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11章 装备问题

第211章 装备问题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三法司、六科刑科给事中、厂卫这三个机构联合起来,发动一切能发动的力量,也要保证战事的顺利。

    凡是军需物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一律从严从速从重处理。

    至于向建奴走漏消息的,抄家发配甘肃充军。

    联合机构内阵营对立,相互监督势如水火,很难发生沉靡一气相互勾结的事情。

    这次鞑、虏分向入寇,欺负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以及辽地连战连败带来的士气衰减并产生的怯战心理。当然,明军糟糕、臃肿的指挥体系和装备,以及低待遇、军中黑幕带来的厌战心理,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是个消息闭塞的时代,又有厂卫封锁消息,塞外的林丹汗、关外的老奴,都不知道明军已经平定西南叛军。这种大规模的叛乱,不是消灭完叛军就能结束的,还需要留下军队肃清残余。

    故而,根据以往的情报与情理推测,他们只知道除了宣大、蓟辽边军外,明庭能调动的只有一支山东降军改编来的赴辽军,但一支降军能有什么士气?会有战斗力?

    至于京营兵马,在鞑虏看来,就是一帮少爷兵,充充门面还可以,真要上战场,可能会被自己的几名勇士驱散,如同赶羊一般!

    而整个大军调度,自然有一帮老臣、老吏操办。万历三大征,哪次参战兵马低于十万?沿途行军,粮草筹备,自然有经验丰富的老人负责。

    西南八万兵马会在山东待命走海陆,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山东操练,再操练。

    五万山东赴辽军驻扎在山海关沿线,充当辽军后备役。辽地战事,必须先试试辽兵水份,也好为下一步军事调动做参考。

    至于北线宣大战场,所有人眼巴巴望着的宣大总督位置一直空悬,这可是捞取军功的黄金位置。却被朱弘昭制止,放个有自主权的总督过去,极有可能使得指挥系统发生断层。

    不要低估这个年代文人的胆量,放个宣大总督过去,可能这家伙一去就会插手军事,破坏先守后攻的战略。

    故而宣大军以刘时敏为监军,赵率教为主将,何冲为副将。赵率教督掌防线,及所有步卒,还有宣府镇的万余骑。

    宣大总督,如此重要的职位空缺,并不能因为朱弘昭的意志而一直空缺。

    边塞只要有马,有装备,有粮饷,招募骑卒非常的简单。

    何冲则督率四万骑,随着大同进入高度动员,骑兵数量还会增加。缺的只是钱粮、装备而已。

    四万骑中,有两万蒙古仆从,还有近八千隶属于郭谅的跳荡铁骑。

    跳荡铁骑是宣大蓟辽四镇特产兵种,即一手操刀,一手握着火器的骑兵。一个个都是骑术精湛之辈,大同官坊在刘时敏监管下,火器质量增高增产,不差火器,差的是骑术精湛的骑士。

    对于此时的军队,朱弘昭只能尽全力给他们质量最好的装备、属于他们该拿的卖命钱、还有死后的抚恤。

    死一个人,最次也要二十两抚恤。这笔银子可能会非常的大,但他已经找好了肥羊,晋商就是富得流油的土豪大户。

    这个团体在朝中没有硬关系,而且他们犯下的罪行确凿!

    银子好弄,难得是优良的装备。

    萨尔浒大败,明军的装备实在是可笑又可悲。

    楚党领袖吴亮嗣曾弹劾杨镐在辽东担任守备的时候与总兵争礼,这个总兵就是刘綎。守备远不如总兵官大,但杨镐是文人,觉得自己地位要比刘綎高,而刘綎战功累累,被称为猛将,还是第一号的,名传天下。

    刘綎被天下人称作‘刘大刀’,因为刘綎能挥舞六十斤的大刀纵马奔驰,挥刀抡砍如车轮。

    他又是军中宿将,父亲刘显官至都督,世代将门,根本不搭理杨镐。刘綎也是对人不对事,在西南时,他能派人驰千里为监军崔景荣的父亲拜寿。在辽东,对杨镐则是有些看不起。

    因此,刘綎曾在朝鲜战场上与杨镐结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作为刘綎的上司,就憋足了劲给刘綎小鞋穿:哼,你不是有本事吗?好,我叫你有本事,我叫你有本事!

    杨镐给刘綎的右翼南路军所安排的兵员全是些各地的募兵、客兵。武器也是最次的,史载为“器械龃龉,又无大炮火器”。

    要说明军的“器械龃龉”还不是一般的“龃龉”,出兵之日,在辽阳演武场杀牛马祭旗,屠牛刀连割了三次才把牛颈割断……刘綎的义子刘招孙上马试槊,大槊迎风一摆,因为木柄虫朽,槊头竟然堕地!

    用这样的军器上阵,令人揪心。

    而有些南兵手无兵刃,武器还是削尖的毛竹……

    从朝鲜弄来的那一万人三千人仆从军也安排在刘綎军中,这些朝鲜兵的装备更差,“被纸作甲,柳条为胄”,能有多大的作战能力?

