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49章 人心所向即天命

第249章 人心所向即天命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田庄内一处明亮二层阁楼,屋中架着火盆,李遂披着洗的掉色的棉甲,仅有的右臂握着铁钎推着炭火,一堆裹着湿泥的土豆在盆中散着白气,滋滋作响。

    赵期盘坐在炕上,炕边李成栋与虎大威正坐,虎大威端茶轻轻吹着,李成栋神态故作平常,满怀心事故而多了一分生硬。

    “老夫让高杰寻些可靠人手来永加堡,想来想去也只有你们二位效忠王事,勤勉执事。”赵期也是强打精神,有些中气不足,眉宇间有着挥之不去的阴云。

    李成栋与虎大威互看一眼,赵期这话味道不对。一来就夸奖他们忠诚于齐王,却没问别的,显得不正常。

    两人身子前倾,李成栋露出一丝笑容道:“先生有何吩咐?为大王事,虎子愿赴汤蹈火。”

    “大王拔末将于微末之间,末将亦然。”

    虎大威神色却是严肃,放下茶碗抱拳。

    “实不相瞒,此时老朽已被厂卫盯着了,在这王田也待不了多久。寻你二人领东路子弟前来,主要有两件事托付。”

    赵期说着,解开自己衣衫,里面棉衬透着淡淡血渍,让虎大威双目瞪圆,捏紧了拳头。李成栋更是直接起身,低头贴近赵期恨声问:“先生,可是厂卫那些狗杂碎下的手?”

    棉衬被解开,赵期腰腹裹着一圈圈绷带,血迹黑紫,散着血腥气及药草味。

    赵期缓缓摇头道:“此事万不可声张,尤其不能让大王知晓。至少在辽镇大胜前,不能让大王知晓。下手的是厂卫,却不是魏忠贤手里的厂卫。他手里的厂卫,只是孙子辈,不算什么。”

    说着闭上了眼睛,赵期满是遗憾长长一叹道:“大王于代州故居失修坍塌,老夫有先王遗命,月前借修缮故居之名前去挖些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想被奸贼捷足先登并留下机关,老夫大意之下这才遭了暗算。”

    虎大威眸子一缩,李成栋却捏的拳头嘎吱作响:“他们好大的狗胆,竟敢暗算先生!”

    “弩矢有毒,至今伤口未愈。又怕被厂卫瞧出端倪,老夫只得自医,强撑着总算是将你们等来了。”赵期说着,在炕上脱了靴子,从鞋垫下取出一张纸,折叠起来递给李成栋道:“别看,将这封密信蜡封了务必亲手送到大王手中。切记,要在辽镇战事停息之后。若战事不顺,立即呈送大王!”

    一旁李遂将炭火推好,取来一个木盒,其中各种小工具齐全,李成栋握着折叠的密信,左右看看,低头开始加蜡,完全蜡封后装入樟木雕刻的空心圆球,拧合缀着线绳挂在了脖子上,对目光探来的赵期点头,咬牙道:“除非虎子头断,这信必按先生吩咐交由大王手中。”

    赵期微微颔首,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脸色苍白起来:“老夫午时动身前往宣府镇,你二人务必出入同行。这份密信若遗失,你我乃至是大王,都有杀身之祸!”

    “虎子晓得轻重,先生安心养伤就是。”

    “赵先生放心,虎某家可抛,王事不敢忘。”

    将衣襟轻轻扎好,赵期有些疲乏,堵在心里的事情交待出去,他现在浑身轻松,不再紧绷着,这疲倦感如同海潮一样一浪浪袭来。

    李成栋爬到炕上,将棉被挪到赵期身后,赵期微微点头,向后躺倒道:“你二人或许奇怪,这永加堡百顷王田虽有洋河流经却也是贫瘠之地,为何老夫与李遂将军还要镇守此处。今日也就告诉你二人,这贫瘠的土地下面,埋着宝藏。”

    “啥宝藏?”

    抬眼看一眼李成栋,赵期脸上浮现红润,缓声道:“不是金银,却胜过金银万倍。这土里,埋着的是大明社稷的希望,是大王的希望,也是先王的希望。”

    “这土里的东西,能为大王换来西北七镇百万军心,三千万人心。这是天命,属于大王的天命!”

    说罢,赵期缓缓闭上了眼睛,一动不动。

    诧异中的李成栋一惊,正要伸手去试探赵期鼻息,被虎大威轻轻一拉,眼神示意赵期微微起伏的胸膛,李成栋神色悻悻。

    回头看向虎大威,两人神色诧异中带着慎重,以及那丝压抑不住徘徊在眼眉之间的喜色。

    当他回头看李遂,李遂握着铁钎重新捣鼓炭火盆,神色平淡毫无波澜,仿佛事不关己。李遂察觉到李成栋目光,抬头回了一个微笑,继续推着炭火,神情间有一种难以言明的骄傲。

    李成栋脚步轻挪,来到阁楼边,从腰囊取出望远镜,用鹿皮轻轻擦拭后,端着瞭望四周,他很想知道,什么东西能换来百万军心和三千万人心。

    虎大威也来到一旁,抽出望远镜,也是小心翼翼的擦拭,随后观察起来。

    看了许久,两人放低声音,李成栋脸色渐渐有了变化,明悟之后轻轻点头:“不错,如先生所言,这东西确实能换来西北军民之人心。”

    “何止是西北人心,这能为大王换来天下人心。人心所向,就是天命……”

