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法句经译注 > 双要品法句经第九(二十有二章)

双要品法句经第九(二十有二章)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法句经译注 !

    译文

    双要品大意是讲:每两偈构成对比义,相互发明,善与恶相对,说善必举恶,例举义理从不孤单(以求在对比之中更能明确揭示出其本意)。

    心是万法之本,心为六识的前导统率,心为主使造作:心若想著恶事恶行,或溢於言或现於行:罪恶与苦恼将自行追来,(心中有恶),犹如大车行过之处必留车辙。㈠

    心为万法之本,心为六识的前导统率,心为主使造作:心若想著善事善行,或溢於言或现於行:福报与快乐将自行追来,犹如投影伴随身形。㈡

    顺随昏乱之意行事,(必将)局限於愚昧之中进入昏冥之境:自傲自大不依佛法,哪裏能够理解美善之言?㈢

    随顺正意行事,开悟知解清净明达:不做妬嫉之事,敏捷通达美善之言。(四)

    对於抱怨之人倍感气愤,(气愤之人心中)未尝没有怨恨;不对别人的埋怨感到气愤,其埋怨自行消除,这一基本的做人法则可以效法。(五)

    不要喜欢责备他人,务必努力自省其身:假若有人明白此理,永永远远熄灭(怨恨)没有祸患。㈥

    (意念)行为之中只看到根身的清净之处,不去管束六根,不知节制自己的饮食,散漫堕落且又怯弱,又被邪欲牵制,(此种人生)犹如大风偃厌野草,(毫无自立品格)。(七)

    (若能)反观根身的不净之本质,管束各种根性,饮食自知节制,常常乐於上进,不被邪欲撼动,(此种人生)犹如风吹大山,纹丝不动(岿然自立) 。(八)

    不能除灭心中浊秽,欲望之意在心中驰骋奔腾:不能自我调控,就不该身著袈裟。(九)

    能够除灭心中浊秽,善守戒律能令心安静:降伏了(骚动)心灵已经可以自我调控,如此这般方能身著袈裟。(十)

    把真当作假,把假当作真,此乃邪僻之计,不会获得真利。(十一)

    知道真是真,看出假是假,此乃正见,必能获得实利。(十二)

    建造房子不周密,天一下雨必漏水,心不思正道,淫浃意识必放纵。(十三)

    建造房子完美周密,天雨连绵亦不漏水:守心思正道,淫泆意识不产生。(十四)

    与鄙陋之人结交,犹如靠近腐臭之物:渐渐沈迷学习非法,不知不觉养成恶习。(十五)

    与贤明之人结交,彷佛靠近香气受薰:增进智慧学习善道,渐渐养成芳馨之品德。(十六)

    制造忧因必受忧果,作恶之人今生来世两世忧愁:造忧之人心常恐惧,罪报来时心慌意乱。(十七)

    善种喜因必享喜果,行善之人今生来世两世欢喜:此等喜乐事,令人多欢畅,福报来临心安泰。(十八)

    今生种悔因,来生结悔果,作恶之人今生来世两後悔:此种行径名曰自我造孽,承受罪报之时心灵躁热难当。(十九)

    今生种欢因,来生享欢果,为人行善事,今生来世两世皆畅欢,善人行善自保佑,福报来时心欢喜。(二十)

    巧言佞舌又多欲求,放荡(心志)了无戒德,胸怀淫荡恚怒贪痴,不以止观二法(管束心意),(时常)聚在一起犹如无知之群牛,(这等之人)不是佛门弟子。(二十一)

    说话适时极少欲求,修行正道践履佛法,除去淫荡恚怒贪痴,知觉端正心意开解(於佛法),看到对象(之人之物),不趋前去(聚在一起),(此等之人)乃为佛门弟子。(二十二)

    原典

    双要品第九二十有二章

    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心①为法本,心尊心使②;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③于辙。㈠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㈡

    随乱意行,拘愚④入冥。自大无法,何解善言?(㈢

    随正意行,开解清明。不为妬嫉,愍达⑤善言。(四)

    愠⑥於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五)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 ㈥

    行见身净,不摄诸根,饮食不节,慢堕怯弱。为邪所制,如风靡草⑦。(七)

    观身不净,能摄诸根;食知节度,常乐精进;不为邪动,如风大山⑧。(八)

    不吐毒态,欲心驰骋;未能自调,不应法衣⑨。(九)

    能吐毒态,戒意安静;降心已调,此应法衣。(十)

    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不得真利。(十一)

    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十二)

    盖屋不密,天雨则漏;意不惟⑩行,淫泆为穿⑾。(十三)

    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淫泆不生。 (十四)

    鄙夫染人⑿,如近臭物;渐迷⒀习非,不觉成恶。 (十五)

    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⒁习善,行成洁芳。 (十六)

    造忧後忧,行恶两忧⒂。彼忧惟惧,见罪心慷⒃。(十七)

    造喜後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惧,见福心安。(十八)

    今悔後悔,为恶两悔;厥⒄为自殃,受罪热恼⒅。(十九)

    今欢後欢,为善两欢。厥为自佑,受福悦豫⒆。( 二十)

    巧言多求,放荡无戒,怀淫怒痴,不惟⒇止观。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二十一)

    时言(21)少求,行道如法,除淫怒痴,觉正意解,见对不起(22),是佛弟子。(二十二)

    注释

    ①心:古人把心看作是思惟的器官,进而引伸为思惟本身。现代语言中与之相通的便是识。

    ②心尊心使:心为至尊,犹如君率臣而统领六识。心为使动者、创造者。

    ③车轹:火车碾过。轹,车轮走动。

    ④拘愚:局限於愚昧。

    ⑤愍达:即敏达,快捷地理解、明了。

    ⑥愠:怒也。

    ⑦靡草:使草靡。靡,倒下。

    ⑧如风大山:风,名词当动词用,风吹。

    ⑨不应法衣:即是说与身上的袈裟不相配。应,适合、相称。

    ⑩惟:只、仅仅,引伸与某某一致。

    ⑾为穿:被某某所穿透。

    ⑿染人:影响他人。

    ⒀渐迷:长时间地在不知不觉中陷於迷惑。

    ⒁进智:增进慧智。

    ⒂行恶两忧:作恶之人今生来世都有忧愁,故曰两忧。

    ⒃慷:音ju,羞愧、恐慌。

    ⒄厥:其,指示代词,代上文为恶这件事。

    ⒅热恼:即烦恼。烦恼生躁发热,故曰热恼。

    ⒆悦豫:即愉悦。

    ⒇惟:谨守,一心一意追求。

    ⑩时言:说话适时,时机恰当。

    ⑩见对不起:见对,看到相异的,矛盾的一方;不起,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