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醉宝鉴 > 第二百七十三章 竹木牙角

第二百七十三章 竹木牙角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醉宝鉴 !

    这位户主请司徒枫他们稍事休息,他先去把这些钱存放一下。

    然后再带着他们,去到村里其他人家转转。

    等那位户主离开这里,宇文豪问到柳亦辰。

    “亦辰老弟,你的知识果然渊博。”

    “这提盒除了黄花梨制作的。还有没有其他材料制作的?”

    “这提盒除了像今天见到的这个用黄花梨制作的。”

    “常见的还有紫檀、象牙、竹制、红酸枝的提盒。”

    柳亦辰喝了口茶。简单的回应了宇文豪一句。

    那位牟专家也是坐在一旁。聚精会神的听着柳亦辰所说的一切、

    因为他知道自己和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差距实在是太大。

    “亦辰老弟,你能仔细的讲解一下这些提盒,让我也能更多的了解它们一下。”

    “我对这些东西,没有司徒老弟研究的透彻,他是真的发自内心喜欢这些东西。”

    “我可能更多看中的是,它们能够我带来多少利益。”

    “别嫌你豪哥低俗,毕竟咱们所处的圈子不同。”

    宇文豪这人身上倒是有几分豪气,正是人如其名。

    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柳亦辰干脆把这几种提盒和他介绍了一下。

    “人出生后,从学校步入社会第一目的,就是为了逐利。”

    “这也是为了满足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所需,有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对。”

    “更何况豪哥你还是个商人,商人要是不逐利的话,那还去做买卖干啥。”

    “那我就和你们说说,刚才的那几种提盒,首先这黄花梨的提盒就不用说。”

    “咱们先说说这紫檀提盒,其实这紫檀料和黄花梨一样,都是备受皇家推崇。”

    “天朝自古以来,就有崇尚紫檀之风,是最早认识和开发紫檀的国家。”

    “到唐朝的时候,已有诗为赞。”

    “王建宫词之九七云: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

    “孟浩然之凉州词也云: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可见唐代已经知道,紫檀是做琵琶槽板的好材料。”

    “到了明朝的时候,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下西洋。”

    “沟通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

    “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

    “但是这对中国庞大的统治集团来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办。”

    “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

    “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

    “截止到明末清初,率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天朝。”

    “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

    “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

    “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

    “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沽竭。”

    “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朝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

    “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

    “这时期,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

    “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

    “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

    “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

    “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

    “至袁世凯时,遂将仅存的紫檀木全数用光。”

    “紫檀提盒通体采用上等紫檀木制作,不易变形破裂,适于随身携带。”

    “具有较强实用性,置于案头可作为文房用具储藏玉石、印章、小件赏玩等。”

    “用紫檀制作的提盒通常木纹清晰细腻,发色沉稳浑厚,造型简洁,典雅贵气。”

    柳亦辰一口气不仅把紫檀提盒,向宇文豪讲述了一下。

    就连紫檀木料的来历,也捎带着解释了一下。

    宇文豪和那位牟专家,两人已经完全听得入迷。

    直到柳亦辰喝茶喘气的这个功夫,他们两人才如梦初醒。

    从他们两个人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来,想继续听柳亦辰往下讲。

    柳亦辰笑笑和他们两个说,让他先休息休息,一口气说那么多,嗓子的确有些干。

    宇文豪赶紧起身给他沏好茶,柳亦辰感觉嗓子舒服一些,然后便继续往下面说。

    “刚才咱们说了紫檀提盒,下面咱们再来说一说这象牙提盒。”

    “象牙提盒的雕刻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

    “清朝的象牙提盒将各种牙雕制作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括囊镂空,透雕,浮雕,拼接组合,深雕等。”

    “尤其镂雕一项极意匠之能事,将象牙磨成极薄片面。”

    “于其上雕出细如发丝的镂空万寿锦地纹、编织锦地纹,工序繁琐。”

    “颇费时日,稍有不慎,前功尽毁,然虽繁却不减其工,独以奇巧为胜。”

    “从先秦时期的百工,到清代的皇家造办处,匠作文化一脉传承,历史悠久。”

    “匠作技法不断提升与创新,各种别具匠心。”

    “近乎天成的珍品瑰宝层出不穷,彪炳奕叶。”

    “向以质厚色美光洁如玉著称的清代象牙雕品,更是中国古代工艺精品中的典范。”

    “传统牙雕艺术,是中国雕刻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的文化,饮誉寰宇。”

    “特别入清以后,随着匠作行业的整体发展,中国传统的牙雕工艺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先后兴起了北京、江南、广东等牙雕流派。”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还特设了专司牙角雕刻的“牙作”,云集诸派名家供奉内廷。”

