑共4石,宋元丰元年(1078年)刻,已废。今为重刻本,1949年后移存今杭州碑林。

    关于西湖禁约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76厘米,宽85厘米,厚29厘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刻,楷书,无书者姓名,9行,行23字,字径6厘米。碑文内容为治理西湖蓄泄,以备旱潦及严禁蚕食侵占淤塞西湖。

    通玄观文昌祠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17.5厘米,宽58厘米,厚24.5厘米,沈友儒撰,胡孝书,楷书,明万历七年(1579年)陶承学刻石。碑文记载文昌君之由来及建祠的用意,碑首有题额7字,吕元篆。

    浙江开府镇东楼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0厘米,宽97.5厘米,厚26.7厘米,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刻,张佳胤撰文,无书者姓名,楷书,25行,行67字,字径2.5厘米,碑石较完整,碑面右下多剥蚀。碑记万历十年浙江兵变,张佳胤授命巡抚浙江,平定兵变,遂重建镇东楼。《武林坊巷志》载有此碑。

    先圣小像刻石

    在杭州碑林,高97厘米,宽33厘米,厚11.5厘米,吴道子作,刻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此石,中为先圣孔子立像,右上刻“先圣小像”4字,直列,篆书;左上刻“唐吴道子笔”5字,直列,楷书;左下为刻者卓明卿落款。

    重修佑圣观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204.5厘米,宽98.5厘米,厚28.5厘米,张瀚撰,陈善书,楷书,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陶承学刻石。此碑记载佑圣观毁修的历史,碑首有篆额,江铎篆,四周饰以龙纹。此碑中间从右向左呈斜状断裂,大部分字迹清晰。

    杭州府仁和县儒学学田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66厘米,宽84厘米,厚20.5厘米。刘洪谟撰,刻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碑文记载督学伍公不避权贵,下令有司,广开垦,以为学宫永业。碑末记学田亩数,坐落地点及佃户姓名。

    报亲净业堂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59厘米,宽66.5厘米,厚18.5厘米,广镕撰,袾宏书,楷书,刻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石碑左下角残。

    北门长寿庵放生池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35厘米,宽68厘米,厚17厘米,袜宏撰,刻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碑记载建庵经过及命名“长寿”之原由。该碑自右上方至左下方斜裂。

    文庙圣贤姓氏位次表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90厘米,宽89.5厘米,厚21厘米,严遂高书,楷书,刻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此碑分6列书写,1至5列为圣、贤、儒题名,第6列为姚永济撰“重修杭州府学记略”。

    浙江抚宪大中丞萧公德政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98.5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曹溶撰,张天植书,楷书,刻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碑记萧起元抚浙德政,碑分5列书写,1至4列颂萧公德政,第5列为题名。

    两浙文宗李公学政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89厘米,宽94厘米,厚24厘米,陈之遴撰,周继芳书,楷书,刻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碑文记李际期在浙治学政绩,碑分6列书写。5至6列风化剥蚀严重,字迹模糊不清者甚多。

    建造节义庵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74厘米,宽82厘米,厚21厘米,严沆撰,姚元煐书,楷书,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碑记汪孺人一生苦难缠身,后入空门,众人出资建庵始末。

    净慈寺第二代智觉禅师塔铭

    在杭州碑林,碑高46厘米,宽62厘米,厚10.5厘米,虞淳熙书,楷书,刻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两浙文宗金公学政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226厘米,宽103厘米,厚23厘米,胡亶撰,扬鼐书,楷书,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碑文分7列书写,1至4列赞金镜在浙德政,5至7列为题名,因风化严重,大部分字迹模糊。

    两浙督学刘公学政碑

    在杭州碑林,卢琦撰,傅感丁书,楷书,刻于清康熙年间。碑文记载刘元琬在浙督学德政,碑分6列书写,最后的题名部分因风化严重,已字迹不清。

    永禁鱼花船税料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80.5厘米,宽74.5厘米,厚27厘米,刻于清康熙年间。碑记杭州府鱼花船只共一百有零,以此为生者,有数千家。过去,每船纳税三两五六钱不等,以至民不聊生,现予免除并立碑以示久远。

    浙江督学陆公实政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98厘米,宽98厘米,厚23厘米,胡亶撰,严曾榘书,楷书,刻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此碑分7列书写,1至6列记陆舜在浙督学之德政,第7列为题名。因风化,不少题名模糊难识。

    两浙文宗祖公学政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64.5厘米,宽84.5厘米,厚24厘米,顾豹文撰,顾祖荣书,楷书,刻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碑文分6列书写,碑颂祖泽潜在浙德政。

    两浙张大中丞去思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63厘米,宽80厘米,厚23厘米,刻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碑文记载张公莅浙6年,推行教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离任时行旅萧然悉如来时旧物,故碑题用“去思”2字,以表百姓思念之情。

    右军六十帖

    在杭州碑林,现存9石,每石尺寸略同,高33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年)刻,王羲之书。多为草书,间有行楷。清匡山金轮撰集,慈水王文光勒石。其中除多数可见于《淳化阁帖》外,尚有不刊而见诸《宋拓王右军书》及《王羲之正草十七帖》者。原碑几石,今不得而知,据现存9石刻帖42计,尚缺18帖,约缺3至4石。此帖容庚《丛帖目》卷四、杨震方《碑帖叙录》等均有记载。

    现存《右军六十帖》中42帖的帖名如下:适得书帖、知欲东帖、差凉帖、奉对帖、汝人帖、都邑帖、谯周帖、胡母氏帖、王帝帖、往在都帖、旃罽帖、宰相安和帖、噉豆鼠帖、秋中帖、又不能帖、疾石退帖、重熙书帖、二谢帖、不快帖、小佳帖、奉告帖、鲤鱼帖、月半帖、乡里人帖、行成帖、极寒帖、虞休帖、建安帖、追寻帖、临川帖、袁生帖、想宾帖、想弟帖、节日帖、仆可帖、定听帖、蒸湿帖、龙保帖、瞻近帖、天鼠膏帖、朱处仁帖、得邛竹枝帖。

    大令鹅群帖

    在杭州碑林,现存7石,每石尺寸略同,高33厘米,宽9厘米,厚11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年)刻,王献之书。多为草书,间有行书和楷书,清匡山金轮撰集,慈水王文光勒石。据《中国书法大辞典》载,此帖共39帖,然今存7石计22帖,尚缺17帖。

    现存《大令鹅群帖》中22帖的帖名如下:安和帖、相彼帖、姑比目帖、思恋帖、节过岁终帖、愿余帖、适奉帖、玄度帖、忽动帖、委曲帖、阿姑帖、舍内帖、复面帖、还此帖、西问帖、月终帖、参军帖、昨日诸愿帖、不审尊体帖、嫂等帖、鄱阳归乡帖、敬祖帖。

    净慈舜瞿禅师塔铭

    在杭州碑林,碑高204.5厘米,宽93厘米,厚21厘米,毛奇龄撰,蔡升元书,楷书,纵6列,列34行,行14字,刻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碑断为5石,多字泐损。

    米芾书王维诗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其中4石刻米芾行书,2石刻明清书家题识,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钱学洙勒石,林凤鸣刻,石高55厘米,宽118厘米,厚16厘米,字径约15厘米。第1石已残,仅存二小片,其中一片石面右边刻序号“壹”,再刻“天子幸新丰旌”6字,此为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五言诗起句,另一片仅存“温谷幔”3字,为第1石之末行诗句;现存第2石,序号为“叁”,行书6行,17字;第3石序号为“肆”,行书6行,19字;第4石序号为“伍”,前4行9字为诗句末尾,后两行刻“襄阳米芾’’4字之款,并有“楚国米芾”和“中岳外史”印2方;第5石,序号为“陆”,前5行刻江睿行书题识,第6行刻“鹿城顾鼎臣观”行草1行,继之刻罗伦隶书题识3行,吴宽行书题识8行,徐有贞草书题识4行,及刘经行书题识3行;第6石序号剥蚀莫辨,前2行刻董其昌行书题词“澄怀观道”,后10行刻钱学洙行书题识,石面左下角刻小楷“慈水林凤鸣镌”1行。

    十六罗汉像赞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16石,石高125厘米,宽55厘米,厚21厘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唐末贯休画,清乾隆书。每石刻罗汉像一尊,像之左上或右上刻罗汉位次和名号,其下刻乾隆根据梵典修改画上原罗汉位次和名号,小楷,每石还刻有乾隆为像作的题赞,行书。此刻石原藏于圣因寺(今杭州中山公园),60年代移存碑林,至今仍完好无缺。

    文昌帝君阴骘女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石高28厘米,宽23厘米,厚10厘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刻,梁同书书,小楷。每石横6列,列5行,末尾刻“汲修堂汪氏镌送”印一方,文全,石完整。

    新修杭州府儒学记碑

    在杭州碑林,此碑碎为多块,今存2块,1块高123厘米,宽95.5厘米;另1块高46厘米,宽89厘米,杭世骏撰,顾震书,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陈云杓刻石。此碑记载杭州府学从南宋绍兴年间到清雍正五年毁建的历史。

    葛氏祠堂祭产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06.5厘米,宽60厘米,厚17厘米,此碑刻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记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0厘米,宽79厘米,厚9厘米,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刻,许祖京撰文,梁同书书,楷书。前2石各36行,后1石15行。行16字,字径1厘米,碑石完整,碑面略剥蚀。

    阅水操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75.5厘米,宽90.5厘米,厚19厘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刻,乾隆撰并书,五言20句,8行,行书,款下有“古稀天子之宝’,印一方。

    圣因寺乐捐田赋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33厘米,宽77.5厘米,厚9厘米,奚冈撰并书,隶书,28行,每行12字,刻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碑文记载圣因寺原有海田百亩,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旱,因催赋殊迫,禅师不得已,振锡赴勃海求援,获王公乐助等事。

    重修钱塘县学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27厘米,宽110厘米,厚26.5厘米,梁同书书,楷书,刻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碑文记载钱塘县学在佑圣观之西,至清规模大备,后百姓失火墙毁延及西庑,众人捐资合力重修之事。

    御题表忠观诗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碑高170厘米,宽79厘米,厚21厘米,刻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乾隆撰并书,行书。第1块,碑阳刻辛末诗,碑阴刻乙酉诗,碑右侧刻甲辰诗。第2块,碑阳刻丁丑诗,碑阴刻壬午诗。五首诗均颂扬吴越钱王的德政。

    御题圣因寺诗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0厘米,宽78厘米,厚18厘米,清乾隆年间,乾隆撰并书,行书。此碑四面刻,碑阳刻丁丑五律一首,碑阴刻壬午七律一首,右侧刻乙酉七律一首,左侧刻庚子七律一首。诗为乾隆先后诣圣因寺瞻礼所作,颂皇祖康熙的丰功伟绩。

    天一阁石鼓文刻石

    在杭州碑林,今存5石,石高50.5厘米,宽85厘米,厚13厘米,清嘉庆二年(1797年)刻。第1石序号为“第六”,11行,行4字,后附钱大昭等人题名,小楷4行。第2石序号为“第七”,9行,每行字数不等,后附许育熏等人题名,小楷2行。第3石序号为“第八”,5行,每行字数不等,后附胡庆、钱泳等人题名,小楷2行。第4石序号为“第九”,15行,每行字数不等,后附杨中孚题名,楷书一行。第5石序号为“第十”,前5行为石鼓文,继之11行为阮元题记,隶书,末行有郑荣美小楷题名。据石鼓文末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浙江全省学政阮元题记所载,此组碑石系阮氏细审天一阁所藏松雪斋北宋拓本并参照明初诸本,推究字体,摹拟书意,嘱海盐张燕昌,以油素书丹,并命海盐吴厚生刻之,置于杭州府学明伦堂壁间,使诸生究心史籀古文者有所法焉。天一阁石鼓文原有10石,今缺前5石。

    清啸阁藏帖刻石 、

    在杭州碑林,清嘉庆三年(1798年)钱塘金棻、陈希濂撰集,冯瑜、冯鸣和、刘征、孔昭孔等刻字。清啸阁藏帖共6卷,专收明人书,少有伪迹。今杭州碑林存4石,石高32.5厘米,宽80厘米,厚9.5厘米。第1石首刻帖名及序号“乐一”,隶书,正文刻文征明书《昼锦堂记》及题识,小楷,32行,行18字。第2石序号为“乐六”,刻诗3首,文征明书,20行,行书。第3石序号为“乐九”,刻文征明行书,16行。第4石序号为“乐十一”,刻文嘉书《后赤壁赋》,小楷,25行,行16字。

