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佛说阿弥陀经译注 > 一 依正妙果以启信

一 依正妙果以启信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佛说阿弥陀经译注 !

    本节导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一九一八至一九七○)说过:‌“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信仰,是成功的起点,一切善法的根源。《华严经》亦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佛教把树立正信看成是修行的起点,下文通过对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的描述,力劝世人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1,祇树给孤独园2,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干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3、摩诃俱絺罗4、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5、憍梵波提6、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7: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1 舍卫国:佛在世时为憍萨罗国(Kosala)的首都,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南岸,乌德之东,尼泊尔之南。佛陀一生在此居住二十五年,很多大乘经典宣讲于此城,本经便是其中一部。

    2 祇树给孤独园:佛在世时,给孤独长者欲购太子祇树之园林,供养佛陀。太子戏言:‌“你若能以铺满该园的黄金来买此园,我便答应。”给孤独长者以黄金铺满该园后,太子深受感动,两人决定一起将园林供养佛陀,佛陀遂以‌“祇树给孤独园”命名。

    3 旃: zhān。

    4 絺:chī。

    5 睺:hóu。

    6 憍梵:jiāo fàn。

    7 摩诃萨(mahāsattva):摩诃萨缍之简称,译作大心,指有作佛大心之众生。摩诃,大;萨,众生。

    译文

    我阿难亲耳听到佛陀是这么说的: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中的祇树给孤独园中说法,在场的有一千两百五十位常随弟子。他们既是证得圣果的大阿罗汉,又是大众早已熟知的良师益友。这些圣者包括:‌“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长老、‌“神通第一”的大目干连、‌“苦行第一”的大迦叶、‌“论议第一”的摩诃迦旃延、‌“答问第一”的摩诃俱絺罗、‌“无倒乱第一”的离婆多、‌“义持第一”的周利盘陀伽、‌“仪容第一”的难陀、‌“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受天供养第一”的憍梵波提、‌“福田第一”的宾头卢颇罗堕、‌“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知星宿第一”的摩诃劫宾那、‌“长寿第一”的薄拘罗、‌“天眼第一”的阿楼驮等佛陀的大弟子;还有文殊师利、阿逸多、干陀诃提、常精进等许多大菩萨;另外,还有释提桓因等无数天人和龙天护法(诸天)以及人间四众弟子(大众)。大家都汇聚在一处,听佛说法。

    赏析与点评

    经文一开头详细列举了参加这次法会的听众,除了菩萨、声闻弟子之外,还有天人、天龙八部、人间的四众弟子等等,以此暗示净土法门适合不同根机的众生。用佛家专业术语说,就是‌“净土法门,三根普及”。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1,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1 佛土:无论是净土还是秽土(凡夫居住之现实世界),只要有佛法教化,皆可称为佛土。这样的国土在宇宙中有无数个,常以‌“十万亿佛土”统称之。

    译文

    讲经法会一开始,佛陀便直接告诉长老舍利弗:从我们居住的娑婆世界,一直向西去,经过十万亿个佛世界后,有一个佛国叫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主为阿弥陀佛,正在为大众说法。

    舍利弗!那个佛国为什么会称为‌“极乐”呢?因为生活在那里的众生,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与灾难,所以叫作极乐。

    赏析与点评

    在人生的旅途上,无法控制的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大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令人感到恐惧;股市下跌、货币贬值、资产缩水,令人感到愤怒、委屈;生老病死苦时刻威胁着每一个人,令人感到无助;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令人活在煎熬之中。正是现实社会和环境的不完美,使理想社会成为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1,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2,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3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4、赤珠5、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6,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7。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1 罗网:连缀宝珠为网,以此庄严佛土。

    2 八功德水:指池水有八种功能:(1)澄净:澄清、洁净,无冲激、无污秽;(2)清冷:清净凉冷,无混浊烦躁;(3)甘美:水味为甜;(4)轻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不仅下行,而且上流,可飘浮于空中;(5)润泽:滋润滑泽,益人身心;(6)安和:安宁和平,无大、急的波浪;(7)除患:饮此水不仅止渴,且去饿;(8)增益:饮此水或用此水沐浴,可增加人的善根,使人身体安乐,心思清静。佛教宣称:‌“此水不仅有以上八功德,且永远不会干枯。”

    3 玻璃:非指现代人们所熟知的玻璃,而是相当于水精(晶)。

    4 砗磲: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案韵会云,车渠,海中大贝,背上垄文,如车轮之渠。”后人以‌“石”加字旁,成‌“砗磲”。

    5 赤珠:又称赤真珠,出海中,极为名贵。

    6 车轮:非凡间的车轮,而是指转轮圣王之轮宝。以车轮喻莲花,更喻莲花之功德,轮有运载之功,莲花有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之功;轮有碾碎之德,莲花有断除众生烦恼之惑业、出离生死苦海之德。

