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70章 丞相府与替罪羊

第270章 丞相府与替罪羊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朱弘昭不认为自己能玩心机玩过叶向高,索性的价码摆明了,让叶向高自己来选。飞熊军即将抵达,明日神机营抵达,京中将会彻底安稳下来。朱弘昭不怕再出什么意外,主动权就在他手里。

    之所以放下身段,为的就是给叶向高一个面子并以此突出拔高叶向高在东林内的威望。 对于叶向高扶持杨涟为下代领袖,朱弘昭是支持的,叶向高能放着自己两个优秀的学生而不用,一门心思的扶持杨涟,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行为。

    而东林内部已经在这次事件中分裂,朱弘昭完全可以借着那帮人同属东林的关系对东林党来个全盘封杀,可他舍不得东林之中的老臣。

    这个国家不久之后就是他的国家,以前作为一个亲王他都舍不得杀东林老一辈人,更何况现在这些人用得好,治理的将是他的天下。

    而老一辈东林与朝中东林人被打包出卖,这种际遇足以让这些人对原来的政治立场发生动摇。说到底,东林的老一辈人是当时不得重用的清流名士自发组成的,随后威势日涨,是个人都想往东林身上凑,后来在这次京察大计中后,老一辈人被魏忠贤不分好坏都给杀了。

    留下委屈求全的东林人,都是东林中的败类。借着老一辈尸骨铺垫的清名与政治威望登台,一个比一个表演着如何拙劣玩弄权术。

    “丞相……”

    叶向高脸上的阴霾散去,随后是挥之不去的踌躇犹豫,朝中的东林人能保住近半儿,余下的要和民间那群被东林自己内部淘汰按下去,或行为不正被各党弹劾下去的东林人一起成为此次事件的牺牲者。

    文人更在乎自己的名声,特别是青史中的形象。

    牺牲那些人,看起来是东林内部残杀,所以一旦叶向高选择与朱弘昭合作,他此时的名望不会太好。但随着事件清晰,他的名声会好转。

    但谁会保证,给那些东林中的败类坐实谋反罪行诛杀后,以后朝中诸党斗争,会不会牵连到东林,将谋反帽子戴到所有东林人的头上?

    一个叛党余孽的标签,就足以让一个前途大好的官员黯然离开官场。

    这是一个大把柄,哪怕朱弘昭承诺既往不咎,可朱弘昭以后呢?

    叶向高面对丞相官职的诱惑,也开始动摇。尽管他内阁首辅的身份实质上就是丞相,可丞相这个名号实在是更有诱惑力。

    这就是名义的力量,叶向高更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的是大明丞相,而不是内阁首辅。内阁成员随皇帝的意志可以说是换的非常快,历代的内阁多,首辅也多,所以首辅的名头不值钱。而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能那么容易更替?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可他的顾忌很大,他可以不在意那些东林败类的生死,也可以忍受一段时间的毁谤。可他担心留下后遗症,留下东林有人谋逆的标签,那以后东林人怎么能在诸党面前挺着腰板做人做事?

    至于东林背后的豪商地主,叶向高也可以不在乎。与民户出身的东林人不同,他是军户出身,家里没多少家底,而诸党又眼睁睁看着,他没有什么犯朱弘昭忌讳的收入。

    “老大人,孤握着东林的把柄,才敢对你们重用啊。孤可以透个底,孤并不反对官员结党,反对的是结党营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同志之士为与力帮衬。”

    “都说党争因东林而起,错了,明初就有胡惟庸之胡党,武祖时期杨庭和之杨党都是百官心知肚明的。结党一事早矣,嘉靖时期严嵩权倾朝野,之后徐阶与张居正一脉相承霸占朝堂,这才是引发党争的起源。”

    “孤想看到的是朝中百家争鸣,而不是万马齐喑。毕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策,国策要根据形势变更。治国不能死板硬套,所以哪一党的主张更适应国情,就由哪一党执掌丞相印。为了避免徐张相承之事,丞相府五年一轮替,最多十年。”