    重浚杭城水利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82.5厘米,宽160厘米,厚21厘米,阮元撰,梁同书书,楷书,张培刻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此碑1组共2石。1石为单面碑,记载嘉庆九年浙江巡抚阮元带头捐资疏浚长年失修的城河,使水利畅通,再无泛滥之事。碑从第6行之首至19行之尾,呈斜状一断为二,但文字尚清晰。另1石系双面碑,碑阳刻浙江省水利全图,图尚清晰,中间断裂;碑阴刻重浚杭城水利捐款题名,共13人,计银4562两。

    桂隐斋集选句诗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高34厘米,宽76厘米,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刻,魏银河编选,梁同书书。此组碑石的前4石每石刻五言集句诗10首,行书;后2石刻何琪、邵瑛及伊秉绶题识,书体分别为行书、楷书和隶书。据尾石编号“九”推断,当缺3石。

    重修蒋侯墓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24厘米,宽75.5厘米,厚16.5厘米,秦瀛撰,梁同书书,楷书,刻于清嘉庆年间。该碑记述蒋侯崇仁曾散资财,募义士,力拒方腊军,又广为施赈,救济灾民,故重修其墓事。

    机业募款筑路题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31厘米,宽96厘米,厚11厘米,刻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碑记杭州机神庙一带路毁,地处附近的机业界同仁捐资筑路,立碑题名。

    太上感应篇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石高29.5厘米,宽103.5厘米,厚10.5厘米,清道光四年(1824年)刻。第1石首刻毛渐逵篆书“梁山舟先生法书太上感应篇”3行及落款小楷2行,继刻梁同书小楷6列,列5行,行14字。第2石接上石,刻6列,最后一列刻“钱塘梁同书谨书时年八十有八”款一行,继之刻汪寯题识小楷8行。

    重修表忠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38厘米,宽66厘米,汤寿潜撰,何颂华书,楷书,清代石刻。碑文记述重修钱王表忠坊始末。有破损。

    杭州府严禁机神庙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9厘米,宽82厘米,厚9厘米,刻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碑文记述机神庙供奉轩辕圣像,有不法之徒在该庙赤体坐卧,聚赌酗酒滋事,有碍观瞻,故出示文告勒石严禁。

    乾隆致祭文碑

    在杭州碑林,今存5石,其中1石残,4石完整,碑高197厘米,宽41厘米,厚6.5厘米,清同治六年(1867年)刻,乾隆撰,胡澍书,篆书。

    奉宪勒石永禁把持烟业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4厘米,宽71.5厘米,厚18.5厘米,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碑额有“奉宪勒石永禁”一行楷书。碑断为二,但未损及文字,碑文清晰。此碑系仁和、钱塘两县合示勒石。碑文记载:刨匠(即刨烟工人)陈士奇,  自立行头(即自立门户),聚众团勒,喝令停刨,阻挡铺户另雇刨匠,虽经枷责,仍貌玩如故,乃呈请府、省批准,合示勒石,永禁私立行头,把持烟业。

    西湖退省庵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40.5厘米,宽106.5厘米,厚12.5厘米,俞樾撰并书,隶书,39行,每行16字,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此碑记载彭玉麟筑退省庵经过。

    浙江八旗奉直会馆同乡捐款题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1厘米,宽79.5厘米,厚12厘米,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碑文分4列书写,共68行。每行刊勒捐款人官衔、姓名与捐款数目。

    浙江江海塘全图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93厘米,宽191厘米,厚20厘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此碑刻图甚浅,多已漫灭,然字迹清晰,碑名隶书7字,无书者姓名,图左附杨昌浚题跋,楷书,18行,行43字。

    众安桥岳忠武王庙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47厘米,宽126厘米,厚16.5厘米,清光绪七年(1881年)刻石,德馨撰并书,楷书,44行,行16字,字径2厘米。碑记重立民族英雄岳飞庙之事。

    涌金池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7.5厘米,宽83厘米,厚20厘米,清光绪九年(1883年)汪柳溪刻,陈璚书,行楷。“涌金池”三大字直列中间,字径约40厘米,左右各一行为上下之款。

    学使官署约园园景碑

    在杭州碑林,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十七年刻,阮元、瞿鸿礻+几、陶浚宣、胡匊粼等撰并书,共6石,每石尺寸不等,碑高约36厘米,宽80厘米,厚12厘米。刻有《定香亭记》、《影桥记》、《韵廊记》、《约园园景诗》、《阮文达与瞿子玖像及题记》。

    三学局义阡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51厘米,宽74.5厘米,厚20厘米,陆贡珍撰,陈锦藻书,楷书,刻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碑记清咸丰十年有司马者舍其宅为崇义祠并出资购地38亩(2.53公顷),凡杭州府学及仁和、钱塘县学等三学之士遗柩均可埋葬,故勒石立碑。

    颜真卿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

    在杭州碑林,共2石,高33.5厘米,宽83厘米,厚11.5厘米,清光绪壬辰(1892年)刻,颜真卿撰并书,楷书。两石体例相同,文意相连,每石纵2列,列24行,行5字,第2石末附陈璚题记6行,行书,两碑石完整,然均有裂痕,裂处多字笔划泐损。

    重修忠孝泉井亭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7.5厘米,宽83.5厘米,厚20厘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徐菊池、张松泉刻,王祖光撰并书,楷书,18行,行38字,字径2.5厘米。题额篆书碑名,横列8字,无篆者姓名。  《武林坊巷志》载有此碑,碑记重修清咸丰年为叶堃父子兵败自尽所建忠孝亭之始末。

    杭州张忠烈公祠堂碑铭

    在杭州碑林,碑高34.5厘米,宽170.5厘米,厚14.5厘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石,董沛撰文,陈修榆书,盛炳伟篆额,碑文61行,行20字,字径1.5厘米,楷书。碑记建造民族英雄张苍水祠堂之经过,《武林坊巷志》有该碑记载。

    新修杭州府学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226厘米,宽101厘米,厚31厘米,王棻 撰,孙树义书,楷书,25行,每行59字,刻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此碑记载光绪十七年修缮的过程和府学宏伟的建制。

    钱塘县严禁绉纱机匠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9.5厘米,宽72厘米,厚7厘米,刻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碑记绉纱机匠聚众滋事,停工要挟,不准铺户收受学徒,不准客货外轮停靠杭州码头,为此钱塘县发布禁令,勒石晓示,以平事端继发。

    仁和县严禁绉纱机匠滋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22厘米,宽73.5厘米,厚7.5厘米,刻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碑记绉纱机匠聚众滋事,停工要挟,不准铺户收受学徒,不准客货外轮停靠杭州码头,为此仁和县发布禁令,勒石晓示,以平事端继发。

    张忠烈公墨迹碑

    在杭州碑林,共5石,碑高32厘米,宽除首石95厘米外,余4石皆85厘米,厚11厘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刻。张煌言撰并书,草书,字径1厘米,碑名篆书。首石前3行为吴廷秉题眉,末石线刻张忠烈公像一尊并附范永祺隶书题识16行。碑文刻张煌言诗词,计38首,碑面泐损,然碑石完整。

    苏轼手札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0厘米,宽34.5厘米,清光绪年间刻,苏轼撰文并书,7行,行书,字径1.5厘米,后附清人陈璚题识4行。此手札纸本作《题王晋卿诗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辟火图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0厘米,宽49厘米,厚25厘米,刻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此碑上为题额“辟火图”3字,篆书;中为大长方框,内有一小长方框,框内有“壹六之精,龟蛇合形”8字,楷书,小框外为此8字的九叠文;大框下为德馨的题识。

    宋高宗书千字文碑

    在杭州碑林,共6石,碑高31厘米,宽74.5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详。宋高宗赵构书,行书,每石20行,行字数不等,碑石完整,字迹清晰。

    宋高宗赵构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书千字文,墨迹曾藏于宋内府,今藏于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有其影印本)。

    宋高宗敕刻石

    在杭州碑林,石高33.5厘米,宽66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详。宋高宗赵构书,行草,8行,此系敕刑部侍郎徐希之手御,款署“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四日”。

    苏轼书归去来兮辞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1.5厘米,宽85.5厘米,厚9.5厘米,刻石年代不详。行楷18行,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小序,且文不全,此碑纸本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苏轼书洞庭春色赋及中山松醪赋碑

    在杭州碑林,共2石,刻石年代不详。1石高31.5厘米,宽66厘米;另1石高31.5厘米,宽85.5厘米。第1石右边已残缺,行书,14行,前10行为洞庭春色赋后部分,后4行为中山松醪赋前部分。第2石,行书,14行,为中山松醪赋后部分,无书者名,文后有“梁清标印”及“蕉林”印2方。此2石当与《苏轼书归去来兮辞》同为1组碑帖,其纸本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蠹鱼歌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27.8厘米,宽65.7厘米,厚9厘米,刻石年代不详。方维翰书,行书11行,字径2厘米。

    九江本兰亭序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32.5厘米,宽79厘米,厚11厘米,刻石年代不详。此石为兰亭序后部分,自“仰观宇宙”起至“有感于斯文”止,20行,后有2行题记及13方印章,无书者姓名,此石风化严重,多字泐损。

    捣素赋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1.5厘米,宽70厘米,厚9厘米,刻石年代不详,祝允明书,小楷。第1石,6列,列5行,行12字;第2石,前面4列与上石同,刻捣素赋后部分,继之6行刻郭麟小楷题跋,末5行刻陈鸿寿行楷题记,文未完;第3石接上石,刻陈鸿寿题记后部分7行,字径1厘米。

    赐浙闽总督富勒浑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91厘米,宽93.5厘米,厚27厘米,刻石年代不详,乾隆撰并书,七律诗一首,5行,行书,款下有“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印各一方。此碑中间有裂痕,四周刻祥云纹饰。

    快雪堂法书刻石

    在杭州碑林,石高30.5厘米,宽88厘米,厚8.5厘米,刻石年代不详,此碑双面刻。碑阳为赵孟頫临兰亭序及跋,共33行,行书;碑阴为行书20行,无书者姓名。此法书《碑帖叙录》有记载。

    御赐三希堂法帖模本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2石,高32.5厘米,宽84厘米,厚10.5厘米,刻石年代不详,2石均为双面刻。1石阳面为清成亲王永瑆临赵孟頫赤壁赋,小楷33行,行18字;阴面为唐颜真卿多宝塔,楷书25行,行11字。另1石,阳面为成亲王书洞宾撰群仙高会赋,小楷30行,行15字;阴面为唐颜真卿多宝塔,碑文接前石,楷书25行,行11字,此碑面末行刻有“御赐三希堂法帖模本”隶书一行。

    神侯张公江皋遗爱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77厘米,宽86厘米,厚18厘米,项景襄撰,刻于清代。此碑分6列书写,自第5列起,所刻的题名因风化严重,可见字寥寥。第6列字迹斑剥,惟撰文者“项景襄”3字尚可辨识。

    烈士徐君墓表

    在杭州碑林,碑高209厘米,宽84.5厘米,厚23.5厘米,民国元年(1912年)刻,汤寿潜撰,楷书20行,行47字,碑完整,字清晰。此碑墓主为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

    西湖放生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1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刻于民国11年(1922年)。此碑中间刻“西湖放生”4个大字,上款为“杭州市民呈请督军卢省长沈批准”,下款为“民国十一年仲春吴璧华、袭未生、范古农等立。”

    止盦老人手书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石高31厘米,宽68.5厘米,厚8厘米,民国16年(1927年)刻。第1石刻陈豪行书,45行,字径1厘米左右,此石首行起句不可读,自第5字起始成五言十二句,故此石前应另有它石。第2石文接前石,前30行刻陈豪行书,后12行刻高丰小楷题识。第3石前17行刻陈三立行楷题记,继之刻朱孝臧小楷题记5行。

    重修钱王祠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03厘米,宽79厘米,厚13厘米,刻于民国18年(1929年)。碑文分13列书写,每列多则26行,少则22行。捐款在20元以上者镌刻姓名。