    7 微妙香洁:极乐国土的莲花,精细、奇妙、清香、洁净。

    译文

    还有,舍利弗!极乐国的四周有七道精巧的栏杆,空中有七层瑰丽的罗网,地上有七重排列整齐的树木;四面八方都充满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以该佛国叫极乐国。

    舍利弗!极乐国中有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宝点缀的宝池,宝池里面充满了八功德水,池底铺满金沙。宝池四周的阶梯和通道都是用金、银、琉璃、水晶合成。水池上边有巧夺天工的楼阁,也是以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玛瑙点缀装饰,富贵而庄严;水池中莲花盛开,花朵大得如转轮圣王的车轮,莲花颜色各异,有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精细奇妙,各自放出相应色彩的光芒,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舍利弗啊!极乐世界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成就的庄严国土。

    赏析与点评

    ‌“三山七水一分田”,看起来地球上水很多,其实只有百分之三的水可直接饮用。古人因而只能择河而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恒河、黄河分别被古巴比伦人、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国人称为母亲河,孕育出四大文明古国。印度是热带国家,自古以来便缺水,净土经典花费大量的笔墨描绘极乐国土宝池遍地,水甜甘美,很能吸引人们往生净土之心。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1,天雨曼陀罗华2。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3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4。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1 昼夜六时:佛家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晨朝(初日分)、日中(中日分)、日没(后日分)、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六个时段。

    2 曼陀罗华(māndārava-pupa):天花,多为红色。

    3 衣裓(ɡé):衣前襟。

    4 经行:饭后或禅坐后正念行走,即行禅。

    译文

    舍利弗!在极乐国里,空中自然演奏出种种美妙的天乐,地上铺满了黄金,不论昼夜,芬芳美丽的曼陀罗花,像雨那样从天上飘下,满地缤纷。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每天清晨起床,采集各种鲜花,以前襟兜住,然后离开极乐国土,供养十万亿佛国的诸佛,再回到极乐世界,吃过早餐,修持步行禅。

    舍利弗啊!极乐世界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成就的庄严国土。

    赏析与点评

    梁漱溟曾说过:‌“不可战胜的是谁?是生命。被战胜的是什么?是物质。生命是心,是心表现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自古以来,物质匮乏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人们习惯于争夺有限资源以保障生命的安全,久而久之,内心形成了对身外之物的贪恋与渴求。如果有朝一日,社会财富得到极大的发展,如同西方极乐世界一样,七宝满地、物质丰富,大家都各取所需,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那么,人们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贪心自然会随之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安康自在的生活,大家共同分享美好的一切,并互相帮助,随缘服务大众。这才是理想的社会和理想的人生。

    从本节起,我们将重点从正报庄严入手,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人生。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1、迦陵频伽2、共命之鸟3。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1 舍利:鸟名,译作秋鹭、鸲鹆、百舌鸟等。

    2 迦陵频伽(kalavika):喜玛拉雅山中的美音鸟。《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能及者。”

    3 共命之鸟(jīvajīvaka):《法华》、《涅盘》等谓之命命鸟;《胜天王般若经》谓之生生鸟;《杂宝藏经》、《佛说阿弥陀经》谓之共命鸟,一身二头,有‌“耆婆耆婆,两首一身,果报同,心识别”之说。

    译文

    再有,舍利弗!极乐国土里有种种奇妙色彩的禽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鸟。这些奇妙的神鸟,日夜不停地唱出柔和、高雅的音律,向众生演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微妙的修道法门。那个世界的众生听了这些美妙的正法之音后,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你千万不要误以为这些禽鸟也是因前世造种种恶业而转世为畜生道的报应。为什么呢?因为极乐国土里根本没有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的众生。

    舍利弗!在极乐国土里,就连三恶道的名字都不会听到,更别说有实实在在的三恶道存在了。这些禽鸟都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变化而成,用歌声来教化众生。

    舍利弗!极乐国中微风吹动时,‌“七宝行树”、‌“七宝罗网”都会发出精妙的天籁之音,好像是千百种乐器演奏出来的交响乐。极乐国土的众生一听到这空灵的天籁之音,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啊!极乐世界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成就的庄严国土。

    赏析与点评

    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主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意为以‌“礼”约束外部行为,以‌“乐”调和内在情感,以达到亲善和谐的境界。佛家历来与微妙伎乐结下不解之缘,其本意不在于美妙的音乐本身,而是一个‌“化”字,以清净无染的佛法化世导俗,将佛陀的智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人心,使不同根性的人和谐共处,共建美好家园。如此,极乐世界离我们还远吗?

