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诸葛亮 > 第十章 遗著

第十章 遗著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诸葛亮 !

    陈寿所编诸葛氏集,其目录之载于蜀志本传者,凡二十四篇,为表以献,略谓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繇咎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今陈寿所定之本已亡,而行世者有三,明张溥辑本一卷,清朱璘青辑本,益以年谱等为四卷,张澍本五卷,《张鹏翮别辑忠武志》,益以兵事之书为八卷。今采录数首,以为知人论世之一助焉。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谘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阵和穆,劣优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允等之以章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取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与孙权书

    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篡逆,蔓延及今。皆思剿灭,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书不尽言,万希昭鉴。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兵法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利,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孙膑有言:“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下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既不能再胜矣乎?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彼其上之有三权也。三权也者,以一权而致二者也。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呜呼!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

    兵要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不爱尺璧而爱寸阴者,时难遭而易失也。故良将之趋时也,衣不解带,足不蹑地。

    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危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动也,犹璧之不朽。

    论交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贯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批评】

    武侯之文,近世目录家,皆以入政书一类。当时曹氏诸王,盛尚诗歌,绣虎雕龙,词章流美,武侯殊不遑及此。然其文字,经世综物,公忠之心,露于纸墨之外,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伟人遗教,固不屑与雕章琢句之辈,较其优劣者也。少年人熟读之,景仰之心自油然而生,下笔时亦免浮夸之习。

    《陈志本传》《昭明文选》皆载《出师表》而已,乃后世又有所谓《后出师表者》。《汉晋春秋》云,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云云,于是有散关之役,晋张俨默记始载之,裴松注《三国志》遽为采入,遂盛行于世。实是晋人伪托,非武侯之言也。表中事实,多与史传相乖,昔人论之详矣,今故不取。

    陈寿编著的《诸葛亮集》的目录记载在蜀志本传中,总共有二十四篇,为表示尊重,简要叙述作者。有的责怪诸葛亮的文章不够华丽,叮嘱得太过细致。但我认为像皋陶是大贤人,周公是大圣人。但从《尚书》中考证,皋陶的文辞简略而文雅,周公写的《三诰》却繁琐而详尽。怎么会这样?原来是皋陶和舜、大禹共同讨论商议,周公和部下一起盟誓的缘故。诸葛亮讨论的对象,也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因此他的文章立意,也不能太深远。然而他遗留下来的声威教化,治理事务的常规和道理、公正公平诚实的内心,表现在文章里,足以让人了解到他做人的思想,而有益于现代。如今陈寿所写的版本已经没有了,而流行开世的有三个版本,明朝文学家张溥辑录的一卷,清朝朱璘青按年月记载的有四卷,张澍记录的有五卷。《张鹏翮别辑忠武志》,又以兵法书集记录的有八卷。现在选取几首,用来帮助大家了解武侯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臣诸葛亮启奏: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朝廷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而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区别。如果有作奸、犯科,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可以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中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盛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动,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与孙权书

    汉朝皇室不幸,天子的纲纪法度松散,曹操等乱臣贼子叛逆,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想着征讨消灭,却没有结成同盟。我现在肩负昭烈皇帝寄负的重任,不敢不拼尽全力,竭尽忠诚。现在大军已经聚集在祁山,骄恣的敌人将在渭水被歼灭。希望您能与我们结成同盟,命将士北上征伐,一起平定中原,共同拯救汉室。书信难以充分表达我要说的话,还请明鉴。

    诫子书

    君子的操守,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如果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内心安宁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济世安民,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才后悔哪里来得及啊。

    兵法

    知道有些东西是应当喜爱的,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值得去喜爱的,这样的人可以去带兵打仗了。所以那些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总是牺牲那些不值得爱惜的东西来维护值得爱惜的东西。士兵不可能都是精锐的,马匹不可能都是精良的,兵刃器械不可能都是坚固锋利的,这是事物的本然之理,就看使用他的人们如何的处置了。士兵分为上、中、下三等,这样用兵就有三种权变。孙膑曾经说过:“用你的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赛,用你的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赛,用你的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赛。”实际上这讲的是兵法而不是讲赛马。下等马不能够赛过对方的上等马,这个我们早已明白的,这样安排是故意放弃这次胜利的机会。对方的中等马不能赛过我们的上等马,对方的下等马不能胜过我们的中等马,这样不就可以取得两次胜利吗?得胜的次数比失败的次数要多,所以选择放弃下等马,而选用这样的方法。对方以上有三种权变,而三种权变就是用放弃一次胜利的机会来达到三次交锋最后胜利的目标。管仲说:

    “攻打对方强点则对方弱点也会变强,攻打对方弱点则对方强点也会变弱。”唉,如果不先攻打对方的弱点,那整个天下都是强敌了。

    兵要

    人要具有忠诚的品行,才会有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才能悠游自如。鱼没有了水就会死,人没有了忠诚就会变得很危险。因此好的将领臣子谨记恪守,坚定自己远大的志向最后能名扬千古。

    不爱美玉而珍惜每一次战机到来的时间,因为有利的时机难以遇到而极易错失。所以,作为良将应当追逐作战的时机,睡觉时衣不解带,脚上的靴子脱落了也不去睬它,以免贻误战机。

    为将的人,地位贵重的时候不骄傲,被委以重任时不专断,有人扶持的时候不依赖,面临危险的时候不恐惧,所以良将的一言一行不为外物所动,就好似璧玉那样没有任何污点。

    论交

    建立在权势和名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持久的。有修养的人之间彼此深交而心息相通时,就好比花木,温暖时也不会多开花,寒冷时也不会改变叶子的颜色,能够经历一年四季而不衰败,经历艰险而日益牢固。

    【评论】

    诸葛亮的文章,近代的目录学家,都将其归到政治书籍这一类。当时曹操一族,盛行和推崇诗歌。文章的词藻华丽,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是比不上的。但他的文字,治理国家、管理民众,公正诚恳的存心,都在文章中显露出来,读者没有不被感动的。功绩显著的伟人留下来的教诲,根本不屑与咬文嚼字的平庸之辈去比较谁好谁坏。年轻人读多了,敬仰之心自然会油然而生,自己写文章时也会避免浮夸之气。

    《陈志本传》《昭明文选》都记录了武侯的《出师表》,于是后世的人又有了所谓的《后出师表》。《汉晋春秋》上有记载说:诸葛亮听说孙权打败曹休,魏国军队东下,而关中一带空虚薄弱,十一月向后主上表,于是有了散关之战。这是从晋朝张俨默开始有了记载,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就将这一段选录了下来,于是流传于世。这其实是晋代时假造的,并不是诸葛亮的言语。表中所写的事迹,大多不符合历史,曾经有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