    出发前,杨镐还嫌不够恶心,派两名亲信二人到刘綎军中督阵,恶狠狠地宣称,“刘若逗留,则当总领东路马军”,准备随时剥夺刘綎的兵权。

    刘綎知道杨镐摆明了要整自己,却不争辩,他在四川任职多年,手下有数万骁勇生猛的川军悍旅,他向杨镐请求:“若得两三万川军,俺可以独挡奴酋!”

    想等自己的川军集结再行出兵,遭到了杨镐的断然拒绝。

    所以,发兵时,年近花甲,两鬓斑白的刘綎不无遗憾地对朝鲜元帅姜弘立说:“杨爷与俺目前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国恩,当以死相许!”

    年老的猛将,在伤感、悲壮、落寞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出发了。

    更可笑的是主力军大将杜松,戴着的头盔都是在京中统一换装后的产品,边角料打造的头盔,刷上几层金漆,闪闪发光很好看的样子。

    于是,主将杜松被一箭射中头盔,头盔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保护他,他死了,主力军失去了主心骨,全军覆没。

    老奴击败杜松这边主力军,对刘綎的偏师十分畏惧,一交手才知道是个什么货色。而且刘部最精锐的戚家军遗脉在崎岖的地形中根本摆不出鸳鸯阵,刘綎也被建奴派遣的死士部队冒充败军偷袭杀死。

    他义子刘招孙背着他的尸体,想要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尸骨回乡,因行动不便,被建奴射杀。

    至于刘綎部的朝鲜仆从军,直接投降,只有一个小军官受不了耻辱,跳崖自杀。另有五百余人奋起反抗,被建奴斩杀殆尽。

    战略目标定下后,具体细则由军机处制定。

    而朱弘昭还要为各部装备的事情操心,这注定是一场大战,极有可能会拖延。所以装备的事情不能放松,前线士卒尤其是辽兵的装备,根本用不成,需要全面换装。

    谁负责这件事情,谁就能捞钱。

    军将谁都希望自己的部下能领到好装备,入了军营,那就是他们的装备,可以随侍换成钱的那种装备。

    故而,谁掌握军队换装分发大权,谁就能捞取不低的利润,能算是一种回扣……

    六月二十三,新的兵杖局整合完毕,还是由太监掌印,但为了武器铠甲的质量,必须加督文臣、武臣随监各一人。以徐光启、李墨轩担任,这两个人不怕得罪宦官,也分得清装备好坏。

    但兵杖局的提调官就成了难题,京中勋戚、文武大员争着要当。就算没有银子捞,也可以混一个助战有功的军功,还安全。

    至于京中武库里的装备,挑选十里挑一都是难事,直接融了重新锻打。

    皇帝还有七百多副做工精良的鱼鳞甲,是专做赏赐之用。被朱弘昭直接拆了,与两千多副武库里的铠甲一起重新编织,目标是打造一支千人规模的重甲骑。

    重装骑士随着火器出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可对付建奴的重步兵,除了要装备精良外,重骑兵能发挥出乎意料的好处。

    又是一天忙碌的会议,会后朱弘昭留下杨镐和王化贞。

    “本王最是重视士卒的装备与士气,辽东惨败旧事历历在目。不给将士们好的武器铠甲,等于在命令他们送死。故而,从军机处设立之处,本王就一力坚持,要将士卒换装这种大事归于军机处管辖。”

    杨镐老脸无光,有些羞愧低下头,羞不羞愧没人知道,样子要做。

    “昨夜本王与皇兄商讨后,准备以杨老大人为总装司司长,为北线、东线战场我军各部补充装备,同时,还需负责新式火器研发。两件事情有个先后,却不能分出轻重,要齐头并进。”

    朱弘昭说着,转身从立柜上取下一幅卷轴,这是官职告身。王化贞抬头看了看,看旁边还有一卷,不由心里松了一口气,充满了期待和感激。

    “杨老大人充任总装司司长,同时兼任兵杖局提调官。装备的重要性,杨老大人应当有着深刻印象。旁的本王也就不说了,只希望每一把兵器,都能出现在我军手中,而不是让鞑虏挥舞着,收割我军健儿的性命。”

    杨镐颤抖着,伸手接过这幅官职告身,狱中几年,他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朝一日翻身再起。他实在是后悔,为了和刘綎赌气,活活害死刘綎,也害的朝廷精锐尽损辽东。

    一个在装备上吃过大亏的人,由他来负责装备,也算是人尽其用。

    见齐王没有挽留的意思,拿了官职告身,杨镐告退。

    武英殿内,殿中就剩朱弘昭和王化贞。两侧还有军机处行人处理、计算着各种数据,算盘声清脆作响。

    王化贞坐正了身子,他能有此时,全是齐王所助。他的血书重要,但还是远远比不上齐王拿他和马谡、赵括对比,并分析马谡、赵括二人的败因,使得叶向高也不忍心牺牲王化贞。

    至关重要的是,齐王对东林党有承诺。这才让他王化贞活了下来,并进入军机处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