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201章 军机大臣

第201章 军机大臣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阎应元在寝宫旁听,有些话题他必须选择过耳即忘,比如皇后张嫣那番话。

    他在思考齐王的方略,感觉能行。

    天启也在思考,他受朝臣影响,也不想和建奴死磕,他对辽军的状态没有信心。

    朱弘昭小抿一口茅台酒,最后补充道:“此时我军有山东血战后的锐卒,也有西南鏖战一年的老卒,这些都是难得精兵,血气尚壮杀气未消。故而一味防守,只会徒耗粮秣,令士气军心萎靡难振。所以必须出去打一仗,相对于蒙古,建奴才是心腹大患。”

    天启干咳两声,见皇后没反应,也饮了一口茅台酒,眼睛一亮,握杯斟酌说道:“建奴人口不过四十万,而蒙古诸部三百余万。兵部尚书崔景荣认为建奴后劲不足,而蒙古诸部才是心腹大患。一旦与插兵大战,北疆将永无宁日。”

    摇摇头,朱弘昭不屑道:“崔景荣徒有正直之名,却不知兵事。在宣大数载,对蒙古诸部所知不多,臣弟在大同好慕蒙古马匹,常遣人寻良马,这才知道蒙古内部之变。而林丹汗无子,诸部不服已久。因密宗与萨满对立,各部也随之对立。若无林丹汗居中调解,蒙古早就乱了。”

    崔景荣的资历非常的老,他字自强,河南长垣人,万历十一年进士。资历老,却因为是无党派人士,倾向东林党又没有全完倒向,所以被挤出中枢,以兵部侍郎归家,又起用为宣大总督。

    播州土司杨氏做乱,崔景荣监军,猛将刘綎领客军归他督管。刘綎派人驰送金帛至崔景荣家,为其父贺寿,崔景荣却上疏弹劾刘綎。让刘綎很没面子,却更加敬重崔景荣。

    播州平定,有人请求崔景荣将播州北部割给出力甚大的水西安氏,崔景荣拒绝。

    “老奴以劫掠起家,所部东拼西凑因劫掠颇丰故而聚合如一。闻战起,家家披甲庆贺,与赢秦一般。实乃虎狼也。而蒙古,戾气渐消,多有归化仰慕华夏者。又有密宗传教,人皆厌战,不复当年之勇。是狼,也是狗,打疼他们,再下旨训斥,许其戴罪立功,可为右翼锋牙。”

    朱弘昭又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画一个圈说:“待辽阳收复,若顺利拿下沈阳,广宁。三城互为犄角,并和朝鲜、盖州、辽镇三路兵马为左翼,足以将建奴余部封锁在深山老林中。从此,建奴不足为虑!”

    天启复问一句:“蒙古当真不足为虑?”

    “不足为虑,北线战场无虞。臣弟的目标是建奴,因不能亲赴战场,故而想和皇兄要一批官帽子方便遥控指挥东线战场。”

    朱弘昭将竹棍放下,坐回椅子上抄起酒壶,吸了起来,等皇帝的答复。

    天启站在地图前,手摸着地图,感受着随墨痕起伏的江山轮廓,这是他朱家的天下,这一战将会决定未来几年的安定,十分的重要。

    皇后有些乏了,瞪一眼朱弘昭,柔声问:“齐王想要什么?”

    “临时的钦差,打算叫做军机大臣,以朝中知兵事的老臣担任,人数与内阁相仿。战时专督军兵事,兵部崔尚书,辽镇孙督抚,礼部右侍郎徐光启,登莱巡抚袁可立再从五军都督府选拔三人充任,补足七人,辅助皇兄决断军兵事。”

    这是军委,朱弘昭犹豫好久才拿出来的大杀器,类似与汉朝的太尉大司马大将军,唐朝的十二卫大将军,宋朝的枢密院。实际上,与已经废了的五军都督府职责一样,作用就是军政分离,剥夺部分文臣的统兵权。

    天启扭头回望朱弘昭,朱弘昭对他挑挑眉头道:“文官没几个知兵的,或多有偏颇。臣弟的意思就是将懂兵事的文官大臣聚合起来,使他们相互补充。七名军机大臣,四文三武,应该能从朝议通过。”

    天启的目光逐渐发亮,但又随之黯然,想从文官手里夺兵权,实在是太难了。不过若军机大臣里,以文官为主,或许不是问题。

    朱弘昭扭头对阎应元道:“放你十日假期,此次幸苦了,升王府审理正副使,所需官服、告身、印绶去找老魏。风风光光回家一趟,孤另有任用。”

    阎应元躬身行礼道谢,似逃一样跑了。

    接下来的话题,不是他该听的。

    天启对朱弘昭的意见非常心动,等这个唯一的外人走后,他解了束发玉冠外袍,披了一件棉衬入座:“齐王似乎很看重这少年?”

