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说网 > 左宗棠家训译注 > 同治四年

同治四年

设计小说网 www.shexs.com,最快更新左宗棠家训译注 !

    与孝威(惧家族由盛转衰)

    谕孝威知之:

    日间潜心读书、写字、作试帖,须自立工课,有恒无间,自有益处。意念宜沉静①收敛,所有妄言妄动须日一检点。能自知有过则过亦少,知有过而渐知愧改则业自进。

    吾家积代寒素,至吾身而上膺②国家重寄,忝窃③至此,尝用为惧。一则先世艰苦太甚,吾虽勤瘁半生,而身所享受尝有先世所不逮④者,惧累积余处将自吾而止也。二则尔曹学业未成,遽忝科目,人以世家弟子相待;规益之言少入于耳,易长衿夸之气,惧流俗纨绔之习将自此而开也。爵赏⑤之荣,两疏固辞,未蒙鉴允⑥,自不敢再有陈奏。然忧患之念,日积怀来矣。

    乙丑正月初八日延平行营(封发)

    今译

    你平日多将心思放在读书写字上,每天的功课按时完成,坚持不懈,学问自然就能进步。日常生活中,念头要沉稳娴静,常加约束,一言一行必须每日检点。人贵有自知之明,常常反省自己就能减少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而感到惭愧并慢慢改正,修养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我们家几代都是贫寒的读书人,到我这里则有幸身居高位而接受国家赋予的重任,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常常畏惧不已。一来,先祖生活太艰苦,虽然我半生处于勤劳忧患之中,但所享受到的功名富贵已经是先辈远远不能比及的,我担心先祖们积累的福泽到我这一辈都将消耗殆尽。二来,你学业未成,却已获得了科名,别人多以世家弟子的礼遇来夸奖你;规劝的声音自然就不太听得进去了,这容易滋长傲慢骄矜的习气,所以我担心我们家顺应流俗和纨绔子弟的习气将从这里开始,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朝廷赐予的荣耀,我两次上书坚决推辞,却没有得到皇帝的应允,因此不敢再次上奏陈请推辞。但我对于家族福泽不能绵长的忧虑,却一天比一天深重。

    简注

    ①沉静:沉稳娴静。

    ②膺:接受,承当。

    ③忝窃:谦辞,是说自己获得了不应该有的高位和名声。西晋羊祜《让开府表》:“且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

    ④不逮:不及。

    ⑤爵赏:爵位的封赏。

    ⑥鉴允:敬词,表示请求对方明察并准许。

    实践要点

    左宗棠多次在家书中提及,自己出身贫寒,并非高门望族,三次会试落第之后,无意仕进,但时值危乱,在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织的时局下,临危受命,终成一代社稷重臣。他将这一切看成是先辈积善修德累积的恩泽。身居高位的他更加清醒地考虑到家族的盛衰,担心“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所以谆谆告诫子弟勿学衿夸纨绔习气,要“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人人自食其力,不坠寒素家风,以使家族兴旺。

    现实中,他在日渐忧虑的同时尽力践行。在“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之际,“独一力承当”,决心“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间”。他自警自励:“在军中作一日是一日,作一事是一事,日日检点,总觉得自己多少不是、多少欠缺。”听说儿辈要为他过六十大寿,便晓谕他们:“贫寒家儿,勿染脑满肠肥习气,令人笑骂。”诸如此类的言行很多,可见他不尚空谈,以身作则,表里如一。

    与孝威(少交游,内重外轻则寡过)

    孝威知之:

    会试后在寓所读书写字,勿时出外。尔年尚少,正立志读书之时,非讲交游结纳①时也。同人晏集②时,举动议论切勿露轻浮光景,勿放浪高兴(少应酬为要)。时时提起念头检点戏言戏动,内重则外轻③,而过自寡矣。

    正月廿八日(父字)

