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150章 让兵权

第150章 让兵权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山东布政使徐从治太冤了,没想到他眼中老老实实为人本份能干的李邦华竟然在回京述职的时候将他弹劾,罪名还要要命的结交藩王。

    皇极殿内,齐王朱弘昭收拾完倪文焕,斜眼打量着李邦华,笑吟吟道:“若本王没记错,山东历城时山东三司官员暂时归于本王麾下齐心协力破了济南府香贼。李大人当时还专司本王麾下大军粮秣供应,深受本王器重。邹县鏖战,多赖李大人坐镇历城筹粮有功,本王还写书信道谢。”

    “而李大人回信表示本王治军严谨有武毅戚公遗风,欲在本王麾下监军。”

    看着脸色渐变的李邦华,朱弘昭又看看其他大臣,没几个认识的:“而布政使徐大人,当时提督山东诸军。坐镇杨肇基、周世锡联营,多次因杨周二部军卒逃营投奔于本王麾下而与本王起了龌龊。战后,徐大人设宴亲来下帖,本王拒之不见。这本王与徐大人关系莫逆,又如何说起?”

    当时山东官员都想跟着军功,朱弘昭兵少,就投奔到杨肇基、徐从治麾下。随着杨肇基率周世锡、杨国栋进攻接连受挫,而朱弘昭与轮转将军孔二六日日阵战,每日皆胜。那批一到邹县就散了的官员尤其悔恨,都想回到朱弘昭麾下做个临时职务分薄军功。讨厌他们的反复,朱弘昭理都不理。

    李邦华运气好,一抵达邹县又被徐从治打发到历城筹集山东物资人力,并没有直接和朱弘昭撕破脸皮。在历城发军粮,优先保证朱弘昭所部,为的就是战后朱弘昭能提点他一番。

    没想到朱弘昭给他定了一个筹粮有功的军功,战后回京述职升赏,这李邦华当即就翻脸了!

    孔孟两府先后被破被大肆屠戮,山东官员为求自保向战斗力最强的朱弘昭示好也在情理之中。朝中官员也理解,但此刻不会有人跳出来为李邦华说话。

    因为齐王在山东时与徐从治关系不算好,更何况那时候朱弘昭只是乐安侯,左都督府都督同知,并不是藩王。

    李邦华硬着脖子抱着牙牌,昂首看着天启皇帝:“齐王殿下所言是实,但臣所顾忌者乃是齐王与徐大人有同袍奋战之情谊。而齐王于山东威望高隆,民间众口传扬。齐王麾下又有十万大军,山东无人能节制。故而为齐王计,为社稷安稳计,臣请夺徐从治布政使之职,另遣他用;并剥夺齐王都督之职,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可笑!哈哈!啊哈哈哈哈!当真可笑!”

    朱弘昭指着李邦华鼻子,目光死死瞪着:“你以为本王喜欢这十万军队?你以为本王喜欢在孝期带着家丁仆从征战?本王说过了,本王恨你们这些当官的没本事!”

    当即一名年青御史抱着牙牌昂扬出列,高声道:“臣弹劾齐王殿前咆哮,有失皇家体统,有失朝廷法度威仪。”

    “臣弹劾齐王言语藐视朝廷威严,中伤满朝臣心。”

    第三名站出来的御史,正是被朱弘昭收拾的倪文焕:“齐王恶语欺辱臣等,请陛下廷杖齐王,以慰文武之心。”

    朱弘昭一瞪,倪文焕脖子一缩,颤音道:“陛下要为臣做主啊,齐王殿下对臣恶意昭然。不予惩戒,齐王骄横日长,如何能为朝廷栋梁?”

