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左宗棠家训译注 > 同治七年

同治七年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左宗棠家训译注 !

    与孝威(屡饬尔家居奉母课弟,毋急求仕进,何竟忘之)

    屡饬①尔家居奉母课弟,毋急求仕进,何竟忘之?昨接尔伯父书,言尔母腊初脚气大发,初八日后病势增剧,至十七八等日险症层出,医言“脉绝②不可为矣”,尔伯父乃遣人追尔折回。至二十二三日连进参茸大剂,渐有转机,尔伯又谕令尔安心会试,勿须回也。我前接尔北上之信,即驰书③王若农④,请其极力阻止折回。其时未知尔母病状,并怪尔母任尔妄动⑤,致违我教。想尔途间接到此信,必已折转。又恐尔或已到京,故作此请夏芝岑⑥与尔阅。尔如尚在京(断不准会试),即暂住,候我信到再动身南归。

    今译

    我多次告诫你应在家好好侍奉母亲、督促弟弟读书,不要急于求取功名,你为什么就忘了呢?昨天接到你伯父的信,说你母亲腊月初脚气病发作得厉害,初八后病情加重,到十七、十八两日多次出现危险的症状,医生说“血脉呈现败绝的气象而无法再医治了”,于是你伯父立即派人将你追回。到二十二、二十三日连续服用人参、鹿茸等大补的药剂,你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你伯父又让你还是安心参加会试,暂时不用回家。我此前接到你要北上的家书,便立即写信给王若农(加敏),请他竭尽全力阻拦你让你回家。当时我并不知道你母亲病得如此严重,并责怪你母亲听凭你自作主张,以至不遵从我平日的训诲。我想你会在半路上收到这封信,想必你已经折返了。我现在又担心你已经到京都,因此特意请夏芝岑(献云)将这封信拿给你看。如果你仍然在京都(绝对不能去参加会试),就暂时住下吧,等我的信到了再起程回家。

    简注

    ①饬(chì):告诫。

    ②脉绝:病名,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

    ③驰书:急速送信。

    ④王若农:王加敏,字若农,浙江嘉兴人。咸丰十年(1860)跟随左宗棠襄办军务。左宗棠率军入关后,委派他负责陕甘后路粮台,先后十九年有如一日,“其经手出入款项不下数千百万两”,而他自己却始终保持廉洁。左宗棠称赞他“论其志趣操守、才具在监司中亦实不可多得之员”,多次为王加敏请奖,委以重任。

    ⑤妄动:轻率、任意的行动。

    ⑥ 夏芝岑:字矞臣,名献云,号芝岑,江西新建人。道光贡生,后入京,历任军机章京等职。同治九年(1870)以道员分发湖南,后授粮储道,晋按察使衔。著有《清啸阁诗集》《岳游草》《近代诗钞》。福建布政使、船政大臣夏献纶之四兄。

    实践要点

    孝威在父亲不在家、母亲身体不佳的情况下,擅自赴京会试,让左宗棠大为生气。一方面认为孝威汲汲于科举仕途,另一方面是因为家中母亲无人照料。父子之间的想法不一,儿子与父亲的沟通不够,加上家书往返也耽误不少时间并增加了一些误解。在当今信息时代,沟通的方式更方便更快捷,家人之间不妨多联系多沟通,将误解和矛盾化解到最低程度。

    与孝威(天下有父履危地、母病在床,而其子犹从容就试者乎)

    初六日行抵望都①,接尔前月二十八日来信,知尔竟抵都中安顿会试矣,不意尔竟违我训饬如此!前因折弁来京,曾寄一信与尔,亦料尔伯父及王若农追尔折回之信或未接得,故姑作一函交夏三兄与尔阅。想湖南家信亦必续到。此时亦无可谕知者,惟盼尔母能康复如常,尔幸免为罪人耳。

    我因捻逆渡河忧愤欲死,故匆遽率五千步队前来。当启行时,已疏陈入直,亦料逆贼过晋、豫后必入犯畿甸②,晋、豫无足当之,直隶亦然,不忍不来,不敢不速也。此行必前驱杀贼,以求心之所安,利钝③举非所计。尔断不准入闱④赴试,天下有父履危地、母病在床,而其子犹从容就试者乎?汝安则为之矣!

