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180章 不相与谋

第180章 不相与谋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宋蒙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汪文言看来,这是属于文官的荣耀。

    钓鱼城之战也被叫做合州之战,是指南宋与蒙古发生于公元一千二百三十九年的战争。

    这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其后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采纳播州,也就是遵义人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于四年后复筑钓鱼城,屯兵积粮,抗击入侵的蒙古大军,并作为保卫重庆的屏障。

    当时蒙古建国后正横扫欧亚大陆,十五年后,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进攻鄂州、察塔儿进攻两淮及兀良哈台进攻云南,自己则领兵往四川。

    次年二月,蒙哥大汗亲自率领四万军队到钓鱼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南宋合州知州王坚严辞拒绝并斩杀使者,以此断绝全城投降念头。

    毕竟蒙古人攻城传统很有名,凡有抵抗的城池,屠城!

    愤怒的蒙哥开始进攻钓鱼城,然而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玨的顽强抗击下,蒙古损失惨重。从金国归附蒙古的大将汪德臣单枪匹马去钓鱼城劝降,王坚令人用投石机打汪德臣,险险击中,汪德臣回营后受惊生病,不久病死。

    汪德臣是蒙哥爱将,他的死亡令蒙哥不顾一切攻城,亲自在前指挥,于是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古军因此撤退。

    在小方面来说,进攻荆鄂的忽必烈也于年底北还争汗位,南宋遂得以延续。

    大的方面来说,这场战争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

    蒙哥之弟旭烈兀发动的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想要争夺汗位。

    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蒙古西征余部并入察合台汗国,百年后有一个瘸子帖木儿,比朱元璋小八岁。运气比朱元璋差一点,否则帖木儿的西征能打到欧洲去。

    而钓鱼城之战使得蒙哥死亡,世界各文明来说是一件好事,对蒙古来说也不是坏事。

    因为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可能占不了多久,就会被忍受不了的汉人驱赶杀回去。

    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的人,他登上大汗宝座后,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中国南部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

    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二十年后南宋各地全灭,钓鱼城孤城奋战后,守将王立以不杀城中一人为条件,降元。

    因为钓鱼城的坚固,更重要的是里面军民的坚韧,使得蒙古人放弃了传统,忽视了蒙哥的遗嘱。只是放火烧了钓鱼城,而没有对投降的钓鱼城军民挥起屠刀。

    从公元一千二百三十九年修建的钓鱼城,四年后投入战争,前后交战三十六年,打了整整两代人。

    在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后,只有南宋独立支撑数十年,是最后一个亡于蒙古军队的国家。宋蒙战争延续近半个世纪,是蒙古势力崛起以后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的一场战争!

    而合州,则是南宋最后一块投降的地方政府!

    巴蜀人果烈悍勇的民风,至今未改!

    一路沿江北上,朱弘昭与汪文言对这场战争进行剖析,发生了激烈争吵。

    汪文言认为钓鱼城能胜,能让蒙古违背传统纳降,是南宋军民的意志精神战胜了蒙古。而这种精神来源于礼义教化,是圣人的功德,自然也是文人的功德。

    朱弘昭则认为钓鱼城打的辉煌又如何,可南宋还是被蒙古灭亡,这种辉煌不要也罢。说到底,还是南宋朝廷的战略错误,朝堂被不知兵的文臣把持,才会做出联蒙灭金的傻事情。

    而南宋更大的错误是初期赵构冤杀岳飞,造成武将离心离德。

    一听齐王将南宋覆灭怪在朝中文官身上,汪文言气的能跳起来,抖着胡子愤声道:“朝中有贾似道这等奸佞,诸公如何能施展拳脚,救国救民!”

    “贾似道怎么了,他同样是进士出身!哼哼,若不是赵宋偏安少税赋,税赋不够军用,贾似道何必提出公田法?没有公田法,他就不会得罪朝野官员大族!也不会上下离心离德,使得国力无法用于战事!”

    南宋时期土地大多掌握在大族手中,贾似道施行公田法凑集钱粮,才把他推到了朝堂的对立面。

    瞪着汪文言,朱弘昭寒声道:“贾似道与本朝张居正没有什么区别,都在变法,都以为自己做得对,都得罪了上上下下的人!不同在于贾似道罢官后赵宋被灭,张居正死后国朝依旧延续!一条鞭法是个什么德行,汪先生难道看不清?”

    朱弘昭含怒起身,对着汪文言继续大吼:“哈!一时增加税赋,却数倍、数十倍增加百姓负担,中间巨大的缺额哪去了?被狗吃了还是漂没了!!”

