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五百六十二章 简化

第五百六十二章 简化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正月十三夜,皇帝在奉先殿赐宴天下藩王。

    自永乐之后,边塞一系列藩王内迁,距离南京并不远。年后或乘坐铁路、马车,也是很久很久以来,所有藩王首次会面。

    晋王朱求桂留着三捋胡须,没有穿戴亲王蟠龙袍,而是一袭紫花罩甲,挂着上军尉肩章、臂章,挂着刀在角落里独饮。

    而潞王朱常淓也是紫花罩甲,却是封号将军军阶,封号将军肩章缀饰花纹就是鎏金秦篆,不是将官所用的金色梅花,明黄色为底,三根金灿灿金线。

    两个人都是宗室中有名的人物,可朱常淓地位再高,也是空架子。宗室藩王整体情商虽然比不上官场、沙场历练出来的文武官员,可眼睛也是看的着的。

    五位大将军各有辖区,五军都督府也没有裁撤,各自监督一个。唯独潞王没有,空出的中军都督府执掌权在辽王手里,毕竟辽王军阶也是大将军,还是大都督。

    同时拥有大都督、大将军头衔的只有辽王、杨肇基、秦良玉、何冲四人。

    辽王不在中枢,中军都督府则在司礼监、锦衣卫、御马监同时监督下运转。五军都督府也是在各处轮转交替督管,不是固定交在某个人手里。

    这场家宴气氛并不算太好,毕竟瀛洲那边爆发大瘟疫,虽然没有驻军大规模受感染的军情,可谁也摸不准会不会让龙韬旅倒霉死个七七八八。

    担忧家中子弟,正月这段时间更是倍增思念。加上皇帝摆宴,从来都是收礼不嫌钱多,导致各家割肉比较心疼。

    再说了,以前藩王们还眼巴巴等着入京的机会,也好方便狠狠的欣赏沿途风景,大大的散散心。

    现在一个个是彻底的百里侯,手握封地大权,在一亩三分地里称王做霸好不逍遥自在。说真的,来京都当孙子,着实让人有些憋屈。

    去年宗室里头也没发生什么大动荡,皇太子朱慈煌的确立稳固了国本、人心,是一件好事。

    坏事,比较刺激的事情就是唐世孙朱聿键很英雄的起兵杀了两个弑父的混账叔父。这在嫡庶分明的时代里,也不算什么事。官员在乎的朱聿键擅自调动朝廷的武警团去办自己藩国内的私事,宗室藩王们感叹朱聿键的胆量气概的同时,也敬佩皇帝的大度。

    毕竟对朱聿键大度,也会对他们大度。谁也不保证自己以后会不会犯错,犯错这种事情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住。

    也亏是当今,否则朱聿键最好的待遇也是去凤阳高墙里坐牢。幽闭的环境里,历代犯事进去的宗室没有几个能正常的出来。

    这场私宴,朱弘昭的本意是听取一些意见,藩王在地方上,明显与文武体系不是一路人,他们的立场看到的问题比下面人报上来的更有意义。

    可一帮子藩王没几个敢说,说了就是关心地方军政,你一个藩王不好好治理藩国封地,一门心思去研究地方军政,你想干什么?

    都是被欺负上半生大半辈子的人,没人敢越过这条线,就是心里亮敞,也不会给自己惹麻烦,一个个唯唯诺诺一问三不知。

    反倒是一个劲的督促、请求皇帝将龙韬旅调归内陆。

    也没心情与这些一门心思吃饭玩女人不想干活的人打交道,朱弘昭将潞王、晋王传到身前问及军事方面的问题。

    潞王有才华,与有才华的藩王们一样,不是体现在文学、历史上,更不是军事,而是音律、歌舞及诗词上。

    同时,因为皇帝屡次从宗室藩王身上拔毛放血,也让潞王和其他亲王一样,染上了铁公鸡的毛病。

    端着茶杯,潞王双眉低垂,他不敢与皇帝对视着说话:“君父,府中一切安堵。唯有一事,让臣心里不痛快。”

