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净土三经译注 >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净土三经译注 !

    原典

    如是我闻①:

    一时,佛在舍卫国②祇树给孤独园③,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④舍利弗⑤、摩诃目犍连⑥、摩诃迦叶⑦、摩诃迦旃延⑧、摩诃俱 ⑨罗、离婆多⑩、周利槃陀伽⑾、难陀⑿、阿难陀⒀、罗睺罗⒁、 梵波提⒂、宾头卢颇罗堕⒃、迦留陀夷⒄、摩诃劫宾那⒅、薄拘罗⒆、阿楼⒇,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21)、阿逸多菩萨(22)、乾陀诃提菩萨(23)、常精进菩萨(24),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25)俱。

    注释

    ①如是我闻: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槃后, 其弟子结集经藏, 由阿难诵经。大家问他:“如尊者所闻, 当如是说?”阿难回答:“如是当说, 如我所闻, 故为信顺。”后来为表信实, 不是阿难持诵的经文也冠以此句。

    ②舍卫国:梵文Srāvasti, 古印度国名, 今在印度西北部拉普地河南岸。

    ③祇树给孤独园:梵文Jetavana-anāthapindasyārāma,简称“祇园”, 舍卫城的花园。是佛教最早的精舍之一,释迦牟尼佛在此居住说法二十五年。

    ④长老:道行高, 出家年数长的僧人。

    ⑤舍利弗:智慧猛利, 能解决诸疑, 号称“智慧第一”。师遍习世间技艺, 通晓四吠陀论, 又能广解诸论,年十六已能摧伏其他议论。闻佛弟子说佛所说之因缘法,即能了解诸法无我之理。师素晓外典, 故归佛后屡能摧伏外道。

    ⑥摩诃目犍连:神是轻举, 能飞遍十方, 故称“神通第一”。幼与舍利弗亲交, 与之同时出家, 随六师外道之一删阇耶修学。后受舍利弗引导归佛。其修行特色为得天眼、天耳、知他心及能知过去未来等神通。为救其母出饿鬼道, 乃从佛所教, 修盂兰盆供。

    ⑦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 能堪苦行, 故称“头陀第一”。因受佛教化, 发正智, 以僧伽梨供养佛, 着佛所授与之粪扫衣。世尊示三乘解脱同一, 分半座与迦叶。佛将无上正法付嘱于师, 为佛灭后诸比丘之大依止。

    ⑧摩诃迦旃延:能分别深义, 敷演道教, 故称“论义第一”。师善演佛略说之法义, 助益于弟子对佛法之理解。又热心布教, 住阿般提国, 教化无数。

    ⑨摩诃俱罗:号称“问答第一”。随佛陀出家后,得阿罗汉果, 证得五蕴皆空之理, 故称悟空。据《杂阿含经》卷十二载, 拘罗在耆阇崛山时, 舍利弗来问十二因缘之义, 俱罗一一答之, 舍利弗赞其智慧明达、善调无畏, 如顶上之无价宝珠。

    ⑩离婆多:号称“无倒乱第一”, 为舍利弗之弟。常坐禅入定, 心无错乱。因其父母祈离婆多星而得, 故取此名。曾遭雨而止宿神祠, 至深夜见有二鬼争尸而食,乃思人身之虚幻。复诣佛所, 闻人身由四大假和合之理,遂出家入道。

    ⑾周利槃陀伽:意译为小路、路边生。号称“义持第一”。师禀性鲁钝愚笨, 凡学习之教法, 诵过即忘, 故时人称之为愚路。其后, 佛陀教示简短之“拂尘除垢”一语, 令其于拂拭诸比丘之鞋履时反覆念诵, 遂渐除业障, 某日忽然开悟而证得阿罗汉果。