    本节重点说明道德的教化是西方极乐世界众生面慈心善的主要原因。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译文

    舍利弗!(像我现在这样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在南方世界,还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等,诸佛数目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他们分别在自己的佛国中,以无量辩才弘法利生(出广长舌相),法音传遍三千大千世界,以至诚之心为众生讲述真实的解脱之道:你们这些众生呀,应当相信这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赏析与点评

    恒河两岸堆积的沙又多又细,佛陀一生主要在恒河流域说法,所以常用‌“恒河沙数”来比喻数目之多。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译文

    舍利弗!(像我现在这样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在西方世界,还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等,诸佛数目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他们分别在自己的佛国中,以无量辩才弘法利生,法音传遍三千大千世界,以至诚之心为众生讲述真实的解脱之道:你们这些众生呀,应当相信这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译文

    舍利弗!(像我现在这样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在北方世界,还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等,诸佛数目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他们分别在自己的佛国中,以无量辩才弘法利生,法音传遍三千大千世界,以至诚之心为众生讲述真实的解脱之道:你们这些众生呀,应当相信这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译文

    舍利弗!(像我现在这样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在下方世界,还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诸佛数目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他们分别在自己的佛国中,以无量辩才弘法利生,法音传遍三千大千世界,以至诚之心为众生讲述一个真实的解脱之道:你们这些众生呀,应当相信这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译文

    舍利弗!(像我现在这样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在上方世界,还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等,诸佛数目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他们分别在自己的佛国中,以无量辩才弘法利生,法音传遍三千大千世界,以至诚之心为众生讲述真实的解脱之道:你们这些众生呀,应当相信这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赏析与点评

    《楞严经》对世界的定义是:‌“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东、西、南、北为四面,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八方,四面八方加上、下为十方,代表所有空间。以上六段经文描述东、南、西、北、下、上六方世界的诸佛,其实是指十方世界的诸佛,即宇宙间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令世人生信心。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1,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2劫3,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4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1 障碍:烦恼能障碍圣道。障,烦恼;碍,妨害、阻拦。

    2 阿僧祇:无数,数目的最大极限。

    3 劫(kalpa):从人寿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加一岁,直加至八万四千岁,为一增劫;然后每过百年减一岁,直减至人寿十岁,为一减劫。这一增一减完成了世界成、住、坏、空的一个周期,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为三万三千六百万年;四中劫为一大劫,为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

    4 声闻(?rāvaka):闻佛陀之声教,悟四谛之理而得解脱的人。

    译文

    舍利弗!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极乐国土里的那尊佛,为什么会称为阿弥陀呢?

    舍利弗啊!那尊佛具有无量无边的清净光明,照遍十方无量无数的佛国,毫无阻碍,所以被称为阿弥陀;还有一个原因是那尊佛及其所教化的众生的寿命,长到只能用阿僧祇劫来计算,无穷无尽,难以计算,所以被称为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从成佛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个大劫的时间。

    舍利弗!阿弥陀佛有无量的阿罗汉弟子,数目之多,数也数不尽;也有无量的菩萨弟子,数目之多,难以估计。

    舍利弗!极乐世界就是由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成就的庄严国土。

    赏析与点评

    孔子说:‌“仁者寿。”仁者就是道德高尚、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君子。君子心地宽广,不斤斤计较,自然能够健康长寿;小人心胸狭隘,整日患得患失,怎么能不短命呢?在净土中的都是善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寿命特别长。‌“无量寿”、‌“无量光”因而成为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大众最突出的特点。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1,其中多有一生补处2,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1 阿鞞(pí)跋致(avaivartika):意译为‌“不退转”,在成佛之道上一直向前,直到解脱,中途不会再退转到六道去受苦。

    2 一生补处:隔一生而成佛。

    译文

    舍利弗!往生到极乐国的众生,都证得不会再退转到六道去受苦的果位,其中大多数在来生就会成佛。这类大菩萨在极乐世界里多到无法用数字来计算,只能用无量无边的‌“阿僧祇”来比喻。

    舍利弗!无论是哪个佛国里的众生,只要有缘听到上边所说的极乐国土种种庄严盛事,都能从内心深处发大愿,心甘情愿地往生到那个不可思议的极乐国土。为什么呢?因为到了那里,可以和许多善人为伴。

    舍利弗!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的人不可能往生到这么好的佛国。

    赏析与点评

    《晏子春秋》载,晏子使楚,楚王故意指着齐国的小偷问晏子:‌“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晏子回答说:‌“因水土不同,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同样,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南橘北枳”这一成语告诉我们,社会风气对人的影响很大。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时刻刻与罗汉、菩萨为伴,人不变善良都难,所以经文以此鼓励世人发愿往生到这一理想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