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醉宝鉴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虎皮三彩

第二百四十八章 虎皮三彩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醉宝鉴 !

    说真的,柳亦辰长这么大,还真没来过云龙镇。

    司徒枫告诉柳亦辰,他来这边的次数也不是很多。

    他昨天打电话询问情况的时候,直接问到了那家的具体位置。

    所以他们在路上不作任何停留,直接前往任佳柏的家中。

    车子快行驶到任佳柏家中的时候,柳亦辰他们发现路上,有许多车辆是和他们一起。

    柳亦辰他们今天来到已经够早,现在也不过才八点半而已。

    看来这个任佳柏祖父,留下来的这些藏品品质不一般。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看来这个道理他们谁都懂。

    到时能不能得到自己心仪的物件,那可是要凭自己的真本事。

    眼力不行就算你来的再早,也有可能把宝贝当成垃圾给忽略过去。

    司徒枫还有孔叔找好地方把车停好,他们三个人下车来到任佳柏门前。

    任佳柏家门前,已经陆陆续续围了十几个人。

    柳亦辰过来的时候环视众人,这些人中有专家,有古玩商,也有向柳亦辰这样的藏家。

    这些人身上的气质都不同,柳亦辰现在拿眼睛一扫,就能看的差不太多。

    那些人看到司徒枫他们过来,纷纷转过头来看。

    这里面有几位看了一眼不认识,随即转过身去,继续等着屋内的人给他们开门。

    而那几位专家还有古玩商,看到柳亦辰后不禁瞪大眼睛。

    他们心里想,你不是去参加鉴宝活动,怎么会亲自来到这个地方淘宝。

    你一来那我们还淘个什么鬼,那些好东西还不都被你给挑走。

    虽然他们心里面是这样想,可还是笑脸相迎。

    其中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专家,走上前来向他打招呼。

    “没想到今日有幸,能够见到大名鼎鼎的柳专家,真是圆了老夫的一个心愿。”

    “我还想着以后有时间,去京城专门拜访你,你可是为咱们古玩行做了件大好事。”

    “你们也听说,任家子孙变卖祖产的消息,所以才这么早赶来这边寻宝的吧。”

    “老人家你好,这件事情是我应该做的,不知道老人家贵姓,怎么称呼?”

    柳亦辰伸出手,笑着和那位老人家握了一下后问道。

    “鄙人名叫曾心远,是咱们省博物馆的一位鉴定专家。”

    “上次柳专家向咱们博物馆捐献的那几件宝贝那可都是珍品。”

    “很可惜上次捐献的时候我有事情没在博物馆,这也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曾心远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里面透露着真诚,柳亦辰那时给省博物馆捐献东西,名气还没有现在大。

    但是曾心远一直密切注意关于柳亦辰一切动向,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两个会是在这种情况下相遇。

    曾心远这么一介绍,柳亦辰心中便释然,既然是省博物馆的专家,那也不是外人。

    “曾老,您叫我小柳就行,叫我柳专家听着还是蛮别扭。”

    “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茗雅轩的大掌柜孔峥茗,这位是司徒枫。”

    三言两语之间,他们几个人就逐渐熟络起来,在聊天的时候柳亦辰才知道。

    曾老这次是受省博物馆的委托,来这边购买几件不错的老物件,省博物馆还为这次特批了专项基金。

    曾老还拜托柳亦辰,一会儿一定要帮他掌掌眼,挑选几件不错的物件。

    柳亦辰答应曾老,等会儿先去看看东西品相怎么样。

    现在没有见到东西之前,他也不敢给曾老打包票。

    周围的人看到曾老和柳亦辰他们交谈甚欢均是羡慕不已。

    他们虽然认识柳亦辰,可是柳亦辰不认识他们。

    他们又不像曾老那样,和柳亦辰有这样的交集之处。

    过了十几分钟,门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任家的祖宅是一座不小的院落。

    在以前的时候,也是一个大户人家,没一会儿院子的大门打开,这人应该是任家的管家。

    “各位在外面等候多时,我们任总已经把东西给各位准备好,请各位跟随我来。”

    说完管家转身,带着外面的这些人进到院子里面。

    进到院子柳亦辰发现,这院子虽然没有他买的那个四合院面积大,可是里面该有的东西全都有。

    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到院子里面,进入他们眼帘的就是一座大型玉山子。

    玉山子作为一种特殊玉品,出现于两宋时期,《宋史·礼乐志·宴飨》云:“诏辅臣观粟于后苑御山子。”

    记叙宋真宗与群臣观赏御廷中之石假山之事,事后君臣造词作诗以资留念。

    玉工受此启发,将整块璞玉精雕细作,使其形如山状,始做“玉山子”。

    金元时代的作品,以山林、雄鹿、柞树、人物为题材,而明代多以山石树木为主要内容。

    明以前的山石雕琢以钻法为主,往往可见孔状或砣状钻痕。

    到了明清时期,山子代表了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往往在同一件作品上,立体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山水、草木、动物。