    不会试,亦不必来营,来营徒添我累,又嘱。

    今译

    初六我抵达望都县,收到你上个月二十八日的家书,知晓你已经在京都安定下来准备会试,没想到你竟然违背我的训诫到这种地步!上次因为有折差去京都,我顺便托他带信给你,也想到你或许没有收到伯父及王若农关于你是否折回的书信,因此我又写了一封信托付京都老友夏芝岑带给你看。湖南的家信想必你现在都已经陆续收到。我也没什么跟你说的了,只是盼望你母亲的身体能如往常一样健康,你或许才能有幸免除罪过。

    我因为捻军逆贼渡过黄河而忧郁愤恨得快要支持不住了,于是匆忙间率领五千步兵前往。我起程之时,已经上奏朝廷陈述个中情形,也预计逆贼进入山西、河南后必然会入侵京师外围,山西、河南均抵挡不了贼寇的进攻,直隶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不能狠心不来(保卫京城),不敢不迅速前往。我此次一往无前督剿贼寇,以求无愧于心,至于成功或失败都不是我可以预料得到的。你绝对不可去参加会试,天下哪里有父亲正处于危险的境地、母亲生病在床,而儿子却能够从容地去参加会试的呢?假如你感到心安,那就去做吧!

    不要参加会试,也不要来军营,你来到军营只会白白增加我的麻烦,再次嘱咐。

    简注

    ① 望都:望都县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的保定市,与保定市区接壤。

    ②畿甸:指京师外围,即直隶省(今河北省)一带。畿,京畿,皇城禁地。甸,指郊外。郭外为郊,郊外为甸。

    ③利钝:利,锋利,引申为顺利、成功。钝,不锋利,引申为挫折。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④入闱:科举时代应考或监考的人进入考场。

    实践要点

    儿子如何才能做到孝顺?左宗棠认为孝威在“父履危地、母病在床”的情况下,仍然从容北上会试,是不孝的表现。姑且不论父亲的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但是做儿子的应该尽力说服父亲,应该考虑到战火纷飞中的父亲会气郁难平,这样对父亲的身体状况和军事指挥都会有不良影响。

    与孝威(读书非求高中进士,谢麟伯学行可为尔师)

    孝威览之:

    尔年轻学浅,无阅历,凡事以少开口、莫高兴为主,记之,记之。尔如赴会试亦可,但不必求中进士。功侯①太早,本不中理,且科名亦易干②人忌也。谢麟伯③庶常④,天性纯笃⑤,每言及国事艰难,辄涕泗⑥交颐⑦,所谓“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⑧也。其人学行,可为尔师。

    三月初一夜正定行营此是来往第三次也

    今译

    你年纪尚轻且学问浅薄,没什么阅历,凡事应该谨言慎行,切记不要因为一时开心,就高谈阔论,切记,切记。你如果今年准备参加会试,也是好事情,我表示支持,但是不必一心想考中进士。功名来得太早,本来也不切合事理,况且年少就获得功名,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谢麟伯庶常天性纯朴笃实,每次谈到国事的艰难就痛哭流涕,正所谓“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袁安每次说起王室就悲伤落泪)。谢麟伯的学识品行,可以成为你师法的榜样。

    简注

    ①功侯:因功勋而册封为侯爵,泛指功名。

    ②干(gān):冒犯、招致。

    ③谢麟伯:谢维藩,字翊天,号麟伯,又号振士,湖南巴陵(今岳阳)人。咸丰五年,甘肃乡试中举。同治元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旋丁母忧。服阕,授翰林院编修。同治九年,任广东乡试副考官。十二年,督山西学政。著有《雪青阁集》。

    ④庶常:庶吉士的代称。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庶常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是为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⑤纯笃:纯朴笃实。《后汉书》本传称许慎“性纯笃,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五经无双许叔重”。

    ⑥涕泗:眼泪和鼻涕。

    ⑦颐:两颊,腮。

    ⑧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原文出自庾信《哀江南赋》。袁安:东汉人,字邵公,为司徒。当时皇帝幼弱,外戚专权,袁安每朝见或与人谈及国事,往往呜咽流涕。

