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大明宗室 > 第93章 二孙赴辽

第93章 二孙赴辽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大明宗室 !

    无论朱弘昭怎么问,这朱炳南就是不回答插翅虎背后之人是谁。

    朱炳南被逼无奈,看朱弘昭架势就是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仿佛今晚他不说,就可能走不了。急着回去安抚教众,朱炳南只能说:“在剿灭闻香贼子前,侯爷不方便知晓。一旦知晓,必然会坏了剿贼大计。”

    “可笑,插翅虎不过一惯匪,他背后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朱炳南不语,看一眼朱弘昭面相,抱拳道:“学生先告辞了,学生还能说的是,这是一场针对侯爷的阴谋。”

    夜色下,朱弘昭望着波澜清水泊,良久无语,回味着阴谋两个字。

    他自认来到乐安,谁都没有得罪,谁会吃饱撑着算计他呢?

    “张虎到了没有?”

    现在他只能找来自己的情报头子张虎,也就是恢复本名的张三来询问。不知道张虎在外面有没有弄到有用的消息,有最好,没有就敲打一下。

    陈策上前一步:“侯爷,卑职晌午前就已将消息传给张大人,他至今未到。”

    朱弘昭点点头,捡了颗石子打着水漂:“走,希望他能带来一个好消息。”

    还没离开清水泊芦苇荡范围,李墨轩就像闻着腥的鲨鱼一样扑了过来,手里提着青花瓷酒壶,另一手握着从岭南漕运而来的水果啃着,远远招呼:“侯爷,京里来消息了,好消息啊。”

    “回去再说,夜里风大。”

    朱弘昭心事重重,根本没兴趣陪李墨轩猜谜玩儿。

    半夜后,张虎才回来,本以为朱弘昭已睡了,没想到还在东偏房等他。

    “侯爷,今日高家港巡检司、乐安镇巡检司以及塘头寨百户所都调集人手。小的只顾着盯这帮人,导致城里人手不够,才使得李老爷受伤,小的该死。”

    “真要死你就进不来了,喝些水,慢慢说。”

    张虎擦了把虚汗道:“这些事情是冲侯爷来的,闻香教的传头闹事打伤李先生,为的就是激怒侯爷带兵进乐安城。而城里也不安稳,闻香教内部有人鼓动、恶意造谣说侯爷要杀尽城中闻香信众为李先生报仇。”

    “而两处巡检司、百户所调集将近千人就等侯爷动作,只要侯爷动手,他们就会赶赴乐安城阻拦侯爷。小的估计那时候城中闻香信众就会被人鼓动作乱,而赵知县又在侯爷这里对城内变动束手无策。”

    “事后乐安城发生的一切灾祸都会扣在侯爷头上,必会有御史弹劾侯爷守孝不纯,带私兵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而赵知县为求自保,也会推脱罪责将所有过失皆泼到侯爷身上。”

    喝一口水,张虎心有余悸道:“布局之人心思歹毒,将侯爷、赵知县和闻香教都算计了。还好闻香教的大传头朱炳南机警,事发后就来寻找侯爷调解,使得布局之人功亏一篑。”

    朱弘昭眸子一缩,烛光下幽森森,仿佛抠心自问,又好像在问张虎:“是谁这么处心积虑的要对付孤?”

    作为一个穿越众,朱弘昭觉得自己很失败,自己父亲的命没保住,现在乖乖待在这里守孝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机会,什么人都没惹,竟然会有人来算计自己!

    麻家?东李西麻固然名声响亮,可那是边镇。而腹心地区,是读书人的地盘,各地的缙绅,根本不鸟麻家。

    现在不像以前,以前他做什么都有朱以溯在前面顶着,而他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现在不同了,塞外大胜以及派人攻破右卫城两件事,前者让所有人认为他已经是个小大人,而后者更让那些人精将他彻彻底底当起了成人看待。

    当成人看待,就该用对付成年人的手段。

    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和乐安士绅之间天然的冲突,世上不缺聪明人,赵彦能看到朱弘昭会和乐安士绅起冲突,难道乐安的士绅都是吃饱了撑着,然后找女人运动消消食,再睡觉的蠢猪吗?

    所以他们先下手了,不能等朱弘昭发觉彼此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下手,更不能让朱弘昭先下手。

    朱弘昭的手段已经在大同镇展现过,狠辣无情而迅疾,一环套一环,很是毒辣。

    等到朱弘昭先下手,就该他们倒霉了。一旦朱弘昭把他们血放了,就是将朱弘昭这个乐安侯整垮,他们流掉的血一时半会也补不回来。

    不过朱弘昭已经对这帮人很不爽了,连安置家丁的土地都凑不全,这让他对这些士绅的意见非常大。

    张虎是纯正的军户子弟选拔成的北镇抚司锦衣卫,过去到现在,他和士绅阶层一点关系都没有,也不了解这个阶层。

    听朱弘昭自语,张虎单膝跪地,神色愧然:“小的无能,请侯爷降罪。”

    “给你五千两银子,一个月的时间,去北直隶招募精干人手。本地人不可靠,以后需严加甄别。另外……就这样,你明天就出发。”

    “是,若人手充足,小的绝不会再犯今日之错。”