    今译

    会试结束后,你应该在家潜心读书,不要经常外出交际。你年纪还小,现在正是立志读书的宝贵时期,而不是应酬结交朋友的时候。参加同龄人的宴会时,言行举止要符合礼仪和风度,千万不能有轻浮的举动,不能一高兴就得意忘形(切记以减少应酬为原则)。要时刻提醒自己检点不庄重的言行,注重义理则轻视名利,过错自然就少了。

    简注

    ①结纳:结交。

    ②晏集:会聚宴饮。

    ③内重则外轻:内心看重义理则向外轻视名利。语出宋代理学家邵雍《皇极经世·心学篇》:“人必内重,内重则外轻。苟内轻必外重,好利好名,无所不至。”“理义,内也。利名,外也。内外轻重,常相为胜。若以名利为好,外重内轻,何所不至矣?”

    实践要点

    年轻的孝威第一次赴京参加会试,走出家乡湖南来到繁华的京城,自然会遇到很多新奇的人与事,免不了与学子、同乡的交游,虽说可以借此拓宽视野、扩大知名度,但是确也会浪费时间。左宗棠不是禁止儿子交游,而是担心初入京城的孝威沉迷其间耗费时日而无所得,因此希望他减少质量不高的交游,不要经常外出交游,注重修炼内在心性而轻视外在名利。即使是交游,也要戒除轻浮放浪,夯实修身立言的义理之本,避免虚度这段积学储才的黄金时期。其中恐怕也有自己当年会试时的教训与自省吧。

    与孝威(给长辈写信应注意礼节)

    孝威知之:

    昨见福建折弁①赍回《致徐中丞②书》,我以尔所寄家信在内,故径自拆视。见字画草率,多用行体。称谓款式均不妥协,殊为不取。树人先生年已七十又四,较我长二十岁。我虽同官③,尚时存谦逊之意。尔致信宜用红单小楷,外用全书,上写愚侄。如照都中款式,即用大单片亦可。初次通信,尤宜加慎,岂可任意草率,失敬礼之意?岂惟致书督抚宜然,即凡同乡、外省与我同官者,肯交情者,尔均宜执子侄之礼,不可稍形倨傲④。不独世故宜然,即论读书学礼,亦应如此。自卑以尊人,敬父执⑤之道,尤所当讲也。有人求写信寄当事者,都宜谢绝,以向无往来,或奉严谕不准预闻外事谢之,人亦不怪。总之,一举笔,即当十分敬慎,免留话柄⑥,免招尤悔⑦。

    三月十三日延平大营(封发)

    今译

    昨天见到福建官差顺路带来你的《致徐中丞书》,我以为你所寄家书在里面,就直接拆开看了。我看见你书写潦草,多用行书。信中的称谓和格式都不妥当,我认为十分不可取。树人先生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比我年长了二十岁。我和他虽然在朝的官职名位相同,但我对他还是时常保持谦逊的态度。你给他写信,应该用红单小楷书写,书信外面的称呼用全称,落款用愚侄。如果按照京城中流行的款式,用大单片也可以。初次给他写信,你尤其应该小心谨慎,岂能潦草对待而没有一点敬意?不仅仅给总督巡抚一级的长辈写信应该这样,即使是你写给同乡或外省中与我官职名位相同的长辈,别人如果愿意和你交往,你都应该执子侄辈的礼节,不能够流露出一丝一毫的骄傲自大。不单单在这些人情世故上应该保持谦逊敬慎之心,即使是读书学礼,也要这样。在身份上,以谦卑的姿态表示对他人的恭敬,敬重父亲的朋友,这是我特别应当对你强调的。如果有人写信给你,希望通过你来找我或其他当事人,你都应该委婉而明确拒绝,就说自己与当事人向来没有交往,或者家父一贯严格规定我不能干涉家庭以外的事情,这样将道理讲清楚了,别人也不会在心里怨恨你。总而言之,每当提笔写信,就应该十分谨慎而充满恭敬的态度,以免给人留下话柄,以免带来过失和悔恨。

