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贝思福考察记 >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贝思福考察记 !

    财政和货币

    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很难处理。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咨询了很多专家,才形成了这篇报告。在此,我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感谢中国和英国各个港口的银行经理。特别感谢香港汇丰银行的总经理杰克逊先生,和上海分行的艾迪斯先生,他们给伦敦商会的信件,我全部引用了。

    中国的财务和货币问题,不仅对我是一个难题,对普通大众也是一个难题。认识到这一点,我为联合商会收集了许多中国各省流通的货币;也希望能把这些货币放到公共场所,以便于感兴趣的人前去观看。这些货币在市场中展示了它们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也给贸易带来了困难————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价格一直在波动。我把这些货币列举如下:

    银锭

    每两白银兑换小钱的数目,各地不等:

    四川中部1150文,重庆1080文,芜湖1320文,山东1210文,上海1170文;北京官银,每两能兑大钱550文。

    辅币

    江南造币厂、广东、福建、湖北、安徽这几处地方铸造的硬币,十分的价值约2.5便士,二十分的价值约5便士。

    中国银圆

    天津兵工厂、江南兵工厂、广东省、安徽省和湖北省,这几个地方铸造的银圆,价值2先令又8.5便士。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一些银圆也在中国流通:墨西哥银圆,西班牙卡洛斯银圆,日本银圆,法国在印度铸造的中国银圆,英国银圆。

    中国缺少军事组织,这事与国家的财政疲弱有很大关系。糟糕的治安,意味着高利率,或者贷款资金的减少。中国的信誉现在很差。中国唯一可靠的财产————中国海关,已经交于他人。目前,中国既不能为进一步贷款提供良好的安全保证,也没有税收资源可用来偿还债务。

    我所会见过的几位总督,他们也曾说过:划拨给各省政府的资金,都用来偿还外债了。人们逐渐担心,政府是否会增加税收,补贴政府的开支。

    不具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普通人,看一眼也会明白,中国现在的财政管理已经彻底腐烂了。中国现在的财政,处于极度困难时期,不是因为她的资产少,而是因为她的税收被浪费掉了。并且管理不善,她的资金来源没有开发出来,或者被浪费了。与其说中国的税收过高,不如说她的税收太乱,这就需要整顿她的财政体系。整顿后的财政,能保证中国拥有优秀的军队和警察,那么,国家的信誉会提高,西方人也乐意向中国投资。

    中国现在的税收,总额为白银85000000两,但这只占征收总数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征税体系非常腐败,80%的税款都被侵吞了。通过合适的监督管理,中国的税收会大幅增长,人们交的税款确实会减少。

    优秀的税收管理能产生极好的效果,埃及是一个极佳的例子。如果中国能在欧洲各国的帮助下,改革现在的税收体系,她的地位绝对能超过埃及。中国资源丰富,如果能制止现在的腐败和浪费,她的财政状况肯定会变得很好。

    中国现在的债务在50000000到60000000英镑之间,都是以关税做抵押。中国的借款有如下几项:

    1.1894年向英国借白银10000000两,利息是7%,20年还清。

    2.1895年向英国借3000000英镑黄金,利息是6%,20年还清。

    3.1895年向俄国和法国借16000000英镑黄金,利息是4%,36年还清。

    4.1896年向英国和德国借16000000英镑黄金,利息是5%,36年还清。

    5.1898年向英国和德国借16000000英镑黄金,利息是4.5%,45年还清。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两笔贷款,每笔都是1000000英镑,以其他税收为抵押。但是,有一个规定,如果其他税收不够,则从关税中出资偿还。还有一两笔小额贷款,但是至今也没有还清。以上所列举的五项贷款,前四项以中国海关的税收为抵押,最后一项以七个厘金局的税收为抵押。必须再补充一点,最后一项贷款是以厘金局的关税为保证,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已没有关税可以用来抵押贷款了。

    此外,最近几年,中国为了修建铁路,又由政府担保,为卢汉铁路借款4000000英镑,为牛庄铁路借款2300000英镑。按照最惠国待遇条款,中国以后的铁路,将不得不由外国人投资。就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这些政府担保,肯定会极大地妨碍中国的发展。