    实践要点

    左宗棠在这封信中对孝威苦口婆心地重复了以前说过的“二戒”:一是凡事以少开口、莫高兴为主,此为戒多言易喜;二是读书非为求中进士,早得功名易干人忌,多为不祥之兆,此为戒年少得功名。同时,为了避免让孝威觉得动辄得咎、无所适从,所以他为在京城应试的儿子推荐了一名好老师,希望孝威在师友的训导下增长品行学识。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周到考虑,可谓用心良苦。

    在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往往习惯于说这不准、那不行,一般按照大人的标准立规矩,认为这是家教严的表现,殊不知这样既容易让子女产生反感,而且也有导致子女循规蹈矩而创新力不足之嫌。如何在鼓励尝试和划定红线中找到合理的“度”,是一件很需要智慧的事情。左宗棠这种告诉孝威“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教导,可以成为我们在家中立规矩的借鉴。

    与孝威(儿之志趣异于寻常纨绔)

    孝威览之:

    下第公车①多苦寒之士,又值道途不靖②,车马难雇,思之恻然③。吾当三次不第时,策蹇④归来,尚值清平无事之际,而饥渴窘迫、劳顿疲乏⑤之状,至今每一忆及,如在目前。儿体我意,分送五百余金,可见儿之志趣异于寻常纨绔。惟闻车价每俩七八十金,寒士何从措此巨款?或暂时留京,俟事定再作归计,亦无不可。其或归思孔亟⑥,万难久待,儿可代为筹画,酌加馈赠。

    今译

    落第的考生大多是贫寒家庭出身,又赶上现在路上也不平安,难以租到车马,想起来就觉得悲伤。我三次参加会试落第,缓缓离京回家,还是天下太平之时,当时饥寒交迫的窘困、劳累疲倦的情形,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就在眼前。你能体会到我的心意,分赠寒门学子五百两银子,可见我儿的志趣绝不同于一般纨绔子弟。只是我听说现在租车价钱是每辆要七八十两银子,寒门学子从哪里才能筹到这么一笔巨款呢?他们或者暂时留在京城,等事情有眉目了再作回乡的安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回乡的心情十分急切,实在待不了那么久,你可以帮助他们筹划,酌情多赠送他们一些财物。

    简注

    ①下第公车:落榜的考生。下第,科举时代指考试没有考中,落第。公车,早在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后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②不靖:不安定、不平安。

    ③恻然:悲伤的样子。

    ④策蹇(jiǎn):“策蹇驴”的省略语。骑跛足驴,比喻工具不利,行动迟缓。蹇,跛,行走困难。

    ⑤劳顿疲乏:劳累疲倦。

    ⑥孔亟(jí):很紧急,很急迫。

    实践要点

    这是左宗棠对儿子少有的褒奖。想必也是原来父亲多次说起落第考生困窘万分,将来有能力必将尽力帮助,耳濡目染之下,孝威自然会做出这种慷慨解囊的义举。所以说,父母很久以前不经意的一些言语举动,都会给儿女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将深刻影响到儿女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想要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我虽一分不苟,然廉俸尚优,当以千金交儿,以五百金为孝宽领照,以百金为族中节妇①请旌②,以百金为尔母买高丽参,以百金寄谢麟伯(祝爽亭垲③已省亲暂回卫郡④,未在军中),以百金寄周荇农⑤,以百金为儿行赀⑥,了此私事。再以千金交儿分赠同乡寒士为归途川费,或搭轮船,或俟秋间车马价贱再作归计,均听其便。今作一信寄胡雪岩⑦为券,请其号友汇兑(库平⑧二千二百两),从洋款项下划还归款。尔可持此信到阜康⑨取库平银二千两。俟银取到,再将诸事逐件料理,即雇车到天津与夏筱涛⑩兄同住,请由官封?寄一信来,再候我信赴营可耳。

    王师处再致百金为家用,绵师处亦致百金,合已挪阜康之八百两则三千矣。手此谕知。

    闰四月十九日连镇大营(书)

