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五百五十二章 瓦剌干涉

第五百五十二章 瓦剌干涉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还有类似的唇亡齿寒道理,都是很简单的。

    皇帝要留着瓦剌慢慢收拾,西北前线的将领也不认为瓦剌敢搅合进来。但兵无常势,也做了提防。打了败仗就算活着回去,一辈子也就毁了。

    毕竟现在不缺将,多你一个不多。不像此前家丁制度横行,军队缺乏家丁部队就打不了硬仗。现在的军队,都是皇帝的家丁,真不缺将。

    况且形势也清楚,瓦剌干涉进来也属于常事,不做预防才是真正的自寻死路。

    叶尔羌汗国因为逃回来的蒙古人不多,无法压服内部,导致内乱不断,进入了衰落期。而瓦剌四部,现在虽然争斗,毕竟都是自己人,有一个头狼就能将其他三部统合起来。

    瓦剌四部,此时正处于竞争出一个头人的阶段,距离统合各部也就差个时间。这是上升期,内部形势进展明显,就等着靠时间弥平旧恨后,联合在一起。

    而外部的压力,最能增强内部的凝聚速度。

    蒙古三省内附,已经瓦剌看到了危险。

    尤其土默特部,土默特旧地改为云中省,整个土默特被切割的四分五散。瓦剌诸部与土默特相接,也是了解情况的。

    蒙古从东到西来说,不算漠北车臣部、外喀尔喀诸部这些太远几乎不参与边塞争斗的部落。其他各部,先是最东边的插汉部。是被正德皇帝正面挫败,又竞争不过俺答,率部东迁的小王子后裔。小王子这一支,就是残存不多的黄金家族后裔,也是插汉部的来源,即察哈尔。

    然后就是中部的土默特,鲜卑人后裔,嘉靖年间几乎年年寇边,他们的首领就是俺答。

    再往西,就是瓦剌四部、叶尔羌,都是西征蒙古后裔,站不住脚又陆续东迁跑回来的。

    从根源上来说,是同根同源。

    就连现在印度那边,都与蒙古有着根源上的联系。

    从文化来说,大明几乎是被蒙古西征弄出的一系列后裔国家包围。现在,打穿西域走出去,就能完成突破。

    而此时正面扛着大明兵锋,兵败即灭国的叶尔羌,为了活下去,什么条件自然都是可以答应的。

    毕竟朵干那边的土司联军,也是蒙古后裔,基本上是完蛋了。眼前现成的例子摆在这里,容不得叶尔羌心存侥幸。

    灭国也有好几种说法

    最差的就是亡国灭种;对叶尔羌来说好一点的就是与瓦剌四部完成统合。当然,最好的结局就是向大明请降内附,上层人继续过他们的好日子。

    可大明,会稀罕?

    吐鲁番城下东西纵横的暗渠地道,苏里唐心中憋屈,将父祖相传的‘忠顺王印’交了出去。

    失去吐鲁番,整个叶尔羌就会崩溃瓦解。

    想把吐鲁番送给瓦剌人作为援军条件,瓦剌人答应了,现在局势紧张,又想吞并整个叶尔羌。

    没有的选择,叶尔羌只能跪下。

    如果能给大明下跪,他们自然会选择大明。可他们派出的使者,都成了秦凉军团的军功。

    吐鲁番西北,通往天山北的重要山峡要冲,即后世达坂城。

    瓦剌四部,此时最强的还是准噶尔部,但主事的却是和硕部的固始汗,又名国师汗。靠的就是外对战功与调解各派系战争带来的高隆影响力,历史上这位一度把手插到拉萨事务中,制定法典规范了各部。

    基本上,从他开始,控制高原上世俗的是蒙古各部,为了争夺蒙藏信众的领导权,使得拉萨一直处于王权与神权斗争的阴云下。

    那位活佛诗人仓央嘉措,一辈子就笼罩在这种斗争的阴云下。

    为了夺取领导权,蒙古各部贵族的次子多在拉萨当喇嘛,一是避免内部兄弟夺权争斗,二就是掺沙子。准噶尔部的那位大汗噶尔丹,幼年时便在拉萨混日子。

    夜色下,和硕部的骑军向着吐鲁番进发,固始汗的大帐扎在一旁,接待各部头人、台吉,这些人拜访过后,跟着行军队列中的部众,继续前进。

    这两年对天山南北来说都有各种麻烦事,叶尔羌是内部快要崩溃,才将吐鲁番方面割据的王室迎回去继续和稀泥。

    而瓦剌四部依旧进行着种种内战,尤其是准噶尔部掀起的对外战争。目前虽然奠定了极大的优势,可就缺时间攻灭阿拉坦汗王朝。

    瓦剌四部这边内部实在是挤不出功夫,否则早就对叶尔羌下手了。偏偏,现在大明不去消化新土地,却向着天山南北插手。

    让瓦剌四部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却也唬住了更虚弱的叶尔羌,唬骗他们进行合并,一起应对大明。

    “进攻是毫无希望的,茫茫的戈壁,才是我们的保护神。”

    固始汗的大帐就搭在牛车上,缓缓前进的大帐里,固始汗端着一碗奶茶。

    新赶到这里的准格尔部首领哈喇忽剌,点着头,一脸大胡子:“国师,战后如何安排那位叶尔羌汗?”