    因为中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改革很容易实现。现在的制度,对可靠的财政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破坏。无论哪个级别的地方官员,薪水都低得可怜。他们为了谋取官位,经常会向银行或朋友借一笔“佣金”。结果就是,官员会在他的任期内尽力捞钱,以偿还“佣金”。除此之外,他们还希望能有一笔钱,以支付维持官位所需的各种花销;他们还要再攒一大笔钱,供退休以后使用。事实上,除非他们被贬职,上述愿望一般都能实现。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征收上来的税款,在到达北京之前会少了那么多。中国在财政改革方面,必须先做一件事,就是要建立账目公开和合理的薪金制度。中国有足够的资金去做所有事情,包括提供有效的军队和警察。但是,如果她能改革现在的财政制度,消除贪腐,她一定能从外面获得帮助。矿产权是中国的一个税收资源,但是现在还未开发。中国所有矿产急需开发。

    在中国,以税收抵押贷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抵押更多的税收,只能使自己的财政雪上加霜。中国要想获得贷款,需要有能获利的产业,还要有合适的条件。这些条件,一方面能为投资者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能使中国有能力偿还贷款,同时,这些产业的利润,还要能为政府的开支提供保证。借款的问题,涉及铁路和开矿的特权。人们真的知道这两者的总量是多少吗?他们仅仅把钱给了企业的创办人,或者为中国或放贷者工作吗?特许权看起来很好,能真正落到实处吗?即使能落到实处,但是人们能立即从中获利吗?公众在这些事上,不能不谨慎。如果他们希望避免损失,可以去咨询中国境内声誉较好的相关商行,投资的区域在哪里,它的面积有多大,当地居民赞成不赞成,怎样才能使官员支持商行的计划,在当地遇到了那些困难,采用了那种运输方式,还有哪些新需求需要满足。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去关注。

    派遣一位外国财政顾问指导国家税款的管理和征收,货币的改革,设立一个政府银行,以汇款征税的方式取代现在老旧、浪费的征税体制,那么,在合适的管理下,人们一分钱也不用多交,中国的税款会是现在的四倍。英国有超强的贸易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还有在其他地方成功的改革经验,使她有能力为中国财政改革提供帮助。必须设立一个合适的财政部门,像中国海关总署一样,由英国人负责,职员来自各个国家。像在其他地方一样,这个部门也施行门户开放政策。

    对中国财政影响更深的是势力范围政策。瓜分中国,投资者必受损失,抵押物也没有了保证。这里有一个例子。英德两国的贷款起初以台湾为担保,但是现在台湾已不属于中国了。

    如果在中国实施势力范围政策,中国政府必定会垮台,那么,谁来偿还贷款、他们的投资用什么来保证?一个分裂的中国,怎样担保用于铁路的贷款?即使瓜分中国的列强能友善地处理这个问题,中国还会发生严重的动荡,势必严重干扰贸易,减少关税,这样的情况,能为那些投资提供安全保证吗?

    中国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安全保障,社会肯定会动荡不安,外国列强肯定加以干涉,分区而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报告中一再谈道,那就是————中国必须重组一支军队。离开这些,中国肯定不能提供安全保证,也没有公众信誉,因此,中国必须提供足够的军事保障。中国现在的形势,已经动摇了外国人对她的信任,也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给中国贷款的股票每下降1%,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损失了五十万先令。

    最近,英德两国的借款,一直在波动。每股的价格,1898年3月是90英镑,同年10月是85.25英镑;自我到中国后,到1899年4月,稳定在85英镑。

    1896年的借款,利息是5%,在我考察期间,它的股票价格从98.75英镑降到了97.25英镑;1899年4月,稳定在99英镑。我把其他贷款股票的价格,以1899年4月为限,列举如下:

    中国货币的流通杂乱无序,就像她的财政一样没有振兴的希望。中国通行的货币标准是银两,但它不是一块硬币,而是一块银子的重量,一两重约1盎司。这个标准在不同的地区还不一样。商业标准是关平银,1897年,每两关平银的价值是:

    英国2先令又11.75便士;美国0.72银圆;法国3.73法郎;德国3.03马克;印度2.34卢比;墨西哥1.5元。

    这些银价,分别源自伦敦、纽约、巴黎、柏林、加尔各答和香港的交易所。两的称重工具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北京户部用库称,上海用关称,汉口用湘称。据说,汉口银子每两比上海的多3%。这三种银两中,最重的比最轻的要多出10%。我认为,这个“两”不仅不是一个硬币,而且在日常使用中,也没有称重恰好是一两的银子。中国使用的银币是银圆,种类多达九种,其中五种是中国自己铸造。现在最流行的、价值最高的银圆,是墨西哥铸造的银圆。中国还流通一些外国银圆:日本银圆,西班牙银圆,法国在越南铸造的银圆。

    但是,墨西哥银圆最流行。中国的银圆在以下这些地方铸造:

    1.天津兵工厂

    2.广东省

    3.江南造币厂

    4.湖北省

    5.安徽省

    辅币有四种,面值为5分、10分、20分和50分,它们的铸造地是:

    1.广东省

    2.江南造币厂

    3.福建省

    4.湖北省

    5.安徽省

    然而,中国人最常用货币是铜钱,一元银圆能兑换1000个铜钱。铜钱和白银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为了对这个问题做最好的解释,我列举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伦敦商会给香港汇丰银行的通信,以及上海分行艾迪斯先生的回信。问题如下:

    “问题一:是否因为关闭了印度造币厂,致使中国铸造的铜钱的价格上涨了?或者说,是否在那之后,中国铜钱的价格上涨了?”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用我们的话来说,铸造钱币在中国不是一件公开的事。政府机构购买黄铜,混合其他成分铸成铜钱;然后用这些钱给士兵和官员发工资,最后,这些铜钱就流通到市场里了。因此,不能以发行价的高低来评价这些铜钱,因为,当铜钱的重量和成色有固定标准时,它和白银的比率也不固定。”

    “铜钱和白银之间的兑换比值,取决于市场上铜钱的流通量。”

    “然而,人们会问一个问题,印度造币厂的关闭,是否导致中国铸造的货币在重量和成色方面有所降低?答案是:这样的事没有发生。标准是怎样被维持下来,可以从一份补充资料得出结论。这份资料来自斯托尔曼博士————北京大学的化学教授,他用图表的形式,分析了通宝和元宝造币厂在当代发行的铜钱的成分。”

    “现在,一两白银购买的黄铜,可以铸造388枚北京大铜钱,或者是7.8吊铜钱(1吊等于50枚大铜钱或1000枚小铜钱)。北京的士兵和官员领取薪水,还是按照以前的兑换比率————1两白银兑14吊铜钱。虽然铸造铜钱的范围很小,不过户部一直在承担这份损失。最近,有人向皇帝请愿,要求减少铜钱的重量,遭到了皇太后的反对,她担心激起士兵们的不满。”

    “至于各省,有证据表明,过去五年来,各地已经完全停止铸造铜钱了。他们铸造一种小银币取代铜钱。1897年,天津、武昌、福州和广州,这几个地方铸造小银币的数量是:

    面值50分214796枚;面值20分31852571枚,面值10分17892931枚;面值5分66921枚。”

    “按920枚铜钱兑1银圆来算,这些小银币总共可以兑换7608907242枚铜钱,合计8000000多银圆。”

    “第二个问题————铜钱的价格增长了多少?波动幅度有多大?”

    “自从印度造币厂关闭以后,与白银相比较,铜钱价格的涨幅,各地不等。一般说来,铜钱的价格涨了25%,如下所示。

    自1892年以来,每一银圆所能兑换铜钱的数量,一直在下降。

    温州————从1140到950枚

    上海————从1050到920枚

    登州————从1075到925枚

    自1892年以后,每一两白银所能兑换铜钱的数量,一直在下降。

    四川中部————从1600到1150枚

    重庆————从1700到1080枚

    芜湖————从1600到1320枚

    山东————1450到1210枚

    上面所列数字,变化很多,部分原因是流通市场中有假币,部分原因是各地银两的重量不等。”

    “下面的图表,说明了北京地区大铜钱(1吊=50枚大铜钱)的价格的逐年变化:

    从1892年到1898年,每两库银可兑换大铜钱的数量

    1892年————14.2吊=710枚

    1893年————14吊=700枚

    1894年————13.5吊=675枚

    1895年————13.6吊=680枚

    1896年————12.8吊=640枚

    1897年————12吊=600枚

    1898年————11.5吊=550枚

    从1892年都1898年,在上海每两白银可兑换钱币数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市场中可能流通了很多假铜钱;按铜钱与白银的比值来算,市场中铜钱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就像前面讲过的情况那样,一两白银所能购买的黄铜,只能铸造388枚北京大铜钱,然而,在开放的市场上,一两白银可以购买550枚。这就是白银比值上涨25%的原因所在。”

    “原因在于:首先,过去五六年间,许多地方不再铸造铜钱了,致使铜钱短缺;第二,铜制用品,被非法融化,用来制造大量假币;第三,人口增长,而铜钱流通量没有增长,导致铜钱短缺。”

    “第三个问题————粮食价格和工资,是否随着铜钱价格的上涨而降低?”

    “铜钱对白银的比值一直在上涨,我们自然希望看到,铜钱对粮食和工资的比值,也能有类似的上涨。换句话说,我们期望看到日用品价格的降低。然而,当同样数量的铜钱,能比以前购买更多的白银时,它能购买的日用品反而少了。铜钱的购买力,在白银方面增加了,在日常用品方面减少了。下面的表格,通过中国两种主食的价格变化,反映了这种波动。”

    北京面粉(本地生产)的平均价格

    上海大米的平均价格

    “上面的数字,尽管只是选取了两个城市的数字,但是,它可以代表一个趋势。格罗夫纳先生在《1896年中国贸易报告》中讲,整个中国的物价在上涨。现在看来,他的结论很正确。”

    “剩下来的问题,我们怎样来解释一个矛盾————随着铜钱价值的提升,物价也在上涨————为什么铜钱越值钱,而购买力越差?”

    “去年,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已经就这个问题,以及与此相似的问题,致信它在中国各地的成员,征询他们的意见。协会收到了13份来自中国各地的回复。其中有泰勒先生的一份报告,泰勒是中国海关总司统计科的秘书,他对这些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下面是报告的摘要:

    ‘中国的人口大幅增长,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白银兑黄金比值下降,刺激了白银的出口,因此就缩减了国内白银的流通量。流通领域内大量的假币,促使物价上涨。一些地方农作物歉收,一些地方大量种植鸦片,这是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据说,许多山东农民移民到了西西伯利亚,导致当地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四川人对粮食歉收、鸦片种植和粮食出口有怨言。我们从福州获悉,由于茶叶贸易衰落,税收繁重,福建省比以前更穷了。一些人对这种晦涩而复杂的现象的解释,非常有意义,但是他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铜钱的价值对白银的比值在增长,而对日用品却在贬值,对这一问题,唯一真实的逻辑推测,是泰勒先生的意见:作为一种商品,白银比铜钱贬值得更厉害,这导致了铜钱购买力的下降。’

    “这里仍有一个问题,需要再谈论一下————什么东西降低了中国白银的价格。”

    “总之,很抱歉,上面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里引用的数据,并没有完全接近事情的真相。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里,没有任何官方的统计数字,对于这些少量的信息,必须考虑一下它们的价值。希望这些数字,在作为比较手段方面有些价值。”

    斯托尔曼博士在关于中国铜钱的报告中,提到的北京的铜板,艾迪斯先生也讲到了:

    “最近几年,不仅是白银相比于黄金的价格在持续下降,而且与此同时,白银与铜币相比,在某种程度上也在贬值。换句话说,一个人今天拿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要比几年前少。例如,按兑换比例来说,北京一两白银,在1893年能兑换13.5到14吊铜钱,此后逐渐减少到10吊。尽管如此,铜钱的价值反而一直保持稳定,以至于一吊钱能买到的粮食等产品的数量,比以前要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白银将来还要贬值。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从下面图表对各地钱币的分析比较中,可以看出白银的价值。我预先说明一下,图表中的第一栏和第二栏,说的是北京的大铜钱,还有光绪年间铸造的铜钱。这些铜钱上面,刻有文字————‘通宝’或‘元宝’。无论它们来自这里的哪一个造币厂,这些铜钱在北京市场上的流通量都很大。图表中的第三栏和第四栏,说明那种叫作小钱的成分,它们是在同一个时期制成的钱币,而且它是这个地区唯一的一种小钱。这种小钱,在以前的北京非常流行。”

