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古墓惊魂录 > 第五二章 佛图

第五二章 佛图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古墓惊魂录 !

    看来,当年建造这个寺院的时候,是费尽了很大的心血在上面。现在物是人非,寺院也已荒无人烟。

    我们沿着走道继续往里,穿过回廊,是一个大殿,大殿构造是一个四合建筑模式,坐北朝南的是大雄宝殿,对着大雄宝殿的是韦陀,东西两边的供殿已经被人严重的破坏,已看不清到底供奉的是什么了。

    寻常寺庙的布局大多都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三国时代,中土出现僧人,但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这个地方的寺院基本都是沿革以前的布局,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同在一个主面上,如果有古塔的,一般都在藏经楼之后。

    在这条南北纵深轴线上来组织空间,显得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其美妙之处就在于响应在群山、松柏、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此地的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而达摩寺的寺院,却并不是严格按照传统的建筑构造,它的进门之后是回廊,回廊之后是法堂,法堂之后就是这座看上去已经破败的古塔。看上去似乎简陋了不少,我们再往后深入才发现,可能是因为空间的原因,才导致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建造,因为这个后面的空间实在已经不允许再建更多的大殿。

    就在我们一伙人左右环顾寺庙周围的时候,阿七忽然指着他的方向说道:“快看,古塔冒烟了!”

    我们顺着阿七的只想看去,却发现高高的古塔上面,居然冒起了氤氲的青烟,那烟雾缭绕,仿佛是燃烧香炉冒出的青烟,又好似死火里冒出的残烟。青烟大约一米来长,在塔顶随风飘动,慢慢的上升并环绕塔尖,久久没有散去,看上去十分的神秘。

    看到这氤氲的青烟,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古塔着火了,因为大多数的寺院建筑,都是木质斗拱结构的,起火很容易,烧成灰就更容易了。

    这塔也想当然的是木质斗拱结构,由于木质结构坚硬,留存至今已实属不易,像这样斗拱结构古塔已经不多见了,而如此严密斗拱结构的古塔,几乎已不可见,能保留下来,想必也是因为斗拱构造的方式是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的原因!

    在鲁班木匠理论上,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是斗拱结构,这种结构已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这种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而不至于被压垮或者压塌。

    一般来说,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结构,因为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庄严的神秘感。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至上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我估计,这也正是这座古塔的魅力所在。

    因为古塔是典型的的斗拱结构,它的结合处严密规整,透露出一股庄严的气势,给人一种佛陀的肃穆,更透露出一种毫不张扬的气派。

    但这座古塔还有不一样之处,这座古塔上,斗拱中间伸出部叫做耍头,上面雕着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大意象徵吉祥如意。

    我仔细观察着这座寺院之后,却不料解老八看到塔上的青烟,惊讶地说道:“莫非是这塔中神仙知道我们要来倒这塔中的地宫,显灵了?”

    二叔和秀才也抬头望去,那塔尖的位置的确实冒着淡淡的青烟,就像一炷香插在上面燃烧一样。然后他看着冒烟的地方问秀才:“秀才,你看那到底是烟吗?”显然,二叔对所谓的神灵是不相信的。

    秀才看着烟气说:“话说日照香炉才能生紫烟,当阳光强烈的时候,才能体现出青烟。其实,青烟并不是青色的,而是幽蓝色的,这主要是烟气反射天空的颜色,在强光的照射下蓝色光投射到白色的烟上又被白烟吸收,接着反射出青色,所以才显青色。虽说今天的天气不太好,但这青烟确实很诡异。早些年我听说过河南有个文峰古塔冒烟的事儿,传说塔顶就冒过烟。按照传统流传的说法讲,塔顶冒烟预示着此地将出现状元级的人才,但信奉神明的人会以为是神仙显灵。对于古塔冒烟,民间的说法也出现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塔上的鸟巢、树叶或干草之类的东西经太阳暴晒着火冒烟;也有的说是塔中的水蒸气上涌,从塔顶飘出形成水雾;更有人传言,那是塔中神仙显灵……后来,河南古塔冒烟的事惊动了政府。政府派出专家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大量的“蒙蒙虫”聚焦在一起,在塔尖飞来飞去,但眼前的这个古塔,的确是青烟无疑,难道上面住着和尚?”

