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313章 反戈

第313章 反戈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黄台吉自认为文治武功不差父亲努尔哈赤多少,他觉得努尔哈赤是铁木真似的人物,只有他,像忽必烈,因为他懂的怀柔。

    老奴和黄台吉的一帮兄弟有带兵的打天下的才能,可不具备治理天下的才能。黄台吉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负,可现实让他悲观。

    老奴更喜欢多尔衮三兄弟,摆明了要传位给这三兄弟,这是年富力强,胸怀抱负的黄台吉所不能忍受的。

    和此时的老奴一样,黄台吉脑子里面根本没有入主中原的狂妄想法。他们父子,一族都想着割据辽东做个大明的藩属,如同蒙古、朝鲜一样。

    可辽东的一寸土,一捧水都是大明的,朱元璋的训诫深入人心: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

    成祖更是抬高一层:无兄弟邦交之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凡是周侧之国,想要和大明打交道,还想要同起同座,根本不可能。只能以臣属之礼朝见大明,至于建奴,从他们祖先受封建州左卫世袭军职开始,他们就别想着光明正大的割走这片土地。

    大明会册封新的藩属,如蒙古的不少大汗,都是大明册封的小藩属,与朝鲜一样,都是郡王规格。

    但有一个关键的不同,这些新的藩属占据的都是蒙古或边陲羁縻地,不是辽东这样的信地。而且辽东就在京师侧近,从自身的骄傲和对子孙的负责上来说,哪怕穷的当裤子,大明也要和建奴不死不休打下去。

    因为奸商作祟,朝廷的三边封锁政策成为笑话。宣大军和山东赴辽军以及登莱巡抚袁可立的通力合作下,三边重新封锁。晋商遭到清洗后,建奴失去血源补充,颓势立现。

    他是个聪明的人,看得远,可看到的前途是一片漆黑,他开始绝望,准备垂死挣扎。

    正白旗现在被他握在手里,这是他唯一的依靠。他不愿意去盖州送死,又不能不去。他其实想带着正白旗向北逃,有这些兵马在手,他完全可以劫掠生女真及同样严重不开化的部落,在那里建立一个汗庭……

    很遗憾,他逃不走。

    招募到日本浪人雇佣军的朝鲜军队,堵住了他北逃的道路。或许人可以突围,但绝对带不走什么东西,不带辎重储备,他和正白旗最大的结局就是冻死在这个严酷寒冷的冬天。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李永芳带着一个人来见他,这个人是东江镇副总兵陈继盛。

    陈继盛打量着黄台吉的气色,微微拱手道:“黄台吉,久违了。”

    “是你?”

    长时间未休息的黄台吉眼睛干涩,眨了眨才确定眼前的人是谁,他和陈继盛交过手,血战数阵,却让陈继盛与毛文龙等人以少数部队护送着难民成功逃到皮岛。

    陈继盛伸出左臂,手腕绑着的护腕甲片上有着一道刀痕,笑道:“当年就差一刀,当时的黄台吉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如今,见你如此模样,咱心里无比的畅快!”

    “堂堂东江镇副总兵,难道孤身入敌营,只为看我黄台吉的窘迫?”

    黄台吉说着,看向李永芳,李永芳也是个老头了,眦目看回去,态度很明显了。

    “或许吧,要看你我能否谈得来,谈得来你我都有好处,各取所需;谈不来,今夜就各安天命,看谁命大。”

    黄台吉挤出一丝笑意道:“不愧是东江镇的人,视死如归当真豪迈。本想请陈总兵同饮,看来是不可能了。”

    帐外,急促的脚步声,甲叶撞击声,各种语言呼喊着,马蹄声、马嘶声嘈杂一片交织。

    两汉军旗此时易帜反戈,已将黄台吉营地包围,外面的是正白旗的兵马调动,却被李永芳的家丁阻拦。

    同时正白旗也不是全都心向老奴一家,当年叶赫部遗民,两个牛录的兵力反戈,倒向李永芳。

    外面的人无法与黄台吉取得联系,群龙无首。他们都没想到李永芳竟然会反戈,李永芳是所有人当中绝对要死的人,他反戈有意思吗?