    约藏碑

    在杭州碑林,共3石,1石高73厘米,宽225厘米,厚19厘米;另2石为1对石柱子,高116厘米,宽57厘米,厚47厘米,民国19年(1930年)刻。第1石自右至左横列“约藏”2大字,篆书,继之11行隶书,约园主人自题。另2石为何嘉荣书约园先生撰七言联,隶书。约园先生即张寿镛(1876-1945年),浙江鄞县人,曾编刊《四明丛书》7集1000卷。此3石为张寿镛墓前遗物。

    重修浙江省警察协会会所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14厘米,宽58厘米,厚19.5厘米,刻于民国22年(1933年)。此碑记述浙江省警察协会会所募资兴建始末。

    募款兴修浙江警察会所题名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10厘米,宽57厘米,厚20厘米,刻于民国22年(1933年)。此碑镌刻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目。与“重修浙江省警察协会会所记碑”为一组碑石。

    旅杭旧绍属同济集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205厘米,宽94.5厘米,厚11.5厘米,刻于民国23年(1934年)。碑记旅杭绍籍人士曾在万松岭北置有义冢地,葬有1100余柩,后因筑路迁出750柩,尚有400余柩埋于路下,特立碑说明。

    徐自华墓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87.5厘米,宽76厘米,厚20厘米,民国26年(1937年)刻。此碑两面刻,碑阳中间直列“阡慧词人徐自华之墓”9大字,楷书,何香凝书,两旁各题款一行;碑阴为墓表,柳亚子撰,吴梅书,楷书17行,行34字。

    裴来仪君之墓碑

    在杭州碑林,汉白玉制成,高51.5厘米,宽47厘米,厚35.5厘米,刻于民国21年(1932年)。碑分两面刻,碑阳刻楷书,纵5行,行字数不等;碑阴刻英文,横9行。据碑文所记,裴来仪系美国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来华传道,民国21年逝于杭州天水桥寓所。

    呜呼忠烈碑

    在杭州碑林,碑呈锥形方柱体,高138厘米,宽29厘米,刻于民国31年(1942年)。正面竖刻“呜呼忠烈”4个字,楷书;右侧竖刻“锅岛部队”4个字,楷书,落款为“昭和十七年四月七”,其中“昭和”2字已泐损。

    按:锅岛部队系日本侵略军驻杭部队。

    翁方纲法帖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8厘米,宽57厘米,13行,行书,前10行每行5字,第11行1字,末两行为落款,款署“嘉庆乙丑冬十二月四日方纲”,款下有印一方,白文“覃溪”。

    郑燮法帖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7厘米,宽71厘米,行书12行,每行字数不等,共54字,落款“郑燮”,款下有印一方,白文“郑燮之印”。

    杨继盛酴醾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1厘米,宽34厘米,行书8行,前7行刻七言八句诗,第7行诗后及第8行为落款,款下有‘‘杨继盛印’’白文一方。

    刘墉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95厘米,宽25厘米,行书4行,行字数不等,刻七言四句诗,末行“石庵”款后有印两方,一方白文为“刘墉之印”,一方朱文为“东武”。

    董其昌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42厘米,宽72厘米,碑石上方有椭圆形“去赏斋”朱文印一方,碑文刻七言八句诗9行,行书,末行款署“董其昌”,其下有“董其昌”白文印一方。

    黄机书法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5厘米,宽37厘米,行书8行,每行字数不等,落款“黄机”下面有印一方,白文“次辰”。

    郑燮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4厘米,宽66厘米,行书7行,前6行刻七言四句诗,末行款署“楚阳郑燮”,其左有印两方,一方为白文“郑燮之印”,一方为朱文“舟梨阁”。

    王守仁五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1厘米,宽69厘米,11行,行字数不等,前8行为七言四句诗,后3行为题款,款右有“伯安”朱文印一方。

    查昇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49厘米,宽30厘米,行书4行,行字数不等,碑刻七言四句诗,落款“查昇”,其下有“查昇私印”白文一方。

    倪象山兰花图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共5石,每石高69厘米,宽33厘米,石阴刻兰花图,上方刻作者题记,书体为行草。5石碑面略风化,多字泐损。

    谢成名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5厘米,宽40厘米,行书7行,行字数不等,前6行为七言四句诗,末行为“谢成名”落款,款下有朱文印一方。

    刘墉临书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56厘米,宽31厘米,行书3行,前2行为刘墉临书,行6字,末行为落款,款下有“青原”朱文印一方。

    铁保诗禅画癖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3厘米,宽67厘米,从右到左刻“诗禅画癖”4大字,字径15厘米,行书,碑左落款“铁保”2小字,草书,其下有“梅庵”白文印一方。

    倪灿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4厘米,宽31厘米,刻七言八句诗6行,第7行仅落款“倪灿”2字,款下有印两方,一方为“倪灿之印”,白文;一方为“ 闇公”,朱文。

    永瑆书法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64厘米,宽28厘米,楷书4行,行字数不等,末行正文后落款“成亲王”,款下有“成亲王”白文印一方。

    王令春书唐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0厘米,宽42厘米,草书10行,前9行为五言八句诗,末行为“王令春”3字落款,款下有印两方,一方“王令春印”,朱文,一方“拙庵”,白文。

    铁保书法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56厘米,宽26厘米,行书3行,行字数不等,共22字,第4行为“铁保”2字落款,草书,款下有印两方,一方为“少宋伯章”,朱文;一方为“铁卿”,朱文。

    董其昌春夜喜雨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4厘米,宽32厘米,行书6行,行字数不等,内容为杜甫《春夜喜雨》诗,第7行为“董其昌”3字落款,款下有“董玄宰”白文印一方。

    李祯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9厘米,宽33厘米,草书7行,前6行为七言四句诗,末行落款“李祯题”,款下有“李祯昌祺”朱文印一方。

    张玉书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7厘米,宽20厘米,行书4行,行字数不等,末行下部落款“张玉书”3小字,款下有“张玉书印”白文一方。

    徐枋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41厘米,宽24厘米,草书5行,行字数不等,前3行为七言四句诗,末两行为落款,字径小于正文,款下有“徐枋之印”白文一方。

    严元照书法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0厘米,宽70厘米,行书10行,前6行每行4字,后4行字数不等。碑文内容为七言四句牡丹诗,碑左下有“蕙櫋”朱文印一方。

    王令春书朱景元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3厘米,宽28厘米,草书6行,行字数不等,碑文内容为唐代朱景元五言四句诗,碑右下有“王令春印”朱文一方。

    王鸿绪临书帖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0厘米,宽56厘米,行书16行,前15行为5首五言四句诗,末行署“王鸿绪临”,款下有“俨斋”朱文印一方。

    王文治临书帖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8厘米,宽31厘米,行书4行,行字数不等,第5行为落款,款下有“梦楼”朱文印一方。

    郑燮画兰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7厘米,宽60厘米,行书11行,行字数不等,前10行为七言八句画兰诗,末行为落款,款左有印两方,一方“克柔”,一方“QIAN(”前“的古字)板桥”字,皆朱文。

    郑燮佛印寄东坡居士书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8厘米,宽63厘米,楷书15行,行字数不等,前13行为佛印寄东坡居士书,末两行为落款,款左有印两方,一方“克柔”,一方“二十年   旧板桥”,皆朱文。

    张照临东坡书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9厘米,宽53厘米,行书11行,前9行每行6至7字不等,为七言四句两首诗,后两行落款,款下有“名余曰照”白文印一方。

    徐乾学七言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32厘米,宽19厘米,行书4行,行字数不等,刻诗4句,计28字,落款8字,款下有“徐乾学”朱文印一方。

    尤侗题看竹图诗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40厘米,宽19厘米,行书4行,行字数不等,前3行为七言四句诗,末行题款,款下印章泐损。

    陈鸿寿书法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24厘米,宽48厘米,前8行为隶书,行7字,后3行为行书,行字数不等,款下有印一方,白文“陈曼生”。

    董其昌书法碑

    在元宝街胡雪岩故居,清代刻石,太湖石质,高70厘米,宽26厘米,草书5行,前4行为杜甫咏怀古迹七言八句诗,末行为落款,款下有“知事诰日讲官”朱文印一方。

    唐龙兴寺经幢刻石

    在延安路与凤起路交叉口的西北,经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唐开成二年(837年)胡季良书。

    清弥陀寺摩崖石刻

    在弥陀寺路53号,原弥陀寺大殿后的石壁上。石刻长20米,宽5米,上刻《佛说阿弥陀经》。

    新建岳武穆王庙土神翊忠祠之记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62厘米,宽94厘米,夏时正撰,王华书,刻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现碑顶部有残缺,最底端一排字迹严重漫漶。

    重修敕赐忠烈庙记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36厘米,宽110厘米,王华撰,洪钟书。原碑刻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现碑系1979年复刻。

    文征明满江红词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03厘米,宽115厘米,文征明撰并书,刻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碑曾断裂,现碑中间一小段系1979年据拓片复刻补残。

    唐臣祭文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6厘米,宽103厘米,唐臣撰,刻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断裂修复,残缺7字。

    夏日瑚奉吊宋岳武穆王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5厘米,宽65厘米,夏日瑚撰书,清诏题跋,陶卿刻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沈友儒岳武穆王迎飨送神词有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0厘米,宽87厘米,沈友儒撰,戚熙臣书,沈文辉刻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现碑面风化,个别字体稍有残损。

    徐元普凭吊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4厘米,宽85厘米,徐元普撰,马凌云刻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碑面有磨损,残缺2字。

    翊忠祠增祀隗顺碑记

    在杭州岳庙,碑高184厘米,宽82厘米,刻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碑文记载明弘治二年岳庙翊忠祠奉祀为岳飞讼冤的布衣刘允升和行刺秦桧的施全,万历年间增祀冒死收葬岳飞遗体的大理寺狱卒隗顺。现碑字迹漫漶,只能识别其中一部分文字。前半部部分为明施俊明撰,张纪所书,后所附题咏作者难辨。

    杨于庭岳王祠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4厘米,宽68厘米,杨于庭撰,汤沐刻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苏茂相谒岳武穆王墓祠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25厘米,宽105厘米,苏茂相撰书,刻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断裂修补,残缺3字,另有数字残损。

    吴伯与拜岳武穆墓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7厘米,宽80厘米,吴伯与撰,刻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

    忠烈庙增建五祠记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81厘米,宽91厘米,刻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碑文刻有沈氵+隺撰的《忠烈庙增建五祠记》、五祠祭品名录、明周百昌撰《流芳阁赋》与白鹤年作的《流芳阁诗》。碑残缺修补,字迹漫漶。

    左佩玹等谒墓题文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3厘米,宽96厘米,刻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此为左佩玹等人拜谒岳飞墓后题文碑,系钟鼎文,汪尚镌刻。

    “尽忠报国”刻石

    在岳王庙精忠园内,字高150厘米,宽123厘米,楷书,刻在青石上,明莆田洪珠书。

    重修岳鄂王墓记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1厘米,宽51厘米,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碑下端残缺。

    周邵孙奉吊鄂王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4厘米,宽6l厘米,周邵孙撰书诗2首,金鼎刻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重修岳武穆王庙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83厘米,宽83厘米,清罗文瑜撰。原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现碑为1979年复刻。

    忠泉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53厘米,宽82厘米,李铎勒铭。碑刻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碑面风化,跋文字迹漫漶。

    重修岳武穆王祠墓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00厘米,宽93厘米,清李铎撰。原碑刻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现碑为1979年复刻。

    甯固亲拜谒岳庙题文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1厘米,宽82厘米,甯固拜谒岳庙题文,刻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五十七年禁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80厘米,宽83厘米,刻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碑文为钱塘县所立禁止侵占岳庙祠产告示。碑断缺修复,已残缺66字。

    任克溥题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94厘米,宽86厘米,任克溥拜谒岳庙后撰书。碑系清康熙年间用旧碑改刻,断裂修复。

    重修岳鄂王祠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4厘米,宽80厘米,周国凤撰。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字迹稍有漫漶。

    沈芳满江红词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5厘米,宽84厘米,沈芳撰,蒋衡书,汤天佑刻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断裂修复,数字残损。

    乾隆御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82厘米,宽82厘米,乾隆撰书。原碑刻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现碑系1979年据拓片复刻。

    乾隆读宗泽忠简集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81厘米,宽158厘米,乾隆撰书并自跋。碑刻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残缺修补,中间一小段为1979年据拓片复刻,已残缺19字,另有个别字体残损。

