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中医入门 > 第三节 使 用

第三节 使 用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中医入门 !

    一、配伍(包括禁忌)

    一药有一药的作用,通过药与药的配合,能促使作用加强,或减少不良反应,发挥更好的效能,这是中药配合应用的重要意义。从单味药的应用到配合应用,再发展到方剂,毫无疑问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前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药与药配合的反应,不仅指出了有利的一面,还指出了不良的一面。共分六类:

    1﹒相须

    即两种功效相同的药物经过配合使用,可以互相促进加强效果。如知母配合黄柏,滋阴降火的作用更强,成方中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就是知母与黄柏配合使用的。

    2﹒相使

    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配合后能使直达病所,发挥更好的疗效。如附子以茯苓为使,成方中真武汤、附子汤均用茯苓为附子之使。

    3﹒相畏

    一种药物能受到另一种药物的克制,因而减低或消除其烈性的,叫做相畏。如半夏畏生姜,故炮制时即以生姜制半夏毒,中半夏毒者亦以生姜解救。

    4﹒相恶

    两药合用时,因牵制而减低其效能,叫做相恶,恶是不喜欢的意思。如生姜畏黄芩,因黄芩性寒,能降低生姜的温性。

    5﹒相杀

    指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如防风杀砒毒,绿豆杀巴豆毒。

    6﹒相反

    合用后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相反和相畏的药必须慎用,所以前人编有十八反歌和十九畏歌。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

    歌中所提十八种药,即表示相反比较显著、如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与乌头相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与甘草相反,人参、沙参等和细辛、芍药与藜芦相反。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煴炙煿莫相依。

    歌中所提十九种药,即表示相畏比较显著,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水牛角代),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此外,妊娠禁忌药也称堕胎药,本草书上很早就有记载,到《本草纲目》增为八十七种。其中有些药现在已根本不用,兹择使用者录下,处方时应尽量避去,以免引起事故。植物药如大戟、巴豆、藜芦、丹皮、牛膝、桂心、皂荚、薏仁、瞿麦、附子、乌头、牵牛、半夏、南星、桃仁、芫花、槐实、茜根、红花、茅根、大麦 、三棱、干姜、厚朴、通草、苏木、葵子、常山、生姜;动物药如牛黄、蜈蚣、斑蝥、水蛭、虻虫、?虫、蝼蛄、猬皮、蜥蜴、蛇蜕、麝香;矿物药如雄黄、芒硝、代赭、硇砂、砒石等。妊娠禁用的药物,主要是防止流产,但亦不尽禁忌,如《济阴纲目》是流行最广的妇科专书,它在安胎及治胎前诸疾中,都用了附子、肉桂、半夏、牛膝、丹皮、厚朴、茅根、通草、桃仁、芒硝等药。《内经》上也说过:“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然而,某些药物对妊娠禁忌的,还是应该谨慎,不能草率从事。

    经验告诉我们,前人对于药物的配合十分细致,因为配合适当,能取得更高的疗效。

    现在略举数则,供作处方参考。

    1﹒肉桂配合黄连名交泰丸,能治心肾不交。

    2﹒吴萸配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3﹒干姜配合黄连能除胸中寒热邪结。

    4﹒半夏配合黄连能化痰浊湿热郁结,宽胸止呕。

    5﹒厚朴配合黄芩能化脾胃湿热。

    6﹒桂枝配合白芍能调和营卫。

    7﹒当归配合白芍能养血。

    8﹒当归配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9﹒蒲黄配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10﹒桃仁配合红花能行血通经。

    11﹒柴胡配合黄芩能清肝胆热。

    12﹒柴胡配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13﹒桑叶配合菊花能清头目风热。

    14﹒高良姜配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15﹒延胡索配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16﹒附子配合肉桂能温下元。