    今译

    我虽然一分钱都不随便使用,但我的廉俸还算优厚,将拿出一千两银子交给你,其中五百两孝宽收领,一百两是为家族中的节妇向朝廷请求旌表准备的,一百两是为你母亲买高丽参准备的,一百两寄给谢麟伯(祝爽亭垲已回河南新乡家中探亲,没有在军中),一百两寄给周荇农,还有一百两作为你出行的经费,当作你的私人开销。剩余的一千两就交给你作为资助寒门学子的旅费,或者让他们搭乘轮船,或者建议他们等到秋天车马费较为便宜的时候返乡,都随他们自己安排。现在写一封信给胡雪岩作为借券,请他在分号的朋友帮忙兑换(库平二千二百两银子),(以后我将)在与洋人来往的款项下归还这笔钱。你可以拿着我的这封信到阜康钱庄提取库平银二千两。等你取到银子后,便将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处理完毕,之后再雇车到天津与夏筱涛兄住在一起,请写一封家书经由官府密封寄来给我,等我回信以后再确定来我军营的时间。

    王老师那里再送一百两给他补贴家用,绵老师那里也送一百两,加上(上次)已经从阜康钱庄挪借的八百两则有三千两了,特地写信告诉你。

    简注

    ①节妇:请旌夫死独守贞节不再嫁的妇人。

    ②请旌:旧制,凡忠孝节义之人,得向朝廷请求表彰,谓之请旌。

    ③ 祝爽亭垲:祝垲(kǎi),字爽亭,号定庵,陕西安康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曾任新邑知县、太康知县、直隶大名道、钦差大臣督办直东豫三省军务、长芦盐运使等职。以战功获二品顶戴。著有《体微斋日记》《爽亭斋易说》和《语录》等。

    ④卫郡:今河南新乡。

    ⑤周荇(xìng)农:周寿昌,字应甫,一字荇农,号友生、自庵等,湖南长沙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编修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初罢官居京师,以著述为事,诗文、书、画,俱负重名。著有《思益堂集》《汉书注校补》《后汉书注补正》《三国志注证遗》等。

    ⑥行赀:出行的费用。

    ⑦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十三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徽商代表人物。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是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

    ⑧库平:清政府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衡量标准,订立于康熙年间。每库平一两大约等于关平九钱八分七厘二毫,合于标准制 37.301 克。

    ⑨阜康:即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在同治到光绪初年是全国最大的钱庄之一。胡雪岩利用过手的官银运营钱庄,逐步扩展,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

    ⑩ 夏筱涛:夏献纶,字筱涛,江西新建人。曾署福建布政使、船政大臣,1873 年任台湾道,1879 年病殁于任。著有《台湾舆图》。

    ?官封:封寄。

    实践要点

    左宗棠作为封疆大吏,俸禄不少,但是“一分不苟”,将各种开支清清楚楚地列出来,既让孝威心里踏实,知道每笔开支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告诉他孰重孰轻,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逐步学会当家理财和“崇俭广惠”。

    与孝威(不即归省视知尔之忍于忘亲也)

    孝威知之:

    尔前信言月初可到天津,筱涛兄信来,又言尔望后①可到,至今未见尔已否出都消息。二伯书来,亦言久未见尔寄家信,尔母深以为念。尔殆不知老母之念尔耶?

    数年来,军事倥偬②,未暇教尔;观尔此次之进京会试,知尔之敢于违命也。尔母腊底春初病甚危笃,尔虽有忧戚之语,而一闻母病渐痊,准尔赴试,辄复欣然③。试事报罢,犹复流连④,不即归省视,知尔之忍⑤于忘亲也。

    今译

    你前一封信说月初可(离开北京)到天津,筱涛来信,又说你本月十五以后可以到(天津),(可是)至今还没有你是否从北京出发的消息。二伯从家里来信,也说很久没收到你寄到家中的信,你母亲对你非常挂念。你难道不知道家中老母会经常念叨你吗?

    这么多年来,我在外连年征战,军务繁忙,没时间和你讲这方面的道理;从这次你进京会试的情形看,知道你敢于违抗父母之命了。你母亲去年腊月底和今年春天,病得很严重,情况十分危急。你虽然很焦急和悲伤,在平日的言谈中都有体现,但后来一听到母亲的病情得到缓解并准许你去参加会试,就马上感到很高兴。会试结束后,你仍留恋京城而不愿离开,没想到及早回家好好侍奉患病的母亲,可见在你的心中已狠心将母亲忘到了脑后。

    简注

    ①望后:月望之后。“月望”即望月、满月。高诱注《吕氏春秋》:“月,十五日盈满,在西方与日相望也。”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用月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②倥偬(kǒng zǒng):忙乱,事情纷繁迫促。