    朱弘昭写好支取文书,盖上私印画押后交给张虎,一个人继续沉思。本来还想让张虎从北直隶挖些能制炮的匠户余丁来,或者铁匠也成。想了想还是作罢,现在很多眼睛都盯着他,他可不能露了马脚。

    值得一说的是马脚,朱元璋的皇后马氏之所以露出大脚被人笑话,不是因为她不缠足,而是她的脚真的很大。

    朱弘昭至今接触了不少女子,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刚一来这个世界见李家姐妹是天足,担心以后遇不到这样的健全女子就争着抢着要娶回来。

    实际上他错了,明朝的女子缠足,但和清代致残的裹足不同。明代女子不论官宦还是底层人民,很少有对自己女儿下狠心的,因为没必要,这事是由自家来决定的。

    小脚虽美,可变形了的脚像牛蹄一样堆成一块,还会美吗?而清代的裹足,则带有行政色彩,半强制性的要求,不得不裹!

    所以明朝的女子,只是缠着布限制脚过度成长,而平时外出时又穿紧绷绷小鞋,以显符合审美之潮流。

    没几天,朝廷吏部和兵部下了文书给山东布政使司和山东都司,要在乐安县设立乐安守备所。将乐安县塘头寨百户所升改为乐安中千户所,清水泊高家港巡检司裁撤改为乐安左千户所,乐安县城西边的乐安镇巡检司裁撤改为乐安右千户所。

    而这三个千户所所缺兵员由乐安侯部曲补充,以孙河为中千户,高杰为右千户,刘良佐为左千户。两部文书中乐安侯部曲五个字晃瞎了知县赵日中的一对眼珠子,这些部公可真敢往上写!

    这也没办法,皇帝上面逼着,而兵部尚书黄克缵不鸟东林党那些人,也认为朱弘昭的三千护院于朝不利,给个番号建制收为朝廷兵马也是好的,对朝廷好,对朱弘昭也是好事,免得有人拿这三千护院做文章。

    以前是朱弘昭这个乐安侯拿着乐安的税赋养这三千护院,现在还是乐安的赋税养这三千人,只是省了朱弘昭这一个环节,直接由府衙司库发放给守备所。

    在高杰这帮领军的看来,以前就是他们吃朱弘昭的饭,拿朱弘昭的钱。现在就是他们吃朝廷的饭,拿朝廷的钱。不过他们这帮人,一个个都签了死契家奴。

    当官要身世清白,奴籍是不成的。不过这里没在意,摆明了就是给朱弘昭这个乐安侯名正言顺的军权。

    不过,守备所的掌印千户是王敦盛,这家伙也算费尽了心思,托了不少关系才从大同镇调出来。打通关系是一个原因,他本人跟着孙传庭搞军屯弄得有声有色,政绩突出也是一个原因。

    这段时间朝廷里也有不少变化,比如天启起用曾经的老师孙承宗署理辽东,而孙承宗认为朝廷的精兵强将打没了,应该进入战略防守阶段,以培养将领,训练士兵为主。

    同时这位孙承宗还点名和天启要了大同镇的孙传庭,认为他军屯有方。天启皇帝则认为孙传庭是小人,不想把这样一个小人塞到辽镇去。

    这孙传庭一边和朱以溯是至交好友,一边却向他打小报告提防朱以溯。结果呢,朱以溯因为不懂得收买人心得罪太多被人毒死了。朱以溯这样一个人,有什么提防的必要?

    朱以溯死前,东路军将因军功升了一次,没有孙传庭的份。朱以溯死后,大同诸将被李墨轩砍掉近半,东路各将又升了一次,还是没有孙传庭的份。可想而知,天启有多么的不喜欢孙传庭,甚至可以用厌恶来形容。

    可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孙承宗,因为孙承宗告诉他,如果孙传庭军屯屯的好,辽饷可以降下去,甚至可以停下辽饷。

    谁也不知道,历史上没有去过辽镇的孙传庭这时候去了辽镇,又蒙孙承宗看重,会引发什么样的风暴。至于被孙成宗当接班人培养的袁崇焕,孙传庭在一边立着,他袁崇焕还能不能成为孙承宗的接班人?

    袁崇焕所依仗的不过就是和辽系军头很硬的关系,而孙传庭呢?论手段两人一起在孙承宗手下效力,袁崇焕可以拉拢人手,孙传庭就会干看着?

    现在整个大同镇都被东路出来的军将控制,赵率教挂着总兵官的名头彻底被架空。而这帮军将只服四个人,首先就是朱以溯,其次就是孙传庭、刘时敏和朱弘昭。

    朱以溯带给他们一身的荣华富贵,朱以溯又作为他们这一系的头被人毒死,可恩情不能不还。而且朱以溯的死,也是为他们这个振兴卫所制的集体而死的,而他们又被朱弘昭指挥过,顺理成章将会对朱以溯的感激转移到朱弘昭身上。

    同时刘时敏和孙传庭又是朱弘昭的师傅,所以他们看来他们都是被一家子人栽培起来的,而朱弘昭就是唯一的继承人,都认定自己早晚会有机会为朱弘昭效力报恩。

    所以孙传庭在辽镇,也是有根基的,就是不拉拢辽镇军头,只要从大同镇调一些兵马过去,压过袁崇焕不是多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