    看着口张目呆,却目光透着神彩的叶向高,朱弘昭活动活动手臂,做着扩胸运动:“党争是免不了的,我汉人朝廷屡次灭国,除了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产出外,末期朝中党争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重臣们都忙着党争,哪里会有人去治国?敢治国的,都没好下场。所以,孤顺应形势,想和上苍赌一把,若赢了我大明自然能避免二百年国灭的朝代宿命,若败了,孤就再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殿下……”

    “以前孤也只是敢想想而已,如今肩挑日月在即,这才与老大人刨心相待。朝臣们躲在暗处结党营私,那就让他们暴露在世人眼前,受忌于世人,他们只能结党一展胸中抱负而不能营私。一切暗处的东西,咱在朝堂上摆明了车马炮,堂堂正正治国,这不好吗?”

    “孤允许朝臣结党,但御史台结党者杀无赦!军中自孤起,只有帝党,不许朝臣插手。孤可以将治国的权力交给丞相府,但御史台谁都不能去染指,军中更不许插手。这是孤的底线,如何决断皆在老大人一念之间。若老大人以国事为重,明日给孤一个名册。这丞相府设立后给你东林五年时间,若治国有效追加五年。”

    “殿下……雄才大略,臣拜服。”

    叶向高一时竟然想不到什么拍马屁的好词来感叹自己心中的惊奇,这也正常,毕竟东林哪怕是老一辈,也是骂着万历皇帝起家的。

    一个个骂人是行家里手,想要去恭维人,叶向高这一批老人实在是缺少词汇储备。

    结党合法化,叶老头这么想过,但谁敢说出来?就像他们要限制皇权一样,都是不能说出来的政治抱负。

    这帮人不管东林还是诸党,有那么几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实打实的结党,但谁都不敢承认,一旦结党的事情被抖出,他们都是见光死。所以他们才会各种有默契的摸黑中立朝臣,没有结党的朝臣就是最有资格顶替他们的人。

    只要满朝结党,何尝不是一种实际上的结党合法化?

    还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认为治国就应该让专家来治,谁是专家?很难是长在深宫的帝王,只能是他们这些饱读圣人教化,从一县、一府升上来的朝中大员。

    至于限制皇权,朱弘昭的意思很明白了,以后政令出自丞相府,这就是间接的放弃了治政之权,都给了朝臣。

    作为交换,朝臣则会失去御史台这个舆论基地,御史台将是独立的不受干扰监督朝臣各部的机构。

    至于军中,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一条线,军队必须归属皇室,起码名义上是这样。以朱弘昭对军权的看重,谁敢和他抢军权,绝对会砍了这个谁那个谁,谁抢谁死。

    三省的设立构想算不上完美,根子还是前人用过的根子。但这种时刻改制,则不是人人都有底气敢施行的。

    朱弘昭有军队支持,但还不够,他需要朝臣支持。东林就是好的人选,哪怕此次元气大伤后,积攒的名望能平息不少舆论非议。

    至于其他诸党,随着结党合法化,东林自然不敢在这次京察大计中大肆清洗异己,这么做是犯忌讳的。

    大家都摆明了,你要一家独大,你想干什么?

    叶向高自然不会天真的以为丞相府就上上下下都是东林人,起码帝党要进来几人。其他各党,用京察大计换取他们的支持,不是一件难事。

    重立三省只是一个政治构想,涉及到的部门涵盖朝廷上下,不是朱弘昭想弄就能弄。在军队稳定,舆论稳定的情况,汇聚一帮老臣,才能把这个事敲定。

    第一届的丞相府班子,在朱弘昭看来是要不断擦屁股、磨合的丞相府,擦不利索,极有可能会崩溃。

    而且,执政权力归丞相府,以后发生个灾难什么的,也不需要当皇帝的下罪己诏,最大的可能是丞相引咎辞职……

    保持对丞相府的控制力,出了坏事情让丞相府顶在前面充当缓冲也是不错的。这样朝廷的信用就会转移到丞相府,而皇室的信用却不受干扰。

    丞相府干的好,是皇帝选人选得好;丞相府干的不好,有能耐生是非的人谁会去说皇帝的不是?只能是丞相府里的人无能,需要有能耐的人补充进去挑大梁……

    既然你们争着跳着想要执政权,那就给你们一个阉割版本的执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