    “污蔑!齐王殿下,讲理不在声大!全天下都认为是贾似道误国,你又何必反其道而行之!”

    缓口气,朱弘昭重新坐下嘴角带着冷笑:“那一条鞭法呢?汪先生也是底层出身,别说先生不知具体情况。本王与先生剖心对答,先生莫逞口舌之利,今日只说实情,不扯虚言!”

    对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祸害了百姓是一方面,和大族士绅也能抽上一笔款子,所以张居正死后骂名不少,东林党中对他的风评也不是很好。

    汪文言也是一叹,神情颇为无奈:“太岳公的变法有好有坏,本意是好的。可地方吏治败坏,才使得太岳公一番心血化为乌有。所以,齐王殿下请明视,朝中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改?怎么改?你们东林党中,本王也敬佩那些元老,至于后辈中如王化贞等人难以挂齿!为了与熊延弼斗气,王化贞罔顾国事,真是好大的胆子!你说,按国法他该不该死,可他怎么还活着!”

    王化贞就是东林党此时唯一的软肋,汪文言气势一顿。

    “就因为他王化贞是叶向高的学生所以就能活到现在?”朱弘昭反问一句,端起茶饮一口润嗓子,汪文言也端起茶喝起来,朱弘昭放下茶道:“人都有局限性,就连孔圣人都承认自己有不足。正所谓兼听则明,可你们东林党为什么气势汹汹逼得朝中官员人人自危不得不结党自保?或许你们有你们的道理,认为这些人尸位素餐,应该被赶下去,由你们东林党来治国。”

    “汪先生是东林党骨干,今日本王就说个心里话。本王不反对你们东林党独占朝廷,可你们要拿出自己治国治民的本事来!可你们,整日与各党围绕着三大案吵个不停,你们当官是来治国治民来的,还是为了吵架斗嘴的?”

    “登莱巡抚袁可立是你们东林党人,这个老头儿有本事,虽然迂腐了些,可他能踏心做实事,所以本王能与袁老头共事,一起联手平定香贼。李邦华也是你们东林党人,也有本事,可为什么他嘴上的本事比手上的还要大?”

    说着,朱弘昭一叹:“你们就是太狭隘,朝堂上谁都无法一家独大。你们一家独大,我朱家天下怎么办!难道军国大事都操于东林之手,让天子垂拱而治?”

    这句话说到汪文言心坎儿里了,可这种话他哪能承认,连忙摇头道:“齐王慎言,我等岂有那忤逆心思。”

    看他一眼,朱弘昭一笑:“孤对先生剖心推腹,先生何必相瞒?本王自从宫中中邪后,在青阳子道长讲解下,明白了太极之理。所以孤一路而来,少造杀孽。也请求汪先生,不妨与叶阁老、赵吏部多多交流。毕竟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相济,天子在中调解才是长久中庸之道。”

    汪文言沉默下来,他是半路加入东林党的,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只是受东林党老一辈影响,这才逐步偏向东林党的偏执理念。

    缓缓摇头,汪文言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来不及了。”

    看来是没得谈了,那就做好准备看东林党倒霉吧……

    朱弘昭努努嘴,眼神狠厉:“既然你们不撞南墙不回头,那本王就静候佳音。那咱换个话题,赵宋之所以灭亡,本王认为是岳武穆被皇帝冤杀寒了天下武将之心,汪先生如何看待?”

    汪文言露出一个苦笑:“齐王怎么那般特立独行?世人都知岳武穆是奸臣秦桧屈杀,怎会是赵宋皇帝下手?”

    朱弘昭笑笑,向后仰躺挥挥手,示意周围人退散,压低声音道:“本王听闻岳武穆背上刻有精忠报国四字,大有来历。崇智殿是本王寝宫,多有民间孤本。岳武穆,极可能是徽宗子嗣……至于真假,汪先生翻翻宋史,多方对正,不难发现端倪。”

    汪文言皱眉想了想,道:“如此奇闻,多谢齐王殿下相告。若真有此事,推敲着也合乎情理。”

    朱弘昭缓缓点头,指着自己心口,笑问:“汪先生,本王可有武穆遗风?”

    果然,这儿挖个坑在等着自己呢,汪文言沉吟片刻道:“齐王统兵有武穆遗风,而立世处身过于暴虐,不及武穆仁善。”

    “汪先生,本王可有改过的机会?”

    汪文言闻言瞳孔微缩,上下打量,迟疑片刻道:“事在人为。”

    朱弘昭咧嘴一笑:“连本王都有改过机会,可你们为什么不改?说到底,权势财富动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