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115章 扎营祝家庄

第115章 扎营祝家庄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六月初四清晨,朱弘昭所部乘坐大小舟船百余只,沿运河北上。

    其中以运船居多,战船只有三艘福船、海沧船十二艘、赤龙船、苍山船各八艘,鹰船这类小型战船二十来艘。

    福船分等级属于大型战船,也可做运船,根据载重分为二百料、三百料等等。一料约三百多公斤,三料一吨。

    福船船身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翘如月牙,树两桅,舱三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

    士兵掩护在护板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并能顺水顺风撞击敌船。二百料的福船,舰首楼台上装备大将军炮一门、千斤佛郎机六门、碗口铳三门,迅雷炮二十门,喷筒六十具。

    按编制还应该有秘鲁铳十杆,弩箭五百枝,火药弩十张,火箭三百枝,投掷用火砖一百块,及冷兵器上千。

    并有乘员六十四人,水手九人,战士五十五为一队编五甲。一为佛郎机甲,操舰首炮、佛郎机,近敌掷火球火砖;第二甲是鸟枪甲,专门射鸟枪;第三、四甲为标枪杂役,兼操舟近战;第五甲为火弩甲,专射火箭。

    编制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一回事,这三艘福船兵甲器械不齐,技术要求高的佛郎机甲能操炮的只有四五人,只是会发射,技术合格不合格又是一回事。

    毕竟他们是漕运护卫,水贼什么的由漕运两岸漕兵负责,他们实际上需要面对的战事不多。武备自然荒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济宁城头上的火炮也被朱弘昭拆了二十门六百斤小口径火炮带着,战船上不好发射,到了陆地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这些战船在朱弘昭眼里只是摆设,如果遇到水上战事他绝对会避而不战。一来他对水战不熟悉,二来这支船队是临时拼凑的,用来运载还可以,若打仗,指挥体系混乱,可能未战先溃。

    为了防止在运河上遭遇叛军袭击,两岸各有五百骑铳兵护卫。

    福船宽阔舰首指挥楼台上,朱弘昭裹着披风扶着护栏眺望水雾弥生的江面,略带水腥的晨风吹拂他面庞,他静静望着。

    此时江面宽阔比之后世的长江还要宽,水雾遮掩隐隐约约看不清两岸,一个人站在舰首如置汪洋,孤零零确实有些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他有大军傍身,军队是他最大的底气,是他一切的支柱,只要军队在,他就无所畏惧。他自比英雄,凭仗的就是大同练出的精兵,没有这些铁杆嫡系,朱弘昭就像被抽筋扒骨一样。

    为了拉拢军心,朱弘昭能对自己有多好,就会对这些将士有多好。

    “报!”

    桅杆上旗兵收到旗语,对舰首呼喊:“再有十里路程抵达安山,两边无战事。”

    “传令……”

    朱弘昭转身,孙河、刘良佐抱拳恭候。

    “令诸军整备兵甲,登岸后用餐,餐后休整三刻进军小安山。”

    命令通过旗语发放各船,同时舰首八面大鼓擂响,一时间各船战鼓响应,鼓声振荡。声威震天,激励着士卒让他们热血滚烫激昂,睡意倦意尽去。

    这一路本就是夜行,此时鼓声响彻等于对两岸闻香教叛军宣告他们的到来。两岸渔民,多有闻香教信众,一大早生火做饭听闻运河中大军擂鼓,弃了碗筷渔网,纷纷朝水泊梁山大寨和郓城县通报。

    郓城、巨野一带活动的叛军约在三万人左右。朱弘昭还不清楚,原来徐鸿儒安置的将领被匆匆赶来的王好贤清洗,此时带兵将领都是王好贤的追随者,这也说明为什么这股叛军没有响应徐鸿儒,东攻兹阳等地。

    此时这一带的红巾叛军,内部并不安稳,王好贤急着安抚人心,哪有时间向周边发展掠地。他的不动,周边各县小股明军自然也乐见如此。只是苦了徐鸿儒,起事的老巢被王好贤占据,夹攻兹阳、曲阜的战略还没开始就流产。

    徐鸿儒是巨野人,迁居郓城近二十年。在这两地威望高隆,王好贤借着教首的名义也很难压服。此时朱弘昭带八千人来攻,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只要击败横行兖州让徐鸿儒束手无策的朱弘昭部,那他的威望必然高涨,说不好能压过徐鸿儒,驱赶徐鸿儒自己好取而代之。