    乾隆十一子题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6厘米,宽72厘米,乾隆帝十一子拜谒岳飞墓庙后撰书《题岳鄂王墓》诗,刻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乾隆十五子题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6厘米,宽72厘米,乾隆帝十五子拜谒岳庙后撰书《题岳武穆墓》,刻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乾隆十七子题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6厘米,宽72厘米,乾隆帝十七子拜谒岳飞墓庙后撰书《题岳武穆墓》,刻于清乾隆四十九年。

    起复诏碑

    在杭州岳庙,刻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碑共2石,前一石高39厘米,宽91厘米,碑文为宋高宗给岳飞的《起复诏》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汪志伊题跋,系1979年据拓片复刻。后一石高36厘米,宽70厘米,碑文为清嘉庆元年秦瀛题咏,断裂修复,系嘉庆原碑。

    援淮西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2厘米,宽122厘米,碑文为宋高宗给岳飞的御札与清金棻题跋。碑刻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中间一段为1979年复刻补缺。

    令赴行在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7厘米,宽90厘米,刻于清嘉庆二年。碑文为宋高宗给岳飞的御札与清金棻题跋。

    岳飞《与赵忠简书》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3厘米,宽58厘米,刻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碑文为岳飞《与赵忠简书》和清温遂之题跋。

    行边一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2厘米,宽120厘米,刻于清嘉庆四年。碑文为宋高宗给岳飞的御札与清华瑞潢题跋。现碑后小段系原碑,前三分之二段为1979年复刻。

    趣进兵招捕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4厘米,宽79厘米,刻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碑文为宋高宗给岳飞御札与清陈汯题跋。

    鄂王遗印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80厘米,宽31厘米,刻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碑刻有岳飞遗印、篆额和清段骧撰、江沅书的《宋岳忠武王遗印记》。

    岳飞《致奉使郎中札》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0厘米,宽91厘米,刻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碑文为岳飞《致奉使郎中札》,清陈瑚题跋。碑断裂修复,残缺8字。

    精忠柏图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42厘米,宽70厘米,刻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吕培篆题“精忠柏图”,何太青撰书《精忠柏歌》。碑断裂修复,有数字残损、漫漶。

    岳飞《致通判学士札》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1厘米,宽68厘米。碑文为岳飞《致通判学士札》,清顾沅题跋,碑刻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右下角系1979年复刻补残。

    岳飞《致观文相公札》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9厘米,宽79厘米。碑文为岳飞《致观文相公札》,清汪敬题跋,系1979年复刻。

    修建岳忠武祠墓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60厘米,宽82厘米,清蒋益澧撰,吴恒书。碑刻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后断缺修补,中间约有四行字系1979年复刻补缺。

    岳鄂王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00厘米,宽95厘米,碑刻岳飞坐像,上部有清姚光宇撰,杨沂孙书的题记。碑刻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原在众安桥忠显庙,1962年移岳庙,断裂修复。

    详请岁给香火银两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2厘米,宽90厘米,刻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碑文为浙江按察使司关于每年拨给忠显庙五十两银子香火费的公文。此碑原在众安桥忠显庙,1979年移至岳庙。

    岳飞《谢讲和赦表》碑

    在杭州岳庙,碑共3石,每石高35厘米,前2石宽91厘米,后1石宽63厘米,系1979年复刻。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词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36厘米,宽111厘米,岳飞撰,赵宽书,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现碑系1979年复刻。

    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词碑

    在杭州岳庙,碑共2石,每石高37厘米,宽85厘米。第1石刻有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词。第2石刻有元谢升孙,明宋克、文征明,清李兆洛的题跋。现碑系1979年复刻。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24厘米,宽108厘米,始刻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立旧碑,后毁。现碑系1979年复刻。

    精忠柏台图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26厘米,宽65厘米,刻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碑阳刻吴廷康篆书“精忠柏台图”、彭玉麟与吴廷康撰书赞,碑阴为俞樾撰书的《精忠柏台记》。现碑断缺修补,已残3字。

    宋封少保武昌公岳鄂忠武王遗像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34厘米,宽66厘米,刻于清光绪元年。碑刻有岳飞看书坐像、篆额及清吴廷康题跋。碑原在众安桥忠显庙,1979年移至岳庙。

    岳飞忠武奏草碑

    在岳庙,碑共20石,每石高42厘米,宽64厘米,清光绪七年(1881年)汪柳溪据世传本摹刻。碑文为岳飞九篇奏章的草稿,附明清黄道周、姚元之、胡增瑞、许乃普、彭玉麟、俞樾、梁恭辰、吴廷康8人题跋。碑原在众安桥忠显庙,1979年移至岳庙碑廊,其中3块断碑修复,但字迹漫漶,另有6块原石不存,据拓片复刻。

    岳飞书《吊古战场文》碑

    在杭州岳庙,碑共10石,每石高52厘米,宽103厘米,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碑文为岳飞书唐朝李华作的《吊古战场文》和南宋文天祥,清彭玉麟、德馨的题跋。碑原在众安桥忠显庙,1979年移至岳庙。

    重铸四铁跪像碑记

    在杭州岳庙,碑高110厘米,宽55厘米,清恽祖翼撰,杨文莹书。原碑为清光绪年间仁和叶铭所刻,现碑系1979年复刻。

    陆荣廷谒鄂王墓感赋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6厘米,宽72厘米,陆荣廷撰书拜谒岳飞墓诗3首,刻于民国6年(1917年),曾断裂修复。

    复官改葬并赐谥告词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38厘米,宽116厘米,刻于民国10年(1921年)。碑阳刻《复官改葬指挥》、《追复少保两镇告》、《追封鄂王告》、《赐谥忠武告》,碑阴刻《赐褒忠衍福寺额敕》与民国卢永祥的题跋。此碑原立于岳庙忠烈祠大殿前,1979年移至南碑廊。

    重修岳忠武庙墓告成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2厘米,宽86厘米,何国华撰,刻于民国10年(1921年),右上角残缺4字。

    重修杭州西湖岳忠武王庙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85厘米,宽106厘米,王廷扬撰,余绍宋书,刻于民国23年(1934年)。

    “民族英雄”刻石

    在杭州岳庙精忠柏亭旁,字分刻5石,每石61厘米见方,冯玉祥书于民国25年(1936年)。

    重修岳飞墓记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92厘米,宽120厘米,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撰,刻于1979年。

    岳飞书《前出师表》碑

    在杭州岳庙,碑共20石,每石高60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岳飞书三国诸葛亮作的《前出师表》。碑据河南汤阴岳飞庙碑拓片于1979年摹刻。

    岳飞书《后出师表》碑

    在杭州岳庙,碑共17石,每石高62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岳飞书三国诸葛亮作的《后出师表》。碑据河南汤阴岳飞庙碑拓片于1979年摹刻。

    李光先凭吊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39厘米,宽70厘米,刻石年代不详,为李光先瞻拜岳飞像后撰书凭吊诗。

    金阶悼岳鄂王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40厘米,宽85厘米,金阶撰,陶承学刻。

    赵式满江红词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50厘米,宽82厘米,赵式撰词,宣化成题诗,胡焯书,黄承中刻,年代不详。

    陈治典吊岳武穆祠诗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52厘米,宽89厘米,陈治典撰书凭吊岳飞诗2首。刻碑年代不详,碑上端残,缺5字。

    收支银两账目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141厘米,宽70厘米,记载捐赠银两名单与岳庙开用账目,刻碑年代不详,断裂修复,残缺5字。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名言碑

    在杭州岳庙,碑高290厘米,宽96厘米。碑据河南汤阴岳飞庙吴钟英所立石碑拓片于1979年摹刻。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在西泠印社三老石室,高93厘米,宽42厘米,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年)刻。碑额断阙,碑文保存完好,计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浑厚遒劲,碑记东汉一位名通的三老(掌管文化的官员)祖孙三代的名字(讳字)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忌日),被誉为东南第一石。

    重浚西湖并复柏堂竹阁记碑

    在西泠印社竹阁后,碑高165厘米,宽78厘米,刻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宝撰书。

    石鼓

    在西泠印社三老石室,共10鼓,依天一阁北宋本及明初诸本的石鼓文摹刻,第10鼓有阮元清嘉庆二年(1797年)题的跋文。石鼓原在杭州府学明伦堂,民国11年(1922年)后移至印社。

    “人间何处有此境”摩崖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右崖壁,隶书横列,字径20厘米,吴圣俞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

    “留云”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右,“留云”2字,篆书,字径13.5厘米,题款楷书,李黼堂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重建数峰阁碑记

    在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北墙,碑高169厘米,宽85厘米,清光绪五年(1879年)梅启照撰书。

    “芋禅”摩崖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  “芋禅”两字篆书,字径高50厘米,宽23厘米,无款识。旁有隶书题跋,俞樾书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

    “文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山上,高67厘米,宽145厘米,刻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文泉”2字篆书横列,后有俞樾题跋。

    吴昌硕饥看天图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前廊,高133厘米,宽43厘米,任伯年画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西泠印社刻。

    丁敬身画像碑

    在西泠印社仰贤亭内壁,碑高160厘米,宽73厘米,刻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石碑刻着罗聘画、吴石潜刻的丁敬身拄杖坐石像和丁敬身书诗2首。右为袁枚楷书题诗2行。

    徐子静石刻像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西壁,石高73厘米,宽32厘米,线刻画像。石刻右上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璚题记。

    “印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鸿雪径右,隶书横列,字径40厘米,题款2行,楷书,  日本长尾甲书于民国2年(1913年)。

    西泠印社记碑

    在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东壁间。碑高200厘米,宽43厘米,张景星撰,王寿祺书,碑额为隶书,碑文为篆书,刻于民国3年(1914年)。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刻石

    在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东壁间,刻于民国3年(1914年)。碑分4石,每石高30厘米,宽70厘米,篆体,吴昌硕撰书。

    二十八印人画像刻石

    在西泠印社仰贤亭内壁,刻于民国3年。二十八印人画像系丁仁集,各像均有题辞或传,分刻于16块书条石上,吴昌硕篆书“印人画像”4字并作序。

    “石渊”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闲泉左岩壁,“石渊”,隶书,字径40厘米,旁有丁仁楷书题款,民国3年(1914年)刻。

    隐闲楼记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高29厘米,宽67厘米,分2石,吴昌硕撰书,刻于民国4年(1915年)。

    “闲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闲泉,泉右崖壁刻有篆书“闲泉”2字,字径80厘米,横列,无款识。泉左崖壁刻有高166厘米,宽400厘米的《闲泉记》,隶书,张钧衡识,刻于民国10年(1921年)。

    弘一书阿弥陀经幢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左上,经幢高110厘米,上刻“阿弥陀经”1卷,弘一法师书于民国7年(1918年)。

    “印藏”刻石

    在西泠印社鸿雪径,石高30厘米,宽33厘米,刻于民国7年(1918年)。“印藏”2字为篆书,旁刻隶书跋文,叶舟撰书。

    “岁青岩”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遁庵东坡,高127厘米,宽113厘米,刻于民国7年(1918年)。“岁青岩”3字楷书横列,字尺许,无款识。下有记文,吴隐、吴善庆撰,吴昌硕篆书。

    “湖山最胜”刻石

    在西泠印社北门,字高34厘米,宽97厘米,“湖山最胜”4字行书,康有为书于民国8年(1919年)。原为匾额,后刻于崖壁。

    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碑

    在西泠印社观乐楼,高162厘米,宽84厘米,隶书18行,行30字,丁仁撰,吴昌硕书,王寿祺篆额,叶铭刻于民国9年(1920年)。

    “西泠印社”摩崖题刻

    在西泠印社山顶华严经塔下,“西泠印社”4字篆书,横列,高50厘米,宽73厘米,钟以敬书。下有吴昌硕民国10年(1921年)题跋。

    “潜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遁庵后,“潜泉”2字直排,隶书,字径50厘米,无款识。其旁有高163厘米,宽345厘米的记文,吴昌硕民国4年(1915年)篆书题铭,吴隐民国5年隶书撰记。

    砚林诗墨卷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高29厘米,宽67厘米,丁敬撰书。  《砚林诗墨》共3卷,分刻30石。第1石刻序及目次,卷上9石,卷中、卷下各10石,每篇加跋。民国10年(1921年)吴昌硕作序刻于题襟馆壁间。