    “然而,这些钱的重量和成色,一般来说,几乎完全相同。最后,图表的第五栏,分析的是乾隆时期的铜钱。之所以做这个分析,是因为中国人普遍认为,这个时期的铜钱中含有许多黄金。就我所分析的这些铜钱来说,中国人的观点不正确,这可以从图表中看出来。我还增加了一些数据,以说明现在和那个时代铜钱的差异,到了何种程度。”

    “很自然,每个分析都用到了许多钱币,这里引用的数字,是几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两家造币厂的铜钱,在分量和成分上差别很小。如果我们取这两者的平均值,那么大铜钱50枚=1吊,每枚重430.08克=11.526库两(1库两或1两=37.31256克=575.82格令;铜的含量占52.59%,重6.062库两;锌的含量占38.55%,重4.443库两。如果我们按每担(1担=1600两)铜钱中含铜28两,锌8.25两来计算,省略其他成分————50枚铜钱中含0.1289两。因此,1两白银所能购买的铜和锌,只能铸造388个或者7.8吊大铜钱。然而,实际上像前面所讲,现在一两白银能兑换10.5吊,所以,尽管过去五年来白银的价格在下降,但它的价格,要比人们预期的要高。现在1两银子所能购买的铜钱,其中含有的铜和锌,政府要花费1.354两,何况还有铸造成本。与此相似,尽管不会令人吃惊:按上表中的数字来计算,每100枚小钱,可以兑换0.115两白银,结果就是,一两白银所购原料,仅能铸造870枚小钱。而现在1000两白银能购买价值1150两的铜和锌。就我所知,其他各地和北京一样,也出现了这种有意思的事情————与铜钱相比,白银的价格多多少少都有虚构的成分。这就导致:一方面,最近几年,白银对黄金快速贬值;另一方面,铜的价格稳步上升。不过在外国的金属交易市场上,这两种趋势表现得不明显。虽然最近几年,与铸造钱币相关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欧洲和日本。”

    “因此,人们预期钱币兑换比率会有波动,但实际上这种波动非常有限,并且其他一些考虑也被排除,那是因为,生产钱币的成本决定了这些事情。白银价格下降,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在350——400个大铜钱(7——8吊),或850——900枚小钱之间。这个复杂的问题,还掺杂有其他因素,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大铜钱和小钱的兑换,另一个是————京津铁路导致的需求增长。”

    对一般的货币和交易问题,我询问了两个问题,并得到了专家的回复。这个问题非常难,因此我对专家的看法也就不做评论。我问的问题是:

    1.能否以黄金为标准?

    2.兑换率的变化,怎样影响商品的价格?

    我将专家们的回答简介如下:

    1.不能。因为中国存在贸易逆差,黄金不大可能留在中国。

    2.在进口的六种主要商品中,从1890年1月到1898年10月(我到达中国的日期),有五种商品的价格涨幅在30%到40%,其余一种下降了42%。一两白银,在1890年能兑4先令6便士,到1898年才能兑2先令8便士。这使中国商人成了收佣金的代理商,而不是真正的商人。

    有人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把一些回复的详细内容,附录在此:

    “中国的货币主要有两种,一是白银,二是铜钱;前者有固定价值,后者与此相近。由于最近几年白银购买铜的能力下降,白银和铜钱之间的兑换比率,多多少少也有相应的调整。主要有两种情况导致了这种现象:

    a.铸造铜钱会导致亏损,所以,缩减了铸造铜钱的数量。

    b.一枚铜钱中所含的金属,比铜钱本身还贵。”

    “一直以来,中国人习惯以白银作为价值参考标准,他们不会信任任何虚构的货币价值;由于黄金和白银的比值在不断波动,因此不可能构建一个以黄金为主币,以白银为辅币的非虚拟的货币体系。当这些辅币能在所有重要的交易中心,与黄金相兑换时,它们才能随着它们的内在价值,增值或贬值。”