    ⑿难陀:释迦牟尼佛之异母弟, 号称“仪容第一”。身长一丈五尺四寸, 容貌端正, 具三十相。佛陀于尼拘律园度其出家, 然出家后犹难忘其妻, 屡归妻处。后以佛陀之方便教诫, 始断除爱欲, 证阿罗汉果。

    ⒀阿难陀:简称“阿难”, 能知时明物, 所至无障碍, 多闻忆持不忘, 堪任奉上, 故称“多闻第一”。为佛之从弟, 出家后常随侍佛。世尊之姨母及五百释氏女得以出家, 皆由阿难尽力请求之功。

    ⒁罗睺罗:不坏禁戒, 能诵读不懈, 故称“密行第一”。为释尊之子, 年十五岁出家。因未受具足戒, 不可与比丘同宿, 出房宿于厕。曾与舍利弗行乞, 于途中受迫害, 以慈心而能忍。又能严守制戒, 修道精进, 依数息观而得证圣果。

    ⒂ 梵波提:意译牛迹、牛司、牛相等。曾受舍利弗之指导。因其于过去世, 摘一茎之禾, 有数颗谷粒堕地, 遂于五百世中受生牛身, 故尚遗有牛之习性, 食后常如牛之虚哺咀嚼, 故有“牛相比丘”之称。由于其态度钝重, 因而表现恬淡无争之宽宏气度。释尊怜悯其常遭人毁谤, 而堕于众苦, 乃命住忉利天宫尸利沙园修习禅定。

    ⒃宾头卢颇罗堕:全称宾头卢跋罗堕阇。称住世阿罗汉。号称“福田第一”。据《请宾头卢经》所载, 师受佛之教勅, 为末法之人作福田, 故天竺优婆塞国王、长者等, 于设会时常请之, 以食物等供养。

    ⒄迦留陀夷:号称“教化第一”。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四分律》卷十四载, 迦留陀夷其身极黑, 尝夜行乞食, 时天黑暗, 乞至他家, 彼家妇人身正怀孕,于闪电中乍见之, 谓鬼神来, 乃惊怖堕胎, 后闻迦留陀夷为佛弟子, 妇人乃发声恶骂。如来知之, 即制定过午不得乞食之戒。

    ⒅摩诃劫宾那:意译房宿、大分别时。因精通天文历数, 能知星宿, 为众僧中第一。是故号称“知星宿第一”。

    ⒆薄拘罗:意译作善容。幼时, 继母五度杀害不果。出家之后, 毕生无病苦, 世寿一六○, 故号称“长寿第一”。

    ⒇阿楼:又作阿那律。得天眼, 能见十方世界,故称“天眼第一”。师曾于听法中酣睡, 佛陀叱责之。阿那律遂立誓不眠, 因而失明。其肉眼虽败坏, 然以精进修行, 遂获天眼。

    (21)文殊师利法王子:即文殊师利, 他是菩萨中的“智慧第一”, 法为法王, 法王有三子, 菩萨为真子, 二乘为庶子, 凡夫为外子。文殊居菩萨之首, 故曰“法王子”。

    (22)阿逸多菩萨:即弥勒菩萨, 从佛受记 (预言) 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

    (23)乾陀诃提菩萨:意译香象菩萨, 又作不可息菩萨。乃贤劫十六尊之一。列位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之外院方坛, 南方四尊中之第一位菩萨。其形像, 身呈白肉色,坐莲花上, 右拳在心前, 手上持莲, 莲上有香器, 左拳置于腰上。密号大力金刚, 或护戒金刚。

    (24)常精进菩萨:此菩萨自利利他, 不知疲倦。在《大宝积经》中云:“菩萨观众生沉于苦海, 随逐影护,其间一念不舍, 不惜身命, 勇猛精进, 是名常精进菩萨。”

    (25)无量诸天大众:“天”是佛教五趣、天道、十界之一, 指诸趣中最胜、最乐、最善、最妙、最高的地方,包括欲界六天、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 在这里生存的有十方天人、八部修罗等。

