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四百四十章 一个萝卜一个坑

第四百四十章 一个萝卜一个坑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半夜时分,南通州急递抵达洪泽。

    该休息的人到了时间依旧在休息,工作忙碌的人依旧在加班。

    兰州那边梅之焕也担心出漏子,只派出一千先锋,自己带标营两千为后继,金县守军维持规模,免得出意外。

    洪泽湖边,核心大帐里。

    侍从司进一步改制,分成十二名五品侍中,二十四名六品侍从,分成三班。司正袁枢进位正四品,副司正余煌、卢象升从四品,分领左右领班,侍从司也分成三班。

    这还是进一步的改进,后面还有,侍从司会增加七品侍卫作为补充。

    在朱弘昭规划中,侍从司不仅是秘书机构,也负责宿卫;与净军内侍、诸军勇士班一同排班作为贴身宿卫。

    算上羽林郎、虎贲郎以及其他宿卫亲军,成为文武官员储备梯队,方便随时补充、调整各地。

    其中内侍因为身份问题,只能走镇守、监察路线;东厂禁军与锦衣卫亲军专业性强,也不方便外放领兵,军官储备以诸军选拔、推选、考核后的勇士组成的宿卫为主。

    但这些宿卫出身的人一时半会也没地方安排,或地方各军有杰出者又无处安排,那侍从司的七品侍卫是个不错的镀金地方。

    文武军政分流以来,便存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从封建制度进化到中央集权制度时就产生了。封建时,贵族文武一体,没那么多说法。

    中央集权制度以来,文武分流,彼此对立越发严重,到了高层说出将入相问题不大,到了中下层文武之间泾渭分明,有着大壁垒、隔阂。文官转任武官难,武官更难转型文官。

    武官数量是文官数量的四倍,而且武官专业性强,士子很难走通这条路。

    军队按着侍从司的预计,将是一个高淘汰的机制,低级军官升不上去在年龄限制下就要退伍,都是有品级官身的,怎么安排?

    安排到地方上,将府所辖的武职改为地方按察使司所辖的武职或给与合适的文职。这摆明了就是抢饭,已经抢过一回。

    北直隶周边的地方衙役就被大换血,由宣大军第一轮裁军下来的军官、士卒填充。那次填充地方,朱弘昭为了增加对地方掌控力,可以说是十分的血腥,都是踩着原来的吏员、各种差役的人头顶替上去的。

    现在,各军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裁军,裁去体能跟不上、技艺不达标、军龄够大的一批老军。各军加起来将近十五万人,军官就有四千余,怎么安排?

    寻常军士可以充入地方警固役,或进入皇室、朝廷所主管的厂子做工,也能去种地。但军官呢?

    军中正营将正五品,部将七品,哨官八品,甲长九品,资深伍长为从九品。一大批的武官退役安排到地方上,地方上的压力很大。

    毕竟都是来抢饭碗的,谁没压力?

    可还要安排好,大面积现役军官退役,安排不好,这些人有着娴熟的军事技能,被人组织起来造乱,就是打皇帝、相府、将府的脸。

    很多事情侍从司都要做预案,但安排退伍军官就在眼前。

    七月初一抵达南京,在八月、九月进行南北两军集体大比,大比之时就会着手裁汰,在十月前完成军员补充工作。

    将府自然不愿意让退伍军官吃亏,相府又不愿意大量的退伍军官进入行政体系,这就是矛盾所在。虽然地方上有武职,可始终有用完的时候。

    按照军队编制预算,以后每年自然裁撤下去的军官将在千人以上。退伍军官安排,与下一届内阁施行的兵役法是挂钩的。

    现在讨论的安排方式不仅要能在将府、相府那里通过,还要符合兵役法体系的要求,作为兵役法体系的补充。总不能朝廷只管征调劳役、兵役,不管人家以后的出路。

    侍从司三班成员全在,游士任已经南下去台湾接替成基命为台湾巡抚,成基命转任福建巡抚,从根源上支持台湾发展,并遥控指点他的学生游士任。

    台湾知府是谁,除了卢象升外再没什么好注意的,由相府择人报备,朱弘昭用印后也会去赴任。

    大帐内,各地空缺数据汇总,一起讨论着。退伍军官安置,就落在这些数据里。地方基层编制一般都是父子世袭,现在施行的是空降下派。

    一个萝卜一个坑,将栽萝卜的权收上来,进而将坑控制住。

    “数据不对。”

    袁枢作为侍从司司正,对各处种种数据又有大致的了解,然而北方的数据理顺后,南方数据差的太多,北方空出来的编制能安排一千三百余人,余下近三千人只能往南方塞。

    南方空缺出来的坑太少,根本不够!

    为了给这批计划中的退伍军官留坑,南方出现空缺后一般都拖着,留给这批军官。可南方此时留下的坑,和预期的差的太多。

    毕竟职务出现空缺,虽然有副职、属僚代理。可封官许愿之类的官场人情在,很多预期中的坑都被下面给填上了。

    真归侍从司能管的官帽子都是五品及以上的坑,这种坑又不能久拖。五品以下七品以上,相府有权委任需要给皇帝报备。七品以下归相府自行委任,无须太过麻烦。

    所以,侍从司有意留下的坑,都让相府给填了。相府也架不住下面的哀求保奏,一处开头处处开头。

    甚至,是故意忽略了这次预期的四千个萝卜坑!