    小盘谷记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石高103厘米,宽55厘米,楷书,李庸撰书,刻于民  国11年(1922年)。

    “小龙泓洞”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小龙泓洞右面,高53厘米,宽120厘米,刻于民国11年。石刻  上面横列隶书“小龙泓洞”4字,下面为“叶为铭撰并书的《小龙泓洞记》,直排隶书13行。

    汉三老石室记碑

    在西泠印社三老石室,高120厘米,宽53厘米,楷书13行,吴昌硕撰书,民国11年(1922年)刻。碑阳为《汉三老石室记》,碑阴刻捐资赎碑题名和收支账目。

    缶庐上寿记石刻

    在西泠印社缶亭附近,高53厘米,宽174厘米,记西泠印社五十余人庆吴昌硕八十大寿,诸宗元撰,刻于民国11年。

    送子观音图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龙泓洞左岩壁,高126厘米,宽64厘米,王震画,吴昌硕题款,民国11年刻。

    “汉三老石室”刻石

    为三老石室的石匾,每字50厘米见方,楷书,冯煦书,民国12年(1923年)刻。

    金农书金刚经刻石

    在西泠印社华严经塔上,清乾隆八年(1743年)金农书,民国12年西泠印社将金刚经刻成16石,砌于华严经塔二、三级上,末附捐刻者姓名。

    “西泠印社”刻石

    为西泠印社正门门楣,每字25厘米见方,沙孟海书,1983年刻。

    “规印崖”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闲泉右岩壁,隶书,字径32厘米,有题款,高时显书。

    赵之谦小像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前廊,高82厘米,宽53厘米,杨憩亭画,赵撝叔(之谦)自题记,西泠印社刻。

    钟矞申(以敬)石刻像

    在西泠印社,石高58厘米,宽33厘米,有题诗。

    丁敬身致罗聘书刻石

    在西泠印社,石高33厘米,宽47厘米,行书18行。

    “小盘谷”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楷书,字径30厘米,无款识。

    岳飞书《驽骀吟》刻石

    在西泠印社鸿雪径旁凉堂外壁上,石高42厘米,宽80厘米,共9石,岳飞书。

    “竹径通幽”刻石

    嵌于小瀛洲花窗短墙月洞门上,青石高40厘米,宽120厘米,字20厘米见方,民国9年(1920年)4月康有为书。

    三潭印月碑

    在小瀛洲迎翠轩西,碑通高266厘米,碑身高159厘米,宽77厘米,碑阴阳两面均刻“三潭印月”4字,每字40厘米见方,楷书,无题款,碑于1966年被砸裂为3截,1979年补修重立。

    “湖心亭”题刻

    在湖心亭东面的石牌坊上,榜书凸刻“湖心亭”3字,每字40厘米见方。

    “虫二”题刻

    在湖心亭南端,高120厘米,宽50厘米,字20厘米见方,1980年集字刻制。

    “节用爱人视民如伤”摩崖石刻

    在宝石山脚望湖楼旁,正书,字径约69厘米,无题款。据黄周星《竹枝词》注,相传为南宋贾似道书。

    “屯霞”摩崖石刻

    在宝石山来凤亭东,每字35厘米见方,题款字迹漫漶。

    重修宝石塔记碑

    在保俶 塔北侧,碑身高150厘米,宽75厘米,碑文记载民国22年(1933年)修塔之事。赵志游撰文,程学銮书,刘钧仲刻。

    “宝石山”摩崖石刻

    在宝石山南面,里西湖上山道中。  “宝石山”3字每字200厘米见方,沙孟海书,1980年刻。

    初阳台碑

    在葛岭初阳台上,碑通高238厘米,碑身高150厘米,宽80厘米,  “初阳台”3字为行书,每字35厘米见方,诸乐三书。

    重建葛仙庵碑记

    在葛岭抱朴道院门前,碑身高115厘米,宽55厘米。明沈应文撰,王国桢书,万历四十年(1612年)立石。

    “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

    摩崖石刻

    在葛岭抱朴道院“枕漱亭”右崖壁,直书2行,每字35厘米见方,楷书。民国7年(1918年)周肯堂撰,寿鹤庆书。

    “枕漱亭”摩崖石刻

    在葛岭抱朴道院墙外面南岩壁,“枕漱亭”3字凸刻行书,每字高120厘米,宽90厘米,整幅直排,民国12年(1923年)张载阳书。

    断桥残雪碑

    在白堤东端碑亭内,碑通高271厘米,碑身高180厘米,宽90厘米,碑阴阳两面均刻清康熙御题的“断桥残雪”4字行书。原碑刻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现碑1980年摹刻。

    平湖秋月碑

    在白堤西端碑亭内,碑通高279厘米,碑身高195厘米,宽90厘米,碑阴阳两面均刻康熙御题的“平湖秋月”4字行书。原碑刻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现碑1980年摹刻。

    “岁寒岩”摩崖石刻

    在孤山东南,正书,无年月,旧传“岁寒岩”3字为南宋年间题。两旁刻联一对: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寿同广成子住崆峒万八千年。旧传苏东坡撰。现联文已漫漶难辨。

    《舞鹤赋》刻石

    在孤山放鹤亭内,高240厘米,宽75厘米,4块竖条石组成。自右往左24行直排,行书,共445字。文为清康熙临董其昌书鲍照作的《舞鹤赋》。

    乾隆御题绿云径诗碑之一

    在孤山山脊,嵌于一组高6米的太湖石假山上。碑高47.5厘米,宽103厘米,行书,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撰书。

    乾隆御题绿云径诗碑之二

    在孤山山脊,嵌于一组高6米的太湖石假山上。碑高73厘米,宽35厘米,行书,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撰书。

    吴昌硕孤山题刻

    在孤山东面岩壁上,题“唐孤山寺沙门释惠皎刻法华经处”,每字10厘米见方,行书,吴昌硕题于民国11年(1922年)。

    孤山武亭题刻

    在中山公园内,亭东有黎元洪“仁风扇越”题刻;亭南有卢永祥“无疆之生”题刻;亭西有张载阳“众善流芳”题刻;亭北有“功德崇隆”题刻。亭东、亭南题刻刻于民国13年(1924年),亭西、亭北题刻无年月。

    孤山文亭题刻

    在中山公园内,亭内有“善与人同”、“功德昭垂”、“已溺已饥”的题刻,民国13年(1924年)题。

    “玛瑙坡”摩崖石刻

    在孤山“云亭”后石崖上仰处,石方框高32厘米,宽98厘米,内刻行书“玛瑙坡”3字,字高23厘米,宽18厘米,吴昌硕79岁时书。

    “孤山”题刻

    在中山公园对正门的石壁上,“孤山”2字每字高173厘米,宽152厘米,正楷。

    “云泉”摩崖石刻

    在孤山“云亭”旁,直书“云泉”2字,每字30厘米见方,有跋“奏云集云峰山论经书诗字”,无题款。

    “一片云”摩崖石刻

    在孤山“云亭”旁,石框高138厘米,宽30厘米,内刻隶书“一片云”3字和题跋22字,题跋字迹漫漶。

    “西湖”摩崖石刻

    在孤山东头岩壁上,  “西湖”2字小篆,每字高60厘米,宽30厘米,无落款。

    “孤山一片云”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东墙外壁上,5个字刻在青石上,每字1石,每石高65厘米,宽65厘米,行书,无题款。

    孤山林社潘曾沂诗碑

    嵌于孤山放鹤亭东林社壁间,碑高28厘米,宽62厘米,  自右往左行书16行,每字2厘米见方。碑文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潘曾沂题《放鹤亭》诗和跋及其子潘仪凤清咸丰七年(1857年)题记。

    孤山林社林孝颖诗碑

    嵌于孤山放鹤亭东林社壁间,碑高32厘米,宽82厘米,自右往左楷书21行,每字2厘米见方,孝颖撰,长民书,刻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孤山林社无闷道人诗书碑

    嵌于孤山放鹤亭东林社壁间,碑高36厘米,宽115厘米,行书19行,每字6厘米见方,刻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孤山林社高啸桐画像碑

    嵌于孤山放鹤亭东林社壁间,碑高107厘米,宽60厘米,线刻高啸桐画像,有清宣统元年(1909年)陈豪题记。

    记长乐高啸桐先生附祀林社事碑

    嵌于孤山放鹤亭东林社壁间,碑高62厘米,宽36厘米,  自右往左20行小楷。邵章撰,刘均仲刻于民国17年(1928年)。

    苏东坡、米芾画像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石高30厘米,宽64厘米,两边为苏东坡、米芾线刻画像,中间为董其昌书 "东坡先生赞小像”。另一石高30厘米,宽89厘米,有北宋绍圣、明万历、清乾隆年间的题跋。

    西湖始建苏公祠志事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石高30厘米,宽78厘米,清嘉庆三年(1798年)阮元撰书。

    苏文忠祠诗以纪事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石高32厘米,宽70厘米,清嘉庆三年谢启昆撰书。

    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石高32厘米,宽84厘米,清嘉庆三年秦瀛撰,梁同书书。

    浙江巡抚给苏公祠费用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石高30厘米,宽49厘米,清嘉庆七年(1802年)刻。

    钱塘县给苏公祠费用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石高30厘米,宽49厘米,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

    重修西湖白苏二公祠记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石高23厘米,宽63厘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钱定薰、章黼、王泰撰,钱月美书。

    苏东坡书陶渊明诗六首刻石

    在孤山敬一书院,共4石,每石高30厘米,宽70厘米,行书,苏东坡题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杨昌浚题跋。

    墨梅图碑

    在孤山敬一书院,碑高130厘米,宽70厘米,墨梅图居中,旁有清道光、光绪年间王元章、瞿世瑛的题跋。

    文澜阁碑

    在浙江省博物馆内,碑通高400厘米,碑身高260厘米,宽140厘米。碑阳为乾隆御题“文澜阁”3字,碑阴为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上谕,光绪七年(1881年)谭钟麟录。

    光绪题文澜阁碑

    在浙江博物馆内,碑高160厘米,宽80厘米。碑阳为清光绪帝书“文澜阁”3字,每字25厘米见方,旁有满文。碑阴为修复文澜阁上谕,光绪七年谭钟麟录。

    浙江藏书楼碑记

    在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高165厘米,宽79厘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亨嘉撰,吴士鉴书,胡钁篆额并刻字。

    鉴湖女侠秋瑾墓表碑

    在孤山西泠桥畔,嵌于秋瑾墓基座后。碑高107厘米,宽50厘米,碑文直书,分三列,列20行,行13字,行书,徐自华撰,吴芝瑛书。

    尽此一报摩崖题记

    在栖霞岭香山洞(今栖霞山庄),题记高62厘米,宽203厘米,楷书,续范亭书于民国25年(1936年)。

    “有龙则灵”刻石

    在黄龙洞鹤止亭右水潭边,字刻在4米高的立峰上,草书,每字高42厘米,宽35厘米,落款为丁卯夏天陈声杭题。其背面刻“水不在深”4字,落款漫漶。

    “卧云洞”摩崖石刻

    在黄龙洞后山腰斜岩上,  自右上往左下斜,刻“卧云洞”3字,每字70厘米见方,行书,落款为:蜀东铁峰山人佘农书时八十三。

    重修宋辅文侯牛公墓记碑

    在栖霞岭牛皋墓旁,碑高160厘米,宽75厘米,陈虎贤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乾隆御题诗碑

    嵌于紫云洞院墙上,碑高70厘米,宽116厘米,  自右往左9行,每字10厘米见方,书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乾隆御题诗碑

    嵌于紫云洞院墙上,碑高98厘米,宽65厘米,自右往左5行,每字6厘米见方,书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乾隆御题诗碑

    嵌于紫云洞院墙上,碑高65厘米,宽65厘米,自右往左行书6行,每字6厘米见方,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冰壶玉鉴”摩崖石刻

    在紫云洞口岩壁,楷书,每字37厘米见方,并有10厘米见方的“曾国荃”印一方。

    紫云洞诗碑

    嵌于紫云洞最深处崖壁,距地高1.5米。碑高42厘米,宽68厘米,共12行,每字2厘米见方,后又有10行,字迹漫漶,不可辨认。梦坡撰,吴昌硕书于民国16年(1927年)。