    朱弘昭左手搭在膝盖上,右手按在桌上指尖交替轻敲桌面:“王叔但说无妨。”

    “那臣就说了。”

    潞王看一眼晋王越来越阴沉的面容,起码他看来晋王的气质越发的阴沉:“如今皇室内帑以支军用。文武官员俸禄想必以往增三倍,免除宝钞改以金钞、银钞后,等于翻了五倍。军士军饷、军粮供应更是丰厚,然而人心不足,臣听闻参军司新拟提案,欲要增加将士军饷。”

    抬头瞥一眼皇帝,见只是微笑不增不减,潞王壮着胆子继续说:“本朝军士之待遇,数遍历朝历代,闻所未闻之高隆。然,人苦不足,欲要夸言张目标榜行事,花天家的钱,邀买军士之心。臣……臣以为其心可诛。”

    朱弘昭右手指尖轻弹急促,不再应着曲调,侧头看晋王,扬扬下巴:“王兄,怎么看?”

    朱求桂虽然军阶不高,可也在将府工作,干的是将府警卫工作,该知道的事情也是知道的。而且,朱常淓不知道的事情,朱求桂也知道。

    端着酒杯抿一口,给自己斟酒时歪头斜眼瞥着朱常淓,似笑非笑:“人心隔肚皮,王叔好大的能耐。又没将人剖心,怎么就知道其心可诛?”

    晋王这个蛮子提到心,顿时就让朱常淓的脸色白了,他想吐。毕竟,眼前对面坐着的这个侄儿,可是在老奴没咽气前,当着人家瞪大的眸子面前,生吃了热气腾腾的心。

    潞王要开口,晋王身子坐正一个小动作,就让他闭嘴了。

    扭头看皇帝,晋王摸摸鼻子一笑:“确实有这么个事儿,也不是多大的事。说起来也简单,南洋军团平定南洋时,强攻荷兰人城堡时俘虏了大约一个营的满编俘虏。”

    “这些是荷兰人从盟国花钱雇佣来的人手,跟咱中土的蛮夷仆从,土司兵一个性质,都是花钱请来的。听说西夷那边,各国无制兵,或制兵腐朽难堪使用,多是战时抱佛脚,花钱雇佣这类乌合之众打仗。”

    说着笑容更盛,晋王道:“这伙人到了南洋,因仗着人多,起了反客为主的心思,又是临战,想着狮子大张口,要提高佣金。天军登陆后,因为没谈拢,这伙人就降了。”

    朱弘昭缓缓点头,也笑了笑,让晋王继续说。

    他也清楚那些雇佣兵的事情,打仗是副职,正职真正一门心思琢磨的是怎么挣钱。至于节操什么的跟钱比起来直接可以丢了,为了挣钱,往往双方要干仗的贵族花钱弄来雇佣兵,而雇佣兵相互串连一起演戏坑雇主的钱。

    几乎各国都是靠雇佣兵在打仗,他只知道这一点。

    他还不知道,法国此时正处于变法阶段,最大的变化是将封建制度改为中央集权制度,其次就是设立了常备军制度。

    使得法国与各国干仗的时候,尤其是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战争中,拥有源源不绝的兵源,成本比雇佣兵更低,战斗效率更高的武装力量。

    可以这么说,法国就是中土春秋大变革时期的大秦,西班牙这个财主就是齐国,神罗就是晋国。俄罗斯是楚,意大利就是卫、宋,属于祖上很阔,眼前也很有钱的人。

    至于低地三国荷兰等,就是善于挣钱的郑国人,朝秦暮楚墙头草。

    而英国,可以算作置身中原争霸之外的燕国,也能当成吴越。

    晋王缓口气,也有些迷糊:“臣也想不明白西夷人的战争方式,从俘虏口供中得知,他们那边一个寻常军士,一年到尾都有活儿的话,军饷折合本朝八十余两。”

    几乎是现在士官军饷的三倍,新兵的五倍!

