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159章 内校场

第159章 内校场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这一夜,整个京中官场震动,暗流涌动。

    谁都没有想到李维翰将绝大部分人的尾巴都攥住了,对于齐王烧掉的账册,庸碌者担心真假,聪颖者则在为将来考虑。

    账册已经被朱弘昭烧了,不管烧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烧的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哪怕以后冒出真的来,那也是假的。

    齐王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除非他们将齐王逼迫到那一步。而这份账册的威力,会随着时间而降低。

    所以聪明人不会在为账册的事情担忧,担忧的只是未来。

    腊月十五,举行天启二年的最后一场朝议。

    朝中因为百官们心虚,天启难得的独断专行了一次,让他心里痛快了不少。这次,他就任命孙传庭为辽镇监军,年后赴任坐镇山海关。

    同时将永乐时期革去的青州护卫,明初齐王府护卫之一的青州护卫重新给与编制,赐予齐王。从此,齐王府将会拥有王府护卫三卫,达到了顶层。

    齐王识大局没有拿着致命的证据和文官死拼,他们就欠齐王人情。有几个御史跳出来反对表示一下存在感,然后由叶向高开口许可了青州护卫的合法性。

    最后还有两件事与朱弘昭有关,一件是令开春后由登莱卫所军为齐王之父齐壮王朱以溯修建王陵,同时由礼部和工部加修齐王府邸,户部拨款五万两;第二件事情是令齐王府家眷入京为齐王庆贺生辰,由内库拨款两万两。

    修建王陵是符合礼制的,用军卒修陵墓也是传统,自然通过。加修齐王府邸只是小事情,以示天子宠眷罢了。再说齐王两次为朝廷抄来千万两巨资,户部拿出五万两不算什么……

    今天的文官们格外好说话,毕竟都在死亡边缘溜了一圈。对朱弘昭的手下留情,不得不做些表示。再说,花的是朝廷的钱又不是他们的钱。现在朝廷的钱就是朝廷的钱,他们反正插不上手。

    最后为齐王庆祝生辰是皇家自己的事情,花的又是内库银两,他们又有什么资格跳出来?

    反正花的钱不多,可以忍受。

    不少老臣这样安慰自己,可他们忘了万历皇帝拿出二十多万两内库为福王庆祝婚礼,他们差点将万历骂的气死。

    腊月十八,朱弘昭家眷得到诏书,孙河统率神策卫全员护送北上。同时由陈策担任新成立的青州护卫卫指挥使,坐镇齐州筹建青州卫。

    神策卫北上才是关键,如果那晚京中掌控的军力充足,朱弘昭真想将文官阶层一锅端了。神策卫北上是来与神机营打擂台的,皇帝准备将神机营磨练一番。

    腊月二十五,皇城内校场。

    铳骑百人一队,开始年终校武比试。天启皇帝与皇后摆着銮驾,带着一堆随从旁观。信王朱由检脸蛋板着,明天就是信王的生日,可他高兴不起来。

    他的生辰皇帝只会拿出五千两来,根本和朱弘昭没得比。

    “朕多听闻,说是齐王麾下健儿火器精锐,未曾想此般精锐。不知,其中可有奥妙。”

    天启看着一队队火铳兵隔着百步打靶,平均命中率高达六成,而且从头到尾没有一起炸膛事故,想起了许显纯的话,侧头说着,眼神中带着挥之不去的笑意。

    自从十五日的朝议后,天启的心情就好多了,看什么都觉得顺眼。唯一不好的就是皇后还不待见他,这回带着皇后来观阅火铳兵校武岁考,就存了与皇后缓和关系的念头。

    “与军中列装秘鲁铳规格如一,火药采用武毅戚公所载的威劲子药。至于为何会这般精良,皇兄不妨问问兵杖局掌印太监,看他们是怎么制造火铳的。”

    朱弘昭说罢,一名老太监出列跪倒在地,哭诉道:“陛下饶命!是下面办事的不懂事,与老奴无关啊,陛下明察!”

    拿着生铁边角料打造的火铳,也敢和钢质火铳比质量,开什么玩笑?

    “信王、齐王生辰将近,朕就放你一条生路。编入守陵净军,老魏选个可靠的人上去干!待神策卫入京,朕可不想神机营还拿着破烂货与神策卫比试!”

    天启很聪明,看那掌印太监的表现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朱弘昭为了保住锥形弹头的秘密,铳骑入京后训练使用的都是普通圆弹。至于定装火药不是秘密,戚继光的兵书上就记载了。

    神策卫进京,充当神机营的磨刀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全面列装神机营装备,训练完毕后将会开赴西南平叛,为朱弘昭可能的西南之行做铺垫。

    老魏应下,手心发汗。心中猜测齐王可能是担心兵杖局给神策卫发放垫底货?所以给兵杖局上下上点眼药?