    “半生若梦”石刻

    在紫云洞口岩壁,楷书,高37厘米,宽27厘米,上海程竞民题于民国16年。

    “白沙泉”刻石

    在栖霞岭北麓,嵌于泉池边山石围墈上。石高65厘米,宽134厘米,“白沙泉”3字,每字28厘米见方,康有为书于民国14年(1925年)。

    曲院风荷碑

    在苏堤北端跨虹桥西庭院碑亭内,碑通高233厘米,碑身高218厘米,宽112厘米。碑阳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题写的行书“曲院风荷”4字,每字33厘米见方。碑阴和东西两侧刻有乾隆下江南题《曲院风荷》的6首诗。1966年园林工人保护并埋藏地下,1979年重竖原处,无碑额。

    苏堤春晓碑

    在苏堤压堤桥南端,碑通高256厘米,碑身高185厘米,宽63厘米,碑阳为清康熙三十八年玄烨题写的行书“苏堤春晓”4字,每字33厘米见方,碑阴和东西侧刻有乾隆下江南题“苏堤春晓”的6首诗。1966年此碑曾断为3截,经修补于1979年重立。

    “绉云峰”题刻

    原在杭州花圃,后移至“江南名石苑”内。峰下有石,宽105厘米,高48厘米,上刻“绉云峰”3字,行书,每字15厘米见方,蔡锡琳题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古珍珠泉”刻石

    在玉泉,嵌于古珍珠泉池上方一窗式框景下沿壁上,隶书,每字高27厘米,宽26厘米。

    “晴空细雨池”刻石

    在玉泉,嵌于晴空细雨池东向池墈上,高58厘米,宽114厘米,字径14厘米,行书,周边雕刻回纹。

    重修灵峰寺碑记

    在灵峰掬月亭内,碑高160厘米,宽100厘米,碑阳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固庆撰的《重修西湖北山灵峰寺碑记》,碑阴为题跋。

    “掬月泉”刻石

    在灵峰,嵌于掬月泉池内壁,高42厘米,宽78厘米,“掬月泉”3字每字高15厘米,宽10厘米,大篆。有题跋,周庆云撰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

    翁同和灵峰诗刻石

    在灵峰“铁骨冰肤冷香室”,高32厘米,宽85厘米,  自右往左行书14行,每字3厘米见方。翁同和撰,周庆云题跋,清宣统三年(1911年)刻。

    灵峰补梅记刻石

    在灵峰“铁骨冰肤冷香室”,高32厘米,宽85厘米,自右往左行书35行,每字2厘米见方,字迹漫漶。落款约略可辨:清宣统三年六月,归安沈中。

    双峰插云碑

    在灵隐路洪春桥旁。碑通高283厘米,碑身高195厘米,宽90厘米。碑阴阳两面均刻有清康熙御题的“双峰插云”4字,行书。原碑刻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现碑1980年摹刻。

    唐吴道子白衣观音像

    在灵隐寺天王殿旁东山门,唐吴道子画南无清凉宝山白衣自在观世音菩萨,此线刻大像为清重刻。

    卢元辅游天竺寺诗刻石

    在飞来峰神尼塔下,楷书,字10厘米见方,唐卢元辅题,此诗未收入《全唐诗》。

    云林寺经塔

    在灵隐寺大雄宝殿丹墀下左右两侧,塔身一层刻《大佛顶陀罗尼经》,2塔经文同,无题款。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建。

    弥陀佛造像记刻石

    在飞来峰金光洞,楷书11行,行字不等,高16厘米,宽23厘米,北宋建隆元年题。

    云林寺经幢

    在灵隐寺天王殿前左右两侧,左幢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右幢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建。

    宋胡承德灵隐造像题刻

    在金光洞口左岸壁,楷书3行,字径3厘米,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题。又,胡承德造弥勒佛一龛,有记,隶书4行,字径3厘米,五年月。

    宋陆庆造像题刻

    在金光洞中,行书3行,字径3厘米,北宋乾兴元年陆庆题。

    胡承德凿佛题名刻石

    在飞来峰青林洞口,卢舍那佛会浮雕像左方,北宋乾兴元年胡承德题。

    陆庆造像题名刻石

    在飞来峰射旭洞口,行书,陆庆题于北宋乾兴元年。

    乌重儒题名刻石

    在龙泓洞,楷书,字迹依稀可见,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乌重儒题。

    晁美叔题名刻石

    在飞来峰青林洞,楷书,字10厘米见方,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晁美叔题。

    连道善等题名刻石

    在飞来峰伏犀泉上,楷书,字径13厘米,字迹已风化,但依稀可辨。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连道善等题。

    韩彦直题记刻石

    在飞来峰翠微亭傍西,摩崖记文为: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览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名“翠微”,以为游息之地,侍好事者。三月五日男彦直书。

    贾似道灵隐题名刻石

    在飞来峰龙泓洞口,隶书,摩崖题记高95厘米,宽140厘米,贾似道咸淳三年(1267年)七月题。

    元徐僧录等造像题刻

    在灵隐飞来峰金光洞中,毗庐遮那佛下,楷书10行,字径6.6厘米,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题。

    元杨思谅造像题刻

    在灵隐飞来峰沿溪山崖踏道旁,西方三圣造像左首,楷书5行,行字不等,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题。

    元释教都总统题刻

    在灵隐飞来峰“龙泓洞”3字之左,楷书,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题。

    龙泓洞摩崖石刻

    在灵隐飞来峰,元至元二十四年题刻,王庭书。

    飞来峰梵书刻石

    在灵隐飞来峰,元僧禄液沙里兼赞书,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题。

    元造观音像题记刻石

    在灵隐飞来峰冷泉亭旁“枕流”上,楷书5行,行字不等,元至元二十五年题。

    大元国杭州佛国山像赞刻石

    在灵隐飞来峰冷泉亭南沿溪山坡上,楷书,14行,字径3厘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

    元造释迦像题刻

    在灵隐飞来峰,刻于摩崖上,楷书5行,行字不等,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题。

    杨琏真伽造西方三圣题记刻石

    在飞来峰呼猿洞以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题。

    元脱脱夫人造像题刻

    在灵隐飞来峰回龙桥前,金刚手菩萨左,楷书6行,行字不等。元至元二十九年题。

    元镌造多闻天王像题刻

    在灵隐飞来峰多闻天王像左首,楷书7行,字径3厘米,元至元二十九年题。

    元重装佛国山诸佛像记刻石

    在灵隐飞来峰,楷书13行,字径3厘米,元至大三年(1310年)题。

    杨瑀等题名刻石

    在天竺翻经台,楷书,高60厘米,宽62厘米,元至正六年(1346年)杨璃题。

    赵筼翁等题名刻石

    在天竺三生石,楷书,字10厘米见方,直书右行,元至正六年赵筼翁题。

    元兀氏也先帖木题刻

    在灵隐龙泓洞,楷书3行,字径6.6厘米,元至正十年(1350年)题。

    闾二定住等题名刻石

    天竺三生石旁,楷书,元至正十年闾二定住等题。

    周伯琦题名刻石

    在天竺三生石,隶书,字径10厘米,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周伯琦题。

    周伯琦理公岩记刻石

    在金光洞理公岩,篆书,元代周伯琦撰并书。

    元杨遵理公岩题刻

    在灵隐飞来峰射旭洞(金光洞)内,篆书,横列,字径26.6厘米,落款楷书,字径3厘米,无年月。

    慧理大师塔铭题刻

    在灵隐春淙亭旁慧理之塔东面,高45厘米,宽80厘米,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程理书。

    云林寺宪禁碑

    在灵隐寺天王殿旁东山门,碑文楷书,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立。

    灵隐寺乾隆御碑

    在灵隐寺天王殿外左侧方亭内,碑通高250厘米,碑身高160厘米,宽74厘米,刻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题诗。

    飞来峰王德题诗刻石

    在灵隐飞来峰一线天,高90厘米,宽55厘米,行书,七言诗1首,王德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题。

    重建云林寺大殿碑

    在灵隐寺天王殿外右侧方亭内,碑通高287厘米,碑身高190厘米,宽95厘米,刘彬士撰并书,清道光八年(1828年)立。

    补用总捕分府署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为法喜寺津贴云林寺常住银两勒石永遵碑

    在灵隐寺东山门,楷书28行,行14字,清同治七年(1868年)立。

    重建壑雷亭记碑

    在灵隐寺山门外,碑通高240厘米,碑身高162厘米,宽85.5厘米,隶书16行,字径3厘米,篆额“重建壑雷亭记”。许应钅+荣   撰,潘衍桐书,光绪十五年(1889年)立。

    杭县知事汪示勒石永镇山门碑

    碑在灵隐寺东山门,碑高130厘米,宽68厘米,楷书15行,每行32字,民国元年(1912年)立。

    灵隐寺弥勒殿碑

    在灵隐寺天王殿旁东山门,灵隐寺座却非撰并书,民国20年(1931年)立石。

    云林寺满、藏、汉文碑

    在灵隐寺天王殿旁东山门,碑文3列,第1列满文,第2列梵文,第3列汉文。汉文漫漶,难以考证。

    苏颂等题名刻石

    在飞来峰龙泓洞,楷书,字迹风化。

    “天削芙蓉”刻石

    在金光洞理公岩,楷书,书者不详。

    沈辽等题名刻石

    在飞来峰青林洞,楷书,沈辽题于癸卯重午。

    柳浪闻莺碑

    在柳浪闻莺“闻莺馆”前,碑通高238厘米,碑身高162厘米,宽78厘米,碑身阴阳两面均为康熙御笔行书“柳浪闻莺”4字,每字33厘米见方,1980年摹刻重立。

    日中不再战纪念碑

    在柳浪闻莺内,碑高191厘米,宽96.5厘米。正面书写40厘米见方的行书“日中不再战”5字,落款为“日本国岐阜市长松尾吾策书”,每字5厘米见方。背面嵌有高144.5厘米,宽73.5厘米铜版,上刻文字,从右往左10行,隶书,字径6.5厘米,韩登安书,1962年立。

    冲羽书心印铭题刻

    在慈云岭旧石龙院旁。楷书,字径10厘米,梁肃撰,冲羽书,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刻。

    “佛法僧”摩崖石刻

    在慈云岭路旁,  “佛、法、僧”3大字,楷书,字径100厘米,陈延柏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刻石。

    宋仁宗佛牙赞题刻

    在慈云岭石佛院五代石窟造像旁,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刻,楷书。其上有旧题额“新建镇国赞延遐龄石佛之记”12个篆字,书法精妙,原为吴越时凿石佛所记,后为人改凿。

    家人卦摩崖石刻

    在南屏山小有天园,司马光书于北宋康定年间(1040——1041年),12行,字径27厘米,隶书。

    乐记摩崖石刻

    在家人卦后,隶书,10行,字径27厘米,司马光书于北宋康定年间。

    中庸摩崖石刻

    在“乐记”后,隶书,10行,字径27厘米,司马光书于北宋康定年间。

    “琴台”题刻

    在南屏山家人卦旁,行书,字径100厘米,北宋米芾书。

    “慧日峰”题刻

    在南屏山,楷书,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题刻。

    “少林”题刻

    在南屏山,南宋楼钥楷书,无年月。

    元周昌题刻

    在南屏山家人卦旁,楷书,周昌书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

    张忠烈公苍水先生遗像碑

    在张苍水先生祠廊右侧,通高235厘米,碑身高145厘米,宽70厘米。右刻“乾坤正气”4字,楷书,每字10厘米见方,中间 线刻80厘米高张苍水先生白描画像。

    旌功祠记碑

    在于谦祠,碑高227厘米,宽89厘米,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张宁撰,董奎书。

    旌功祠重修碑

    在于谦祠,碑高262厘米,宽99厘米,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张鏊撰,王文祥书,陈士贤立石。

    重修忠肃于公墓记碑

    在于谦祠,碑高202厘米,宽94厘米,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陈继儒撰。

    于少保墓诗碑

    在于谦祠,碑高43厘米,宽68厘米,杨于庭撰书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重修于公祠墓碑记

    在于谦祠,碑高230厘米,宽108厘米,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李铎、重沐盥撰。

    于祠祭文碑

    在于谦祠,碑高38.5厘米,宽94厘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李铎撰书。

    忠泉碑

    在于谦祠忠泉旁,碑高45厘米,宽102厘米。“忠泉”2字楷书,每字高26厘米,宽15厘米,旁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李铎题跋。

