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170章 出征,汪文言

第170章 出征,汪文言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三月十七,一早起来朱弘昭练武健身,提着一根重达五十斤的齐眉盘龙铜棍,视察蕉园两侧的辣椒地。

    总共十名具有耕作经验的老宦官伺候着这一亩左右的辣椒田,此时他们正在浇水。

    “拜见齐王千岁。”

    轮班当值的五名老宦官放下手头桶瓢,朱弘昭俯身看看一掌高的辣椒青苗,吩咐道:“这批辣椒都用心些,成熟后本王有大用,说不得,能抵雄兵十万。”

    领头老宦官讪笑着点头:“千岁放心就是,奴婢们连每棵苗几片叶子都记在心坎儿里,出不了差错。”

    “嗯,记得开花时在四周养些蜜蜂。若这些辣椒派上用场,本王不吝赏赐。到时你们每人都赐个小宅子,安心养老。”

    回殿中沐浴披甲,风雷战袍外罩镀银半身甲,头戴圆边六瓣苍缨漆金盔,头盔六面各描金绘着六丁神将。

    头盔顶端是一尊真武大帝神像,神像周边垂落苍缨、顶端插着一杆赤底金日居中小旗,还插着三根孔雀翎。

    挂上雁翎刀,朱弓、一壶箭簇漆金长箭,丁力又为他挂上大红金织蟠龙纹披风。

    为了防止铠甲在西南生锈,仪卫的二百具铠甲都进行了鎏金处理,此时站在殿外折射着金灿灿朝阳日光,蔚为壮观刺得朱弘昭微微眯眼。

    就连他,半身银白罩甲反射着金光,左手扶着刀柄,朱弘昭打量着仪卫甲士,甲士们昂首挺胸:“此去西南是平叛的,不是杀人的。若顺利,给你们每人迎娶一位彝女为妻!”

    “出发!”

    崇智宫外,朱弘昭的战车已经备好,与仪卫甲士登车,由锦衣卫禁军开道,直赴皇极殿前。

    皇极殿前,天启皇帝一袭冕服,腰间挎剑。一旁信王朱由检与齐王差不多打扮,披着一件小号半身甲,腰间一侧挂着一柄细剑,另一侧挂着双管短铳。

    周围依班次站满了文武官员、勋戚世胄。三月入京祭祖的蜀王朱至澍当首站在勋戚班列前,背后站着成国公朱纯臣,就连张嫣的父亲太康伯也在列。

    张嫣小腹挺着,不能久站坐着,怕晨风吹四周还拉着帷幕。

    先是二十八面星宿旗幡由大汉将军扛着从皇极门前经过,随后是锦衣卫禁军,最后齐王的战车停在皇极门前,一名锦衣卫禁卫上前垫上凳子,单膝跪地。

    朱弘昭踩着凳子下车,左手扶着刀柄,目光前视昂首阔步,大红披风贴着砖石地面,龙骧虎步步履稳健走向皇极殿。

    恢宏的声乐响起,天启握紧了拳头,嘴角含笑看着走来的齐王。

    张嫣一手抚着隆起的腹部,面容祥和静静望着大步赶来的朱弘昭,见他稳如泰山的步伐身姿,张嫣心中安定,眼眉带着笑意。

    或许天启会怀疑齐王南下能不能一鼓荡平西南作乱彝民,而张嫣却不会怀疑。

    “齐王、左军都督府右都督觐见。”

    来到皇极殿前,朱弘昭抱拳:“皇兄。”

    天启抬手,信王小脸涨的通红小跑到齐王身侧,昂首挺胸扬着下巴,学着齐王抱拳。

    内阁首辅叶向高出列,抖着胡须,抖抖袍袖从盘中取出圣旨,高举,声乐渐息。

    他缓缓铺开圣旨,声音含糊不清:“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西南彝民奢安两族作乱,裹胁军民迫使其从逆,罪莫大焉。而各省文武进剿不利,逾一年,贵阳枉死军民四十万,令朕痛彻心扉,而又徒耗钱粮甚糜。朕倍感国事艰难,今拜齐王弘昭为平南大将军,督率齐王府三卫、神机营两部南下平叛。另赐齐王尚方宝剑,节制西南文武。”

    放下圣旨,叶向高露出微笑和声道:“齐王殿下,请接旨堪合大将军印。”

    “臣齐王,领旨。”