    “故宫博物院所藏镂空象牙灯、象牙席,据载都是广东制品。”

    “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

    “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

    “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

    “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惟一港口。”

    “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

    “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它地方,成为全国之冠。”

    “我以前在故宫博物院的时候,见到过一件象牙镂雕染色八仙福寿图提盒。”

    “那件提盒是清代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牙作,出自广东籍匠人之手的城出之作。”

    “代表清代象牙雕刻的突出成就,器由盖、三层篮筐、底座和提梁组成。”

    “各种牙雕制作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括囊镂空,透雕,浮雕,拼接组合,深雕等。”

    “尤其镂雕一项极意匠之能事,将象牙磨成极薄片面。”

    “于其上雕出细如发丝的镂空万寿锦地纹、编织锦地纹。”

    “通体所用镂空牙片共46块,工序繁琐,颇费时日。”

    “稍有不慎,前功尽毁,然虽繁却不减其工,独以奇巧为胜。”

    “盖状如清代官帽,中心有顶,顶似宝瓶,中为镂空圆球,层层可转动。”

    “每层球面花纹均为不同,此为广东牙雕之特色,谓之"鬼工球"。”

    “以盖顶为中心自上而下,分出六道染色花框连接各块牙片。”

    “所有边框均饰以卷草花卉和乳钉纹,底座各面镂雕卷草花卉。”

    “提梁两边深雕更为精彩令人叹为赞绝,共雕出群仙贺寿图。”

    “八仙及其它神仙十数人,诸仙姿态各异。”

    “形体虽小但面目清晰,灵动传神。”

    “雕刻刀工纯熟精练、柔畅明快,以刻纹如丝、微如毫发的刀锋。”

    “见其精湛的功力,刀刀锋棱毕露,不见败痕。”

    “具有一种奇峭清新、气韵生动之感,其雕工非一般功力所能及。”

    “小柳说的不错,不过现在这象牙制品,还是尽量不要买的好。”

    “毕竟现在这样的东西,也不是生活必需品。”

    “如果想要买象牙制品,还是尽量去买以前老祖宗留下的。”

    “要不小柳你休息一下,剩下的那两种提盒,我来和他们说说吧。”

    孔叔听柳亦辰的嗓子有些不舒服,所以笑着提议道。

    “行,孔叔,剩下的那两种麻烦你来说一下吧。”

    “我这嗓子的确是有些不太舒服,如果再说下去,恐怕我这嗓子就真的要报废掉。”

    说完柳亦辰赶快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孔叔继续柳亦辰的话题说着。

    “古代的提盒大多数使用竹子制成,四框、盒底、提梁使用较厚的竹劈。”

    “外表四周以细小的竹片织成,内层盒全部使用大漆涂料,以实用为目的。”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宜竹子生长。”

    “因其取之容易,价格低廉,故早年间竹制提盒的使用,在南方比北方更加普及。”

    “红酸枝因有酸香气,广东称之为"酸枝"。”

    “明清,尤其是干隆以后很受上流社会推崇。”

    “酸枝木主要产于东南亚各国,结构致密,质地温润,纹理细腻,可沉于水。”

    “因为剖开后有一种略酸的香气故而得名。”

    “采用进口的上红酸枝为材做成的红木提盒。”

    “通常制作工艺考究,精雕细刻,气派简洁壮重,纹理精美。”

    “为了节省咱们的时间,我就长话短说。”

    “作为一件盛放食物的餐盒,能够被古人做的如此精美雅致。”

    “可见当时的匠人,花费很大的心思来制作这件东西。”

    “这件明朝末年的黄花梨百宝嵌提盒,至今依然保存的很好。”

    “是因为它是当时的奢侈品,四百年以来的使用环境比较好。”

    “更重要的是黄花梨木质的稳定性,百宝嵌是嵌在木头里的。”

    “而木头会抽胀,如果木性比较大的木头,抽胀得就厉害。”

    “到干燥的时候使劲缩,湿润的时候使劲胀。”

    “经过几次反复,就会把上面嵌的东西全都挤出来。”

    “所以我们再逛古玩市场,或是在博物馆看的时候。”

    “会发现很多过去有百宝嵌,上面嵌的东西都已经丢失。”

    “而这件东西上面嵌的百宝嵌一点都没掉,可见这块木头木性有多么的稳定。”

    “刚才我看了一下这块木头是二膘,你们可能不明白什么是二膘。”

    “同一棵树上的木头,中心是最不稳定,最容易开裂的。”

    “还有边上皮子也容易受损,而介于中间这一块,位置是最稳定的。”

    “基本都看不见木纹,这一看就是二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