    简注

    ① 折弁(biàn):古时称专为地方大员送奏折到京城的邮差为折弁。他们在办公差的时候,顺便为人传递家信。弁,古时候的一种低级军官,或军官的侍从。

    ②徐中丞:徐宗幹,字伯桢,又字树人。江苏南通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先后在山东、福建任职。同治元年至五年任福建巡抚。清朝对巡抚尊称为“中丞”,故称徐中丞。

    ③同官:官职名位相同。当时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徐宗幹为福建巡抚。

    ④倨傲:骄傲自大。

    ⑤敬父执:敬重父亲的朋友。

    ⑥话柄:被人拿来做谈笑的言行或行为。

    ⑦尤悔:过失与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实践要点

    在这封家信中,左宗棠严厉批评了儿子给福建巡抚徐宗幹的书信中在格式上表现出的不恭敬,耐心给孝威讲解写信要注意的礼仪,从称呼、字体到纸张的选择,都一一加以指导。同时举一反三,告诉儿子在诸如此类的书信交往和待人之道上应该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不要替人向父亲说情谋事。可见他家教的严格与细心,也可看到一位远隔关山的父亲,即使军政繁忙,也不忘抓住点滴机会密切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中国是礼仪之邦,最重礼节,最崇礼制。崇尚礼仪是律己敬人的表现,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左宗棠虽身居高位,但他教导儿子,作为晚辈,对待父亲的同事和朋友,要秉持恭敬和谦卑之心,放低自己的位置。做一个“懂礼”的谦谦君子,最重要的是内心保持恭敬,然后才能将这种恭敬转化到行动上来,做人做事才会依礼而行,不逾越规矩。他耳提面命的良苦用心,无形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孝威将礼的观念根植于内心,并成为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今天的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并教会孩子吸收传统文明礼仪的精华部分,古为今用,学习恭敬地对待长辈,谦逊地与身边的人相处,争取人人都成为一名文质彬彬的君子。

    与孝威(不可轻言时政得失和人物臧否)

    谕孝威知之:

    尔榜后已分何部?少年新进,诸事留心考究,虚心询问,借可稍资历练,长进学识。切勿饮食征逐,虚度光阴。每日读书习字,仍立功课,不可旷废间断。闻王老师清俭①耐苦,人品心术甚为人所莫及,尔可时往请其教益。总要摆脱流俗世家子弟习气,结交端人正士,为终身受用,勿稍放浪②以贻我忧。时政得失、人物臧否③,不可轻易开口。少时见识不到,往往有一时轻率致为终身之玷④者,最须慎之又慎。

    闰月初七日漳州大营

    今译

    科举考试放榜后,你被分到了哪一部?你是少年登科,凡事要多留心,虚心向他人求教,借这样的机会增进自己的学识,增长见识。千万不要将心思放在宴请应酬和频繁交往上,以免浪费光阴。每天读书写字,仍然要像以前一样完成每天的功课,不可荒废间断。听说王老师为人十分清廉俭朴,能吃苦,道德人品都非寻常人所及,你可多去向他请教。一定要摒弃世家子弟轻浮不实的不良习气,与品行端正的人交朋友,互相切磋学习,这样才会终身受用,不可稍有放浪让我替你担忧。关于时政得失和对他人的品头论足,要少发表意见,少参与议论,免得祸从口出。少年时期见识浅陋,往往会出现因一时的轻率举动而造成终身的污点的情形,这是必须慎之又慎的。