    虎大威呢喃着,只见土豆田地里,挖出的土豆装筐,由牛车拉到田庄内操场翻倒,操场内的土豆堆积如山。

    赶来的飞熊骑,则在老辈人指点下,进行翻捡,将完好的土豆另外装筐由牛车送到洋河边上洗净泥土,再转入麻袋运到仓储。

    李遂也来到边上,单臂扶着护栏,眯着眼展望庄外一望无际的田野,笑说:“当年虎子兄弟南下,为自己抢了个婆姨,也为大王寻来了天命。青阳庄十亩地,土沃田肥又精细耕作,今年亩产土豆能达到每亩七石,这里土地贫瘠,也有四五石产出。”

    “李大哥哪里话?咱还不是奉大王的命令南下福建寻找土豆与其他番种作物。这天命是大王感应天机,不是咱李成栋寻来的。”

    天命的事情,李成栋胆子大,可也不敢往自己头上戴。这的确的是大功,可也要看人来说。他消受不起这份大功,别说他,就连高杰也承担不起这份天命大功。

    对他的反应,李遂只是笑笑,嘴角翘着:“今年实验过两顷干旱山地,亩产也能达到两石。此物推广开来,我大明将不再缺乏粮秣。不论军民,都能豁开肚皮吃饭。”

    最差的土地和环境,只要土豆能活下去,产量比此时的小麦还要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土豆大面积推广,国家产粮起码能翻一倍!

    粮食产量上去,就意味着国力充足,也因为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他们看不了那么远,他们只能想到所有人都能吃饱,国家也会有充足的粮食储备!

    封建农耕王朝,粮食就是硬实力,有粮食就有人口,有人口就能拥有一切。

    虎大威收起望远镜,还有最后一丝疑惑:“这土豆去岁曾听说吃死过人,恐怕推广起来,会有些阻碍。”

    “无碍,土豆萌芽后才会有毒性。这是大王说的,咱还不信,拿大同死囚试了试,果然如大王所言。”李遂说着,拍拍李成栋的肩膀笑道:“除了土豆,李兄弟顺手带来的长藤红土豆,据说在齐州长势不错。”

    李成栋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说道:“似乎福建土民说过,说是长藤土豆能四季生长,年产量比土豆还要高。不过那边也有土人因食土豆而腹泻或死亡,土豆和红土豆都被他们在田埂间种植养牲畜。”

    李遂朗笑轻语:“他们怎可能有大王这般英明神武?就连李兄弟寻来的麻皮豆产量颇丰。按大王说的,七月时用来榨油,一斤能出油六两。而油菜籽,却只能产油三四两,其中差距明显,而油也更香。只是麻皮豆需精细耕作,不如油菜好养活。”

    麻皮豆就是花生,李成栋不觉得这东西能榨油,只是香脆好吃,就从杭州寻红夷商船买了一些,是给朱弘昭带去的零食之一。

    李成栋含笑不语,想到赵期的伤势又敛去笑容,手里握紧望远镜道:“那些红夷贪财好利,浑身臭的让咱不敢靠近。没想到这些夷人,手里还是有些宝贝的。”

    他此刻内心非常的激动,他整来的这些东西都是丰产物种。看赵先生的意思,齐王有天命在身。若举大事成功,他李成栋不提军功和带兵本事,光这份功劳,将来封个伯侯不成问题!

    顺便说说古代传承上古的汉文化对外族的划分,西戎北狄东夷南蛮是四个最有名的四方诸族统称,其中只有东夷的夷字带有人字,东夷也是彻底并入炎黄部落的,也因为他们相对于中原文化是开化的,所以有个人字……

    对于西洋人的称呼,明朝就改为西夷,表示对西方文化的认可。记住,是认可而不是推崇,只是相对于汉文化,觉得西夷文化有点开化后的人性而已。

    虎大威瞭望着田野中辛勤劳作的府丁人户以及飞熊士,他内心非常的喜悦。他走南闯北,非常了解粮食的重要性,一句话总结的很好,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并不是以朝廷为天。

    朝廷若治理不当,不能让百姓吃饱肚子,这样的朝廷就会失去人心。他随朱弘昭赴西南平叛,途径湖北他能感受到齐王的愤怒。

    整个湖北,天下的粮仓,竟然不去种植粮食而种植棉花、桑树、油菜、各种染料、甚至烟草也有人种植。

    他相信,随着土豆这种丰产耐旱的作物推广天下,百年内不会因为缺少果腹的东西而逼迫百姓造反乞活。

    当然,地方吏治也是很大的毒瘤。他早年深受其害,这才当起了马贼,又投降归附成了官军。可吏治难治是有名的大问题,齐王能掌握军机处造福军人,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若插手吏治,根本不合适。

    现在,有代表天命的土豆并握在齐王手中,京师一带全被心向齐王的军队战略上包围,他开始对齐王身怀天命充满信心。

    京师的京营兵马,在虎大威、李成栋这样的骁将看来,那都是纸糊的。至于守护京师的蓟镇只有区区四万兵马,还不在此次换装、补饷范围内,根本不足为虑。

    他的血液在燃烧,李成栋的血液也在燃烧。

    看着他们二人,李遂摇头笑笑,回去收拾火盆。他的血液,去年已经燃烧过一回,他对齐王身怀天命一事,极为推崇。

    若齐王得不来这天下,老天爷才是瞎了眼。

    作为军人,还是被朱弘昭从微末提拔起来的军人,他们想的简单,思想并不复杂。只要实际合适,没有天命也要弄出天命给齐王戴上!

    更何况,这天命是货真价实,造福后世子孙的大天命!

    李成栋双拳紧握,他决定和高杰这帮老兄弟商量一下,实在不行那就先斩后奏,行黄袍加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