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三百七十七章 论议会制度

第三百七十七章 论议会制度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一早,澡池边,李秀娘拿着锉刀给朱弘昭挫指甲,内史曹化淳叩首一声轻响,站在屏风后面道:“主子,阎先生入宫,正候着。”

    “好,请他到温室。”

    朱弘昭摸摸磨好的指尖,李秀娘又拿着镊子给他修理了几根眉毛,才出了水池,一帮女官围上来,为他擦身,穿衣。

    前后不到三分钟时间,连着头发都束好了。

    温室,二十余名内外侍从起身相迎,朱弘昭入座摆摆手,神清气爽坐在主位,环视一圈,又垂眉看看桌上的一册《澳门考夷录》,拿起晃晃:“都看了一遍,也都说说,澳门葡萄牙人所谓的议会制度,如何?”

    他左首阎应元盘坐,两手搭在膝盖上,扭头看着有储相之称的诸位侍从。

    侍从司的司正是袁枢,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特别征辟,是萌官,也是先文职后转武职,再入的中枢,屡历丰富却杂,是一派人。

    侍从司就三种人,一种是袁枢这种非进士出身的征辟人员,一种是正统科班出身的进士侍从,如余煌;最后一种就是宫里的宦官,如曹化淳。

    这种对答问题,袁枢一向是最后总结,代表侍从司提出中肯意见,并不是最先开口的,他看向余煌,余煌以通史而成名,更是坚定的中枢强权派。

    余煌挺直腰,也是盘坐着,朗声道:“君父,考证西夷制度,光光澳门一处只可窥其一斑。这《考夷录》多有侯知县道听途说之语,难以信服。臣昨日提调四夷馆、鸿胪寺旧档,观摩西夷各国历史。对于西夷各国,有了脱胎换骨的看法,西夷如君父所言,确乃国朝之大患。”

    没从制度上开讲,朱弘昭有些诧异,身子向后斜躺,道:“细细讲来。”

    “是。西夷各国诸侯遍地,大者几城治民百万,小者不过一村尔。又是封土建国,与我中国先秦颇有类似之处。君父,诸位同僚,我中国各家学派起于春秋,盛于战国。何也?诸国林立,先贤无外在限制,方有自由畅想、研究、总结前人的环境。一时百家争鸣,相互借鉴。诸国交战争霸,百家亦是相争。”

    “如此情形下,诸侯国纷纷变法,以强国、社稷延绵为本,讲究实用,不使国灭人亡。百家也是如此,吸纳各家之所长,儒墨兵法道五家成为当世显学,如同王霸之国。春秋战国乃是大争之世,国与学结合,战国七雄皆有所长,百家兼容并蓄,也只剩下适合形势所需之学。”

    瞿式耜听到这些嘴角一翘,法家最强,儒家就别提了,东周听孔子搞礼,想要靠礼约束各国恢复天子之国的荣耀,鲁国也搞礼,前者被秦国当点心吃了,后者被齐国管仲经济强国后,也给吞了。

    这是儒家的黑历史,这地方谈谈没问题,别出去胡咧咧就好。

    秦国因法家而强国,因杂家吕不韦而奠定了一统各国的思想基础和治理准备。赵国就是改革及骑兵力量,但长平一战元气大伤;魏国也是法家改革早期霸主,奈何地理位置太憋屈;韩国也是法家变革在关键时被魏国打断了脊梁骨,而且韩国的弓弩技术爆秦国一条街。

    楚国是兵家引导的变革,有着与秦国一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基数。奈何国内贵族力量太大,远不如秦国改封建为中央集权,所以动员能力比不上秦国。

    齐国则是典型的经济强国,与秦国一段时期内对峙,一个东帝,一个西帝,所以秦军压过去时,秦军心里都没一口气啃掉齐国的心思,结果号称带甲百万的齐国投降了……

    燕国纯粹是太偏远,也有仅次于秦赵两国的骑兵,所以熬成了战国七雄。

    “如今之西夷各国,与我春秋战国时极其类似。各国争霸,讲究实用。故而西夷各国有如大秦一统西洲者,必然如我中土赢秦。好在,天佑中国,西夷有教廷为祸,使得各国难以一统。蒙古西侵更使教廷元气大伤,这才有此时西夷诸国之繁盛,才有日心说东渡。”

    “不过其大争之势已成,从正德年间至今,先有佛郎机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为祸东南,现在又有荷兰人为祸。为的就是我大明的贸易之利,以贸易强国便是各国之国策。其策其行如海盗,狼子本性昭然。”

    “臣敢断言,若非万里之遥,以西夷之国狼性,必然寇我大明,抢我财富以自足。”

    饮着茶,缓着气,余煌酝酿语言。

    其他人都看向入教的瞿式耜,瞿式耜低着头,一脸憋得通红。从治国的角度而言,教廷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连人家徐光启都改口,表示入教是不得已,是为了获取西夷人信任以便弄来更多的西方典籍,人家是身在贼营心在汉。

    余煌继续说:“再说这议会制度,与两汉地方三老制度无异。时过境迁,我大明只设县衙门,无乡镇衙门。乡镇及以下乡村,是地方宗族、士绅长者理事,以此节省过多冗员而产生的俸禄,也作为地方与中枢之缓冲。”

