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14章 九龙沟伏击

第214章 九龙沟伏击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玉林城,这里空荡荡只剩下将士、辅丁、军械和粮草马匹,所有的塞外边民,归化蒙古牧民都迁移入塞,这里,就是一座军营。

    何冲蓄的的八字胡油光黑亮,四四方方线条刚毅的面容越发威严,一大早起来翻阅昨夜夜不收用飞鸽传来的信息。

    作为锦衣卫系统出来的人,他手下的斥候部队也有特色,照搬锦衣卫训练。而且军官晋升以夜不收这样的斥候部队为主要途径,这使得何冲拥有一支素质极高的斥候部队。

    这点不同于朱弘昭,朱弘昭是传统的以亲卫系统作为军官后备役,这样不仅能手把手教出来一批批军官,还能严格的控制部队。

    两者各有千秋,若是打堂堂正正之战,朱弘昭所部上下一体摆出阵势同进同退。而何冲的兵,就是散的,不适合打正规战,下面的将领适合各自为战,打混战不需要指挥,就能彼此配合打出狼群战术。

    如果两个人的部队撞在一起,朱弘昭的部队摆出阵势,那何冲会抓瞎。若朱弘昭的阵势没摆出或者被搅乱了,那么笑到最后的绝对是何冲。

    何冲的兵,就是效仿游牧民族的狼群战术,甚至打仗,他只需要给个目标,怎么打,则是下面领军将领的事情,他只要结果。

    两人培养军官的方式不同,论出将才,何冲的方式更胜一筹,但也只能是将才。而朱弘昭的亲卫,还兼着参谋的差事,能出全面型的将才,这种将才被称作帅才。

    一个中庸勉强合格的帅才,也比一堆将才来的重要。

    看着最新的情报,何冲握着石膏粉笔在地图上勾画,一个人沉思,他做的好多事情都是不能见光的,故而军中幕僚也没有招募。

    土默特五万人先于插汉部出发,距离大同又比插汉部近,起兵速度这么快,不是要争头筹又是什么?

    昨夜在单于城四部台吉会师,商议着要先于插汉部攻破玉林城,抢夺何冲积存在城中的军械物资。

    台吉,是蒙古贵族的一种头衔,只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人才能有资格使用台吉这个头衔,现在的蒙古,部落大一些,一抓就是一把台吉。

    而且最新的情报让何冲松了一口气,土默特部的五万人,并不是五万骑卒,只有两万骑,另外三万是步卒。

    不是土默特部没有足够的马,而是没有充裕可以肆意挥霍的马匹资源。这个时节出动骑兵,得不偿失。不如先让人过去,等入秋后再将马匹运输过去。

    毕竟这一路,可是要攻城的,攻城时还是需要步卒打头阵的。

    这时候的蒙古人,二百多年没有正儿八经的攻过城池,甚至连威名赫赫的蒙古重甲部队都凑不齐,他们的攻城能力,不值得期待。

    但,蒙古人不这么认为……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如自己祖先骁勇,但明军更烂……

    “两万骑,又分属四部,好机会呀……”

    何冲放下粉笔,返身在书架上翻着一片片吊牌,找到写着九龙沟三字的吊牌,一抽顺着线将九龙沟的地图画卷取下。

    地图铺在桌子上,看着九龙沟地图,这是严格绘制的地图,等高线、地图比例、大小路径能侦测的都标注在上。若不是财力不够时间紧张,何冲都打算制作一副沙盘。

    九龙沟,听这名字就知道这里的地形是个什么样。塞外,尤其是长城周围几百里内,依旧是山丘居多,属于大山余脉。

    这里的地形非常适合伏击,堵住头,掐住尾巴,就能将土特默部五万人按在地上,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

    有些遗憾摇摇头,他何冲的兵力不够,想要借助地形,吃掉这毫无防备的五万人,他起码还需要两万人。而且,与朝廷制定的策略相违背,他可以主动出击,但不能一次将蒙古人打的丧胆。

    朝廷这次上上下下齐心协力,都是奔着军功去的。如果他何冲一个人打退蒙古,事后有他倒霉的地方。

    一个合格的将军,想要活的长一点的将军,最好不要插手政治,但绝对要懂政治。

    踌躇片刻,何冲一拳砸到桌子上,卷好地图出门大喝:“擂鼓,聚将!”

    鼓点节奏不同,传递的信息不同。两面大鼓擂响,城中千户级别将领留下副手,穿戴铠甲后来何冲的征西将军府议事。

    “今日令儿郎们好生休养,入夜后归化铁骑与咱的标营带足三日干粮出发。既然土默特诸部要跟着插汉部给咱大同添堵,那咱也去给土默特制造些麻烦。”

    副将张骥抱拳道:“军门,齐王千岁指令我等坚守。出城寻觅战机,与千岁意愿违背。还请军门三思。”

    “殿下的意思咱懂,比你懂!咱先打出锐气,也方便日后防守。否则一味防守,鞑虏猖獗以为我军无人,尔等不觉得憋屈?”

