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醉宝鉴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巡回鉴宝(七)

第二百一十二章 巡回鉴宝(七)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醉宝鉴 !

    “我不紧张,我叫柴子晋,是这古玩城品玉轩的大掌柜。”

    “今天我拿来的这件东西是一件釉里红大盘,还希望几位专家帮忙掌掌眼,给断断真伪和年代。”

    柴子晋说完眼睛依旧是盯着柳亦辰看,通过他刚才的观察。

    越来越感觉这位柳专家,就是昨天在他店里面买东西的那位。

    等柳亦辰看完柴子晋悄悄的来到他面前问道:“柳先生,你是不是昨天来我店里买过东西?”

    “昨天您戴着墨镜我还真没认出来,我这件儿东西你怎么看?”

    柳亦辰笑了笑回应:“我戴墨镜逛街不就是怕被你们给认出来。”

    “要不然我怎么买东西,你这件东西等几位前辈看完在和你说吧。”

    柴子晋今天拿过来的这件东西是釉里红大盘,这件瓷盘深腹、圈足,板沿棱口。

    形体端庄、硕大,釉汁莹润见古,器外壁釉里红缠枝牡丹为饰,内壁缠枝牡丹环绕,盘心绘竹石虬枝牡丹。

    这只大盘釉里红纹饰细腻、流畅,发色浓艳,釉面伴有开片,且胎体厚重结实,是一件典型的明代釉里红瓷器。

    等到几位前辈都看完这件东西,又询问了一下柴子晋这东西的来历。

    专家告诉他这件东西非常的到代,大约是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大盘。

    几位前辈又为大家普及了一下釉里红的一些知识。

    马老对大家讲道:“釉里红系用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

    “其红色用铜红料在釉下,故属釉下彩,唐代长沙窑已有釉下彩瓷器,至元代景德镇方有成功的釉里红器。”

    “明洪武年间釉里红较为盛行。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

    “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

    马老说了一会儿后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后让柳亦辰继续说着。

    柳亦辰拿起话筒,继续接着马老讲的说道:“因对铜红釉烧造技术掌握较好,所以纹饰浓淡自如。”

    “清康熙釉里红仅次于当时的青花瓷,色调艳,纹饰清楚。”

    “有的色较浓重,有的呈粉紫色。雍正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进一步提高,和青花搭配时可做到运用自如。”

    “其釉里红多数烧得十分成功,比康熙时更鲜艳,大多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

    “乾隆釉里红大多红色偏淡,基本上和雍正釉里红色调一致,但乾隆朝则十分鲜艳的极为少见。”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釉里红烧成后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深受人们喜爱。”

    “明代时,由于朱元璋对红色的特别钟爱,更加深了人们对釉里红瓷器的偏爱,迄今釉里红仍是收藏者热衷追求的藏品。”

    “釉里红在当今市场比较受人追捧,一是因为其色周红透艳丽之美,令人叹绝。”

    “二是因为这类瓷品烧制工艺极难掌握,常有“千窑一宝”之说。”

    “三是明代彩料多采自外国,受材料限制,历朝烧制此品的时间都不太长久,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遗料。”

    “所以造成釉里红瓷器存世量很少,它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今天柴掌柜拿过来的这件明洪武釉里红大盘,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件儿器物。”

    “这件儿东西的估值应该在两百万元以上,如果柴掌柜有意出售,我倒不介意买下来。”

    等柳亦辰介绍完这件明洪武釉里红大盘,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最开心的应该就是这位柴掌柜,直到今天他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实下来。

    随后几位前辈一同为他开具了鉴定证书,柳亦辰还叮嘱柴掌柜。

    如果以后想出手一定要联系自己,他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给了柴掌柜。

    等柴掌柜下去之后,柳亦辰他们又是五个人一起开工。

    如果在不开始鉴宝,后面那些等着的持宝人就要埋冤死。

    中州站总得来说,人数上还是要比京城站的人少了许多。

    毕竟他们准备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还有的人是从京城站专程来到这边。

    上次巡回鉴宝京城站,柳亦辰他们两天只是鉴定了多一半,还有很多人没有等到。

    这不是知道下一站是在中州,所以早早的来到这边报名。

    这样一来鉴定速度明显快了许多,柳亦辰和几位前辈商量了一下,鉴定完暂时先不开具鉴定证书。

    让那些人先去到一旁,等到这一批鉴定完之后,在统一为他们开具鉴定证书。

    这样的话效率会更快一些,在鉴定的时候柳亦辰在想,这都第二站还没有遇到朱仿的瓷器。

    难不成这东西会自己平白无故的消失吗?还是有人心虚,不敢拿出来让他们鉴定,还没等他想完,柳亦辰用余光瞥了一下白老那边。

    他看到白老正拿着一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翻来覆去的看着,脸上还是一种游移不定的表情。

    “怎么了白老,这件东西有什么问题吗?”柳亦辰向白老询问了一下。

    白老扭过头来对柳亦辰说道:“小柳,你来看看这件东西,这件东西给我的感觉很别扭,但是我又具体说不出来哪里别扭。”

    当白洺这么说完,那位持宝人可就有些不乐意,有些不忿的说道。

    “白老师,您是觉得我这件东西是假的吗?这件东西我可是从拍卖会上拍回来的。”

    “而且这件东西当时还是几位专家给开了鉴定证书,怎么到了这边,你就觉得有问题?”