    译文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释尊与出家的大比丘僧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这些大比丘僧都是众所周知的大阿罗汉。出家年久而德高望重的有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楼等佛的十六位大弟子。另外, 还有诸位大菩萨, 他们是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等。其时, 这些大菩萨以及释提桓因等好多诸天大众, 全都聚在了一起。

    原典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①,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②,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③,还到本国,饭食经行④。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注释

    ①栏楯:栏, 横的栏杆。楯, 竖的栏杆。

    ②昼夜六时:指佛经中常说的初日分 (早晨)、中日分 (中午)、后日分 (下午)、初夜分 (黄昏)、中夜分(半夜)、后夜分。

    ③食时:指吃早饭时。清旦出发到十万亿个大千世界去供养佛, 吃早饭即回, 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众生有“神足通”(佛教神通之一)。

    ④经行:《阿弥陀经疏》云:“经行者, 谓旋绕思惟。”《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云:“或绕宝殿或绕琼林或往或来如绢经来往, 故云经行, 足行宝地, 口念金经, 故云经行也。”

    译文

    那时, 佛告诉长老舍利弗说:从我们这个世界一直向西去, 经过十万亿个佛的世界, 那里, 另外有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有佛, 名叫阿弥陀佛, 他现在正在那里演说佛法。舍利弗! 你可知道, 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呢? 这是因为那个世界里的众生, 没有种种苦恼, 只享受种种快乐, 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佛又对舍利弗说:在那极乐世界里, 一排一排有七重栏杆, 一层一层有七重罗网, 一行一行有七重树林,这些栏杆、罗网、树林, 都是由四种宝物做成的, 四种宝物又从四面八方, 把重重栏杆、罗网、树林围绕起来,行行相对, 重重相间, 枝枝相映, 绚丽多彩。所以那个世界, 名叫极乐世界。

    佛对舍利弗说:西方极乐世界, 除了上述情形外,还有种种妙境。那里有七种宝物筑成的水池, 池水盈盈,具有八种功德。七宝池的池底, 全用金沙铺成。七宝池四周的阶沿、道路, 也由金、银、琉璃、玻璃等宝物合成。七宝池上, 亭台楼阁, 错落生辉, 也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宝物, 把楼台装饰得齐齐整整, 富丽堂皇。池里的莲花, 亭亭玉立, 大如车轮。青色的莲花放出青光, 黄色的莲花放出黄光, 红色的莲花放出红光, 白色的莲花放出白光, 有色有光, 各放异彩。微风吹来, 暗香浮动, 幽玄绝妙。舍利弗, 如此美妙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 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

    佛又对舍利弗说:西方极乐世界, 常有美妙的天国乐音荡漾盈耳, 舒坦的地面全是黄金铺成。在一昼夜里,可以分为六时, 天上还经常不停地有无数曼陀罗花飘落下来。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 总要在每天清晨,各人用自己的衣襟, 盛满各种各样好花, 随心供养各方世界的十万亿佛。到了吃饭的时候, 他们回到自己居住的西方极乐世界。吃好饭后, 就往来经行。舍利弗, 如此美妙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 都是由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

    原典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①、迦陵频伽②、共命之鸟③。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④、七菩提分⑤、八圣道分⑥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⑦。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⑧,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⑨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⑩。其中多有一生补处⑾,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注释

    ①舍利:一说是鹙鹭, 一说是春莺。

    ②迦陵频伽:译为妙音鸟。即极乐净土之鸟。

    ③共命之鸟:一身两头的一种鸟。

    ④五根、五力:五根, 五种根本之法, 即信、精进、念、定、慧;五力, 由五根生出的力,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⑤七菩提分:也叫“七觉分”, 指七种能助菩提智慧开展的行法。七种即:择法、精进、喜、轻安、舍、定、念。

    ⑥八圣道分:又名叫八正道,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⑦罪报所生:按佛教三世二重六道轮回之说, 前世恶业, 后世便遭投生畜生报应。