    经过紧急商讨,王好贤决定先避朱弘昭所部锐气,主力入驻郓城依靠城池坚守,分兵三千防守飞集镇为犄角。至于水泊梁山大寨,他的手根本伸不进去,派去的人被留守的徐鸿儒部将范晓斋斩首。

    他准备依靠郓城城池消耗朱弘昭所部锐气,等拖累了朱弘昭再和巨野援军夹击朱弘昭,力求一口气将朱弘昭所部荡平。

    当他听闻朱弘昭率军要先进攻水泊梁山时,不由大喜。不顾部众劝谏,要借朱弘昭之手除去他的心腹之患。

    梁山大寨三面围水,背依梁山而建寨。想要攻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好消磨朱弘昭所部战力士气,同时也给他挤出更多的时间做防守安排。

    朱弘昭在梁山北二十里的小安山南边的祝家村扎营,可能因为《水浒传》的原因,祝家村的祝氏族人颇有血性。

    在闻香教起事时,就与周围村落士绅联合自守。小安山形势利于防守,也依照山丘走势立下三座山寨自保,有乡勇七百余人。

    这种保卫乡邻亲族的乡勇,外战不怎么善战,若是打防御战一个个都是死战不退的狠人。对于他们,朱弘昭一来就发放兵器铠甲增强他们战斗力。

    他不求这些人跟他出去作战,只求这些人帮他守好小安山军营后路,免得被贼军抄袭。

    营寨扎好已到了下午,这个时候士卒疲乏不适合出军,正好休整。祝家村保甲祝英了解郓城形势,也使朱弘昭明白了自己要面对什么样的敌人。

    为了迎接朱弘昭这位乐安侯的到来,祝家设宴招待,送给朱弘昭的礼物也有意思,是嘉靖年间刊印的《水浒》。

    水浒中朱弘昭最感兴趣的是一丈青扈三娘,祝家庄存在,想来扈家庄也是存在的。所谓的独龙岗就是小安山,和水浒描写的一模一样,中间祝家庄,东边李家庄,西边扈家庄。

    可此时祝家庄和李家庄还在原地,唯独不见了扈家庄,啥原因?

    水浒里已经讲明白了,宋江引兵攻祝家庄,祝彪未婚妻扈三娘自邻庄来援,与梁山好汉酣斗,擒获王英,力败众头领,后被林冲所擒。

    庄主扈太公,有一子飞天虎扈成,一女一丈青扈三娘,本为三庄联防,后扈三娘为梁山所擒,扈成为救妹妹,与梁山私下达成协议,协助攻破祝家庄。

    事成后,李逵这个浑人到扈家庄,扈家庄无防备,竟被这厮灭门,唯扈成逃脱。后扈三娘由宋江做主,嫁给矮脚虎王英。所以,扈家庄没了。

    或许没有扈家庄,只是施耐庵虚构出来的一个注定要被灭小势力。历史上祝家庄也没有和梁山好汉有交际,可这本书影响力不小,反倒成了祝家庄上下传颂的一种满门抗贼忠于朝廷尽节的荣誉。

    一个好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此时祝家就全族动员老幼皆兵死死钉在小安山,旗帜鲜明抗击香贼,守护着源自一本书上流传的荣誉。

    或许别人读水浒,认为祝家庄该灭,灭的好。但在祝家人看来,他们的祖先如果真是这样,反倒是忠君的光伟表现。

    士绅这个阶层怎么说呢?偷税漏税为的只是发展自家,子弟攻读为的还是一朝登第光宗耀祖。大的方面来说他们的行为败坏了明朝的根基,往小里说,这些人反倒是明朝守卫地方的根基。

    腐而不烂,可能是一个对士绅阶层准确的描述。

    微微饮酒,朱弘昭听闻祝英说起祝家庄这一个月来的战斗经历,祝英父兄和长子都战死,心中感动,提笔为祝家留下了十四个字:“祝家庄满门英烈,扈家庄从贼灰灭。”

    祝英读书只会算个账,庄上族人也没多少读书人,否则也不会全族拿水浒当真引以为傲。朱弘昭不通顺的留字在他们看来简单易懂,是对他们战死族人最好的慰藉。

    祝家大院腾空清扫干净,祝英请朱弘昭在此过宿。被朱弘昭婉拒,返回军营。

    出于谨慎朱弘昭巡视完夜里执勤安排后,才返回大帐。

    “侯爷,青桐姑娘来了。”