    大牙驳斥说:“怎么可能?这么多年了,我家就在附近,从来没见过所谓的和尚!”

    秀才质问道:“那么这烟是怎么回事?”

    大牙摇摇头说:“不清楚,从来没见过。”

    二叔这时突发奇想,问道:“这塔能上去吗?”

    解老八这时提醒道:“我看还是不要了,你们别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不考古,也没那闲工夫,是不是青烟,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最主要的是找到古塔地宫的入口,这才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

    我赶紧附和道:“对对,我们此行是来干什么的要弄清楚,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不符合我们干事的逻辑,不过咱们好好想想,这个地方这么诡异,如果换成自己,会把这个地宫的入口设在哪儿,才不会被人轻易发现?”

    我这个问题问得大家都无比疑惑。

    解老八的侄子阿七想了一下,说道:“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把入口设在古塔附近。”

    这句话提醒着身边的人,秀才说:“也别猜了,要不我们就到古塔的下面看看,说不定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个提议很好。

    而此时大牙想阻止,却见大家都这么执意,也没有说出什么,而是跟着我们一起踏着达摩寺破败的路面,前往古塔方向走去。

    这地面早已失修,跟鬼宅差不多了。

    当快走到塔前的时候,我发现,塔的前方有两个神坛,神坛是覆钵式结构,上头很尖,跟道士塔如出一辙。再往后又看到另外的几个方向都有神坛,大多都一样,等走到塔前终于看清了,这座达摩寺塔是六角塔建筑,一共九层,塔的八个方向各有一个神坛,八方齐聚,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犹如莲花盛开,塔顶直直耸入云霄,看上去气势巍峨,威风六面。

    神坛的外围两边各有两个廊庑,廊庑构造特别,全是飞檐结构,可谓是檐牙高啄,看上去就如飞鸟一样。这种样式是传统建筑檐部形式,用这种屋角檐部向上翘起的模式,如雄鹰飞腾,而常用这样的建筑格局,大都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

    古塔飞檐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这种建筑风格在檐部上特殊的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更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那层层叠叠的结构更加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在廊庑的旁边是两个照壁,壁上全是跟佛有关的壁画,大都不甚清晰了,但还是能够看清楚的。

    我看到这上面的壁画问道:“这上面画的什么?右边的好像唐三藏吧?”

    这时的秀才接着说道:“什么唐三藏?没点见识,这是佛教故事的壁画,左边的壁画是高僧佛图澄的神异故事,右边的是涅磐寂静图……”

    然后他很耐心的揭秘这两幅壁画隐藏的故事!

    他说,佛图澄是西晋末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名僧,相传是西域龟兹人,本姓帛氏,少年出家学道,精通佛典经论。西晋永嘉四年,他以七十九岁高龄云游洛阳,弘扬大法。

    后来在石勒大将的引见下,投奔石勒帐下,为石勒出谋划策,最终帮助石勒称帝,建立了赵国,被后人称为赵高僧。

    石勒死后,后赵皇帝石虎对佛图澄更加敬奉,尊称他为国师,佛图澄在赵国弘扬佛法,在他所经之地,建立佛寺,史称他共建佛寺八百九十三所,他的门徒高僧辈出,受世人崇敬,所以佛教徒们撰写了许多佛图澄的神异事迹。

    据史书中记载,佛图澄可以服气自养,多日不食,他善诵神咒,能够役使鬼神。除此之外,他也能听铃声辨吉凶,观面相而知人意,还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让死人起死回生,可谓法力无边。

    而这左边壁上的这幅壁画就是以全景连环画的形式画面,描绘了有关佛图澄神异事迹的三个故事!

    我看着笔画,这上面的画像虽不清晰,但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