    单膝跪在蒲团上,朱弘昭双手接过圣旨铺开核对,再接过平南大将军印堪合验证,一一转交身后端盘的锦衣卫禁军,最后双手接过尚方宝剑,端抱在怀里起身。

    随后叶向高又拿起一卷圣旨,信王上前单膝跪地,昂着红彤彤渗血的面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信王由检聪慧好学,性情坚毅,可堪大用。朕望尔督掌神机营两部随齐王南征平叛,沿途勤学军旅,听从齐王指挥,莫放任意气而败坏军国大事。另加职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赐抚军将军印。钦此。”

    看向天启,信王红着脸接过圣旨:“皇兄放心,臣弟绝不会放肆。”

    天启微微颔首,抬手道:“奏乐,送朕的大将军与小将军出征!”

    上千人的乐队奏响,朱弘昭右臂怀抱尚方宝剑,左手牵着信王小手向天启恭拜,三躬之后转身走向皇极门。

    “齐王,打仗会死多少人?”

    “看战局,不管什么战局都会死人,可能是敌人,也可能是自己人。不想死人的话,就不要打仗。”

    信王抬头,脸色渐渐恢复正常:“齐王好像不喜欢打仗?”

    “嗯,我从来不喜欢打仗。可我又不得不站出来率兵作战,看着自己亲手练出来的士兵相继扑倒的战场上,再也爬不起来的感觉非常的难受。其实,你我兄弟不需要出来掌兵受苦,要怪就怪那些当官的没本事还有私心。”

    那一头,天启看着齐王牵着信王一步步出殿,相互聊着的背影,神情宽慰,轻轻松一口气。他就怕齐王看不起信王自小锦衣玉食,而信王又不愿意屈尊齐王之下。

    毕竟信王心智远不如齐王成熟,为了挣个名次闹起来也不是不可能。

    “万岁爷,兄友弟恭皇室和睦,国朝中兴指日可待。”

    老魏一张脸绽着笑容,躬身站在天启左后侧。

    天启点头,望着走出皇极门的齐王、信王,笑着说:“齐王心胸宽阔,容得下信王殊为难得。老魏,将大军沿途盯严实喽,朕的两个弟弟不容有失,一个都不成!”

    老魏抬头,看着天启笑融融的侧脸,躬身道:“厂卫已在沿途两岸布防,绝不会给宵小猖獗之机。”

    那边大臣们也在笑呵呵,抚着胡须相互夸赞着齐王与信王友恭亲爱,到底心里想的是什么东西,没人知道。

    皇极殿外,朱弘昭登上战车伸手将信王拉一把,两人分坐左右,在华盖下,庄严声乐中顺着午门、承天门而出。

    两侧战车上的甲士金甲大红披风,如同神将天兵一般。

    王承恩这个少监也套了一件半身罩甲,手里的拂尘换成了一把剑抱着,紧步跟随战车。

    承天门外两侧,京中七品以下的官员分列两侧,齐齐躬身抱拳送齐王与信王出宫。

    大明门外两侧,一千铳骑与一千由京兵三千营选拔出来的骑士分列左右,并排出正阳门,正阳门外锦衣卫校尉维持着秩序,两侧京中士民、商贾云集,目睹二王出京南下平叛。

    齐王朱弘昭见惯了大场面,只是怀抱尚方宝剑端坐着。而信王很少出宫,每次出去也是偷偷摸摸,这回当着人山人海,在京中士民欢呼中,他格外的激动,脸蛋又是红彤彤一片。

    开始吃皇粮,在道门威望大涨的青阳子身穿杏黄八卦道袍,在一帮背剑徒弟拥簇下,站在永定门前望着齐王与信王出城。

    “齐王出京干系重大,路引为师已备好。你们师兄弟扮作南下商队护卫,听从李墨轩调遣,为齐王殿下开路。”

    “遵命。”

    青阳子说着抬头,与城头一名青衫白扇的清瘦男子相互对视,又各自收回目光。这个五十多岁的清瘦男子,是再次复起的汪文言,青阳子曾经的师兄。

    两个人少年时,都在汪道昆门下求学。因为身份问题,都走不了正统的文官路子。一个留在家乡靠关系混饭吃,一个云游天下坑蒙拐骗过日子。

    汪文言不是正统的文人,政治出身比农民还差,却能跻身东林党高层,靠的就是一身好本事和一个好族兄。

    东林党的势力非常大,不是他们滥竽充数,胡乱拉队伍。恰恰相反,加入东林党的要求非常高,前提就是要有清名,其次要有地方上良好的正面形象,再次才是才干。最最后,还需要担保人……