    简注

    ①清俭:清廉俭朴。

    ②放浪:放纵不受拘束,行为不检点。

    ③臧否:褒贬、评论的意思。

    ④玷(diàn):原指白玉上的斑点,这里指行为上的污点。

    实践要点

    在京城的儿子时刻牵动千里之外父亲的心。除了继续教导孝威要持之以恒完成日课、多向人品高尚的师友请教和少交游外,他在这封信中还特别告诫儿子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少年轻狂、指点江山、好为大言,这是年轻举子们的通病。尤其是一群在京城会试的举子,初出茅庐,历练不足,却自诩满腹经纶,纵览古今,感觉自己要从“十年寒窗无人问”的状态进入“达则兼济天下”的阶段了,因而怀有满腔的入世热情,认为天下事不过尔尔,特别对时政得失和人物臧否感兴趣。殊不知,从书本到实践,从纸上谈兵到躬行入局,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更何况,枯坐书斋的读书人对世事人情的体会是非常有限的,似懂非懂和一知半解的时候恐怕居多。在左宗棠生活的那个帝王统治时代,还是按照孔子所教导的“敏于行而讷于言”为妙,免得祸从口出后一世悔恨。

    从当前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看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学子往往不善于表达,甚至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时也不活跃,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情况。所以,父母们要鼓励子女合理表达,积极思考什么时候该说,该怎么恰当地说。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轮到自己发表意见时认真说,不要不分场合随便乱说;说的时候要言之有据,理由不充分的言论尽量不说或少说;在可以说的情况下,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和抱有偏见,则可畅所欲言,特别是开始“头脑风暴”的时候,则更加需要大胆地说了。

    与孝威(不以仕宦望子弟,望诗书世泽引之弗替)

    孝威知之:

    我生平于仕宦一事最无系恋慕爱之意,亦不以仕宦望子弟。谚云:“富贵怕见开花。”我一书生忝窃至此,从枯寂至显荣不过数年,可谓速化之至。绚烂之极正衰歇之征,惟当尽心尽力,上报国恩,下拯黎庶①,做我一生应做之事,为尔等留些许地步②。尔等更能蕴蓄培养,较之寒素子弟加倍勤苦力学,则诗书世泽③或犹可引之弗替,不至一日渐灭殆尽也!

    今译

    我平生对于仕途升迁一事最没有留恋爱慕之意,也不在博取功名富贵方面对子弟寄予厚望。谚语说:“富贵怕见开花。”(人在富贵的时候怕见到鲜花盛开。)我本一介书生,有幸能官居高位,从寂寂无闻到显贵亨通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快了。世间万物绚烂达到巅峰的时候,正是将要走下坡路的征兆,我所能够做的唯有竭尽所能,将安邦定国视为我的使命,向上报效国恩,向下拯救黎民,做我一生应做的事,为你们留些余地、攒集些福泽。你们如果更能积累培养德行学识,相比寒门子弟,加倍勤奋用功,那么我们家族世代形成的诗书传家的遗泽,或许就能够流传下去而不被其他风气所替代,不至于有朝一日将其折损耗尽了!

    简注

    ①黎庶:百姓。

    ②地步:指言语、行动留下的可以回旋的地方;余地,空间。

    ③世泽: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实践要点

    这里短短一段,表明了左宗棠的两个观点:一是“不以仕宦望子弟”。他自己曾经三次参加会试,后来因为科考之路坎坷而放弃,专心经世致用之学,不料却因军功立享尊荣。即使身居高位,他还是希望子弟不要汲汲于仕宦,而是要勤苦力学,诗书传家。二是希望依靠自己尽心尽力地报国为民而使家族长盛不衰。他担心家族由盛转衰,所以从自身和子女两个维度进行努力,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尽忠报国为子女积善修德,《周易》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力图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另一方面希望子女比普通的寒素人家还要加倍勤苦力学,依靠真才实学安身立命,保持家族的兴旺。