    ⑧劫:梵文 Kalpa 的音译, 也称“劫波”。有大、中、小三分。佛教认为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 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 每百年增一岁, 增至八万四千岁) 及一减 (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 每百年减一岁, 减至十岁), 各为一小劫, 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劫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下文中“于今十劫”之“劫”, 即指大劫。

    ⑨声闻:梵文Srāvaka的意译, 此处指直接听闻佛说教的弟子。

    ⑩阿鞞跋致:意为“没有退转”。佛教认为修行很难, 有“一进九退”之说。到阿鞞跋致位即不退转。不退转有三种: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⑾一生补处:一生一世便修成正等正觉, 候补佛位的菩萨, 如弥勒、观自在菩萨等。

    译文

    佛接着又说:舍利弗, 在那西方极乐世界, 经常有各种各样羽翼缤纷的奇异殊妙之鸟, 飞翔鸣唱在极乐世界, 他们中间, 有白鹤、孔雀、鹦鹉、百舌鸟、好声鸟、共命鸟等。这许多鸟, 在昼夜六时里, 时时发出婉转幽雅的鸣叫。幽雅的声音, 都在和畅地演说吟传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佛法。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 听了这些鸟的妙音, 全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 你不要以为这些鸟儿, 是因为做人造了罪,所以才投胎为鸟。为什么呢? 因为那西方极乐世界, 没有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舍利弗, 你说那西方极乐世界, 尚且没有恶道的名称, 又哪来实实在在的恶道呢? 这许多鸟儿, 都是阿弥陀佛, 为了使佛的法音广为流布, 所以才以佛的神力变现出来的。

    舍利弗, 在那西方极乐世界, 清风徐起, 各种宝物缀成的排排树林和层层罗网摇曳生姿, 发出非常微妙动听的声音, 犹如成百上千种乐器, 同时吹奏起来。人们听到琼林宝网演出的妙音, 自然而然地会生出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境。舍利弗, 那如此美妙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 都是阿弥陀佛功德所成就的。

    舍利弗, 你是怎么想的? 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为什么称为阿弥陀佛? 舍利弗, 这是因为阿弥陀佛全身能够放射出无量的光明, 光明透彻十方, 智炬照耀十方一切诸佛的世界, 而没有障碍, 所以才称他为阿弥陀佛。

    佛又说道:舍利弗, 阿弥陀佛的寿命, 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人们的寿命都无穷无尽, 不可计数, 所以才称他为阿弥陀佛。舍利弗, 阿弥陀佛从成佛到现在, 已经过了十个劫数。

    佛又对舍利弗说, 那阿弥陀佛有好多好多数不过来的声闻弟子, 他们都是阿罗汉, 他们的确切人数不是用数字能够算得出来的。不但是佛的声闻弟子多得难以计算, 就是诸菩萨也是这样。舍利弗, 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妙境, 都是阿弥陀佛功德所成就的。

    佛又继续说道:舍利弗, 那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 只有一直修持上去, 没有中途退转下来的。他们中间还有好多菩萨在一生后就能达到候补佛位, 这样的菩萨也非常多, 多得无以数计, 且用“无量无边阿僧祇”来形容吧。

    原典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①,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鞞佛②、须弥相佛③、大须弥佛④、须弥光佛⑤、妙音佛⑥,如是等恒河沙数⑦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注释

    ①善根福德因缘:善根, 指菩提正道;福德, 指持戒参禅等。善根为因, 福德为缘。

    ②阿鞞佛:梵语, 此云无动, 不被烦恼四魔违顺等动故。

    ③须弥相佛:谓金容尊状若须弥。

    ④大须弥佛:谓诸相甚大如大山王。

    ⑤须弥光佛:大如山王身光故。

    ⑥妙音佛:其声微妙清澈远闻。

    ⑦恒河沙数:恒河数者, 梵云殑伽, 讹略云恒河,是河神之名。经中说河沙为喻。无热恼池出四大河, 此河即一也。由具五义:一由沙多, 二由世人共为福水入洗罪灭投死生天。三虽经劫坏名字常在, 四佛多近此宣说妙法, 五众人共委, 故多为喻仍取。