    他是一名悍将,天启元年带着准噶尔部率先反抗阿拉坦汗,这是漠北蒙古喀尔喀部组成的汗国,之前曾与吐鲁番方面配合夹击,逼迫瓦剌四部服软,统治过瓦剌四部一阵时间。那一战打的阿拉坦汗仅以身免,重新奠定了准格尔部在瓦剌人中的威望,和强盛的根基。

    历史上,固始汗从天山北脱身,主要精力放在青海、拉萨,避免了与哈喇忽剌的冲突。而现在,阿拉坦汗国死而不僵,大明又磨刀霍霍,他们没有时间闹争斗。

    两人是瓦剌四部的老一辈英雄,和当代英雄,要么等时间熬死固始汗,要么内斗。现在因为生存压力,一如既往的和睦。

    对于击败明军,他们两人都有着信心。

    大明这七八年时间一直大战不绝,他们瓦剌四部也没有消停,基本上也是处在上升期,击败阿拉坦汗国后,又东征西讨,基本上都是精兵强将。

    甚至,瓦剌人都觉得自己在火器上的应用,应该比大明还要强一些。

    况且,他们是倾巢而出,而大明只是一旅偏师。起码,大明号称两个军团五万人,在他们看来真的是一旅偏师。

    祖祖辈辈与大明干仗,自然知道大明兵力的构成方式。账面宣称多少兵马,一般会将后勤、劳役、辅军算进来,然后再扣掉空饷的水份,五万大军能有一万可战之兵,就难能可贵了。

    至于叶尔羌人被打的抱头鼠窜,瓦剌人的看法不是大明太强,而叶尔羌人气数尽了,也到了该灭的时候了。

    所以击败大明的偏师,夺取星星峡后,怎么瓜分天山南北,就成了这新老两位英雄所关心的。问怎么处置叶尔羌汗阿不杜拉,就是打开话题罢了。

    对于伊斯兰化的叶尔羌人,连祖宗传下来的命名方式都改了,在瓦剌人眼里,这些都是异端。杀干净就好,本来蒙古各部就因为红教、黄教之争弄得心烦气躁,再弄个其他神的进来,还怎么过日子?

    固始汗微微沉默片刻道:“天山限制了勇士的马蹄,也能挡住勇士的箭。还是一南一北吧,向大明交出蒙蔽我等的祸首,称臣纳贡,如插汉部、土默特部,也是可以的。”

    他是个智者,很多事情看的很远,自然也有一些悲观。

    哈喇忽剌粗眉皱着:“国师,勇士可以战死,却不能当奴隶。”

    “林丹汗也是一位英雄,还有建州的女真人努尔哈赤也不失为英雄。奈何中土也是雄主豪杰辈出,一降一死,可见大明之强。”

    而且,努尔哈赤死的太憋屈。人死了,心脏都被大明的一位王爷生吃了,而这位晋王不是疯子,也不是爱吃人肉,也是一位投身军旅的英雄。

    从云中省土默特那边的商队带来的消息里,固始汗听说过山西人眼中的骄傲,晋王朱求桂。

    朵干那边,被大明另一个亲王辽王朱弘楚设计安排,也杀的一干二净。两位大明的王爷都如此强,还如此安份,想来那位皇帝更是无比英雄。

    在中土看来,他们蒙古各部兄弟相争内战不绝;可在固始汗看来,大明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点本事的王,不造反似乎就对不起这一身本事。大明的两位强藩没有如燕王、宁王一样造反,让固始汗有些想不明白。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王的皇帝,更厉害。

    面对固始汗丧气的话,哈喇忽剌不认同,也不好反驳。毕竟,固始汗的威望太高了,现在也只有固始汗能完成对瓦剌四部的统合。

    他也认可固始汗对于天山南北的划分方案,一南一北。

    想了想,哈喇忽剌道:“若此战不顺,国师以为该如何处置?”

    瓦剌四部中,那位弄得大明灰头土脸的也先,就是准噶尔部的头人,他的祖先。

    固始汗不回答,如果连一万多人的偏师都打不过,说什么都没用。

    唔,如果按照以前的尿性,西北这边大明前线的军队,号称四十万也不为过,还算是保守行为了。

    毕竟战兵是两个军团五万人不假,可沿途辅军就有近三万人,动员徭役沿线不计陕西那边的,光哈密、甘肃境内就有不下二十万人。

    哈喇忽剌也不在意这个答案,他也只是鬼使神差想问一句,刺激刺激保守、怯战的固始汗。作为新近勇气的英雄,他有些看不上固始汗谨慎的行为作风。

    出兵山南,对瓦剌人来说击退大明兵锋,不让大明占据桥头堡,防止叶尔羌局面崩溃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叶尔羌,纯粹就是添头。

    能顺利吞掉再好不过,若吞不掉就算了,他们还有心腹之患阿拉坦汗国要打。解决了家里的问题,再来解决违背信义的叶尔羌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