    这是朱弘昭与文官的第一次交锋,和他们的急先锋言官们打擂台。言官们有特权,打不得,骂不得。他们更喜欢朱弘昭挥舞拳头打的他们鼻青脸肿,这样他们不畏强权的名声就有了,更会逼着皇帝不得不惩处齐王。

    “臣弟不认为说错了什么,但殿前咆哮有失朝礼。”

    对于牛皮糖一样的御史言官,朱弘昭根本不会去和他们讲道理,干脆认罚。即使屁股挨板子,殿外锦衣卫亲军谁敢用力气打?场面活而已,他损落的只是颜面而已。

    看着天启,朱弘昭继续说:“在挨板子前,请皇兄容臣弟讲完肺腑之言。”

    天启脸上浮现微笑:“准。既然齐王认错,那就惩戒十棍。”

    目光扫视台下诸官,天启笑眯眯的目光落在三名跳出来的御史身上:“如此,三位爱卿觉得可能抚慰诸卿之心?”

    这时候首辅叶向高轻咳两声,抱着牙牌神色宽容祥和:“齐王年幼初次于殿前问答,其本性淳朴率性,陛下就宽容一回。陛下要做明君,臣等也是想做流传千古之名臣。若齐王指点出臣等疏漏,臣等自当勤勉。”

    “多谢阁老大人厚爱,是小王唐突了。但先王教导,治国难,治军易。不论治国治军治民,首在功过分明。小王在军中与士卒同受军法监督,在朝中哪能因年幼而免于责难?传出去,麾下将士必会笑话小王没担当。所以……”

    朱弘昭转身对天启抱拳:“长兄如父,皇兄又是天子,皇兄责罚臣弟,臣弟心服口服。”

    “难得齐王通达,既然齐王认罚,朕只好辜负了叶卿好意。”

    叶向高谦和一笑,连称不敢,抱着牙牌入班。

    朱弘昭深吸一口气,对李邦华抱拳道:“本王也知李大人是能臣,但有些话刺耳,若说的不对,李大人不妨一笑了之。”

    “齐王殿下请讲。”

    “是这样的,先从闻香教说起。闻香教之所以起事造反,原因无非三点,第一是百姓生活贫苦,除了各种征税,下面胥吏贪婪奸猾,常常借收税之际讹诈欺凌百姓,私造名目花样繁多。百姓又不知朝廷税法,又畏于衙门手段,卖儿卖女也要缴清各税。”

    “本王自幼生活于民间,自知生活贫苦只是暂时的,忍忍还是能过去的。所以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百姓看不到富足、哪怕是吃饱肚子的希望。这一点,地方官员受胥吏蒙蔽,或故作不知无视百姓水火才是根由。说到底,升官发财是千古不变,普遍人心的道理。官员们能安稳升官,能收受胥吏、士绅诸多孝敬,自然会向着这些人说话。”

    “第二点,绝望的百姓活不下去,活下去还是这样贫困的生活,早晚要饿死受欺凌,他们的子孙也是同样的命运。他们自然会不满,会忿恨父母官不顾他们死活。官员是朝廷选拔派用,积怨已久,他们自然怨恨朝廷。”

    死死盯着李邦华,朱弘昭吐字如铁。

    “这第三点才是徐逆有贼性反心。但造反大逆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山东百姓十年内两次大旱,地方官员屡次不报坐看徐逆发粮收买人心,才是造成徐逆行造反大逆,无知百姓云集,扶老携幼参与大逆的根本原因。”

    “所以本王恨你们不作为,担心上报后丢了官帽子,而吃饱自己的肚子坐看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两步走到李邦华面前朱弘昭咆哮着,细目瞪圆寒光闪闪,宣泄着内心积压已久的忿恨,抬起手想拎住李邦华衣领,手伸到一半停下,朱弘昭悻悻一笑:“抱歉,气血澎湃难以自矜,险些吓着李大人,还望包容。”

    李邦华确实被朱弘昭气势吓着了,他在山东没少见朱弘昭一边饮酒,一边挥手处决无能官吏或悍贼。

    “其实殿中诸位大人心里亮堂,百姓能吃饱肚子是不会从逆造反的。所以面对造反作乱的百姓,本王希望的是诸位能吸取教训,莫要一味的责怪从贼百姓不知圣人教化、朝廷恩德。至于那山东十万大军,说出来对本王来说就是一个笑话!”

