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醉宝鉴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千古一墨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千古一墨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醉宝鉴 !

    “小柳,你也别和我们几个卖关子,赶紧告诉我们,这款砚台究竟有什么玄机。”

    “你都快把白大哥我给急死,这款砚台除了重量有些轻,也看不出哪里还有破绽。”

    白洺一直以为是柳亦辰在故意吊他们的胃口,殊不知柳亦辰现在也在找这款砚台上面的破绽。

    “白老,我真的不知道这款砚台上有什么破绽。”

    “我也是在那家店里面拿到这三款砚台,才发现这款荷叶金星砚,比其他两款砚台要轻了许多。”

    “虽然它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可是我平时也接触过类似的砚台,一上手就觉得这款砚台的重量不大对劲。”

    “我相信几位前辈刚才拿起这款砚台,应该注意到它的重量了吧?”

    “我在想是不是这款砚台被人做了什么手脚,还是这上面有机关。”

    “不过这么小一款砚台,应该不会有机关吧,如果真有机关,设计这个的人绝对是个人才。”

    柳亦辰把自己的异能收回,笑着和周围的几位前辈说着自己的猜测。

    不怪柳亦辰在之前两次使用异能,没有发现藏在这款砚台里面的东西。

    因为藏着的那个东西,颜色几乎和制作砚台石头的颜色一样。

    而且这东西和砚台融合的恰到好处,在刚才柳亦辰终于发现了这款砚台上的破绽。

    那处破绽就在雕刻的荷叶附近,雕刻的纹路还有荷叶完美的把这处破绽给遮掩住。

    说话间柳亦辰又让彭昊换了一盆清水回来,然后柳亦辰把这款荷叶金星砚放入盛有清水的盆里。

    几位前辈看到柳亦辰的这种做法,纷纷的表示不解。

    刚才不是已经把砚台给清理干净,怎么现在又要把砚台放到清水中浸泡。

    “小柳,你这是?”黄老扭头用满脸不解的表情问他。

    柳亦辰脸带笑意回了一个字:“等。”

    这要是别人看到柳亦辰这样,一定会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

    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就好了,干嘛弄的这么神神秘秘。

    几位前辈听到柳亦辰让他们等,他们几位真的就盯着盆里的砚台安静的等着。

    这期间服务员不断的上着菜,看到柳亦辰他们盯着盆里的砚台看。

    也不知道他们这一行人在干什么,反正她只负责上菜,柳亦辰他们也没做啥出格的事情。

    或许他们只是在清洗砚台也不一定,直到她上完菜离开这个屋子,几个人依旧在盯着盆里面的那个砚台看。

    “小柳,咱要等多长时间,要不咱们先吃个饭?”

    “逛了这么半天,我们几位老人家可都饿得不行,不能和你们小年轻的比。”

    听到马老的话,柳亦辰点点头,表示还是先吃饭。

    正当几位前辈他们吃饭的时候,他们突然听到水盆里有气泡的声音。

    几位扭头看向水盆,发现是盆里的砚台冒出来的气泡。

    柳亦辰赶紧把砚台拿出来,然后用干净的白毛巾擦拭干净。

    他发现荷叶位置的裂痕越来越大,基本上用肉眼就可以看到。

    柳亦辰擦拭完把砚台放到桌子上,几位前辈也都放下碗筷来到他身边。

    柳亦辰拿起这款砚台,用手去拨弄已经出现裂纹的那个地方。

    几位前辈这时候也发现了那处破绽,瞪大眼睛看着,是不是一会儿有什么奇迹出现。

    鼓捣了一会儿,柳亦辰慢慢把砚台上雕有荷叶的那个地方拿了下去,露出藏在砚台里面的那块东西。

    柳亦辰和几位前辈看到这东西,不约而同地说了句:“墨锭?”

    说着柳亦辰把这块墨锭拿了出来,这块墨锭呈长方形,上面有两条蟠龙纹。

    中间写有翰林风月四个大字,右下角还印有一个模糊不清的章和一个珪字。

    “小柳,这东西能不能拿给我看看。”

    黄老在一旁看到这个墨锭和上面的字后,迫不及待地向柳亦辰说道。

    柳亦辰把这块墨锭放到桌子上,黄老从兜里掏出白手套戴上。

    不仅黄老,其他几位前辈也都拿出白手套戴了起来。

    刚才柳亦辰急着把东西给拿出来,以免被水浸泡,所以他就忘记戴手套了。

    黄老拿起墨锭仔细的观察,看了一会儿把墨锭放下,在那里沉默不语,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后面的几位前辈看完之后,和黄老的反应一样,这时墨锭已经回到柳亦辰的手中。

    “几位前辈,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怎么看完这块墨锭之后都这种反应。”

    “黄金易得,李墨难求,如果我们几位看的没错,这块墨锭应该就是一块李墨。”

    “没想到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块,还有一块品质比那块还要好的李墨留存于世。”