    校场上操演自由武永昌和丁力负责,朱弘昭最后只看比试成绩。所以和天启谈起了精良火器的重要性,这个不能藏私。否则自己一个劲的编练火铳兵,却不告诉皇帝一声,皇帝怎么想?

    “一个百步穿杨的弓手需要三年时间训练,所需钱粮物资最低约在五十两。而打造一杆能射百步的秘鲁铳只需要二十斤好铁半月锻打,成本工耗不过十两。新兵训练三月,即能操持火铳杀敌。”

    “其中优劣一目了然,而弓手损伤后则一身本事荒废,而火铳兵战死后,火铳依旧能回收使用,哪怕融了也是好铁能回炉融造新铳。”

    “哪怕一杆火铳能射杀一名建奴,咱也是赚的!”

    朱弘昭说着,天启微微颔首,最后一句话让天启一笑,道:“神机营也该出京作战,历练一番。”

    说着,天启看一眼专注观看火铳射击的信王,微微摇头。信王还是小了点,再大一些带带兵也是不错的。

    朱弘昭的存在,让天启将文臣终于压制住了。可他与朱弘昭彼此心照不宣,有不成文的约定,扫平建奴后朱弘昭便会就藩山东不再过问军政事务。

    毕竟随着朱弘昭岁数变大,很多事情天启也很难控制。最好的结局就是放朱弘昭回去安心过日子,而不是被人挑拨闹出皇室自相残杀的悲剧出来。

    可他舍不得放朱弘昭这把利剑离开,留着又怕伤手。所以他准备把信王扶植起来,让这两个相互制衡。同时还增大了他手中的力量,更能将朝中文武官员压得死死。

    或许明年让齐王统率神策、飞熊两军南下西南平叛,信王掌率神机营跟随挂着监军的名分也是不错的。

    至于齐王和信王会不会联手,这个不可能。天启看的很明白,信王对齐王不服气,已经达到了嫉妒的地步。而齐王又有些看不起信王,这两个人现在就别苗头,将来更不会走到一起。

    只是可惜,光宗泰昌皇帝的七个儿子,只有他和信王还健在。如果兄弟再多一点,天启也不会没得选择去扶持信王。

    至于全国各地的宗室藩王,天启可不敢给他们军权。这些藩王,一个个被打压限制的憋屈之极。对帝系皇室的恨意,无法用言辞来描述。

    而福王也不能给兵权,福王这个人从小就是按着皇帝的标准培养教育的。天启宁愿把兵权给其他藩王,也不会给福王。

    皇后张嫣看着天启神色举动,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她则什么态度都不表,有些事情皇帝找她商量拿主意,她发表意见不算什么,若主动过问,那就有干政的嫌疑了。

    以前她看天启两兄弟,认为天启性格仁厚到了软弱的地步。而信王还不错,做事果决。但现在齐王入宫后,张嫣对比一下,觉得齐王论果决英武超出这对兄弟太多。

    而且论相貌,齐王也将这对兄弟甩掉一截。论才干,完爆同龄的信王,只比皇帝差一线。却胜在有足够多的底层阅历,知道天启不知道的东西。

    对张嫣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和齐王都是民间来的。不是自小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两人更有共同话题。

    很快校场比试中筛选掉最差的三名百户,其他七名百户来到台下由朱弘昭提问考核。最后当着皇帝的面,将选拔出来的五名百户提拔为副千户,签发调令盖上齐王王印,编入青州卫担任掌印副千户,成军后转正。

    阎应元与卢象升放下手头工作也在旁观,卢象升看齐王这么提拔将领眉头直皱。齐王这种手段在军中非常普遍,无非就是提拔亲信掌控军权。

    可齐王是藩王,牢牢把握着军权始终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调任的都是齐王府护卫家将,他卢象升连个御史都不是,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

    天启旁观整个过程,有些理解武宗正德皇帝为什么要在皇城西苑操练兵马。只有亲自从士卒中提拔出来的将军,才是真正的铁杆嫡系。

    他也理解了齐王在山东的兵马飞速膨胀却依旧指挥起来如翻掌的原因,因为统军的将领都是齐王一手提拔出来的心腹。

    天启觉得自己也该在西苑操练一支兵马,学着齐王让每一个人都读书。这样有三千人,使唤的好将来最少能有四五百名能统军的将领。

    不要太高看这个年头武将的文化水平,甚至有的锦衣卫指挥使连字都不认识!

    带着重重心事,天启带着皇后和信王走了,朱弘昭也顺便和皇帝要了一道中旨,派人发往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