    被这位持宝人这么一闹,其他的几位前辈也停下手里的工作,纷纷的看向白洺这边。

    柳亦辰这时候笑了笑说道:“这位先生,您先别急,我们也没说你这件东西是假的。”

    “这不是白老师还没下结论,他只是看不准这东西,等下让我们几位一起在看看。”

    几位前辈和他们正在鉴定的那几位持宝人商量了一下。

    让他们稍事休息一下,他们几位先去处理这件事情。

    那几位持宝人倒也无所谓,反正他们在这里也是为了看热闹。

    也想知道这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这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直口,颈微束,溜肩,鼓腹似球,圈足。

    颈口沿下饰海水纹,正忠长方形框内横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隽秀工整。

    颈腹以青花釉里红绘云龙火珠纹为主题,苍龙或隐或现于云间,吐水入海中。

    或翻腾于水中,张口似哮天,姿态不一,但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乍眼一看这东西的确没什么问题,不管是釉色还是胎体,都没有可挑剔的地方。

    可是这件东西看久了就感觉非常别扭,就像白老说的那样。

    柳亦辰想到能让几位前辈都游移不定,那么一定就是朱仿。

    正看着柳亦辰悄悄的用异能检测了一下,果然不出他所料。

    在这件儿东西上面,柳亦辰发现了朱仿印记,看样子这件东西也是贝奇制作。

    因为手法要比以前的朱仿要高明很多,那几位前辈脸上的的表情,依旧是捉摸不定。

    黄老最后扭过头来,看向柳亦辰小声的问了句:“小柳,这东西是不是朱仿?”

    柳亦辰向黄老微微的点了点头,黄老刚才也已经想到,这件东西就是朱仿。

    无奈时间太短,没有找出什么蛛丝马迹,那位持宝人现在心里面也有些没底儿。

    不过他坚信自己的这件东西没有问题,他相信自己这东西是从拍卖会上拍回来的,所以这东西就一定是真的。

    “这位朋友,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几位现在对你拿来的这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有些疑问。”

    “我们现在怀疑,你这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是最新的朱仿作品。”

    “至于具体哪里有问题,还是请我们的柳专家和你一一说明。”黄老整理好心情,向那位持宝人说道。

    黄老这句话一说出来,现场则是一片哗然,朱仿,这件东西居然是传说中的朱仿。

    他们中很多人都看过了天下收藏的那期节目,所以对朱仿还有朱仿的制作者都特别的了解。

    那位持宝人一听到自己这件东西是朱仿,心里一下子就承受不住大喊道。

    “我这件东西怎么可能是朱仿,我这可是从拍卖会上拍回来的。”

    “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我这件东西就是你们口中的朱仿?”

    “先生,你先别激动,证据我们自然是有的,关键是看你敢不敢和我打个赌。”

    “我们都知道这朱仿作品都有朱仿印记,一般这朱仿印记都在瓶子的内部不起眼的地方。”

    “或是在器物的表面留下一些特殊的痕迹,我相信大家有很多人都看到过过年期间的那期节目。”

    “这第二代朱仿的作者贝奇,已经对这种技术做了种种改良,以至于这种瓷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也让很多鉴定大家都打了眼吃了亏,不过我私下和他聊过,他已经把怎么鉴定他制作出来的朱仿的方法告诉给了我。”

    “我现在有十分的把握,确定这件东西的真伪,你们要不信的话请往这看,黄老借你高倍放大镜一用。”

    说着柳亦辰拿起黄老递给他的高倍放大镜,然后把放大镜放到龙纹的龙眼上面。

    在高倍放大镜下,他们可以看到龙的眼睛里面,好像有蜘蛛网一样的纹路。

    这些蜘蛛网的中心处,他们隐约看到一个大写的朱字。

    由于这处细节很难用肉眼发现,即便是用放大镜看到了,也非常的容易忽略过去。

    有的人还以为这些蛛网状的纹路,是烧造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瓶身。

    那位持宝人看到这处纹路,心里面已经开始动摇,不过他的嘴依旧像是煮熟的鸭子似的嘴硬。

    看完这处破绽,抬起头向柳亦辰问道:“就这一点你就断定我这件东西是朱仿?”

    “我看那些纹路,就是烧制的时候自然形成,并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