    “今天真的是让我们几位开了眼。”黄老看向柳亦辰手中的墨锭感慨的说了句。

    “李墨?南唐李廷珪墨?”柳亦辰看向自己手中的这块墨锭惊愕的问道。

    柳亦辰虽然对这方面不是特别熟悉,可是威老喜欢书法,平时也和他讲过一些文房四宝的知识。

    巧的是老爷子和他提起过这李廷圭墨,当柳亦辰听到几位前辈说这块墨锭是李墨,他才表现的这么吃惊。

    说到李廷珪墨,那就不得不提李廷珪这个人,李廷珪,南唐制墨名家,原名奚廷珪,祖籍易州。

    唐末迁居歙州,制墨绝佳,深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任墨务官,赐国姓,易名李廷珪。

    李廷珪在继承祖辈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他经反复研究和无数次的实验,发明了新的配方。

    松烟一斤、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

    和以生漆、鹿角胶、珍珠、犀角、藤黄、巴豆、桐子油、麝香、冰片、梣、木皮、石榴皮等物,捣十万次。

    所以他做的墨,胶不变质、墨不变形,质量大大超过了爷爷和父亲。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遂又形成了新的品牌“李廷珪墨”。

    “没错,你这块墨锭极有可能就是一块传说中的李墨。”

    “因为这块墨锭无论是分量、纹理、气味、图案、文字,都与书上关于李墨的记载一样。”

    “据说,李廷珪所制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而且坚硬如石,“其坚利可削木,坠沟中,经月不坏”。墨磨后的边缘如刀刃,可以裁纸。”

    “有人做过实验,用这种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

    “还有位学生研磨习字,“日写五千”,一枚墨竟整整用了十年的记载。”

    “有贵族尝误遗一丸(李廷珪墨)于池中,逾年临池饮,又坠一金器。”

    “乃令善水者取之,并得墨,光色不变,表里如新。”

    “由此可见该墨多么细密和坚韧。”黄老说到关于李墨的事情那是娓娓道来。

    “老黄说的没错,我们都知道南唐李后主为政无能,却潜心笔札。”

    “而且作书画时只用诸葛笔、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始有南唐“文房四宝”标准之说。”

    “李廷珪墨已名列其中,可见其名气之大,后来该墨还成为了皇家赏赐功臣的重要礼品。”马老借着黄老喝茶的功夫继续说道。

    其实这块李墨是真是假,在柳亦辰心中早有定论,在异能的鉴定下,这块墨锭散发出幽幽红光。

    说明这块墨锭是唐代时期,只是柳亦辰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一块千古一墨,居然被人花费心思藏到砚台里面。

    如果要不是他有异能,估计这块李墨会永远的留在这块砚台中。

    “几位前辈,那你说这块墨锭上的印章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模糊。”

    “你说这块印章是李廷珪自己的印,还是南唐李后主的印?”

    “我们刚才说了真正的李墨,质地非常的坚硬犹如玉石一般。”

    “浸泡在水中是不会化开的,至于这上面的印章为什么会模糊。”

    “我想是上一个拥有这块李墨的主人。把这块墨锭浸泡在水里时间长,所以上面的印记才会显得模糊。”

    “不过这也是我自己的猜测,或许是这块墨锭经常被人把玩也说不定......”黄老把自己猜测的想法告诉给柳亦辰。

    不管怎么样,今天柳亦辰也算是没有白来,又一次捡到一个非常大的漏。

    “小柳,你说你这运气怎么这么好,随便买几个纪念品就能遇到一块李墨。”

    “你买的时候,当真是不知道这里面有古怪吧?”白洺非常羡慕的看着他问了句。

    “白老,我真的不知道这里面有古怪,我买的时候以为这款砚台是一方名家用过的砚台。”

    “谁成想这里面会藏着一块李墨。,这也算是意外的惊喜,只能说这件事情是碰了巧。”

    “还是我的运气不错,你们想吃啥随便点,这几天的伙食我全包了。”

    看到几位前辈脸上的表情,柳亦辰和他们几位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哎,啥也不说了,咱们还是赶紧吃饭,要不然这些菜都要凉了。”

    “只要你小子把你那些藏品,经常让我们几位欣赏欣赏就行。”

    “你说这好东西像是长了脚似的,全跑到了你那里。”

    柳亦辰把东西全都收拾好,他们几人在极度兴奋中,吃完了今天的午饭。

    吃完饭休息好,几位前辈拉着柳亦辰回到古玩市场、

    那几位说什么今天也要捡一个漏,要不然今天晚上都休息不好。

    没办法,柳亦辰只好跟着几位前辈回到古玩城。

    今天柳亦辰的收获已经够大,他下午只是捎带着为茗雅轩收了一些东西回去。

    下午的时候主要是陪着几位前辈,满足他们几位想捡漏的愿望。

    可是逛了整个古玩市场,大漏倒是没捡到,白洺白老师买了不少的瓷片回去。

    因为他开的就是古瓷片博物馆,黄老和马老两人也各有收获。

    两个人捡的漏虽然没有柳亦辰的大,但是能有这样的收获,他们两个已经是非常开心。

    毕竟谁也不能像柳亦辰那样,天生就拥有好运气,捡漏就像吃家庭便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