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贝思福考察记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贝思福考察记 !

    镇江(居民约135220人)

    贸易统计

    1897年贸易总额是关平银24145341两(合3400000多英镑)。

    1897年货运总量是3535739吨,英国承运2353702吨。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镇江对外开放。镇江坐落在长江边上,靠近大运河,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但是镇江的位置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运河现在的状况,影响了镇江的贸易。关于运河的状况,我会在“水运”一章有所说明。

    为了向联合商会说明这里的贸易情况,我恳请镇江商务局为我提供一份材料,说明英国将来贸易发展最必需的条件。他们给我提供了明晰、实用的建议,全文照录如下:

    递呈联合商会贝思福先生,关于贸易和其他事宜的纪要————镇江商务局。

    镇江贸易

    1897年贸易总额是关平银24000000两,征税关平银811000两,子口税197000两。

    镇江贸易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子口单系统下分配外来货物。

    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和河南的许多城市的进口货物,都由此港供应。

    在通商口岸中,镇江在子口贸易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去年子口税中的四分之一都来自镇江。

    从1868年开始,这种子口单进口贸易,通过英国商人的努力,英国军事力量的保证,尽管偶尔会出现滞留货物和乱收税现象,但还是逐年繁荣起来。

    至于货物出口,也有子口单,以方便内地货物出口,这对货物出口的贡献很大。这种镇江特有的子口单贸易,又被称为“镇江条约”。

    这种特别的贸易办法,使外国商人可以放心地参与内地贸易。这种贸易体系令人非常满意,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限制,最重要的是一些专断条款需要修改。

    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英国海关的执政官,不太重视这种贸易方式。

    很明显,要想在中国多销售货物,中国人的出口贸易必须发展起来。而随着内陆航运的开发,培养和拓展货物出口子口单体系是促进出口贸易的最好办法。

    内河航运

    镇江的英国商人,借英国大使之力,在中国内河航运方面,成为得风气之先者。

    在经受各级地方官员的反对后,直到1898年6月22日,外国商人最终才获得内河航运权。

    首先开通的航线,是从镇江到清江浦。清江浦是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在镇江北面120英里处。随后,航线扩展到苏州。苏州是江苏省的省会,也位于大运河上,在镇江南面约120公里处。

    其他通往各大集镇的航线,通过水路枢纽已经全面开通,并开始运转。

    现在大约有三十艘小轮船,悬挂着各国国旗航行在上述水道上。

    当初只是希望本地人能欢迎这种快速交通方式,结果却超出预期。四个月来,往返载客量达到60000人,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因为没有计入在中途上下船的乘客,如果全部算上,载客量应该不下十万。

    然而,有一点需特别注意,到现在为止货运业务还未开展。

    综观1898全年贸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算繁荣。业务开展不利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规则体系不完整;规则实施不到位。期待明年一月,颁布明确的税收等规则,希望依照这些规则贸易收益会转好。

    内地航行章程第七款(1898),需要提一提。该条款规定,小轮船在长江中拖行,必须有海关凭证。这条规则于事不便,应该取消。

    有一件事需要讲讲。本年7月,一位英国商人按照子口单方式向清江浦拖运一船油。原本四十小时的航程,他却在路上足足耗费了25天。所有沿途航线处处收税,并且滞留之事接连发生。淮安关口,接近清江浦,被称为是北中国最大的贸易障碍,负责报账的人员更易受到粗暴对待。诸如此类情况,已经报告给了英国钦差大臣。所有研究此地和临近省份贸易的人,都会对此地的行政作为有清晰的认识,在报告中明确地表述出来。

    对官员们施加压力,维护大运河的航运,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

    在镇江和苏州之间,即使在最好的季节,通航也会有困难。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吃水深度仅有三英尺的轮船,在一些浅滩也不能航行。镇江往北至清江浦的河道,同样如此。如果稍微疏浚一下河道,小轮船也不至于一年中有四个月不能通行。

    很大一部分税收用于维护大运河,轮船也缴纳了吨位税,但大运河却没得到维护,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反映给英国当局。

    1898年6月28日,在距镇江十五公里的扬州,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发生了暴乱事件,与小轮船相关。经营小船船民的不满,是暴乱的原因。但是有证据明显表明,当地政府即使没有煽动船民闹事,也纵容了船民,对小轮船和乘客行李处实施攻击和抢劫。

    英国公使迅速做出反应,派英国菲尼克斯号战舰到此港口。跟随战舰一起到来的有科克伦船长,斯科特和特怀曼先生。他们和道台面谈,道台立即承诺,保证以后不会出现这样的麻烦,答应赔偿事故损失。此后,那数额不多的赔偿,至今还没有兑现。

    英国旗帜

    英国商人们有怨言,看起来很公道。他们抱怨,所有英商的船只,无论是自有,还是从中国租借,都应该悬挂英国国旗,但是在这方面,他们却受到了阻挠。英商租借的船只,也应该享受特权。英国的威望在长江流域得到维护时,英国国旗更应该高高飘扬。英国领事应该在相关规则的解释上,有发言权。