    译文

    佛又说道:舍利弗, 众生听到上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殊胜, 应该发出愿心, 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劝人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呢? 因为到了那里, 就能够和那么多的善根深厚的大德会聚在一起, 同精进佛业, 共相切磋。舍利弗, 假如缺少善根和福德因缘, 就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舍利弗,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有人说到阿弥陀佛, 就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 或者一天, 或者两天, 或者三天, 或者四天, 或者五天, 或者六天, 或者七天, 只要专心致志, 一心不乱地念佛,那么这个人在走到生命尽头时, 阿弥陀佛就会与其他好多菩萨一起, 显现在他面前。当他临终之时, 一定会心智清朗, 毫不颠三倒四, 也一定会神识安详地即刻往生到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

    舍利弗, 我见到这种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利益, 所以才陈说要一心念佛的话语。如果有众生, 听到我的这些话语, 就应当发出心愿,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舍利弗, 像我现在之所以赞美讴歌阿弥陀佛, 是因为阿弥陀佛功德无量, 不可思议, 利益无边, 难以形容。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东面, 也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等, 这些佛的数目像恒河之沙一样多得无法计数。他们各在自己的佛国土里, 现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他们发出至诚的宣说:你们这些众生, 应当相信经文里所称赞的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相信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佛经。

    原典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①、名闻光佛②、大焰肩佛③、须弥灯佛④、无量精进佛⑤,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⑥、无量幢佛⑦大光佛⑧、大明佛⑨、宝相佛⑩、净光佛⑾,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⑿、难沮佛⒀、日生佛⒁、网明佛⒂,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⒃、名闻佛⒄、名光佛⒅、达摩佛⒆、法幢佛⒇、持法佛(21),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22)、宿王佛(23)、香上佛(24)、香光佛(25)、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26)、娑罗树王(27)佛、宝华德佛(28)、见一切义佛(29)、如须弥山佛(30),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注释