    “差一半!”

    放下手中汇总的数据,袁枢左右环视,人人都疲倦,道:“诸位,还有两千一百三十七人,无处可去!”

    这不是两千好安排的灾民,更不是可以打发回原籍,充入警固役的军士,而是军官。两千多名军官合在一起的威力,想着就头大。

    有足够的兵员、粮饷、军械,这两千多人的军官完全可以搭出两个暂编军团的架子。必须要安置好,否则出了乱子,就成了大笑话。

    湿润夜风从防蚊细沙帐壁吹进来,余煌端着浓茶提神,眉头皱着:“为今之计,不好办。”

    是不好办,不是不能办。办法有,现成的。

    将占比例最大的甲长、伍长这一级别的军官充入警固役,其他军官转任地方上降级,大致能和坑对上。

    卢象升也清楚这个最坏的打算,道:“此事乃是首例,此例不好开。”

    官场、朝廷做事情最讲先例,有例可循什么事情都好办。首例事情不好做,不能只顾眼前,这是会丢军心的。

    现在若因为坑不够而委屈退伍军官,影响军中士气倒是可以弥补。关键在于形成先例,使得以后安排退伍军官成为一种榜样,一次委屈不得已,以后可能就是故意委屈。

    这批退伍军官里,最多的还是基层,都是年纪太大跟不上军队建设步伐,体能也不行。有好多都是参加过三大征的老兵,可以想想这批军官岁数大的,大到了什么地步。

    而且,这也是首次大规模退伍军官要做安排,之前两次都是清洗,不杀你让你体面回乡养老,已经是开恩了。现在要退伍的这批军官,都是有功的,不能委屈。

    袁枢倒着凉茶,舀了一勺青盐到茶水里搅着,看着卢象升道:“建斗兄,不好办呐。各处不守规矩,是他们犯错。可能弄不好,又会如北直隶宣大军退役军官安排一般。”

    那真是一场灾难,天启遇刺吊着命,前线得胜归来的宣大军团近三分之二被皇帝裁汰安置到北直隶重整保甲制度,大规模给衙门换血,以此掌控北直隶安稳,当时的朱弘昭做了最坏的打算。

    打发下去的退役军官和军士,基本上是踩着原来前辈的血上去的。

    如果逼急了,皇帝不愿意委屈军官,搞不好整个南直隶周边会被血洗一次,腾出坑来安置这批退役军官。

    袁枢的话,让大帐内一片寂静。

    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十分之高,谁也不清楚皇帝要在南京住多久。为了增强掌控力,借此机会血洗基层是极有可能的。

    而且,北方对吏员、各种差役施行严酷到毫无人情味的地步,升不上去到了规定年限,就要革职。最大的司吏,退休年限在三十五岁,正是大好年纪。若不能脱吏籍入官籍,就要革退,选新人上来。

    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疯狂举动,很简单的道理,尽管吏籍是贱,可权势大。尽管地方上差役和吏联合起来将官员玩的团团转,可终究都是一伙人,是统治阶级。

    就因为皇帝恨积年老吏过于圆滑、又无上升希望而懈怠,进而中饱私囊,所以吏员这一层次产生了残酷的淘汰机制。让老辣的老头回家带孙子,各种经验丰富的中年吏员失去铁饭碗,只把机会交给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北方这一套施行的到位,问题就出在南方,对这条政策执行不到位。

    所以,按着这条政策来抓南直隶的尾巴,并有目的的追究株连一批上级、分管官员,光南直隶一处,就能安置此次要退伍的军官!

    一片寂静,侍从司总感觉皇帝会这么干。

    余煌轻咳两声,众人注目,余煌道:“诸位,该做的预案还是要做。距离南京诸军会操大比结束尚有两月时间,再不济也能清查地方,裁汰一批。故而,辣手施政这个问题还是能解决的。然,我所虑者,还在与复社一事。”

    一个萝卜一个坑,说的很明白了,这是朝廷的底线,不会再重蹈覆辙,搞出一大批冗官和负担极重又无什么用的世袭武官家族出来。

    成祖靖难,大肆封赏世袭武职以此收买军心,导致世袭军官数目膨胀,成了后来始终甩不掉的大包袱。此时除了世袭土司这类武官外,只有卫所重建时表现良好的保留了世职,大批量演化成地主的世袭卫所军官都被洗掉。

    这个包袱好不容易摆脱,当代人都是清楚这个包袱的,谁敢再乱背?

    余煌继续说:“朝廷对复社,已过于宽容,说不好各处正欢天喜地,以为他们战胜了朝廷。错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们高兴的早了。该做的预案做好,送交相府、相府过目。事情若拖着,自有解决的时候与法子。”

    袁枢想了想,点头开始分配任务。

    在座的都是人精,自然听出了余煌的话,这本来就是将府、相府协商的事情,那边矛盾严重无法谈妥才各退一步,把事情交给侍从司来研究。

    本来就不是侍从司的事情,现在的事情就是做一预案送过去。那边亲自谈都谈不成,他们的预案又能有什么用?解决不了安置军官的问题,只能解决侍从司分配下来的任务,将自己摘出去。

    所以,不能不安置,又不能委屈,南方本来就有错,余煌说的话意思很简单,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挖新坑,那就拔掉原来的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