    租界的扩展

    英国镇江租界的面积,仅有700000平方英尺,用于居住和贸易,很明显太过狭小。因此,为了外国人有地方开办工厂、为出口原料做准备,以租借形式扩展租界面积就迫在眉睫。外国人在山边获得地皮建造住宅,地方政府却持反对态度。然而很遗憾,英国领事应对不了。

    在内地居住

    由于贸易在中国的发展形势较好,内地航运权也有了保证,因此,对于本商会来说,下一步最重要的事,就是废除或者修改一些限制外国人在内地居住的条款。

    好像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令人满意地推进贸易的发展,货物在运输途中才能免于违规收税和地方勒索。当前,在江苏一些地区,地方政府强行征收一种税,叫作“落地税”,或者叫作“放下税”,使英国货物的流通受到极大阻碍。如果不阻止这种情况,子口单税制的优点就荡然无存。外国人必须获得内地居住权,建立自己的商业地盘。他们对这些权利的渴求之心,难以言表。

    镇江和苏州

    镇江和苏州,都是条约中规定的开放口岸,两地之间的运河河道应该开放成为国际通用航道。

    长江航运章程

    修改长江航运章程,本来就在计划之中,现在看来修改应尽快进行。

    镇江经常滞留船只令人苦恼,相关规定应该被废除。章程规定,所有运入长江的外国货物,都必须在上海缴纳进口税,这条必须修改。还有,海关和河关的税收规则不统一,它们应该变得相互协调。

    中国工业产品

    中国官方好像准许这样的安排————政府给上海本地产,发放空白子口单,货物运到内地时才交关税。这种不合规则的产品通关方法,肇始于盛道台。

    中国海关却不给外国产品相似的特权。我们应该指出这种不公平,因为很多本地产品,就是在这种有利条件下进入内地的。

    镇江领事

    有时候,商会觉得有责任通报一些重要的事。

    到今年9月为止,在三年时间内,此地至少调换了十二次领事。这种情况,对英国商人利益的持续发展是一种障碍。而且很明显,英国领事不愿意为了英国商人去交涉一些事务,即使插手,解决问题也是拖拖拉拉。

    经常发生恶意违背子口单规则的情况,事情拖延数年也得不到解决。这样一来,商人们失去了耐心,子口单的信誉也受到了损害。

    今年6月发生骚乱事件,商人们应该受到补偿。不过,通过补偿这件事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尽管英国大使特别指示领事,要认真落实赔偿事宜,但是中方却一拖再拖。在商会看来,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是由于政府完全没有严格要求领事,才造成解决问题的障碍。

    本地官员

    在镇江,关于英国领事和当地官员之间的关系,似乎需要做一些评论。

    事实上所有中英之间的商业事务,都由领事和一个“委员”商办。当地把“委员”称作“洋务委员”。现任“委员”,多年前曾在英国领事馆任文书一职,被开除以后到此地任职。

    随着领事的更换,现任“委员”被授予此职。部分原因在于他熟悉洋务,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把他的任职当作对英国领事馆的羞辱。他之所以还能与领事交往,是因为领事刚到不熟悉情况,他又有委员身份,遂把他当委员。

    为了私利,这个委员会故意拖延所有商业事务。有时候,一些重要事情本应该向道台禀报,他却只与道台府的幕友胡叔平接洽。而胡叔平以仇视外国人而闻名于当地。过去十年中,胡叔平会在道台面前极力阻挠每一件外务;并且,现任道台是东北人,对洋务不熟,所以,胡叔平能够恣意妄为。

    口岸前景

    不久的将来,随着铁路从北到南的开通,镇江将是其中的枢纽;再加上镇江内河航运的成功,租界的成功经营,商会对镇江未来的繁荣充满信心。

    总结

    现在镇江所面临的要事有这样几件:

    1.立即严格实施内河航运规则。

    2.外国人应该拥有内地居住权,以便于充分开展贸易,并且要允许外国人在口岸附近购买土地。

    3.整顿江苏境内海关,特别是位于大运河上的“坏关”————淮安关。

    4.修改长江航运章程。

    5.英国领事们应同心尽力,促进贸易的发展和维护英国的利益。

    镇江商会

    主席 伊·斯塔基

    秘书 弗·格雷格森

    1898年11月22日

    对于纪要中的内容,我乐意评论以下几点:

    早在1868年,一位英国商人独自努力,促成了子口单贸易,所以,在子口单体系中镇江占据优势。

    最近,英商通过努力,设法获得在内河通行小轮船的权利,尽管当地政府多有阻挠,但就运输量的增长来说,也算是成绩不菲。

    1898年6月28日发生在扬州的暴乱事件,起因于小轮船,值得特别关注。这件事演示了英国在长江上的战舰,如何通过帮助总督和当地政府平息暴乱促进贸易。这对我们的贸易非常重要,因为暴乱是商贸的致命灾难。

    在这个报告中,我多次向联合商会提议,英国舰船必须在水路上巡航。这不仅能保证贸易的发展,而且通过分享平等权利给其他国家,也将维护英国在这个地域的老大地位。

    此外,这不是一个自私的策略,因为英国战舰所带来的安全保障,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贸易都有帮助。