    重修于忠肃庙碑

    在于谦祠大殿像后,残碑九石,每石高30厘米,宽77厘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袁枚撰,高垲书。

    忠肃于公像碑

    在于谦祠,高78厘米,宽31厘米,于谦正面线刻像,旁有清同治七年(1868年)杨昌浚题跋。

    于忠肃公墓诗碑

    在于谦祠,碑高40厘米,宽105厘米,清德保撰书。

    谒于忠肃公祠诗碑

    在于谦祠,碑高61厘米,宽90厘米,钱塘强陈谟撰书。

    于祠捐资碑

    在于谦祠,高38厘米,宽53厘米,上刻捐资者姓名和所捐银两。碑风化严重,已看不清款识。

    苏轼等题名刻石

    在大麦岭今浙江宾馆内,楷书,字径10厘米,为苏轼、王瑜、杨杰、张王+寿同游天竺,过大麦岭所题。据史料记载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花港观鱼碑

    在花港公园东大门北面,碑通高299厘米,碑身高165厘米,宽95厘米,碑身阴阳两面均为康熙御笔行书“花港观鱼”4字,每字33厘米见方,1980年摹刻重立。

    “花港观鱼”题刻

    在花港公园红鱼池边,4字刻于高250厘米湖石立峰上,每字约23厘米见方,清康熙皇帝御书,1958年摹刻。

    “梅影坡”题刻

    在花港公园牡丹亭东南面,在80厘米高的假山石上题刻,行书,字径7厘米,马一浮书。

    “蕉石鸣琴”题刻

    在丁家山东端、磴道之南丈许石壁前,每字25厘米见方,康有为书于民国9年(1920年)。

    “康山”题刻

    在丁家山脊岩壁,行书,每字60厘米见方,清沈曾植书。

    “潜岩”题刻

    在丁家山脊,行书,每字45厘米见方,康有为书。

    丁家山题刻

    在丁家山脊,自右往左篆书5行,每字高12厘米,宽10厘米,章鉴书。

    “石门”题刻

    在丁家山脊岩壁,篆书,每字高20厘米,宽18厘米。

    元释永隆造像记刻石

    在石屋洞前,楷书,字径3厘米,元大德六年(1302年)题,字已漫漶。

    “湖南第一洞天”题刻

    在石屋洞,每字20厘米见方,姚元之题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仙境”题刻

    在石屋洞,每字25厘米见方,落款为甲子春海盐王海品等刻。

    “瓮云”题刻

    在石屋洞,石高60厘米,宽85厘米,每字35厘米见方,刘韵珂题。

    “水乐洞”题刻

    在水乐洞口上方,行书,石高60厘米,宽180厘米,新安云所书,沈体仁、沈训同立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

    “清乐梵音”题刻

    在水乐洞口,隶书,每字25厘米见方,民国17年(1928年)释大方题。

    “空谷传声”题刻

    在水乐洞口,每字20厘米见方,楷书,民国17年旅缅华侨苏礼用等题。

    “水乐洞口”题刻

    在水乐洞口,摩崖题刻,楷书,每字10厘米见方,民国23年(1934年)水瑞云书。

    “幽谷流声”题刻

    在水乐洞口,隶书,每字10厘米见方,民国37年(1948年)陆欣荣、徐尧堂、钟南书题。

    “天然琴声”刻石

    在水乐洞口,行书,每字20厘米见方。

    “听无弦琴”刻石

    在水乐洞口,楷书,每字15厘米见方。

    “留云谷”刻石

    在水乐洞旁崖谷石壁上,隶书,每字30厘米见方。

    “云门”刻石

    在水乐洞留云谷边,行书,每字30厘米见方,落款为丁丑春。

    “人间福地”题刻

    在水乐洞东壁,行书,每字20厘米见方,落款为丁丑孟月湖北方纯仁。

    “智水仁山”摩崖石刻

    在水乐洞口,每字12厘米见方,落款为丁卯朔月。

    余知水之乐摩崖石刻

    在水乐洞口,行书,每字10厘米见方。

    “高山流水”摩崖石刻

    在水乐洞口,草书,每字40厘米见方,落款为老君黄秋生。

    群乐俭德聚餐会题名记刻石

    在水乐洞留云谷旁壁上,摩崖题刻,每字3厘米见方,楷书,  自右往左12行,字迹漫漶。

    “空虚”刻石

    在水乐洞口,草书,每字25厘米见方,款字漫漶。

    “仙泉”题刻

    在水乐洞口,楷书,每字10厘米见方。

    “水乐洞天”题刻

    在水乐洞口,行书,每字14厘米见方,杨孔远题。

    吴越烟霞洞石塔题刻

    在烟霞洞内,有7层摩崖浮雕塔,俗称千官塔,高近700厘米。塔旁左右两石壁,列数百人,衣冠整肃,作礼塔状,肩侧刻男女姓氏,此皆当时舍钱之人。塔第5层正面左柱有都指挥使吴延爽名。

    烟霞此地多碑

    在烟霞洞口,高164厘米,宽83厘米,篆书,每字8厘米见方,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甫金涛题。

    周元镛摩崖题记

    在烟霞洞吸江亭东,篆书,每字高10厘米,宽5厘米,民国10年(1921年)周元镛题。

    “烟霞胜境”题刻

    在烟霞洞口上壁,行书,每字30厘米见方,居正书。

    大梁囙摩崖题刻

    在烟霞洞,隶书,每字8厘米见方,自右往左8行,落款壬戌又五月既望后二日。

    “借石”题刻

    在烟霞洞吸江亭旁,隶书,每字高8厘米,宽12厘米,落款为丁巳三月孙浩笔。

    张朝墉摩崖题记

    在烟霞洞,自右往左篆书5行,每字6厘米见方。记雨中看梅花,落款为古历丁巳二月。

    “吸海餐霞”题刻

    在烟霞洞吸江亭边,篆书,每字高20厘米,宽15厘米,落款字迹漫漶。

    “大好湖山”题刻

    在烟霞洞“吸江亭”左,行书,每字17厘米见方,落款字迹漫漶。

    罗浮道子摩崖题记

    在烟霞洞吸江亭西,行书,5行,每字8厘米见方,落款为丁巳夏罗浮道子卫吉堂与岭南老师太偕同晋兄重游于此。

    “象象”题刻

    在烟霞洞右石崖上,“象象”2字,35厘米见方,落款陈志皋题,来丰阳书,甲戌年二月。

    “象鼻峰”题刻

    在烟霞洞右,每字15厘米见方,行书,落款癸未正月九日。

    “佛”题刻

    在南高峰,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景明正书。

    “苍谷”题刻

    在南高峰,南宋时刻,无年月。

    “刘公泉”题刻

    在南高峰,南宋时刻,无年月。

    龙井寺果证大禅师碑铭

    在“秀萃堂”东,碑高169厘米,宽83厘米,清光绪27年(1901年)周跻睿撰,嵩年书。

    “龙井”题刻

    在龙井井前,形如“门”状的太湖石假山上,石高34厘米,宽60厘米。“龙井”2字横书,每字25厘米见方,无落款。

    “小沧浪”刻石

    在龙井旁湖石假山上,隶书,每字15厘米见方,民国18年(1929午)蔡逸如撰,陈天啸书。

    “绿荫深处”题刻

    在龙井距“湖山第一佳”题刻石6米处,自右往左分2行,行书,每字高28厘米,宽20厘米,民国21年(1932年)许令筠题。

    “听涛”题刻

    在龙井井前匍地太湖石上,每字30厘米见方,自右往左,行书,民国24年(1935年)于幼青题。

    “龙井试茗”刻石

    在龙井井上方太湖石假山上,  自右往左,篆书“龙井试茗”4字,每字10厘米见方,无落款。

    “鸟语泉声”刻石

    在龙井井旁太湖石假山上,石高80厘米,宽30厘米,行书,每字16厘米见方,民国29年(1940年)岑敬则、秦颂华、蒋翼乔题。

    “湖山第一佳”刻石

    在龙井“秀萃堂”东面半山腰,自右往左,行书,每字高40厘米,宽22厘米。

    “湖山胜境”刻石

    在龙井“秀萃堂”东南半山腰,自右往左,楷书,每字25厘米见方,其下有自右往左11行字,字迹漫漶不可辨。

    “神运石”刻石

    在龙井泉西,字刻在立峰上,楷书,每字14厘米见方。

    “虎跑泉”题刻

    嵌于虎跑“虎跑泉”石壁间,石高64厘米,宽134厘米,字径40厘米,落款为西蜀谭道一书。

    “滴翠崖”题刻

    嵌于虎跑“虎跑泉”崖壁间,石高60厘米,宽110厘米,隶书,字径25厘米,马一浮书,题款漫漶。

    “虎移泉脉”刻石

    在虎跑“梦虎”雕塑右后山岩上,由高100厘米,宽80厘米4石嵌入崖壁,一字一石,沙孟海书,1983年刻。

    宋观音经碑

    在六和塔壁间,计4列,133行,小楷,董仲永书。碑上还刻有李伯时绘的观音大士小像,旁有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题跋。

    四十二章经刻石

    在六和塔内,嵌于第一层内墙,由42位职官手书,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僧智昙立石。

    六和塔尚书省牒碑

    在六和塔内,高250厘米,宽120厘米,碑刻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和乾道元年(1165年)尚书省牒文。

    宋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

    在六和塔内,高160厘米,宽80厘米,嵌于二、三层踏道墙面。经文分32段,后跋语6行,隶书。此经失去一石,故无纪年。但题跋中有六和塔主僧智昙请人写经,疑为南宋时所刻。

    明真武像碑

    在六和塔内一层北面,高154厘米,宽75厘米,碑上线刻真武像及题跋。

    乾隆登开化寺六和塔记碑

    在六和塔北面,碑通高435厘米,宽150厘米。碑阳刻“登开化寺六和塔记”,行书,每字6厘米见方,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书。碑阴和两侧刻乾隆题六和塔诗。

    乾隆题诗碑

    在六和塔西,碑通高265厘米,碑身高185厘米,宽80厘米。碑阳刻弘历题诗1首,行草书5行,每字10厘米见方,无年月。碑阴刻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题六和塔诗。

    宋六和塔施主题名碑

    在六和塔上,楷书20行,行字不等,无年月。

    “净宇江天”刻石

    在六和塔前石牌坊上,高45厘米,宽180厘米,刘海粟1980年书。

    “翠谷泻玉”题刻

    在九溪人工瀑布崖壁间,行书,每字35厘米见方,陆俨少书。

    康熙云栖诗碑

    在云栖舒篁阁左侧,碑通高292厘米,碑身高220厘米,宽85厘米。碑阳刻: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题写的云栖诗,每字16厘米见方,行草书;碑阴刻2厘米见方小楷题记,字迹漫漶难辨。

    清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共9石,横列嵌于墙间,每石高37厘米,宽105厘米,经文每字1.5厘米见方,楷书,董其昌题签。卷首乾隆御题“香光法宝,永镇云栖”,行书,每字10厘米见方。

    云栖诗碑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共3石,每石高37厘米,宽105厘米,小楷,每字1.5厘米见方。

    宏意大师小像刻石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石高32厘米,宽68厘米。

    瑞真禅师小像  瑞真禅师记  瑞真禅师传略刻石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共3石,每石高32厘米,宽68厘米。

    重修云栖梵径记碑

    在云栖路边,青石碑,高125厘米,宽75厘米,每字8厘米见方,楷书,金新书于1983年。

    吴越武肃王排衙石诗刻

    在将台山顶排衙石上,前刻诗序10行,行书,字径3厘米,诗文多风化漫灭,序后一行仅存“王”字。据《咸淳临安志》记载:“旧传钱武肃王凿山,见怪石排列两行,如从卫拱立趋向,因名排衙石,及刻诗石上即此也。”

    梵天寺经幢

    在梵天寺路西端,旧梵天寺门前。经幢共两座,左幢上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右幢上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两幢均刻《建幢记》。经文楷书,《建幢记》及题款行书。北宋乾德三年(965年)钱弘俶建。