    可以说,这两个观点对现在的父母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首先,诗书传家久。“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以来的传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一句通过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的《千字文》而广为传诵,宋真宗《劝学文》中的“书中自有千钟粟”激励读书人刻苦求学,“官本位”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哪怕是当代家长,仍有不少人羡慕周围的官员能够带来资源和地位。左宗棠作为一名专制社会中的朝廷重臣,能够明确提出子弟不必从政,不囿于“官本位”的传统,无疑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其次,为人父母者率先垂范,带领家族成为积善之家。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天两天容易,要长期坚持就难了。难能可贵的是,左宗棠做到了,他尽忠报国,勤政廉民,崇俭广惠,胸怀天下,为子女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事实证明,左宗棠的家教是很有成效的。晚清同乡王先谦赞曰:“君子以为文襄治家有法,及夫人之循分达理,皆近世富贵家所罕见,兹可谓贤明也已!”民国时期杨公道《左宗棠轶事·家教》条载:“公(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严。入门,虽三尺之童,见客均彬彬有礼。妇女则黎明即起,各事其事,纺织缝纫外,不及外务。虽盛暑,男女无袒褐者。烟赌诸具,不使入门。虽两世官致通显,又值风俗竞尚繁华,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习气。闻至今后人均能遵守遗训,无敢失坠焉。”其子孙后代秉承家训,正直立身,自强不息,在医药卫生、教育界等领域代有闻人,而从未出过膏粱纨绔、危害国家社会的不肖之徒。这些足以证明左宗棠的家教思想的巨大成功和家训在左氏家族教育中起到的恒久影响力和积极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以“曾左”并称的另一位中兴名臣曾国藩,也在家书中不厌其烦地强调“不从政不从军”和“花未全开月未圆”等诸如此类的家训,与左宗棠的家教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两个家族都家运绵长,家风不坠,可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世俗中人见人家兴旺辄①生嫉妒,无所施则谀谄②逢迎以求济其欲。为子弟者,以寡交游、绝谐谑③为第一要务,不可稍涉高兴,稍露矜肆④。其源头仍在“勤苦力学”四字,勤苦则奢淫之念不禁自无,力学则游惰⑤之念不禁自无,而学业人品乃可与寒素相等矣。尔在诸子中年稍长,性识颇易于开悟⑥,故我望尔自勉以勉诸弟也。

    今译

    普通人看到别人家族兴旺发达就滋生嫉妒之心,无计可施便阿谀奉承,看能不能得到一点好处。我们家的子弟,要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游和杜绝无聊的诙谐逗趣为第一要务,不能一高兴就得意忘形,忘记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傲慢和放肆的样子。

    一个人向上向好的根源还是在于“勤苦力学”四字,只要能够耐受艰苦、勤于劳作则自然能戒除骄奢淫逸的念头,只要肯立志努力学习则自然会消除闲游懒惰的念头,而学业和品行才能与寒门子弟不相上下。你在家族子弟中年龄大一点,性格胆识也较容易开通觉悟,所以我希望你能自我勉励,做个好榜样,鼓励弟弟们做到“勤苦力学”。

    简注

    ①辄:就。

    ②谀谄(yú chǎn):奉承谄媚。

    ③谐谑:诙谐逗趣,语言滑稽而略带戏弄。

    ④矜肆(jīn sì):骄矜放肆。

    ⑤游惰:游荡懒惰。

    ⑥开悟:开通觉悟。

    实践要点

    左宗棠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从现存家书来看,直接写给长子孝威的信件最多,寄予的希望也最大。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希望长子孝威担负起做榜样的责任。常言道:“长兄为父,老嫂比母。”意思是子女中当老大的就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操持家务。特别是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主持家务,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有一丝类似跟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左宗棠长年在外征战,尽管周夫人持家有方,但是她身体不好,所以,父亲希望长子孝威能够主动承担起“长兄为父”的责任,从家中事务到家风培育等方面都有所作为,赢得弟弟妹妹们的尊敬,能够替母亲和千里之外的父亲分忧。二是孝威“性识颇易于开悟”。通过长期观察,左宗棠发现了儿子们各自的特点,相比之下,对孝威的评价较高,所以对他倾注了更多心血,这也是因材施教。