    “先谈谈,谈的好,有的是功夫饮酒。”

    陈继盛将田尔耕发来的条件一一讲述,本来他就是来干死间的。用他副总兵的身份取信李永芳,作为人质留在李永芳身边,让李永芳鼓起胆量反戈。

    死他一人,让李永芳的两汉军旗与正白旗拼个你死我活,非常的划算。

    可他也收到了辽沈光复的消息,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活着回去了,当然,走的时候要把李永芳及李永芳的亲信,还有两汉军旗中劣迹斑斑的叛将一起拎走。

    “愚蠢的塞斯黑,吃里扒外的阿齐那!”

    黄台吉入座,骂着李永芳,他隐约摸到了陈继盛的打算,可朝廷的条件实在是让他接受不了。

    见他骂李永芳为猪狗,陈继盛面容带笑走在悬挂的羊皮地图前,看了看,又找到一支笔开始标注他预测的双方形势图。

    被骂猪狗,李永芳手按刀柄,等着陈继盛的命令,大不了就拼了。他死了,他在外领军的儿子能活下去。

    不能世袭建州左卫世职也就算了,有个世袭百户保住性命也不错。可该死的朝廷,竟然要让他的后代,每代都要派一个嫡子去宫里当奴仆当阉人。

    这种屈辱,比杀了他还要难以接受。

    可他不敢翻脸,更不敢喝令帐外的戈什哈,一旦他这头发出命令,等待的就是一场混杀。他本人要死,这一万七千可以改变盖州形势对比的力量也会白白虚耗一空。

    得知辽军援军将至,老奴才急招这守住后路的三旗部队。哪怕没有辽军,老奴也要汇聚力量与熊延弼拼一把。

    黄台吉对盖州战场的前景持悲观情绪,因为这是一场建奴毫无准备的仗,要什么没什么。这种仗怎么打?

    此时的八旗军正是扩张上升的时期,战前老奴都不敢退缩违背众意,更别说其他人。他们只能迎刃而上与明军拼命,赌一把运气。

    显然,明军是有备而来的,尤其是西南军团出现的方位,以及刘爱塔的举义,都让黄台吉感到绝望。

    思前想后,黄台吉心中的那口气泄了,整个人瘫软在虎皮大椅上,喘着粗气,缓缓闭上了眼睛:“如你所愿,我黄台吉降了,为了家族的延续,总兵大人下令吧。”

    “很好,是如你我所愿。蝼蚁尚且偷生,而良禽择木而栖,好好想想,说不好还能杀出一番功名。来看看此时辽东形势,你不会感到后悔的。”

    黄台吉回了一个苦笑,走到羊皮地图前,倒吸一口气,有些怀疑真假,而陈继盛很认真的对他点头,什么都没说,意思很简单。

    “两年杀戮,竟一朝成空!”

    真的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天启元年以来打下的土地,都丢了……

    随着他态度改变,改变的很决然,正白旗此夜人头滚滚,反抗意志坚决的都被联合绞杀。

    事情还没有结束,李永芳兵变逼迫黄台吉,黄台吉配合发动清洗,李永芳还没得意多久,然后洗到了两汉军旗身上……

    背后混编的亲兵持火把环绕,陈继盛坐在虎皮大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把纯金镶嵌七色宝石的短刀。这是林丹汗的心爱之物,落到了黄台吉手里,现在姓陈了。

    一旁黄台吉站着,看着汉军旗的将佐一个个提着正白旗士卒头颅回来报数记功,他面目无情,仿佛麻木了。

    血腥味浓烈刺鼻,扑面而来,陈继盛轻轻嗅着,心中无比的痛快。

    这血味闻着,是那么的香甜,那么的醒神,他愿意这么一直闻下去。

    他见过了无数的血,每一次都让他刻骨铭心痛不欲生,只有这次的血,芬芳扑鼻。

    一枚首级从裹着的披风里掉落,滚了滚停在陈继盛战靴旁,新鲜的血迹擦在陈继盛的靴子上,一旁李永芳赶紧蹲下来,掏出手绢轻轻擦拭,神态认真。

    抬脚,踩在椅前瞪目的头颅上,陈继盛身子前倾俯首,脸贴着脸对李永芳道:“当年,辽民也是如此愤恨不甘的头颅,瞪着眼珠子滚在老奴脚下,你也是如此为老奴擦靴的吧?”