    “忠实”摩崖石刻

    在胜果寺后,楷书,无题款。据《环宇访碑录》记载:“忠实”2大字,南宋绍兴十七年,高宗御书。

    “胜果”刻石

    在胜果寺殿后石级下,隶书,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王大通书。

    “凤山”摩崖石刻

    在凤凰山顶,楷书,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王大通书。

    元陈天瑞月岩诗刻

    在凤凰山月岩摩崖上,楷书8行,每字6厘米见方,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陈天瑞题。

    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

    在凤凰山东南山坡,水泥结构,碑高423厘米,民国17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植树运动大会建。

    三茅宁寿观尚书省牒碑

    在七宝山顶、三茅观外摩崖上,字迹已风化,但仍可辨读。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题。

    宋高宗赐刘能真御制诗刻石

    在吴山通玄观,今紫阳小学内。摩崖上,楷书13行,行15字,字径3厘米,诗刻无年月。据《通玄观记》载,此诗刻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宋刘能真创建通玄观记题刻

    在吴山通玄观,今紫阳小学内。隶书7行,行11字,字4.5厘米见方,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刘能真题。明正德三年(1508年)徐彰重修通玄观题跋。字迹已风化漫漶。

    “见沧”题刻

    在吴山宝奎寺,南宋理宗御书,楷书,题刻无年月。

    苏轼宝成院赏牡丹诗刻石

    在吴山宝成寺后,高158厘米,宽68厘米,行书,苏东坡题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明代摹刻。

    麻曷葛刺造像记题刻石

    在吴山宝成寺麻曷葛剌像佛龛内,楷书,元至治二年(1322年)刻石。

    元重修通玄观碑

    在吴山通玄观,今紫阳小学内。楷书,16行,行39字,元至治二年俞真静刻石。

    元萨都刺游紫阳洞诗刻石

    在紫阳山摩崖上,行书,5行,字径10厘米,萨都剌题。

    元张与材重阳庵题刻

    在吴山重阳庵,题字“十方大重庵”,楷书2行,字径33厘米。  “青衣洞天”,楷书,字径20厘米。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题。

    贯云石、虞伯生、张仲举赠道士俞行简诗刻石

    在吴山通玄观(今紫阳小学)鹿泉之右石壁上,字迹漫漶。

    诸天宝阁摩崖石刻

    在三茅观,字迹漫漶。据《成化杭州府志》载,为户部尚书商辂题。

    “第一山”摩崖石刻

    在紫阳山,  “第一山”3个大字,行书直列,米芾书,姜召刻。原刻在安徽省,此处为明万历间(1573——1619年)摹刻。

    “岁寒松竹”刻石

    在吴山宝成寺后,明代吴东升书。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石刻

    在云居山圣水寺后,摩崖高约4米,翼展宽约15米,上刻行书“云山万古’,4个大字和题记,民国元年(1912年)吕公望记,叶颂清书。

    “吴山第一峰”刻石

    在七宝山顶、三茅宁寿观院前,无题款。

    “宋樟”题刻

    在吴山极目阁南,青石嵌于大樟树下一组界石上,石高55厘米,宽95厘米,自右往左隶书2字,每字32厘米见方,韩登安题。

    杭郡重修礼拜寺记碑

    在凤凰寺,碑高205厘米,宽77厘米,刻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

    重修真教寺碑

    在凤凰寺,碑高226厘米,宽88厘米,刻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

    真教寺碑记

    在凤凰寺,碑高211厘米,宽102厘米,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

    重修真教寺碑记

    在凤凰寺,碑高61厘米,宽144厘米,刻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

    众乡老捐资芳名碑

    在凤凰寺,碑高68厘米,宽144厘米,刻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

    重修真教寺碑记

    在凤凰寺,碑高225厘米,宽92厘米,刻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碑额为阿拉伯文,碑文为汉字。

    重修胡庆余堂店屋记碑

    在大井巷胡庆余堂药店内,碑身高87厘米,宽65厘米,1984年西泠郭仲选撰并书。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碑 (宋代) 存径山寺

    径山寺历代祖师碑 (元代) 存径山寺钟楼

    余杭县肇建启圣祠记 (明代) 存余杭镇中学

    海云洞摩崖石刻 (明、清题刻) 存超山海云洞

    禁白役乱收竹税碑 (清康熙年间) 存安溪乡政府

    禁掘毛笋碑    (清康熙年间)    存百丈乡里半山路亭壁间

    禁烧炭碑    (清乾隆年间)    存临平山公园

    免税御碑    (清乾隆年间)    存塘栖镇广济桥东北

    题大涤洞五言诗碑    (清乾隆年间)    存大涤洞天

    疏浚临平长安河道碑记    (清代)    存余杭文物管理委员会

    重修桂芳桥记碑    (清道光十九年)    存余杭文物管理委员会

    疏浚上塘河碑记    (清同治十一年)    存余杭文物管理委员会

    栖溪讲舍碑    (清光绪年间)    存塘栖第二中学

    吴昌硕墓志铭    (民国17年)    存超山吴昌硕纪念馆

    吴昌硕墓表    (民国21年)    存超山吴昌硕墓

    宋梅图刻石    (复制)    存余杭文物管理委员会

    缶庐讲艺图刻石    (复制)    存超山吴昌硕纪念馆

    饥看天图刻石    (复制)    存超山吴昌硕纪念馆

    黄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民国29年)    存黄湖镇镇政府

    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    (元大德三年)    存湘湖师范校内

    古浴美施碑    (明万历年间)    存施家渡西北

    新坝石牌坊刻石    (清雍正八年)    存义桥镇新坝村

    “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  (清道光二十一年)  存所前乡三泉王村

    保葛壮节公之墓”碑

    葛云飞故里表刻石    (民国27年)    存进化乡山头埠村

    白龙寺重建碑记刻石    存瓜沥镇白龙寺

    古梦笔桥诗碑    (1984年)    存城厢镇江寺桥畔

    李成虎烈士生平简介石碑    (1984年)    存衙前村李成虎烈士墓侧

    宋儒范氏心箴碑    (明代)    存新登中学圣园碑林

    程子动箴碑    (明嘉靖六年)    存新登中学圣园碑林

    观音堂记碑    (明嘉靖年间)    存新登中学圣园碑林

    鸡鸣山记碑    (明万历年间)    存新登中学圣园碑林

    南京工部右侍郎双江方公墓志铭  (约明万历十二年)  存新登中学圣园碑林

    方廉墓恩荣碑    (约明万历十二年)  存新登中学圣园碑林

    学山碑记    (约清康熙七年至十四年)存新登中学圣园碑林

    礼部尚书董邦达墓御制碑文  (清乾隆三十四年)  存三山镇新店后山董邦达墓前

    为禁止殷户作地保庄长以除民害事碑    (清嘉庆五年)    存常安镇大田村三师庙内

    文华殿大学士董诰墓志铭墓前    (嘉庆二十三年)    存三山镇蛇浦村凌家山董诰墓前

    瓜桥埠集善亭碑    (光绪二十六年)    存场口镇王洲瓜江村

    俞君晓南遗命捐资筑堤纪念碑铭    (民国23年)    存富阳镇南门埠

    陆军七十九师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    (民国30年)    存常山镇六石坎村

    郁曼陀先生血衣冢志铭    (民国36年)    存富阳镇鹳山双烈园

    寒泉石刻    (宋熙宁四年)    存万市镇冷水坑庵头山

    蜕龙洞石刻    (宋熙宁二年)    存胥口镇灵苑村北

    螺潭石刻    (明成化元年)    存湖源乡坑口村

    桂泉石刻    (清顺治年间)    存新登镇铜锣湾石塔山西麓

    灵隐洞石刻    (清道光三年)    存万市镇洞山村灵隐山

    小坞坑石刻    (清咸丰四年)    存富阳镇新民村小坞坑

    “紫竹林”石匾    (唐贞观八年)    存桐君山

    桐君山摩崖石刻    (唐代至民国初年)  存桐君山

    杨家洞石刻    (唐代)    存毕浦乡杨家门

    阆仙洞摩崖石刻    (南宋至明代)    存桐君乡阆仙洞

    敕赐义民何克澄输粟免差碑记    (明天顺三年)    存桐君山

    分水县戒石铭    (明嘉靖十八年)    存分水镇分水招待所

    晓喻愚民碑    (明嘉靖三十三年)  存分水镇分水招待所

    汪公修学碑记    (明嘉靖四十三年)  存桐庐中学内

    抚按酌定赋役规则碑    (明万历十五年)    存桐君山

    示禁木排装载柴薪碑    (清乾隆四十一年)  存桐君山

    重修儒学碑记    (清代)    存分水镇分水招待所

    功臣山摩崖石刻    (北宋至1984年)    存功臣山

    苏轼“九折岩”题刻    (北宋)    存玲珑山

    普庆寺石塔题刻    (元至治三年)    存横畈镇湖山村

    建李公去思碑    (明隆庆元年)    存昌化南屏公园

    重立苏东坡先生遗像记    (明万历十三年)    存玲珑山卧龙寺

    宋邑帅公祠碑记    (明万历三十三年)  存昌化南屏公园

    “苍鳞”题刻    (明万历年间)    存玲珑山

    天下奇观刻石    (清顺治年间)    存西天目山仙人顶

    蜀苏杨二公像赞    (清康熙元年)    存玲珑山卧龙寺

    “送瀑岩”题刻    (清康熙年间)    存玲珑山

    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塔铭    (清康熙年间)    存西天目东坞庵塔院

    大觉国师塔铭    (清康熙年间)    存西天目东坞庵塔院

    峻极禅师塔铭    (清乾隆年间)    存西天目山五里亭后塔院

    苏轼像碑    (清乾隆五十五年)  存玲珑山卧龙寺

    钱武肃王墓碑    (清道光十二年)    存钱王陵园

    茶会碑    (清道光十六年)    存太阳镇文化站

    勒石永禁碑    (清同治九年)    存昌化南屏公园

    千秋关关门石匾    (清咸丰三年)    存横路乡千秋岭

    内隐塔碑    (民国4年)    存玲珑山卧龙寺

    醉眠石刻石    (民国17年)    存玲珑山

    “龙潭”题刻    (民国20年)    存西天目乡西关石壁

    玲珑胜境刻石    (民国22年)    存玲珑山

    邹子侃烈士墓碑    (民国22年)    存临天乡邹子侃烈士墓前

    “留椿屋”题刻    (民国23年)    存西天日山“留椿屋”门楼

    德泽长存刻石    (民国27年)    存玲珑山

    第三战区挺进第一纵队誓师碑铭    (民国28年)    存昌化南屏公园

    忠烈祠奠基碑    (民国29年)    存天目山管理局

    浙西忠烈祠碑铭    (民国31年)    存天目山管理局

    聚训堂记碑    (民国31年)    存天目山管理局

    郁曼陀先生传碑    (民国31年)    存天目山管理局

    昌化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民国34年)    存昌化南屏公园

    昱岭关匾额及楹联刻石    (民国时期)    存顺溪乡昱岭

    赵尔春烈士纪念碑    (1971年)    存紫水乡麻车埠大桥西

    婆留井刻石    (1983年)    存功臣山钱坞垄

    灵栖洞宋元题刻    (宋、元)    存灵栖洞

    明刘基“石壁”题刻    (明洪武年间)    存棋枰山

    镇压矿工告示碑    (明嘉靖年间)    存建德文化馆

    裁九姓渔课并改贱为良碑    (清同治五年)    断片两块存建德文化馆

    烈士包宗经之墓碑    (民国元年)    存建德文化馆

    白沙桥碑记    (1962年)    存白沙桥畔

    乌龙山电视转播台碑记    (1982年)    存乌龙山

    灵栖洞天拓建记    (1984年)    存灵栖洞

    洪铜山坞里坑石刻题记    (元至元年间)    存铜山乡铜矿遗址

    镇压矿工斗争告示碑    (明嘉靖四十五年)  存淳安县文管委

    募成华表纪念碑    (明万历廿九年)    存汾口乡琅琯塔

    重修方仙翁祠记碑    (明代)    存光昌乡富山村

    余四山墓道刻石    (明代)    存界川乡龙门村

    节孝坊刻石    (清代)    存浪川乡洪家村

    瀛山书院得源亭刻石    (明至民国)    存郭村乡瀛山书院遗址

    郭沫若方腊洞题词石碑    (1964年)    存妙石乡洞源村

    白马烈士纪念碑    (1984年)    存白马乡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