    这两条,对于当代的父母颇有启示。一是培养子女对家务的关注,为他们创造历练的机会。子女最后都要走向各自的家庭独立门户,从小开始就应该让子女对家庭事务进行参与,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成为袖手旁观者或坐享其成者,这样对孩子走向学校、社会和广阔的人生舞台都是大有帮助的。若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让老大多思考一点和多担当一点,但是也要避免造成老二或老三的惰性和依赖。最好是让子女都成为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人,这样走出家门后才不会手足无措,父母也不用为“巨婴”不会独立生活而担心。二是对子女因材施教。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既能激发潜能,又避免拔苗助长。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相互尊重、不断反思、善于学习、共同成长。

    古人经济学问都在萧闲①寂寞中练习出来。积之既久,一旦事权②到手,随时举而措之,有一二桩大节目事办得妥当,便足名世。目今人称之为才子、为名士、为佳公子,皆谀词③,不足信。即令真是才子、名士、佳公子,亦无足取耳。识之。

    润儿今岁原可不应试,文、诗、字无一可望,断不能侥幸。若因家世显耀竟获侥幸,不但人言可畏,且占去寒士进身之阶,于心终有所难安也。尔母于此等处总不能明白,何耶?

    七月初一日书于漳州城大营

    今译

    古人经世致用的能力和学识都是在寂寞清静中修炼出来的。只有日积月累积淀得越来越多,有朝一日行使职权处理事情时,才能将平生所学随时发挥出来并处理得当。如果有一两件大事办得妥当,便足以留下名声。放眼望去,当今被称为才子、名士、佳公子者,都是世人的阿谀之词,不值得相信。即使是真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他们不一定能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你应当把这些话铭记于心。

    润儿(孝宽)今年原本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文章、诗词、书法没有一项有优长的地方,所以万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如果因为我们家世显耀而侥幸成功,不但流言蜚语可怕,更重要的是占去了寒门学子晋升的通道,我每每想到这里心里便感到十分不安。你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总是看不开,想不透,为什么呢?

    简注

    ①萧闲:潇洒悠闲。

    ②事权:处理事物的职权,这里指做官。

    ③谀词:讨好、谄谀的言词。

    实践要点

    左宗棠教导孝威牢记厚积薄发与名实相符的道理。古来成就大事者,无一不是紧紧抓住空闲时间积学储才,能够有效管理好时间,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一旦机会来临,便可一展身手而名垂青史。他告诫儿子不要艳羡现在那些所谓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他们都是言过其实之辈。即使其中有些是真正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以左宗棠的标准,这些人并没有多少经世致用的才干,更缺乏独当一面的历练,都是些好名之人,不值得效仿。另外,孝宽的学识还够不上参加会试的水平,即使这次凭家世侥幸成功,也是名不符实,不仅会带来流言蜚语,对他本人的成长和家族名声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样就会占据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晋升的名额,阻碍他们的发展。野史和笔记都说左宗棠颇为自负,睥睨时人,从这封信中也可看出些端倪。不过,左宗棠在写家书时基本上还是清醒冷静的,不发妄言无稽之谈。信中一方面说当今的才子、名士、佳公子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应该是言之有据的;另一方面,他要孝威“笃根本、去浮华”,脚踏实地多坐几年冷板凳,连孝宽去会试都不允,担心他滥竽充数占去机会,会阻碍寒门学子的晋升之阶。这个想法连一贯支持他的贤内助周夫人都不赞成,可见他对子女要求之严格,还甚于周夫人。左宗棠要求子女耐得住寂寞清贫,老老实实勤苦力学,不要妄想暴得大名;不希望他们少年得志,而更希望他们像自己一样大器晚成,应该是回顾自己一生历程后的金玉良言。其思虑之深远与胸襟之宽阔,都值得我们深入领会。