    在中国,我考察过的所有地方,英国的地位都在衰落。不是仅有一位,而是每一位与我交流的中国官员,都会不断地谈到英国对俄国的畏惧。

    承认内地居住权这个建议,对于英国贸易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我在报告中也经常提及此事。

    纪要中讲道,江苏征收落地税。这种税收明显违背条约,我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消除这个巨大的贸易障碍。

    关于中国政府允许本地产品在上海自行填单的做法,已经被禁止。我在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一到两家本地工厂,停止原来的通关方式,这就是禁止的结果。

    商人们好像向我抱怨,对长江航行章程的修改,一直被拖延。不过我可以断定,自我离开以后,此事最终得到了解决。

    纪要中对镇江领事的批评,语气有些过激。我发现,镇江领事在三年内确实换了十二次。所以,英国公民抱怨他们的贸易利益不受重视。这是他们的正当要求。

    镇江商会对现在的领事和中国洋务代表的关系,有所抱怨。我告诉这些先生们,关于这件事,本人不能越俎代庖。如果他们认为领事不关注他们的贸易利益,恰当的处置程序应该是这样:给领事写一封抗议信,把不满之处讲清楚,同时向驻北京英国大使呈送一个副本,并回复询问。这样的处置程序,对我、领事和商人们来说,才是合理的做法。

    我发现镇江贸易渐趋衰退,就询问镇江商人,原因何在。他们给我递送了下面这份纪要:

    增补纪要

    1898年贸易

    截止到本年9月30日,九个月来,镇江贸易日趋衰落。

    可以作为可靠指标的进口贸易,业绩惨不忍睹。

    鸦片     减少      白银150000两

    棉纺品    减少      白银1100000两

    毛纺品    减少      白银100000两

    杂货     减少      白银500000两

    合计:白银1850000两(277000英镑)

    1897年全部进口贸易额是13000000两白银。

    与去年同期相比,子口单贸易自然也相应减少,所发子口单少了1000张。

    丝、皮和毛的出口贸易,价值额也大幅下降。

    内地子口单贸易,也是经营惨淡,与去年同期相比,所发子口单少了750张。

    美国商人可以免费领取子口单,所以,与美国商人相比,在子口单方面,英国商人没有优势(在“领事”一章,对这个问题有说明)。

    在我们商会看来,贸易衰退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a)政局复杂,缺少安全保证。

    (b)资金不足。

    (c)山东水灾。

    (d)导致严重的不安状态,且没有减轻的迹象,对贸易的损害最大。

    (e)缺少资金是当务之急,原因有很多,然而,主要还在于政治形势。

    1.富裕的存款者从银行撤回大量资金。

    2.政府向富裕阶层强行借款,以支付日本战争赔款。

    3.北京政府多征税收,用于特别用途。

    4.外国银行缩减本地银行借款额度。

    (f)山东、河南这两个重要市场,遭受了严重的黄河洪灾。据说,数百万人丧失了性命。这些区域受到劫匪袭扰,这里的人得不到保护,运送货物或财产就非常不安全。

    应该再加上一条,地方政府专断和无理地定期禁运粮食,使贸易无法有序进行,对航运造成严重影响。

    弗·格雷格森

    镇江商会

    1898年12月

    据考察,这里出口大量的山羊皮、丝绸、兽皮和羊毛。

    这里有两家缫丝厂和一家蛋白厂(属德国)。中国人投资和经营的一家纺织厂,正在建造中。

    除了外商贸易,在汉口和一些中转港之间,还存在大量的本地贸易。这些本地贸易货物,却主要由英国轮船负责运输。有两艘日本轮船,也参与了本地货运;他们的优势是日本政府的补贴。不过,他们的轮船较小,算不上强劲的对手。但是我听说,他们今年要增加船只。为了此地的贸易,德国人也打算开通一条航线。英国商人说,德国的轮船也会获得本国政府的补贴。

    在镇江的英商认为,发展贸易的当务之急,是小轮船能够在内地水路通行,这将避免一些阻碍和勒索,因为这些障碍极容易影响一些小船的运输。

    在这里,巡逻船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看来,只有英国的巡逻船才能保障航运。据说,因为厘金已质押给了外资,所以地方官员将加重税收,来填补政府开支。

    我乘坐南琛号第二次到镇江时,受到鸣炮十五响的礼遇。当地政府要员都来拜访我,其中一位是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他来自湖南,是一位有才智的官员,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对国家的未来甚为担忧。他不断强调,在最近的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完全缺乏组织。他还告诉我,他亲眼看到,手枪子弹被送到配备来福步枪的士兵手中。我对黄提督表达了我的观点:如果中国力求完存,就必须把军队组织为一个整体;如果英国政府被邀请帮忙,她为自己商贸的安全着想,可能也会答应。他说,希望能如我所言,但是他又肯定地说,如果俄国反对,英国就不会坚持到底。他还说道,中国已被赠送给了俄国。

    我察看了镇江各处的炮台,详情在“炮台和兵工厂”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