    ③欣然:非常地愉快。

    ④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一作“留连”“流涟”。

    ⑤忍:狠心,硬着心肠。

    实践要点

    儿子孝威没将母亲的病情放在心上,参加会试之后又流连京城迟滞未归,一再迁延出京日期,并且很久没有写信回家而让病中母亲牵挂不已,左宗棠对这一系列不孝行为非常反感,决心要好好批评教育他。左氏家族世代以孝治家,据史料记载,左宗棠曾祖左逢圣以“恭悫”“仁孝”著闻;祖父左人锦“以孝义闻”。左宗棠同样非常注重孝道,为子女取名都含有一个“孝”字,四个儿子分别是左孝威、孝宽、孝勋和孝同,四个女儿分别是左孝瑜、孝琪、孝琳、孝瑸。在日常生活中,他身体力行,践行孝道,也希望子女们能够真心实意地孝敬父母,所以他对孝威的种种不孝迹象,大为不满,以不多见的严厉措辞写了这封信。

    “百善孝为先。”《孝经》中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试问,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虽然中国传统孝道还有一些需要批判继承的地方,但是,加强敬老爱老教育,无论是对于子女、父母、家庭、国家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必须坚持的。

    尔不知读书力学,惟希世俗科目为荣,知尔之无志。于端人正士及学问优长之人不知亲近爱慕,而乐与下流不若己之人为伍,知尔之无是非。

    我过宁津①时,无意中见两张姓(一捐中书②),一高姓,均云是尔同年③,在都时曾为尔代购人参者。吾观其鸦片瘾甚大,绝之。尔为母病买参,乃托吸烟好友,何耶?湘潭韩姓同年曾到浙江,吾知之深矣。昨谕尔访下第寒士④,厚送盘费,尔乃托之此君,何耶?贺秀和,汝妻兄也;黎尔民,尔姊夫也。骨肉之亲,情与理均须曲至⑤,惟宜相规以善,彼此期于⑥有成。若徒谑浪笑傲⑦,饮食征逐⑧,但有损并无益也。尔知之否?吾三十五岁始得尔,爱怜备至,望尔为成人。尔今已长大,而所学所志如此,吾无望矣,一叹!

    五月二十七日(父书)

    今译

    你不是真正在发愤求学,而只是以获取世俗认可的功名为荣耀,所以我知道你并没有志向。对于品行端正及学问出类拔萃的人,不知道去敬重他们并多在一起交流砥砺,而甘于与等而下之不如自己的人为伍,所以我认为你没有是非之分。

    我路过宁津的时候,无意中遇到两个姓张的人(其中一个捐纳了中书的官职),还有一个姓高的人,都说是你的同年,在京城时都曾为你代为购买过人参。我看到他们鸦片瘾非常大,就不和他们交往了。你因为母亲的病购买人参,为什么要委托给吸烟的好友,而不是亲自去买呢?湘潭籍的韩姓同年,曾经去过浙江,我很了解他的品行。上次我要你寻访考试落第的寒士,多送些盘缠帮助他们,你却委托这个人,为什么呢?贺秀和是你妻子的哥哥,黎尔民是你姐夫,可谓骨肉之亲,于情于理都应该对他们关照周到,最好是相互之间进行善意的规劝,以期对方有所成就。若在一起只是戏谑笑闹,不务正业,只是在吃喝玩乐上往来,那么只会有损无益。你知道吗?我三十五岁才生下你,对你十分怜爱,希望你长大后能够成才。你现在已经长大,学识和志向还只是这个样子,我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只有一声叹息!

    简注

    ①宁津:县名,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

    ②中书: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

    ③同年:指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④下第寒士: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这里指落榜的读书人。

    ⑤曲至:周到。

    ⑥期于:希望达到,目的在于。

    ⑦谑(xuè)浪笑傲:形容戏谑笑闹。出自《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⑧征逐:不务正业,唯在吃喝玩乐上往来。追随,追求。

    实践要点

    左宗棠在信中反复向儿子叮嘱交友之道,但是从目前得到的一些信息来看,孝威所交的朋友并不符合父亲所认可的标准,这让父亲十分失望,甚至在信中向儿子流露出深深的感伤:虽然中年得子十分珍惜,但是望子成龙的希望似乎已经落空。这封信的用词非常严厉,批评儿子是非不分、交友不慎、志向浅陋,同时对他所交朋友一一进行了点评分析,可谓良药苦口,应当存有矫枉必须过正的想法。