    张骥又要说,被何冲一瞪,遂闭口不言。

    在塞外,就是何冲的大本营,这里是他一言堂的地方。他既然做出决定,就不允许有人违背。

    随着时间转移,何冲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刚来大同时,他是坚定不移的骑兵派,随着刘时敏监督,不断产出优良火铳后,他就迅速转变为火器派。

    他的标营,就是一支骑马的火铳步兵。

    各省督抚、总兵的标营,都是三千人编制。这是死规定,戚继光的戚家军也是三千编制。这个名额可以少,但绝对不能超过。

    也没必要超过,超过的兵马完全可以挂个乡勇、义兵名头,没必要死纠缠编制。

    七月初三,在九龙沟潜伏一日两夜的何冲,终于在清晨淡淡薄雾中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土默特各部。

    毫无意外,这里土默特的锐骑勇士与明军斥候部队一如既往的在路上交手,有重重山丘做掩护,何冲的一万三千人分成四部,开始行动起来。

    明军斥候只在土默特部队前进的道路上滞留,往往会挖坑制作陷阱之类,甚至道路崎岖一点的地方会集合木材放一把火,使用各种手段迟缓土默特部的前进速度。

    从土默特部出兵,就这样被明军斥候骚扰个不停,使得他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前队,军队两翼并没有进行关注。

    明军斥候为什么要迟滞他们的进军速度?说明明军还没做好准备!

    这样的明军,有什么好紧张的?

    土默特部上下都是这种想法,不能说他们迟钝,而是明军挨打的时候是出了名的迟缓。情报传到京城,京城再做决定,然后指派的部队还需要动员,过程非常的冗杂。

    所以明军斥候拖延他们进军速度,是正常的。

    九龙沟,从土默特部进入这片地势复杂的丘陵地段后,明军斥候不断点火,烟雾弥漫,呛得土默特人想要骂娘。

    他们能做的就是快速通过这里,等到了平原地区,明军的这些小股斥候部队只能乖乖退散。

    至于九龙沟两侧的地形,都是大山,不适合大队人马行进。

    似乎明军斥候不再埋伏,而是只顾着点火,开路的土默特勇士锐骑放松下来,专心扑灭火堆,为后面大军铺路。

    何冲端着望远镜看着一堆堆青烟飘起,离自己越来越近,而远处的烟火堆也在不断熄灭,这代表的是土默特锋兵的推进位置。

    “军门,再有二里山地,鞑骑前队就会抵达这里。”

    掌管夜不收斥候部队的玉林卫佥事抱拳低声,身子半躬着伏在山坡上,他的两侧,站满了摆线列阵的火铳兵,火铳兵沿着山势铺开,红色的战袄连绵如同一条细线,仿佛山头挨了天外一斧,淌出的血液一般。

    “传令各队,隐蔽后放鞑骑锋兵先过,将他们交给张骥,咱的目标是狙击土特默各部鞑酋、台吉。若有暴露隐匿者,左右共斩之!”

    命令在低声中,一个接一个传荡开来,何冲放下望远镜,抄起一杆火铳掂了掂,后退几步藏在山坡后面,握着火铳低声:“希望殿下的战术是正确的……”

    三千火铳兵,都列在山路东面,保持足够的间距,三排延绵一里有余。这么大的伏击范围,何冲有信心一瞬间摧毁土默特的核心阶层。

    摘掉头盔,何冲隔着草丛观察下边山道的动静,下边混合青草的柴木被明军斥候点燃,没烧多久就被土默特锋兵赶来扑灭,骂骂咧咧骑着马继续前进。

    随后又是一万骑卒浩浩荡荡经过,仿佛数之不尽,让埋伏的火铳兵军官看的头皮发麻。不过还好,他们占据地势,蒙古人很难冲上来,箭也不好射上来。

    然后,是苦逼的土默特部步卒,迈着两条腿身上还扛了不少的东西,甚至有的人极有自信的带了一大盘牛皮绳,想着俘虏边民做奴隶。

    再然后,则是诸部台吉的车架,完全由人力肩扛,换班轮流抬着走山路卸掉轱辘的大木板,挂着帷幕,飘着彩带,铺着花纹美丽的毯子,上面的贵族们搂着女子,喝着酒,大声笑谈着。

    所有火铳兵军官扭头望来,何冲露出不屑的笑容,缓缓抬起自己手中的火铳,身后两名旗手两臂高举,就等着他开铳挥旗。

    上前猛地踏一步,脚踩着草丛,何冲瞄着下方人群,扣动扳机。

    “砰!”

    两名旗手挥旗,嘶声大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