    就外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来看,中国是贸易逆差。中国的出口贸易分为两类,一类是海路:货物从中国港口出口到朝鲜、日本、暹罗和海峡;一类是陆路,货物从中国出口到西藏、中亚和西伯利亚。没有数据表明,有多大的逆差等着这些贸易去弥补。中国最近的借款,又扩大了贸易逆差。因此,黄金不可能会留在国内。除非中国能把贸易逆差扭转过来,否则,黄金不可能会成为中国的货币。

    “商品价格与汇率关系问题,自然地就可以用两个标题来说明:

    a.从金本位国家进口的商品

    b.中国自己生产的商品”

    “进口商品的价格,必须符合金汇兑,这就给贸易带来了风险,原因很明显,在货物从国外运到国内之前的几个月内,汇率会有很大波动。下面一些数字,表明了金汇兑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白银 1890年1月 1898年10月 下降百分比

    1两 4先令6便士 2先令8便士 42%

    “当然,汇率不是影响价格的唯一因素。商品在国内的购买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反过来说,这个价格取决于原材料的价格。例如,1890年国内棉毛商品的主要成本价,比现在高出20%。”

    “至于说到汇率变化对贸易的整体影响。毫无疑问,汇率变化对外国商人的影响很大,商人们想尽力从贸易中把它消除,它可能会导致商业投机行为。据说,真正的商人在中国已经消失了,他们退化成了佣金代理商。原因在于,由于汇率的变化,真正的商人的生意变成了投机生意,以至于一些谨慎的商人,自然会努力去减小贸易的风险,他们找到一个第三方来规避汇率风险。结果,商人们的主业,就是在购买货物之前先去推销它们,至于是出口还是进口,由委托贸易来决定。然而,由于贸易总量持续增长,这种事就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了。就进口贸易而言,我们国内的工厂,从不关心我们做的是货物买卖,还是佣金代理。在中国,我们也很难看到对这种堕落的谴责。”

    “另一点是这样:现在的生意,很大程度上是委托或订单贸易。我们供应中国确实需要的东西,不供应我们认为中国应该需要的东西。我们的工厂也遵守这个原则,他们接受订单,按照市场需要制造产品。这种考虑,对英国制造商缺少适应能力的状况有很大影响,至少,我们所采用的商业手段迫使他们用陈旧的理念,以满足我们目前的需要。”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自己制造的商品。当前,随着白银的贬值,中国产品的价格必定随之上涨。对中国人来说,白银的贬值,与出口商品没什么关系。聪明的中国人,反而充分利用这一点,赚取更多的白银,因为外国人购买中国商品,需要比以前支付更多的白银。当然,中国商品价格的上涨,包括生活必需品、工资、生活成本,主要因为相比于铜钱,白银贬值了。现在的中国工人,无论是从事农业还是工业,工资都是现金;1890年,1两白银(1/3盎司白银)能兑1400个铜钱,而现在只能买1200个。因此,随着白银的贬值,工资和物价也相应地上涨了。”

    前面引述的观点中讲道:海关数据表明,中国现在是贸易逆差。这个观点完全正确。但是其他专家的一些观点————如果陆路贸易,黄金价格的波动计入贸易统计数字中,那么1898年中国就有600万两贸易余额。对此看法,专家们意见不一。

    关于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我所能做的,也就是把这些观点汇集起来,呈报给联合商会,作为做决定的参考。然而,我相信,那些对的中国财政和货币问题感兴趣的人,看到这一章,会很高兴;我带到英国去的中国货币,对普通生意人来说,也是一堂有益的实物教学课。

    毫无疑问,中国的财政和货币体系,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货币妨碍了贸易,给每个人都带来了麻烦。例如,天津和北京相距不过80公里,流通的货币却不少于五种。再举个例子,火车票,北京到天津是1元40分,但是从天津到北京却是1元30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为联合商会提出如下建议:

    1.设立一个财政局,由外国人主持,作为中国政府的财政顾问。

    2.建立公共财务和审计制度,改革国内的各种征税制度。

    3.建立一个政府银行,或者从现有的、设在中国的银行中选一个。

    4.设立一个国家铸币厂,统一钱币规制,所铸钱币作为合法的货币推行到全国。

    5.设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去调查这些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我相信,如果联合商会能采纳这些建议,并落到实处,那么商贸将会受益良多。

    在我考察的时候,中国有这几家银行:

    注解:

    [1]  无论如何,黄金含量每吨超不过0.25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