    若跟天启以前的军士待遇比起来,人家那边雇佣兵挣的比这边的军官还高。

    甚至,说的严重了,大明此前军士的待遇,等同于各国的农兵。有事拿着草叉上战场,吃喝死活不论。

    晋王想不明白的是西夷各国既然这么有钱,为什么傻乎乎的要雇佣外人来打仗,而不是自己募兵。

    西夷那边佣兵出产大国是神罗,几乎日耳曼佣兵团占据了主流市场。往往干仗的时候,都是日耳曼蛮子在对砍。可能他们的对面,就有隔壁村子的小汉斯。

    晋王对西夷不关心,口风一转道:“正因为那伙俘虏的口供,让杨三儿动了心思。也不是给所有军士增饷,而是给远离中土的远征将士增发恩饷。将府现在有调兵难的问题,军士待遇丰厚,手里有闲钱又吃的是皇粮铁饭碗,听说下面军士花钱如流水,不愿离开繁华中土去蛮荒之地开疆辟土。”

    说着摇头一笑,晋王敛去笑容,神色严肃:“所以年后各军整顿风气势在必行,不将这股骄奢淫逸之风剿灭,丢了吃苦耐劳的心气劲儿,可能天家掏钱养的天军,就成了猪狗。”

    朱弘昭缓缓点头,年后各军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饬他是点头同意的,当场也弄明白了后勤司增饷的本质原因,他只是瞄一眼神色尴尬的潞王,又问晋王:“那王兄,可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提案。”

    晋王饮一口酒,稍稍沉默道:“臣巡视新军操练时,只有一点感触。君父的军阶制度体系分明可做永制。然而城市、乡镇百姓见多识广,似乎参军动力不大,更喜欢做买卖。江北大营里,去年秋后所征之军,多是偏僻之地来的憨厚汉子。”

    “地方偏僻的人,入了军营后。有些难以适应军阶,不是君父的军阶制度不好,而是士、尉、校三阶有些不明白。我等明白上军尉是何物,副手便是副军尉,佐官自然是佐军尉,校官同理。”

    “这些新军,也知道上军尉,但弄不清副军尉、佐军尉孰大孰小。故而,臣斗胆提议,更改副军尉为中军尉,佐军尉为下军尉。校官、将官同理,一起改之。如此上中下体系分明,一眼可知,利于新军指挥。”

    朱弘昭还担心这年头适应不了更简化的军阶名称,其实他想的太多。军中最重效率,为了指挥方便,新军制即军团制度之前,从开国之初,为了方便指挥调度,军中一贯是以千总部为大队,把总中队,哨官小队来称呼,作为简称来调度。

    而他起家的是靠卫所,军制是千户、百户组成的十一军制,为了方便改成二五军制。后来在山东又是靠家丁起家,与战兵体系交集不深,也没去战兵基层指挥过,不熟悉战兵体制。

    卫所兵是彻底崩了,对大队、中队、小队这种内部简称也用的不多。毕竟后期的卫所制度就是农兵,要么一窝蜂冲,要么一窝蜂撤。

    至于将军阶再简化为上尉、中尉、下尉,这没必要,两个字哪有三个字来的威风?不觉得封号、官名越长越威风?

    而且,各藩国的军队也就几百人,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人,他们的统率不再是仪卫正,毕竟军制上来说藩国军队不再是仪仗护卫,而是本国制兵,自然不能用仪卫正这个保镖性质的官衔。

    各藩国的军队隶属长官遵守先秦制度,官名中尉。是藩国武臣之首,与藩国丞相、廷尉三司分权,即军、政、法三个系统。

    看着中尉很厉害,品级也确实大足足正五品,藩国也就一个县大,与此前的县尉没区别。

    朝中三品以上大员都有禁军分拨出去的护卫,头目就叫做门尉。

    闭目沉吟,似乎思考了很久,待酒劲散个差不多,朱弘昭扭头看一眼侍从司此时的在中枢的唯一长官余煌,余煌趋步赶来,拱手。

    “诏,晋王求桂提议有功于皇明,擢下军校,赐玉如意一对。”

    朱求桂嚯的起身,右臂捏拳横在胸前,单膝跪地俯首拜谢,这个军阶提升他拿的心安理得。

    潞王那种空架子,给他,他都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