    有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刻款、多层透雕等多种技艺。

    对复杂图案能够精确掌握,同时也更加重视细节处理,使明清雕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院子中的这件玉山子玉质温润,带有皮斑。立体圆雕山林景观,树木高耸,遮天蔽日。

    林中有两人各牵一马行走其中,把北方游牧山林狩猎生活浓缩在小小的玉山子上。

    人物、马匹神态各异,整体构图疏密有致,镂空千姿百态,山风吹拂,枝叶摇曳而起伏,画面极富动感。

    从题材和手法上看这件玉山子是清朝时期的作品,清代的山子盛行于乾隆时期。

    多是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场景。如秋山行旅、南山积翠”、会昌九老等。

    小型的玉山子也较常见,亦是以山水人物、亭台楼阁为题材,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宁静的山水风景。

    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画风影响很大,山石布局讲究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

    因而在雕造时力求古朴庄重,用刀平稳,转折圆润,不同于民间玉器裁花镂叶的装饰作风。

    驻足观看这件玉山子的人为数不少,当柳亦辰看完。

    发现有人已经开始向那位管家询问,这件玉山子出不出售。

    管家告诉他们,今天所出售的物件,任总已经为他们准备好。

    其他的物件出不出售他也不太清楚,他们只好继续跟着那位管家走。

    过了一个拐角,那位管家带着大家来到一间屋子前。

    他上前敲了敲屋子的门,然后向屋内说到各位客人已带到,不知任总还有何吩咐。

    在这位管家说完没过十秒钟,屋内传来声音。

    “鄙人最近身体有些不适,如有怠慢各位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见谅。”

    “管叔请各位进来吧,去给各位备上好茶。”

    任佳柏说完,管叔打开房间门,请他们进到屋子里面。

    进到屋子柳亦辰他们看到一位面色发黄、嘴唇发白的男人,这男人大概有三十多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病的原因,才显得他特别的憔悴苍老。

    他们一一的向任佳柏打过招呼,任佳柏笑了笑说。

    “各位,这屋子里面座位不是很多,大家是来看这些东西,咱们闲话少叙,直接进入主题。”

    他们等的就是任佳柏的这句话,等他说完各自奔着自己喜欢的物件而去。

    柳亦辰他们三个加上曾老他们,也开始观察起这屋子里面存放的藏品。

    曾老和柳亦辰说过,这次他们主要是以瓷器为主。

    省博物馆想购买几件不错的瓷器,所以他们直奔存放瓷器的地方。

    第一个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一件素三彩海八怪纹观音瓶。

    素三彩是陶瓷文化中非常狭窄的一支。

    虽然很狭窄但是依然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康熙时期的素三彩有一个俗称,叫虎皮三彩,但它和老虎皮好像没啥关系。

    老虎纹是一道一道的,三彩上则是一块一块。

    再说素三彩上有绿色,老虎身上不可能有绿色,那为什么叫虎皮三彩?

    首先跟满族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清楚满族是个打猎民族,打猎是必要的生存手段。

    皇帝打猎是象征性的,所有的扈从、随从把老虎逼到绝境。

    然后皇帝在众人的保护下,去刺致命一下。

    一旦发生什么危险,皇帝旁边的那些人都要以身饲虎。

    跟老虎商量说您别吃他,吃我得了。

    但是这表明了皇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强国之本首先要强身,要强壮整个民族。

    那么把这种观念移植到瓷器,这种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中华传统器皿上。

    他们宁愿叫它虎皮三彩,而不再寻求它是否真的像。

    这件观音瓶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圈足。

    外壁是素三彩装饰,绘海八怪纹样饰海水浪花,层次分明色彩素雅。

    这件素三彩海八怪纹观音瓶,是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柳亦辰悄悄的暗示了一下曾老,表示这件东西可以买下来。

    然后他们继续看着别的物件,柳亦辰和曾老底下的小动作,其他人并没有发现。

    只是他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和曾老去到哪里,那些人就跟在他们身后。

    然后那些人把他们看过的物件悄悄的记录下来。

    柳亦辰看到后无奈的摇摇头,他们这样做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

    无奈柳亦辰和曾老说了一下这个情况,曾老满脸怒意的瞪了身后那些人一眼。

    那些人看到曾老的表情,悻悻的离开曾老身后,去到一旁看别的物件。

    那些人的想法很简单,进了屋子有认识柳亦辰和曾老的。

    把事情告诉给了其他人,那些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跟在他们两个人身后。

    只要他们两个在哪件东西前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他们就悄悄的用本子记录下来。

    毕竟有两人专家替他们掌眼,他们买到赝品的几率会低上许多。

    可是他们才记录了两件东西,就被曾老看破他们的想法。

    没有当众揭穿他们,已经是曾老给了他们天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