    “他们只信任本王会既往不咎给他们一个从新改过的机会,为何不去信任他们的父母官?因为这些父母官辜负了朝廷的期望,不把朝廷的子民当子民看。而是当成了牲畜羊羔,还是那种只产奶不吃草的羊羔!”

    “这十万大军,衣甲不齐,能算什么大军!哪位大人若有信心治理好这些从良的百姓,本王双手奉上!本王齐王府有齐州赋税,可今、明两年齐州免税,本王拿什么养这十万人,加上家属足足四五十万之众!”

    “山东新任巡抚王惟俭一来山东就要罢停登莱军户口粮,他想逼着本王变卖齐王府赡养这些从良百姓,还是想逼反这些从良百姓?实不相瞒,鲁王爷爷曾因本王救援兹阳,与鲁藩诸郡王拿出八万两银子酬谢,都已被本王发放军饷,购买粮秣诸物资。缺口尚有三万两,都是从乐安商会筹借的!诸位若不信,可去询问这些商会首脑,盖着本王诸印的欠条就在他们手里握着!”

    朱弘昭声音低沉含着愤怒,他对赃款处理的非常干净,除了给皇帝的,余下的九成都埋在地下。

    在他的目光下,李邦华垂目俯首片刻,又抬头对天启皇帝,目光炯炯道:“启禀陛下,臣愿接替齐王殿下,督练登莱卫所军。”

    天启皇帝沉吟,心中只是暗叹一声,这齐王玩过头了。对于山东这些见过阵仗的士兵,天启是不乐意交给文臣的。齐王统率着虽然有隐患,可好歹还是听他皇帝的。

    朱弘昭转身抱拳:“既然李大人有此雄心壮志,陛下就答应李大人。臣弟领着这些兵马,又身在宫中,一时有个变动也处理不及。”

    去年李邦华曾经上奏折指出京营种种弊端,被天启派下去核实京营兵马。李邦华做的颇有成效,这也是李邦华的底气所在。

    京营存在了多少时间,他李邦华才有多大岁数?京营每隔几十年就要彻查一遍核实兵额,京营上下应付上级的手段繁多。所以去年李邦华彻查整饬京营,班军由十万额饷降回六万多,可李邦华一去山东,这京营还会有六万人?

    反正满朝文武,包括天子都认为现在京营兵马是可堪一用的,因为刚刚整顿过……

    其他大臣旁观,一些人摸不清朱弘昭玩的是什么路数。

    原因很简单,这十万卫所军上上下下已经被朱弘昭的人控制了,表面有齐王府家将家兵,私底下有派入贼军埋下去的钉子。两拨人都是熟识,还常常闹些别扭迷惑他人。

    底层军卒又信任朱弘昭,随着他被封为齐王,这些人的信任会演变成信赖,甚至是依赖。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所以朱弘昭要把这些人交出去,让他们体验一下失去他的感受。

    有了对比,这些降卒才会对他彻底归心。

    所以让出去,让这些文臣督练。也能很好的锻炼卫所军将校,让他们在李邦华手段下尽快成熟起来。只要登莱卫所军团结一心抱成一团,他在一旁监督着,上下合力,中间李邦华能有什么偷天手段?

    李邦华敢玩儿硬的,那就是逼反从良降军的罪魁祸首。玩儿软的,他一没威望二没金银手里只有官帽子,但他敢大肆撤换原有将校?

    除非他有大笔的银子撒出去,似乎李邦华确实有这笔银子,只是现在握在朱弘昭手里。所以兵让出去,银子绝不能让出去。

    让李邦华拿着他的银子,再收买他的兵马,这是个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