    刘良臣在帐外禀报,朱弘昭一骨碌起身揭开帐帘一看,见寇青桐穿着贴身青色曳撒,秀发束起头戴网巾,显得伶俐干练,怀里抱着冒着热气的木盆,圆眸望来熠熠生辉。

    略有疲惫点点头,朱弘昭揭开帐帘侧身,寇青桐嘴角一咧露出一排皓齿,低着头进来。

    刘良臣看着合上的帐帘,歪着脑袋摊摊手,对守在帐前的一排持戟仪仗甩甩脑袋,示意他们远离大帐。一帮持戟司戈卫士都是身姿高伟的壮士,相互望着眼角带笑,散于大帐外围。

    作为当兵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将军能打,若将军威名昭著他们脸上也有光。而主将风流,更是他们饭后谈资。战时军中主将携带名妓征战,可以说是胆大包天视军法为无物,更显得叛逆猖狂,很符合这群士兵压抑下狂野的口味和价值观。

    “侯爷何不卸甲?”

    帐内,寇青桐将木盆放在行军折叠木床前,为朱弘昭脱靴,昂着秀丽如玉的面容。

    双脚泡在热水里被一双小手拿捏,朱弘昭倦意尽去笑说:“在军中一日,就一日不卸甲。自去岁领军,就不曾懈怠。”

    “铠甲重么?”

    “去岁铠甲重十八斤,现在这幅重二十三斤。日夜穿戴,倒不显得重。”朱弘昭打量着寇青桐身材道:“明日出阵,青桐姑娘身形与我相似,也穿甲吧。你现在是我的人,兵荒马乱也不好送你回乐安,又不放心将姑娘托付他人。待此战结束,我麾下俊彦儿郎如过江之鲫,姑娘有称心的,我自会成人之美。”

    寇青桐与朱弘昭同年,小小年纪就显得美艳无方。可朱弘昭志在天下,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女人他可以不在乎。以女人拉拢麾下将领,对他来说很划算。

    少女闻言一愣,有些难以置信抬头,眼角泛着水汽:“侯爷不待见妾身?嫌弃妾身乐籍烟花出身?”

    “谁能决定自己的出身?我乃宗室末裔,数年前不见得比烟花女子光鲜。若姑娘没有看上眼的,就留在侯府。”

    朱弘昭前世草根,对于美丽女子的眼泪最缺乏抗性,躬身轻拭少女泪痕:“姑娘颜容美丽,声乐动人,我也是俗人哪能不慕?只是人当自足,我家中已有两妻,又是个带兵的,说不好哪日朝去暮不归,岂不是害了姑娘一生?”

    “侯爷倒是个有情儿郎,领兵征战所向皆靡,能与侯爷这等少年英雄相遇,实是妾身之幸。对我等而言,荣华不过过眼浮云,最难得不过有情儿郎。若侯爷不弃,妾身愿随侯爷征战沙场。”

    寇青桐薄唇微张,光滑脸蛋贴着朱弘昭手掌,轻语柔声。她确实认为自己幸运,寇家代代出名妓,名动一时的同时,结局都不太好,被人如货物来回转赠,或被主妇打压折磨死也不是新奇事。

    教坊司自幼培养,又有家族前辈指点,小小年纪的寇青桐最懂男人。

    为朱弘昭洗完脚,转过去躬身收拾床榻,柔软窈窕身段尽显,将青涩的美感毫无遗漏的展现。嗅着少女散发的花香,朱弘昭坐下揽住寇青桐腰肢拉到怀里。

    轻呼一声,寇青桐霞飞双颊脑袋埋在朱弘昭怀里,滑嫩脸蛋蹭着冰冷质感铁甲。朱弘昭则向后一仰躺在木床上,将寇青桐往上一托,贴在她耳边轻语道:“拥着,睡的踏实。待大胜回到乐安,就摆宴迎娶姑娘。”

    寇青桐心中甜蜜,一个光鲜宏大的婚礼,是每个少女的梦想。对于教坊司出身的女子来说,婚礼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感受着朱弘昭一身冰冷坚硬的铠甲,对她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一种安宁。

    大帐外,刘良臣侧耳倾听,冒着痘痘的小脸满是兴奋,随后转而满是败兴,对远处眼巴巴相望的诸卫士摊摊手,表示毛事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