    当严厉批评子女时,若要他们心服口服,是需要考虑周详的。这里,左宗棠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先当头棒喝、催人警醒,再用事实说话、逐一分析,最后流露真情、袒露心扉。虽然远隔关山,但是他力求从有限的信息中观察儿子的成长状态,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他“恨铁不成钢”和“严是爱、松是害”的教子之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孝宽(侥幸青衿,切勿沾沾自满)

    闻汝幸入府庠①,为之一慰。吾家本寒儒,世守耕读。吾四十以前,原拟以老孝廉②终于陇亩③,迫于世难④,跃马横戈⑤十余年,几失却秀才风味⑥矣。尔之天资非高,文笔亦欠挺拔⑦,侥幸青衿,切勿沾沾自满。须知此是读书本分事,非骄人之具也。吾尝谓子弟不可有纨绔气,尤不可有名士气。名士之坏,即在自以为才,目空一切,大言不惭⑧,只见其虚?狂诞⑨,而将所谓纯谨笃厚之风悍然⑩丧尽。故名士者,实不祥之物。从来人说“佳人命薄,才人福薄”,非天赋之薄也,其自戕自贼?、自暴自弃?,早将先人余荫、自己根基斫削?尽以。又何怪坎坷不遇、憔悴?伤身乎?戒之!戒之!

    今译

    听闻你有幸进入了府学,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家本来是贫寒儒生出身,世代均为耕读之家。我四十岁之前,原本打算以一名老孝廉在乡间终老,因时局遽变祸乱频出,在战场上冲杀了十多年,几乎丧失了秀才的风度。你的天分并不高,文笔也不算出众,侥幸考入府学当学生,切记不能沾沾自喜而骄傲起来。你一定要明白这是分内之事,并不是拿出来炫耀的资本。我曾经告诫家族子弟,千万不能沾染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尤其不可有名士的放达习气。名士的缺点,就在于自认为才华横溢,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说话喜欢夸大事实,只看到他们的狂妄放肆,而将纯正谨慎、忠实厚道的风度丢失殆尽。所以名士实在是不祥之物。一直有人说“佳人命薄,才人福薄”,不是指他们的天赋不高,而是他们自己伤害自己,自甘堕落,不求上进,早已将先祖留下来的福泽、良好的根基都摧伤损殆尽,又怎么能怪自己潦倒不得志,因为困顿而伤害了身体呢?你们一定要戒除这种名士气!

    简注

    ①府庠(xiáng):古代学校称庠,明清时期学子考取秀才后进入府、州学习,称为“府学”或“府庠”。

    ②孝廉:科举时代的举人。

    ③陇亩:田间,亦引申为出身于平民。

    ④世难:当世的灾难、祸乱。

    ⑤跃马横戈: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⑥风味:风度、风采。

    ⑦挺拔:独立特出的样子。

    ⑧大言不惭:不顾事实而妄言夸大。比喻不知羞耻。

    ⑨虚?(jiāo)狂诞:狂妄放肆。?,同“骄”。

    ⑩悍然:强横无理。

    ?自戕自贼:自己伤害自己。戕、贼,这里都指伤害的意思。

    ?自暴自弃:本指言行违背仁义。语本《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后多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斫(zhuó)削:用刀、斧等砍,喻指摧伤损害。

    ?憔悴:困顿、枯萎、凋零。

    实践要点

    左宗棠告诫孝宽,读书写文章不是炫耀的谈资,而是读书人正经的分内之事。考上秀才后,切勿骄傲,要保持平常心,时刻对照自己的不足加以修正,为传承耕读传统而接力。对于名士,左宗棠认为是一种悲哀的社会存在,他援引古人所言的“佳人命薄,才人福薄”例子进行剖析,认为名士喜欢高谈阔论而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到不能为民生做实事,小到不能为家族谋福祉。相反,名士由于个性放荡不羁,感性大于理性,遇到挫折便投降放弃,明明是缺乏顽强的拼搏精神,却自认为怀才不遇,终至一事无成,成为言语和行为上的愤青。这些名士的做派,与左宗棠教育子女所提倡的经世致用的实干精神是完全相左的,因此他告诫子女切勿沾染名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