    “总……总兵大人,此话何意?”

    “没什么意思,咱只是奉朝廷的意思做事而已。朝廷给黄台吉活路,他就能活;朝廷让谁死,谁就不得不死。”

    说罢,陈继盛向后仰躺,右手中宝刀打着旋握紧,轻轻向前一挥:“都绑了,听候发落。”

    “哈哈,这就是你的下场,我能活,你只能死!”

    黄台吉上前突然一脚踹翻身躯发冷僵硬的李永芳,李永芳还未爬起,就被亲兵扑上去捆绑。早有准备的陈继盛亲兵,汉军旗将佐同时拔刀,将兴冲冲回来报功的汉军旗将佐控制。

    “俺就知道朝廷不会放过我等,弟兄们,咱是活着回不到家乡了,拼了这条贱命,也比落在朝廷手里舒坦!”

    副将鲍承先大吼一声,悲愤之极,拔刀之时被身旁两名提着头颅的亲兵控制扑倒扭打,更多的亲兵加入,将自己的主将绑了。

    鲍承先,应州人,名将鲍崇德之子。出身将门,世袭武职。万历时,官至参将,泰昌元年从总兵贺世贤、李秉诚守沈阳,为新军副将,加都督佥事衔,继续镇守沈阳城。天启元年三月,建奴进攻沈阳、辽阳,贺世贤战死,沈辽失守,鲍承先退守广宁。

    第二年,老奴率兵大举进攻西平堡,鲍承先奉命驰援,遇伏战败,全军覆没。广宁亦失守,他只身隐匿数日,觉得回去也活不了,主动投降叛变,建奴仍授他副将之职。

    鲍承先这样的叛将实在是太多了,王鳌久,王正志,徐一范、徐勇、郝效忠、马得功、孙得功、马光远、沈志祥等等一串人,都没想到陈继盛突然翻脸,垂死挣扎一番被生擒。

    陈继盛说的很清楚,黄台吉你清洗的态度越坚决,朝廷越能相信你;至于两汉军旗,也是同理。陈继盛也有人脉在其中,形势大变后,控制住李永芳及这些主将,也就控制了其他人。

    汉军旗的士兵本就厌战,也是为了糊口才当兵的,跟着哗变是主将的意思,他们只能跟随。看着主将被清洗,他们无动于衷。

    因为陈继盛也对他们说了,汉军旗必须要交出罪首给朝廷做交代,战后他们不会被追究,也不能当兵,却能回家乡,每人各依军职,最低遣散费十五两,银子是黄台吉的……

    正白旗直接减员三个牛录,有些正白旗士卒愿意跟着黄台吉投降,可黄台吉要杀足够多的人做投名状,所以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亡。

    汉军旗被捕两千多人,罪小一点的直接处决,那些有名有姓的三百多人将会押运回京师,等待国法的贴切交流。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没有,黄台吉还要率领这三旗将士支援老奴呢……

    大清洗完成,拔营的时候陈继盛才真实的感受到建奴的窘迫,这些战斗在最前线的部队,每日竟然只有三成干粮。只有临阵交战前,才会吃个七成饱。

    他带着仓促整编出来的亲兵巡查营地,看到了让他头皮发麻的一些东西。

    陈继盛看到了天冷无法挖坑掩埋,丢在枯草里的人骨头,只有骨头,没有肉……

    而他的亲兵,对此熟视无睹,仿佛见惯了一般。

    怪不得黄台吉愿意投降反正,到了这种地步,黄台吉还有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