    “不怕皇兄笑话,臣弟见过的文人里,觉得三个人骨头最硬。一个是孙师,一个是杨涟,剩下一个就是他。其他文人,或多或少有私心。所以留在身边调教,如果条件好,就让他出去带兵,为皇兄守御疆土。”

    朱弘昭说着,端起酒壶给自己倒酒,正要给皇帝倒,天启赶紧拿手遮住,自己提着酒坛斟酒,朱弘昭看看酒壶,眨眨眼睛对着壶嘴吸了一口。

    一旁张嫣看着无语,掩鼻轻笑。

    天启摇摇头,没说什么,他觉得孙传庭不行,因为孙传庭出卖过朱以溯。饮一口酒,握着酒碗沉吟道:“文武分治是治国根本,你这建议大妙。就怕满朝文臣不允,再引党争延误战机。”

    想从根子上剥夺兵权,非常的困难。

    朱弘昭侧头躺在靠背上,望着梁柱思考,长出一口气道:“只要皇兄舍得,臣弟有法子说服叶老头儿,韩老头是个应声虫,这两个人点头后,崔景荣也不会反对,内阁通过后,其他人也翻不起水花。”

    此时其他成员史继偕、何宗彦、朱国祚,另外孙承宗挂职东阁大学士,出镇山海关,不算在内。

    史继偕岁数大了,加封太子太师,即将兼任太子太保,多种荣耀加于一身,这就是退休的征兆,接替他的将是把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的李长庚。

    皇帝只是饮酒,朱弘昭继续说:“王化贞是韩老头的心头肉,军机处军机大臣七人,另设军机处参议数人。东线战场中,多有王化贞、熊延弼、杨镐旧部,以这三人为军机处参议,令他们戴罪立功。这下,朝中自然无人反对。”

    天启正握着酒杯贴嘴,楞了楞,仰头一气饮尽,道:“就这么做!”

    王化贞是东林党领袖叶向高的弟子,杨镐是浙党元老,熊延弼是楚党骨干栋梁。朝中这三党不反对,其他的都是小猫小狗,不足为虑。

    然后,两人又讨论了军机处的具体编制,为了使内阁不过于抵制,军机处将在武英殿办公,以武英殿大学士兼任军机处首脑,兵部尚书按惯例充入,再从六部侍郎中选知兵二人补充,补足文官四人。

    五军都督府总共有左右十名都督,择选屡经战事的宿将三员充任,资历深厚者升大都督。

    另设军机处参议三到五人,有讨论的权力,却没有表决权。军机处中书舍人十人,充当秘书,处理文档,也是历练有统兵才华进士的地方,与翰林院差不多。

    武英殿在皇极门右侧,而内阁以后将会在文华殿办公,在皇极门左侧,符合以左为尊的惯例。

    最后将军机处职责、编制和各种说明写清楚后,已到了半夜。

    两人肚皮又饿了,吃饱后,又开了一坛茅台酒,两人杯来杯往,谈起了西南战事。

    看着他们两个彻夜畅谈,张嫣抚着肚皮,多希望一切能永远这么和洽。

    酒酣之后,天启骂着汪文言还算识抬举,也怪朱弘昭太仁慈,西南一行遇到三次危局,天启都觉得心寒,更别说当事人朱弘昭了。

    “他们与臣弟一样,都想改变朝政积弊,只是他们书生意气,更偏执罢了。为了社稷稳定,臣弟不觉得委屈。臣弟以奢香夫人旧事感化彝人,也拿奢香夫人忍让精神激励自己。一切,都为了社稷。”

    朱弘昭说着苦笑,扭头看着床榻上假寐的张嫣,目光因饮酒而格外的明亮,仿佛能透射心扉:“臣弟最大的希望,就是太子出生后,希望皇兄能让臣弟教育太子。那些翰林们玩弄的圣人那一套,只适合给当臣子的听,太子是一国之储君,当学王霸之道。”

    天启脸色透着红晕,摇晃着脑袋问:“怎么?你还会帝王心术?”

    “刘师传授臣弟《资治通鉴》,孙师传授臣弟《孙子兵法》、《六韬》,先王授臣弟为人之道。通读《资治通鉴》,以史为鉴推演古人,帝王君臣过往历历在目,读到深处自然通。那些钻研史书的老翰林,恐怕一个个也知道所谓的帝王心术,不过平衡二字罢了。”

    天启哈哈一笑:“实在话,你比信王强,不仅带兵厉害,更厉害的是你懂人心。”

    朱弘昭笑笑,仰着脑袋闷笑,身子颤抖着:“事情都是那样的,没人敢捅破。为君之道如此,而为臣之道,首在领悟为君之道。也没什么好说的,皇兄待臣弟以诚,臣弟自然不会藏心。”

    天启看一眼皇后,又问:“你怎么肯定皇后怀着的就是太子?”

    “皇嫂果烈,还喜欢听兵事,怎么会诞下公主?”朱弘昭起身,伸出手掌:“皇兄,打个赌,臣弟赌皇嫂诞下的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