    “西夷诸国,讲究文字契约,毫无忠信孝义之四维,靠着文字约束彼此。其国诸侯,多受限制,听闻意大利亚之国王,王权难出宫廷。何也?非君臣不努力,而是地方豪强势大,以民意为托,设立议会以对抗中枢。故此,意大利亚国虽是大秦发源故地,因上下不合,国力虚耗操纵于豪强之手,便难以效仿先人一统西洲。”

    说罢,余煌拿起桌上誊抄的《澳门考夷录》晃晃,凝目沉声:“是故,臣以为西夷制度可以借鉴,并不可为根本。这议会制度,长久看来有学习效仿之必要。可将地方士绅纳入体系,利于管理。但,有太阿倒持之嫌。东林贼人裹挟民意,要挟中枢导致辽地战事一败再败。若有议会制度为其根本,日后必将尾大,对抗中枢。”

    不屑放下澳门知县侯峒曾呈送的考夷录,余煌拱手:“君父所设三司,军政分流,监察独立,足以治国三百年。此策,不足以效仿。”

    朱弘昭缓缓点头:“地方与中枢争利,自古皆有。我大明二百五十年,因太祖高皇帝仁慈,导致税收成为千古笑柄。朕继位以来,满目疮痍,日夜思索强国之策,革除积弊之策,不敢怠政嬉戏。唯恐社稷有失,子民陷身水火。”

    “前首辅朱公《临潼小品》有言,杀有好杀与必杀之分,周世祖轻天下人而好杀,我朝太祖重天下人而必杀。地方与中枢,权柄归属至关重要。杀十万人救千万人,非是残暴,而是善举。”

    “如余爱卿所言,西夷正处于变革之中。我大明虽有中兴大势,正值改制为后世立法之时,故而当采集各家之所长,各人之才智,给子孙打好一个好基础。故此,西夷有所长,就该借鉴,但国情不同,也不可邯郸学步。吸纳改造,才是正道。”

    “实不相瞒,朕属意这议会制度,下届相府可列为施政大策之一。一些话,朕不说诸卿也心里亮堂。现监察虽独立,可地方上还是有些不足。县下设立议会,纳入体系内,加重御史台权柄,多少还是有些好处的。让地方人有话说,不至于昏官胡作非为。”

    给地方士绅监察权力,监督地方官员也是好的。朱弘昭不怕地方士绅做大,就怕士绅与官员勾结,欺压百姓。

    历朝历代,搞出的政策很多的本意都是好的,可到了下面就变质。就是因为下面勾结严重,不给百姓活路,因为百姓没有话语权。现在也没有,但议会制度能让地方士绅与官员对立起来,不至于合起来一起欺负百姓。

    士绅们是很在意在家乡的名声的,很多事情都是官员在干,士绅们里外当好人。只要给监察权,官员做的实在过分了,士绅们有监察权,不管管,在家乡的名声就臭了。

    “君父!”

    余煌出座,长跪在地顿首:“君父!万万不可采纳议会制度,此乱国之策!士绅苦于无权柄,若给监察权,御史台将难清静!”

    抬头,余煌脸皮紧绷抽搐:“人心苦不足,君父如今威望震天,可令风云变色。若日后,士绅不满足于县下议会,要筹建府议会,省议会,乃至是监国议会,又该如何!”

    “君父!还政于相府,已是千古之大举。若再行议会制度,士绅必将得寸进尺!如今军政分流,监察司法超然,已是千古未有之良策!”

    他是贫寒出身,根本看不惯士林风气,又是自幼读史出身,对士绅阶级缺乏好感,可以说是厌恨的。作为当今点的第一个状元郎,余煌不怕死,不怕朱弘昭迁怒他,不怕这里的话传出去被人暗杀。

    曹化淳出列,跪在余煌旁顿首:“主子,东林贼子未得势时,主张言路大开,为的就是让士绅掌握监察权,进而名正言顺抗拒地方衙门。他们有监察权,地方有司束手束脚,如何开展主子满腔强国之策?奴婢不如状元公高瞻,也看不了那么远。奴婢只知,士绅贪婪如鼠,可杀不可信!”

    瞿式耜出列长拜:“君父,国情人文不同。橘生淮北则为枳,古理昭然。臣赞同状元公,议会制度乃乱国之策,不可取。正所谓名正言顺,有名则有权,这名分万万给不得。”

    一名名侍从出列反对,袁枢坐在那里,犹豫再三也出列跪拜:“君父,状元公言之有理,此策几百年后可用,当代不可用。”

    “纵是千年后,也不可取!从此地方尾大难除,国将不国!”

    余煌扭头眦目,看着袁枢神情忿恨,喘着粗气咬牙。

    又扭头看向阴着脸的朱弘昭,长拜带着哭音:“君父!人心贪婪,国朝旧事历历在目。容臣说句放肆的话,若各地士绅因议会而串连,皇室难存啊!”

    士绅,真的不想看到有皇帝,真的不想看到一个能理事,乃至是强权的皇帝。

    有相府这种背黑锅的存在就够了,已经能保住皇帝的形象和依靠在皇帝影子下的御史台、将府,民怨沸腾改组相府就是,何必再给士绅让步?

    当代人念你的好,他们的后人会满足?会念你的好?

    朱弘昭缓缓抬起手,温室玻璃房外,一名名宿卫望过来。

    “唉……是朕心急了,把事情想的简单了。诸卿入座,朕省的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