    17﹒黄柏配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18﹒苍术配合黄柏能治湿热成痿。

    19﹒杏仁配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20﹒半夏配合陈皮能化湿痰。

    21﹒神曲配合山楂能消肉食积滞。

    22﹒豆蔻配合砂仁能健脾胃。

    23﹒常山配合草果能止疟疾。

    24﹒龙骨配合牡蛎能涩精气。

    25﹒杜仲配合续断能治腰膝酸疼。

    26﹒天冬配合麦冬能清养肺肾。

    27﹒半夏配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闭。

    28﹒女贞子配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29﹒桑叶配合黑芝麻名桑麻丸,能治肝阳头晕。

    30﹒山药配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31﹒升麻配合柴胡能升提中气下陷。

    32﹒鳖甲配合青蒿能滋阴退蒸。

    33﹒乌梅配合甘草能生津止渴。

    34﹒苍术配合厚朴能逐湿浊。

    35﹒豆豉配合葱白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36﹒皂角配合白矾名稀涎散,能吐风痰。

    37﹒木香配合槟榔能疏肠止痛。

    38﹒三棱配合蓬莪术能消坚化痞。

    39﹒枳实配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40﹒丹皮配合山栀能清血热。

    41﹒旋覆花配合代赭石能平噫气。

    42﹒丁香配合柿蒂能止呃逆。

    43﹒补骨脂配合肉果名二神丸,能止脾肾泄泻。

    44﹒桑皮配合地骨皮能泻肺火。

    45﹒知母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46﹒木香配合黄连名香连丸,能止赤白痢。

    47﹒白矾配合郁金名白金丸,能治癫狂。

    48﹒枳实配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49﹒赤石脂配合禹余粮名赤石脂禹余粮汤,能涩大肠。

    50﹒金樱子配合芡实名水陆二仙丹,能止遗精。

    51﹒枸杞子配合菊花能明目。

    52﹒生姜配合红枣能和气血。

    这类两种药味配合应用的例子很多,只要留意前人著作和成方的组成,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用药的方法,或寒热结合,或补泻结合,或上下、表里、气血相结合等,十分丰富,而又非常灵活。

    二、用 量

    中药的用量,根据以下几个情况决定:

    1﹒药物的性质

    药物气味雄厚峻烈的用量小,平淡的比较重,前者如乌头、肉桂、干姜等,后者如山药、茯苓、扁豆等。质重的用量大,轻松的用量小,前者如鳖甲、牡蛎、磁石等,后者如桑叶、蝉衣、通草等。

    2﹒方剂的组成

    主药的用量重,协助药比较轻,如白虎汤中的石膏宜重用,知母、甘草的用量较少。在配伍方面,如左金丸中的吴萸的用量应轻于黄连。从整个方剂的组成来说,药数多,量较轻,药数少,量较重。

    3﹒病情

    病情严重、需要急救的用量重,病轻的或宜于长期调养的用量较轻。前者如四逆汤、大承气汤等,后者如桑菊饮、人参养营汤等。

    4﹒体质

    病人体质坚实的用量可重,娇弱的用量宜轻。一般西北地区用量大于东南地区,主要原因便是体质有强弱的关系。

    5﹒年龄

    成年人用量可重,小儿宜轻。一般小儿用量是大人的减半。

    用药量的轻重,虽视具体情况决定,但应该指出,一般用量是有一定标准的,在这标准上衡量出入,不是随便决定的。必须掌握标准用量,然后或增或减,才能中肯。

    药量对于处方的疗效有极大影响,很好的一个处方,往往用量不适当失却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所说适当与不适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病情和体质的情况,用药是否轻重恰当;一方面依据药的配合关系,用药是否轻重恰当。凡是病重体实,用量当重,病重体虚,便当 减;病轻体实,不需要重量,病轻体虚,更不容许用重量。又药物的作用及配合后的作用随着用量的轻重而转变,如西藏红花少用和血,多用则破血;桂枝和白芍等量,能调和营卫,桂枝加重偏于卫,白芍加重偏于营。这在临症上是一番细致的功夫了。

    关于古代度量衡制度和现代不同,古制都比今制为小。据近人考证,大概汉朝一两合市称四钱八分强,一升约今二合左右,提供参考,用以说明古方的分量不能作为现在处方用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