    ①日月灯佛:身光智光内外俱照故。

    ②名闻光佛:有大名闻光照内外, 或闻名见光生觉悟故。

    ③大焰肩佛:身光发焰出于肩故, 或肩者齐也, 即身光智光皆发焰齐也。

    ④须弥灯佛:身光如灯焰有破暗故。

    ⑤无量精进佛:利乐有情也。

    ⑥无量相佛:相好无量故。

    ⑦无量幢佛:身量功德高而复峻犹如幢也。

    ⑧大光佛:身智二光, 无不照故。

    ⑨大明佛:得佛三明无不知故。即正遍知也。

    ⑩宝相佛:内外二相皆可宝重故。

    ⑾净光佛:净者无漏, 光者身智二光, 故言净光也。

    ⑿最胜音佛:音声美妙胜过余故。

    ⒀难沮佛:诸魔不能阻碍故。

    ⒁日生佛:依智慧日流声教故, 或依智慧日令众生生诸善法故。

    ⒂网明佛:施此教网令众生生于明解故。

    ⒃师子佛:如于师子兽中自在, 佛于法中自在故得此名;又世师子伏诸猛兽, 佛即伏于四魔也。

    ⒄名闻佛:名振十方故。

    ⒅名光佛:闻名见光生觉悟故。

    ⒆达摩佛:达磨者梵语, 此云法也。以法为身, 即有为无为诸法所依止故。

    ⒇法幢佛:广开大法高峻如幢故。

    (21)持法佛:持过去佛法付未来故。

    (22)梵音佛:声相美妙闻者悦心故。

    (23)宿王佛:宿者星也, 月是星中之王。佛者是十地菩萨二乘凡夫之王也。得自在故。

    (24)香上佛:戒德馨香更无过上故。

    (25)香光佛:馨香自远光彩教门故。

    (26)杂色宝华严身佛:心华发明自严饬故, 或可杂色众宝以严其身饬形可以美价故。

    (27)娑罗树王佛:如大树王能覆荫故, 佛能覆荫诸众生故。

    (28)宝华德佛:身智功德如宝可重故

    (29)见一切义佛:义者境也。佛具五眼见一切境故。

    (30)如须弥山佛:福智如山巍巍高峻故。

    译文

    舍利弗, 在我们这个世界南面的南方世界, 有日月灯佛, 名闻光佛, 大焰肩佛, 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等,这些佛的数目像恒河之沙一样多得无法计数。他们各在自己的佛国土里, 现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他们发出至诚的宣说:你们这些众生, 应当相信经里称赞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相信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佛经。

    舍利弗, 在我们这个世界西面的西方世界, 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等, 这些佛的数量犹如恒河之沙一般多得不可计数。他们各在自己的佛国里, 现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他们诚恳地宣说:你们这些众生, 应当相信经里称赞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相信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佛经。

    舍利弗, 在我们这个世界北面的北方世界, 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等, 这些佛的数目, 像那恒河之沙一样不可胜数。他们各在自己的佛国土里, 现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他们诚恳地宣说:你们这些众生, 应当相信经里称赞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相信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佛经。

    舍利弗, 在我们这个世界下面的下方世界, 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 这些佛的数目像恒河之沙那样多得无法计数。他们各在自己的佛国土里, 现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他们至诚地宣说:你们这些众生, 应当相信经里称赞的不可思议功德, 相信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佛经。

    舍利弗,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面的上方世界, 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等。这些佛的数目像恒河之沙那样多得无法计数。他们各在自己的佛国土里, 现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他们至诚地宣说:你们这些众生, 应当相信经里称赞的不可思议功德, 相信此经为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佛经。

    原典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 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①,五浊恶世②,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③,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注释

    ①娑婆国土:又称“堪忍世界”, 指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的现实世界。

    ②五浊恶世:同指现实世界。劫浊, 整个世界灾难不断;见浊, 众生持邪恶见解;烦恼浊, 众生具有贪、嗔、痴等诸烦恼;众生浊, 众生不持禁戒;命浊, 众生寿命极短。

    ③天、人、阿修罗等:实际上包括人间所有的八部六道。

    译文

    舍利弗, 你是怎么想的? 可知道为什么把这部经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 听了这部经后能够拜受奉持的, 或者是听到这许多佛的名号的, 这些善男子、善女人都能够得到所有一切佛的保护忆念, 都能够获得永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佛接着对舍利弗说:所以, 你们应该相信领受我所说的话, 以及一切诸佛所说的话。

    舍利弗, 如果有人或已经发愿, 或现在发愿, 或将来发愿, 要往生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里去, 这些人们, 无论过去, 无论现在, 无论将来, 都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 并且获得永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舍利弗, 那些善男子、善女人, 要是有信心信念, 就应该发誓愿心, 往生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

    舍利弗, 你可知道, 像我现在称赞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一样, 十方诸佛也在称赞我的不可思议功德。他们这样说道:释迦牟尼佛, 能从事那艰难困苦非常罕见的事情, 能在那娑婆世界, 在那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浊恶世中, 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并为那芸芸众生, 宣说这种世界上一切众生难以相信的佛法。舍利弗, 你应当知道, 我在这个五浊恶世做这样劝人念佛的难事, 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为了世界上一切众生,讲说这种难以相信的佛法, 实在不容易。

    佛宣说完了这部《阿弥陀经》, 舍利弗和诸比丘僧,以及一切世间天道、人道、阿修罗等众生, 听到佛宣讲的这部《阿弥陀经》, 都欢喜相信领受, 对佛作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