    前期的东林党也不要想的太坏,这是一帮清流官以及有政治抱负的清流名士组合的势力,多是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的文人。所以对这个组织把控的非常严,不许老鼠屎混进来。

    也因为如此,东林党赢得了极高的名声,人人以结交东林党人为荣。这个年代名声就是人心,就是潜在的权力,也是利益。

    因此,东林党格外的清高孤傲,看不起非东林党人。极端的保守,让其他官员想加入他们都没有门路,而东林党又要将非东林党官员赶出朝堂,建立一个他们理想中的朝廷。

    这个他们理想中的朝廷,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君主立宪。

    或许他们没有这个概念,但他们绝对是这么做的。打压皇权,是东林党的行动宗旨之一。可惜,成也清谈,败也清谈。除了前期那些人清谈之外有干才外,后面加入的只剩下了清谈议政的本事。

    而其他官员自然也不会束手待毙,于是先有东林党,然后逼得朝中官员不得不结党自保。随着万历年间那批无党派人士渐渐被挤出朝廷,现在朝廷可以说是党人的天下。

    而这位汪文言,能加入极端保守排外的东林党,十分的难得。

    他是安徽歙县人,本名汪守泰,靠关系在狱中当个小吏,干着与宋江差不多的买卖,江湖上很有名头。

    同时,汪文言还是抗倭名将、词曲大师、新安诗派领袖汪守昆的族弟,也是汪守昆的半个学生。

    汪家自古似乎就有改名字的好习惯……

    汪文言如此,汪守昆自然也摆脱不了改名字的好习惯,后改名汪道昆。

    戚继光因为卫所军不堪大用,先招募浙兵。结果浙地商贾风气浓郁,与倭寇交战在即,派出代表与戚继光谈起了火线买卖,害的戚继光差点被人剁了。

    而义乌县的人好勇斗狠,吃苦耐劳,与浙兵风气迥然。当时汪道昆就是义乌县令,在他协助下戚继光才招募三千义乌人编练出第一批戚家军骨干力量。

    随后汪道昆还为抗倭总帅胡宗宪奔波清洗冤名,尽管胡宗宪巴结严嵩父子名声很不好,可汪道昆认为功过就该分明。再说严家父子是以荒唐的造反罪名扳倒的,胡宗宪牵连其中本来就是冤案。

    故而赢得了公正的名声,徽商后代,非进士出身的汪道昆仕途也不错。

    嘉靖末期干过福建巡抚,隆庆时期当过郧阳巡抚,兵部左、右侍郎。最后在万历三年因为政治斗争而致仕,归乡二十年逝世。

    可能也是因为汪道昆有好名声,才会让汪文言有了向上爬的关系网。

    毕竟汪文言只是狱吏出身,还是胥吏中名声最差的狱吏!徽商后裔,士农工商最后一个阶层的。

    但他学着宋江有好名声,为人聪慧机警,颇有谋略。最后监守自盗,不是偷东西,而是将监狱里面的蒙冤犯人放走,名望大涨,自我感觉可以了,就逃到京师准备在这里划水,混一番功名。

    于是汪文言凭着眼光,投奔到当时还没有发迹,后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门下,同时和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过从甚密。

    为了能让汪文言在朝堂立足,汪文言也为了拿出一份投名状。

    在刑部郎中于玉立的指点下,汪文言用钱买了个国子监监生身份。混在监生中,用计离间齐、楚、浙三党,为东林党独大制造了机会。

    然后汪文言在东林党内阁首辅叶向高的扶持下官至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就是在内阁行走的秘书。一时间汪文言也算混的风生水起,结果天启元年九月,王安被弄死,顺天府丞、浙党邵辅忠弹劾汪文言。紧接着汪文言又被御史,以魏忠贤干儿子自居的梁梦环弹劾,被逮下狱夺官。

    后来在东林党的保护下,汪文言无罪释放。

    所以,汪文言非常的恨魏忠贤。同样,受东林党影响,也因为同样的利益诉求。对于皇权他们都要打压,更别说齐王与信王掌兵权,为天子羽翼爪牙。

    但对付齐王,汪文言已经吃了一个大闷亏。所以,这回齐王好不容易出京,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